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1986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应用于临床以来,使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然而,它只是前列腺的特异性,而非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故PSA高于正常者并非都是前列腺癌,而低于正常者也不能完全排除前列腺癌。因此,PSA检测不能满足作为前列腺癌瘤标的...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后,其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及癌治疗效果观察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开始应用时,由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而限制其广泛应用,近年来经过对其进一步研究,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而且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UBT)和^14C-UBT两种方法检测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其方法学意义进行评价。方法:选择7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及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13C-UBT和^14C-UBT检查,对照胃镜组织学染色和尿素酶试验结果,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13C-UBT设定值DOB为3、4、5、6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14C-UBT检查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3C-UBT在对照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透析组透析前特异性较低(62.5%,P<0.05),透析后稍有改善(75.0%,P>0.05),当DOB值设定为5时,透析后特异性明显改善(92.5%,P<0.05),并且高于DOB值为3时的特异性(P<0.05)。结论:血透患者进行^13C-UBT检查时特异性明显下降,DOB值设定为5较好,且以透析后测定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14C-UBT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透患者宜采用^14C-UBT。  相似文献   

4.
随著肿瘤分子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ispecificMonoclonalAntibody,BsMAb)介导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成为肿瘤新型免疫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它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抗原及效应细胞表面抗原,并将肿瘤靶细胞与效应细胞同时有效地连接起来,充分发挥了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色的特异性杀伤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肾肿瘤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之间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寻找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方法应用蛋白质组学(SELDI)技术,检测12例人肾肿瘤和正常肾组织蛋白质谱图表达。结果与正常肾组织比较,在IMAC3蛋白质芯片上人肾肿瘤组织谱图中显示2个特异性蛋白质峰明显增高,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5750.4和5861.7,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结论人肾肿瘤组织中特异性蛋白质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肿瘤发生机理及其临床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特异性输尿管炎临床少见,在以往报道中多数以梗阻症状为主要特征,在姚茂银等报道的146例输尿管非结石性梗阻的病因中,非特异性输尿管炎仅占4.8%。以血尿为主要特征的非特异性输尿管炎临床极其少见,容易误诊。我院2001—2007年共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湿疹皮炎、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及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湿疹皮炎和荨麻疹皮肤病患者24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特异性IgE水平,以患者特异性IgE水平>0.35 kU/L为阳性, 分析湿疹皮炎和荨麻疹患者过敏源分布情况,观察患者特异性IgE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40例患者中,荨麻疹患者115例,湿疹皮炎患者125例;荨麻疹患者特异性IgE阳性95例(82.61%),湿疹皮炎患者特异性IgE阳性101例(80.80%);在常见15种敏源单项中,吸入性过敏原中湿疹皮炎和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率最高的为尘螨(21.74%)和粉尘螨(15.20%);食物性过敏源中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率最高为虾 (10.43%),湿疹皮炎患者中阳性率最高为蟹(7.2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湿疹皮炎和荨麻疹敏严重程度与特异性IgE水平呈正相关(r=0.561,P<0.05)结论 简阳市及周边地区湿疹皮炎和荨麻疹发生与过敏源密切相关,湿疹皮炎和荨麻疹患者特异性IgE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医生对病因诊断及指导患者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供犬脾灌注对特异性致敏犬移植肾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家犬作为肾移植的供、受者。首先采用供者淋巴细胞多次输注诱导18只受者致敏后,随机平均将致敏受者分为3组。特异性脾灌注组:用加工过的人用血液透析穿刺管将同一供者的离体脾动、静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连通后开放血流(血流量约18-25ml/min),充盈后轻揉脾脏,灌注40min,然后用同一供肾行肾移植术;非特异性脾灌注组:离体脾灌注以及肾移植的方法与特异性脾灌注组相同,不同的是供脾和供肾均来自于无关供者;对照组:开腹旷置40min后,同法行肾移植。监测脾灌注前、后各组受者微量淋巴细胞毒(CDC)试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的变化;观察供者脾灌注对受者移植肾排斥反应发生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各组受者均在输注淋巴细胞3~4次后诱导致敏成功。特异性脾灌注可以显著降低受者CDC配型水平和MLC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使受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下降。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脾灌注组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较非特异性脾灌注组和对照组缓慢;病理检查提示术后特异性脾灌注组移植肾排斥反应较非特异性脾灌注组和对照组为轻。结论供者脾灌注可以特异性吸附毒性抗体,使外周血激活淋巴细胞归巢,耗竭血小板,从而延缓特异性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首次对35例肾移植供受者和4份标准DNA进行HLA-DR2、DR7、DR9基因配型。PCR扩增条件为94℃变性30秒,60℃退火50秒,72℃延伸40秒,5个循环后降低退火温度至58℃共34个循环,即可在凝胶电泳上出现清晰可辨的特异性产物和阳性对照条带。经分子量标志初步鉴定,标准DNA和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Southern杂交确定性鉴定证实。实验结果稳定可靠,特异性和重复性达100%,无假阳性和假阴性,耗时5小时。显示PCR-SSP基因配型具有高分辨度、高特异性和简捷快速的特点,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自1979年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后,其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及癌治疗效果观察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开始应用时,由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而限制其广泛应用,近年来经过对其进一步研究,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而且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尿及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及癌组织中抑制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的检测,探讨早期发现、常规筛选膀胱癌且无损伤的方法。方法留取5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20例泌尿系其他疾病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新鲜中段晨尿200mL,对5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术后癌组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Survivin的表达,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取材病检。结果用巢式RT—PCR检测5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尿及癌组织中Survivin均有表达,所有样本尿中Survivin的表达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尿脱落细胞学敏感性为37.7%,特异性为100%。膀胱镜病检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尿及癌组织中Survivin与尿脱落细胞学敏感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膀胱镜检相同。而特异性分别为90%、100%、100%,P〉0.05,无差异。结论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尿及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其敏感性、特异性相同。尿脱落细胞Survivin表达敏感性、特异性高。尿取材无损伤、方便,敏感性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膀胱镜检相当,特异性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病检无差别,且对膀胱癌前病变的归转有一定价值。检测尿中Survivin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筛检膀胱癌的较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分泌γ干扰素(INF-γ)的细胞的频数(以下简称“供者特异性细胞频数”)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于肾移植前及术后1、2、3、4氐8、12、16、20和24周时采集患者(48例)的外周血,分离出淋巴细胞,以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供者特异性细胞频数,测定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结果41例术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其术前供者特异性细胞频数小于150/500000,7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42.9%)术前供者特异性细胞频数超过150/500000。术后第2、3周时的供者特异性细胞频数与术后半年和1年时的血肌肝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术后半年和1年时的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术后第6个月时供者特异性细胞频数与血肌肝水平(术后第6个月及第12个月)具有相关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测定供者特异性细胞频数可以为判断受者对供者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提供一定依据;术后早期监测患:苦体内供者特异性细胞频数可以预测患者发生亚临床型排斥反应所导致的移植物损伤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手术应激与麻醉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任何躯体或心理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时,除引起与刺激因素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都可伴随引起一系列与刺激因素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有时足以导致机体自稳态发生明显变化,甚至诱发疾病。  相似文献   

14.
PSA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表皮细胞产生的蛋白水解酶,是精浆的组成成份,但在血清中常可微量检出,多数情况下前列腺癌病人血清PSA升高,由于前列腺增生症病人血清PSA亦增高,故PSA不是肿瘤特异性标记物,为提高其特异性,最近对PSA的分子亚型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PSA的生化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特别是对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来提高PCa和BPH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炎性肠病诊断及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性肠病,原来泛指肠道的各种炎性疾病,甚至包括病原体明确的肠炎和痢疾;但目前,则成了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两个非特异性肠炎的统称。从病理学的角度,这两个病似乎是两个独立的病,例如克隆病是一种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全肠壁炎,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而溃疡性结肠炎,则是一种只限于结直肠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炎症。  相似文献   

16.
ANCA的秘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有多种荧光模式及抗原特异性,不同模式的荧光及抗原特异性分别与不同的疾病相关,仅典型的C-ANCA和P-ANCA是诊断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的血清学标志,抗原特异特异性分别是蛋白酶E(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其它类型的ANCA意义尚不确定的。ANCA是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其致病机理是多方位的,且与肾小球疾病紧密相连,本文主要从ANCA的荧光模式、抗原特异性、致病机理及临床意义等7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著肿瘤分子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ispecificMonoclonalAntibody,BsMAb)介导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成为肿瘤新型免疫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它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抗原及效应细胞表面抗原,并将肿瘤靶细胞与效应细胞同时有效地连接起来,充分发挥了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芭的特异性杀伤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P53蛋白和CA19-9对合并慢性胰腺炎的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辅助鉴别诊断作用。方法24例疑有慢性胰腺炎背景的胰腺癌,病人经影像学诊断为胰腺内肿物,固相放免法检测血清CA19-9,剖腹探查术时胰腺穿刺,穿刺标本分为细胞学检查和P53蛋白检测两部分。结果细胞学诊断胰腺癌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63%;P53蛋白分析敏感性为44%,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73%;CA19-9敏感性为44%,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67%。联合检测细胞学与P53蛋白联合检测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2%;细胞学和CA19-9联合检测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67%;联合检测细胞学,P53和CA19-9敏感性78%,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79%。结论与单一标志物相比联合检测有助于有慢性胰腺炎背景的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细胞学和P53蛋白联合检测可提供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PSA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表皮细胞产生的蛋白水解酶,是精浆的组成成份,但在血清中常可微量检出。多数情况下前列腺癌(PCa)病人血清PSA升高。由于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血清PSA亦增高,故PSA不是肿瘤特异性标记物。为提高其特异性,最近对PSA的分子亚型(游离PSA,PSA-ACT复合物)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PSA的生化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特别是对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来提高PCa和BPH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有新的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研发和应用于肝脏的磁共振检查。这些对比剂通过不同的途径经正常肝细胞摄取、分泌进入胆道系统,可用于诊断肝细胞来源和非肝细胞来源的肝内结节性病变,还可用于胆道疾病的诊断。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的临床应用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帮助,本文将对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的特性、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