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沙淋”、“石淋”、“血淋”、“腰痛”等范畴。《诸病源候论》云:“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则塞痛令闷绝。”应用中医药治疗疗效而易被患者所接受,现将泌尿系统结石进行辨证施治归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泌尿系结石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皆属于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范围。唐代《外台秘要》说:“石淋者,淋而出石也,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溺不能率出,痛引小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人闷绝”。对于其病因病理《丹溪心法》说“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湿热也”。指出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主要为肾虚和膀胱湿热两大因素,而肾虚为内在因素。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气化的动力来自肾脏,肾虚则导致膀胱气化不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治疗尿石病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泌尿外科疾病的60~80%,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石淋”。东汉《金匮要略》谓:“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隋代《诸病源候论》谓:“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足出,甚则塞痛。”华佗的《中藏经》又说:“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结聚成砂,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可见,下焦湿热,消烁阴液,  相似文献   

4.
肾结石诊治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B超等探测肾结石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日益提高 ,许多非典型性肾结石患者获得了明确诊断。本文试就中医对泌尿系结石之认识和对肾结石的辨证论治谈一些粗浅看法。1 关于泌尿系结石中医之认识中医学大致将泌尿系结石归属于淋证范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早就指出 :“小便黄赤 ,甚则淋。”张仲景在《金匮·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中具体描述为 :“淋之为病 ,小便如粟状 ,小腹弦急 ,痛引脐中。”又指出 :“热在下焦者 ,则尿血 ,亦令淋秘不通。”孙思邈《千金方》也精确描述 :“石淋之为病 ,茎中痛 ,尿不得卒出。”诸淋应以小便频急 ,淋…  相似文献   

5.
笔者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创制的“排石1号”方,经临床实践,初步确认其对泌尿系结石(优其是输尿管结石)有一定疗效,故而,试图通过现代科学研究手段,首先找出本方对泌尿系统生理电位的影响,以便进一步研究本方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作用机理。泌尿系结石一病,属祖国医学淋证之范畴。有关淋证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而将其作为独立之疾病提出,首推《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云:“淋之为病,小便为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言明本病乃以小便不利,尿道刺痛为其主症。历代医家对淋症的分类大抵有五:即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合谓之  相似文献   

6.
尿路结石属中医的石淋、砂淋、血淋、热淋范畴,是临床常见病,而输尿管结石则是尿路结石中最常见的类型。关于尿路结石古人早有论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清代医家尤在泾指出:“小便如粟状,即后世所称石淋是也”。此病多由温热久蕴下焦,煎熬尿液,日久结为砂石。利用溶石、排石、取石、碎石等治法较多,  相似文献   

7.
五淋辨析     
五淋,即热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为临床常见症状,包括现代医学所指的泌尿系感染、肾结核、泌尿系统结石、膀胱癌及乳糜尿等病症。五淋在临床极易混淆。《证治汇补·淋病》说:“淋有五淋,且有虚实之分,极易混淆,不可不辨。”笔者认为,热淋,起病多急,暴淋痛甚,小便频数赤涩;血淋,溺血而痛;石淋,脐腹拘急,  相似文献   

8.
淋证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少腹拘急,痛引脐中为特征,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结石、结核,前列腺炎及乳糜尿等。淋证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石淋、热淋、血淋、劳淋及膏淋等,它们除具有淋证的基本特征外,尚有各自不同的临床表现。热淋:起病多急,多伴发热,小便赤热,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中“小便如粟状”一句的理解自古就是难点。然而诸家对“小便如粟状”之解释皆随文演义.使仲景本义更加晦涩难明。其中以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的解释最为典型:“云小便如粟者,即后世所谓石淋是也。乃膀胱为火热燔灼,水液结为滓质,犹海水煎熬而成咸也。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者,病在肾与膀胱也。”  相似文献   

10.
淋证始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清·顾靖远在《顾松园医镜》云:“淋者,欲尿而不能出,胀急痛甚;不欲尿而点滴淋沥。”本病通常是指小便急、迫、短、数、涩、痛的病证。根据病因及证候的不同,淋证又分气淋、劳淋、血淋、膏淋、冷淋等多种。石淋又称砂淋、砂石淋。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中,就有详细记载。石淋多因下焦积热,煎熬水液杂质而成。症见尿出困难,阴中痛引少腹,若有砂石排出则痛结,尿多黄赤,或尿血。本病属泌尿系结石,以膀胱结石尤为多见,治宜清热涤石。笔者运用清·李用粹《论治汇补》中的石苇散(石苇、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化裁,治疗本病,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1.
淋者 ,小便滴沥涩痛。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云 :“淋之为病 ,小便如粟状 ,小腹弦急 ,痛引脐中。”临床淋证有石淋、膏淋、劳淋、气淋、血淋、热淋之分。然其病因 ,医家多认为热积膀胱。《丹溪心法·淋》云 :“淋有五 ,皆属于热” ,《景岳全书·淋浊》亦云 :“淋之初病 ,则无不由乎热剧 ,无容辨矣。”但淋之发生也有因肾虚而触发者 ,正如《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所说“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肾虚则小便数 ,膀胱热则水下涩 ,数而且涩 ,则淋沥不宣 ,故谓之为淋。”故淋之论治 ,在循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结石一病,系祖国医学“淋病”的范畴。淋病目前大致可分为七种,即热淋、血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寒淋。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有淋沥不尽之感,或欲尿不畅、小便涩痛,或引腰腹绞痛,其尿急、频等……本病记载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到了近代对石淋病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治疗的方法越加完善,在淋病的病因和治疗上有了更新的见解,主要突出热邪、热毒、湿热,瘀血是导致淋病的主要因素。其病变  相似文献   

1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石淋的体会徐婉如(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330006)关键词石淋,中医药治疗石淋,即现代医学所谓的泌尿系统结石,(以下简称“尿石病”),它属于祖国医学的淋证范畴。其症状多见腰痛、尿血、尿急、尿频、溺时涩痛,或尿流中断,尿出细碎砂石;...  相似文献   

14.
“石淋”亦名“砂淋”,多由肾与膀胱湿热所致。《金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临床多有肾绞痛、血尿,或引起尿路梗阻和继发感染,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笔者应用中草药,治愈两例,现介绍如下: 处方:广东金钱草、三月泡根、刺蒴麻根各30克,金钱薄荷15克,海金沙藤20克。用法:水煎代茶常饮,每日一剂,煎2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等,均属祖国医学石淋的范畴。笔者拟就石淋病之临床证治作以浅议,以飨同道。1 历代医家对石淋的认识淋,是淋漓不断、不爽,通行不畅之意。如《巢氏病源》上说:“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为之淋。”对诸淋中的石淋亦有记载和描述,如孙思邈之《千金方》载:“石淋为病茎中痛,溺不得卒出”。《证治要诀》  相似文献   

16.
浅谈输尿管结石治疗体会熊燕(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南昌330008)关键词输尿管结石中医药疗法输尿管结石,属中医学血淋、砂淋、石淋等范畴,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少腹拘急或痛引腰腹,或兼有血尿者为主症。几年来,笔者辨证治疗取效满意,兹将取...  相似文献   

17.
淋证,即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者称之。历代医家一般将淋证分为五种:即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故合称“五淋”。西医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一部分病证可隶属其范畴之中。临床上运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分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石淋”为淋症之一。症见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不尽、小腹拘急、痛引脐中、尿道不利者为淋症。临床上淋症又分为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五类。本病多由感受外邪湿热及多食肥甘、酒肉之品,脾胃湿热壅积下焦。若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大者如石,或在肾、或在膀胱、或在尿道、或能排出而又产生,名为“石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病人的症状不同,对石淋症辨证分为气滞血瘀、阴虚湿热、下焦湿热三型。辨证施治,立法用药,疗效颇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淋证辨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小溲灼热而痛,频数短赤为其主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及其它泌尿系疾病并发感染等。本文对淋证的治疗体会,作为引玉之砖,供同道们参考。1淋证的发病机理《金匮要略》中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巢氏病源》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可见淋证的发生是以肾气虚弱,膀胱湿热而致。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若肾气不充,素禀内热,而中州脾胃运化失常,或因过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因劳倦内伤,湿从内生,郁而化热,湿热下注膀胱,小溲灼热刺痛为热淋,湿热蕴久,尿液受其煎…  相似文献   

20.
淋病(gouorrhea)是淋菌性尿道炎的简称。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祖国医学对其早有详细论述,《金匮要略》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便弦急,痛引脐中”。并认为是热在下焦所致。《千金要方》曰:“膏淋之为病,尿似膏自出”。《丹溪心法》认为:“淋虽有五,皆属于热”。《诸病源候论》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诸如所论,较具体地描述了淋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内在因素的变化,造成机体抵抗力低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