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鼻腔鼻窦内镜技术的发展及鼻内镜手术在鼻腔、鼻窦疾病外科治疗中地位的确立,各种激光相继被导入了鼻内镜手术.1996年6月至1999年12月间,我们采用Nd∶YAG激光联合鼻内镜治疗19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腔鼻窦解剖结构位置比较隐蔽,早期肿瘤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和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使早期发现肿瘤并进行根治性手术成为可能。2003年6月-2006年3月,我们共收治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肿瘤1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鼻腔鼻窦内镜技术的发展及鼻内镜手术在鼻腔、鼻窦疾病外科治疗中地位的确立 ,各种激光相继被导入了鼻内镜手术。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间 ,我们采用Nd∶YAG激光联合鼻内镜治疗 19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19例鼻出血患者 ,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31~ 79岁 ,平均 5 1岁。均为单侧鼻腔后部出血 ,均有反复鼻出血史 ,病程 1~ 10天。其中 8例在转入我院前已做常规处理 (鼻腔填塞和应用止血药物 ) ,出血仍不能控制。实验室检查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均正常。鼻窦CT无异常。入院后鼻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01~2012-12收治的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基本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为10%。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NdYAG激光配合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林庆瑞近两年来,我科采用内镜鼻内进路,配合以NdYAG激光的手术方法切除鼻腔及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临床病理确诊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4例患者,均为男性,病史1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较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鼻腔填塞甲壳素敷料和可吸收明胶海绵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我科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壳素组和明胶海绵组,术毕分别以甲壳素敷料或可吸收明胶海绵填塞鼻腔,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不适感、填塞物取出后的出血量、术后2 w鼻腔粘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局部疼痛和鼻腔粘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壳素组患者在术后鼻阻感、填塞物取出后出血量等方面优于明胶海绵组(P<0.05)。结论 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填塞止血以甲壳素敷料为佳,患者不适感轻,是一种优质的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鼻内镜的广泛开展,鼻腔及鼻窦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但仍有相当部分病人出现术后鼻腔粘连及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及疗效。我科在鼻内镜术中、术后采用可吸收明胶海绵进行处理,对防治术后鼻腔粘连及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 病历简介 患者1,女性,22岁,姐姐.因自幼右鼻塞伴嗅觉减退,偶有头痛、涕中带血等不适于2009年7月入院.全身查体未见其他畸形.鼻内镜检查示:右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congenital choanal atresia,CCA),各鼻甲及鼻道均正常;左侧鼻腔内脓性分泌物.鼻窦CT示(图1):右侧CCA,左侧副鼻窦炎.全麻下行功能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后鼻孔成形术,随访至今后鼻孔无狭窄,鼻腔通气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和额窦行鼻源性额叶脑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为鼻源性额叶脑脓肿患者行鼻窦CT和颅脑MR检查,了解鼻腔、鼻窦及颅内病变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鼻内镜下行患侧筛窦、上颌窦及额窦开放引流术。扩大额窦口,清除额窦脓液,于额窦后壁骨质破坏缺损处行脑穿刺,抽出额叶脑脓肿腔内脓液;切开该处额窦后壁黏膜和硬脑膜直达脓肿腔;经切口置入引流管,抽净脓液后固定引流管,填塞鼻腔。术后抗感染治疗。结果术后早期引流出多量脓液,复查颅脑CT,脓腔基本消失。术后第3天,引流物明显减少,拔除引流管。鼻内镜检查,额窦腔清洁,引流口无脑脊液漏。观察2周,未发生脑脊液鼻漏等。脓液培养出草绿色链球菌。结论鼻内镜下经额窦额叶脑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鼻源性脑脓肿的良好方法,拥有多项优点;但对鼻内镜外科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7例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和10例传统非鼻内镜手术后鼻腔粘连中有症状的36例,按粘连的部位不同,实施相应的手术分离,术后用四环素可的松油纱条填塞隔离粘连面,并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剂滴鼻等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1年,都未发生再粘连,同时鼻部不适症状消失。结论术后鼻腔粘连治疗的主要关键是分离粘连必须彻底及时,隔离物放置时间必须足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寒区部队慢性鼻窦炎患者非手术综合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寒区部队慢性鼻窦炎患者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包括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罗红霉素胶囊半量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以及鼻腔冲洗。上述治疗应用4周及12周后进行各项疗效评估,包括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主观症状评估,Lund-Kennedy法鼻内镜评估,Lund-Mackay法鼻窦CT评估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经过4周和12周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的非手术综合治疗疗效确切,并且避免了对鼻腔、鼻窦解剖、生理的破坏,因此其治疗思路应以内科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12.
鼻腔鼻窦病变CT扫描与鼻内窥镜检查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CT和鼻内窥镜 (nasalendoscope ,NE)对鼻腔和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80例同一时期内具有鼻腔鼻窦区CT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 ,并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 ,对两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NE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 ,鼻窦炎、鼻窦肿瘤诊断正确率相似 ,鼻腔、鼻窦息肉、鼻腔肿瘤、鼻甲肥大NE诊断正确率高于CT ,副鼻窦体的解剖变异、鼻窦囊肿CT高于NE。结论 NE可以了解病变的形状、质地、颜色 ,并可在镜下活检 ,有助于病变的定性。CT可以了解病变的大小、形状和病变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 ,两者互补可更全面诊断病变  相似文献   

13.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治疗鼻甲肥大、解除鼻阻塞、保护鼻甲黏膜功能等方面已取得较好疗效。2003年10月~2005年2月,我们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鼻腔囊泡、肉芽增生、息肉复发或粘连3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炎、鼻中隔手术对早期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患有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合并早期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行鼻窦开放、鼻中隔矫正手术,观察对早期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61例患者中,54例(88.52%)患者术后无鼻塞症状或鼻塞症状明显改善,鼻腔通气良好或改善,下鼻甲大小、形态和色泽基本接近正常或较前改善。结论:鼻内镜鼻窦炎、鼻中隔手术对早期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避免其它方法治疗引起下鼻甲干燥或萎缩等(破坏粘膜的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手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 1995年 6月~ 2 0 0 2年 1月 ,我们共完成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 314例 ,疗效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14例中 ,男 2 4 0例 ,女 74例 ;年龄 14~ 72岁 ,平均 39岁。慢性鼻窦炎 5 7例 ,鼻窦炎合并鼻息肉 15 0例 ,鼻窦囊肿 2 8例 ,过敏性鼻炎35例 ,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 18例 ,泪囊炎泪道阻塞 2例 ,医源性脑脊液鼻漏 1例 ,真菌性鼻窦炎 15例 ,筛窦、蝶窦异物 8例。1 2 治疗方法 根据情况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采用鼻内镜引导下施行上颌窦自然孔扩大术 ,开放前后组筛窦、鼻额管…  相似文献   

16.
张强 《西南军医》2014,(2):147-148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表现为鼻腔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灰白色、半透明新生物,病理学上表现为极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且因息肉组织填塞及鼻黏膜息肉样改变阻塞鼻窦自然窦口常伴有鼻窦炎。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在鼻腔手术中不断运用,在鼻息肉手术治疗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不仅能彻底清除病灶,并尽可能地保留鼻腔正常结构以恢复鼻腔黏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经鼻内镜微创垂体手术(MIPS)术前和术后鼻窦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进行评估,并作出对比分析,以评价该手术的优越性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汉化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inonasalout—cometest-22,SNOT-22),对2007-2011年接受MIPS的患者进行QOL调查。结果比较术前和术后SNOT-22评分,两组得分并没有明显差异;功能型肿瘤组和非功能型肿瘤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所有组术后评分比较.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MIPS可以明显改善术后患者QOL,术后不存在明显鼻窦缺陷。  相似文献   

18.
余江萍 《西南军医》2012,14(3):410-4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患者90例,其中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鼻腔鼻窦患者30例,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兼有患者30例,分别分为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联合组。对于鼻中隔组患者实施鼻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鼻腔鼻窦组患者依据患者情况实施鼻窦开放术、鼻息肉切除术及中、下鼻甲部分手术,联合组患者实施鼻中隔及鼻腔鼻窦联合手术,观察三组术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做好记录,将联合组患者情况分别与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结果 90例患者中治愈6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其中联合组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与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余两组分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中隔偏曲及鼻腔鼻窦炎兼有患者采取一次性鼻中隔及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患者的疗效没有降低,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9.
鼻内窥镜下的鼻腔鼻窦手术在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基础上尽可能不损伤鼻控及鼻窦的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和鼻窦的基本功能。方法;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进行鼻腔,鼻窥手术27例。结果;术后随访,13例鼻息肉并鼻窦炎,5例慢性肥厚性鼻炎全部恢复正常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鼻内镜下施行鼻腔及鼻窦手术创伤小,但鼻腔狭小,毛细血管丰富,术中出血多,会导致术野不清晰,直接影响手术质量。为此,我们采用静吸复合控制降压以解决这一问题,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9~60岁,体质量45~87 kg。ASAⅠ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