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7例双眼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患者(143眼)用美国产OphthasonicA/BⅢ眼科专用扫描仪进行探测,直接接触法。A超自动测量眼轴长度,B超探测葡萄肿形态、位置及范围,发现葡萄肿有锥形、方形、楔形、弧形四种形态,后巩膜葡萄肿有以下特征:①大部分为锥形;②多位于后极部;③双眼者绝大部分形态、位置相同;④锥形者以位于距视盘颞侧2~smm范围为多;⑤方形位于后极部者随葡萄肿面积扩大,眼轴逐渐变短;③楔形者以横形为主,随眼轴延长而加长。  相似文献   

2.
后巩膜葡萄肿超声显像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李舒茵,李蕴随本文对55例双眼变性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110眼)患者,用美国产OPHTHASONICA/BⅢ+眼科专用扫描仪进行探查。直接接触法。A超自动测量眼轴长度10次,取平均值;B超观察后巩膜葡萄肿形态、位置...  相似文献   

3.
蒋自培  沈雯  刘银和  徐建国 《新医学》2011,42(4):246-248,F0003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伴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劈裂和(或)脱离的发生情况。方法:对301例(575眼)经B超确诊伴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患者行完整的眼科检查和OCT检查。结果:伴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的575眼中67眼(53例)发生黄斑区视网膜劈裂和(或)脱离,均有严重的眼底改变,仅5例患者主诉近来视力进展性损伤。结论: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劈裂和(或)脱离通过OCT检查容易检出,对于有严重眼底病变和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患者建议定期行OCT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后巩膜葡萄肿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病理性近视患者129例,共258眼。根据B超及眼底检查,将患者分为后巩膜葡萄肿组(52例,80眼)和无后巩膜葡萄肿组(77例,154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增强深度扫描模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with enhanced depth imaging, EDI-OCT)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CSFCT)。分析各组研究对象的眼部生物学特征与后巩膜葡萄肿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无后巩膜葡萄肿组患者相比,后巩膜葡萄肿组患者年龄较大、眼轴较长、近视较深及CSFCT较薄(P0.05)。年龄、性别1∶1配对的病例对照亚组分析提示,后巩膜葡萄肿组患眼眼轴长、CSFCT薄(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矫正年龄、眼轴和CSFCT后,年龄增加[Δ=5岁,OR (95%CI)=1.319 (1.120~1.554);P=0.001]、眼轴变长[Δ=1 mm,OR (95%CI)=1.898 (1.418~2.541);P0.001]是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的危险因素;而CSFCT增加[Δ=50μm,OR (95%CI)=0.314 (0.174~0.567);P0.001]是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的保护因素。其中,CSFCT下降诊断后巩膜葡萄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最高,为0.866(95%CI 0.821~0.911,P0.001);Youden指数最大化时,其诊断后巩膜葡萄肿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68.8%,阳性似然比为2.718。结论:病理性近视伴发后巩膜葡萄肿患者具有眼轴长、脉络膜薄等特点;CSFCT下降诊断后巩膜葡萄肿的价值较高,但不能作为诊断后巩膜葡萄肿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⒙70岁⒚自觉视物模糊⒙左眼前常有黑影漂动一月余来院就诊⒚眼科检查⑶左眼屈光度-1000D⒙玻璃体混浊⒚超声检查见⑶左眼轴长增大达29mm⒙玻璃体混浊⒙玻璃体内可见机化物强回声⒉图1⒕⒙视网膜、脉络膜及球后组织不均匀后移⒙B超诊断⑶后巩膜葡萄肿⒚讨论⑶后巩膜葡萄肿是高度近视的并发症⒙临床上比较少见⒚B超检查后巩膜葡萄肿方法简便⒙无需散瞳⒙眼轴测量误差小⒙图像位置精确⒙能作出明确诊断⒙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⒚⒉19990318收稿⒕作者单位⑶132200 吉林省永吉县口前中国水利水电第一…  相似文献   

6.
时乐  黎蕾  姜春辉  王玲  黄欣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2):305-306,329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病理形态学改变特征。方法:临床检查确诊为病理性近视患者100例(172眼)行OCT检查。用Macular Thickness Map、Fast Macular Thickness及Line程序扫描黄斑区、视乳头、颞侧大血管弓、色素改变及近视弧等部位。结果:将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按部位不同分为4类,其中,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病变中89眼(51.7%)可见玻璃体后皮质黏附,黄斑全层裂孔15眼(8.7%),黄斑板层孔2眼(1.2%),黄斑前膜(EMR)11眼(6.4%)。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改变中13眼(7.6%)发生无黄斑裂孔的后极部神经上皮层浅脱离,其中5眼(2.9%)可见后极部视网膜脱离周边部网膜外层劈裂,神经上皮层内层劈裂3眼(1.2%)。33眼(20%)发生视乳头颞侧近视弧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浅脱离。色素上皮厦脉络膜病变中140眼(81.4%)视网膜色素上皮不均匀萎缩,Fuchs斑10眼(5.7%),近视弧165眼(95.9%),后极部脉络膜广泛萎缩117(68.0%)眼。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25眼(14.5%)。巩膜改变中后巩膜葡萄肿146眼(84.9%)。结论:OCT可活体观察病理性近视的眼底组织病理学改变,对分析其眼底病变特征及病程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胭窝囊肿的诊断价值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102个囊肿)胭窝囊肿患者,术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超声随访。结果经手术证实,超声诊断胭窝囊肿的准确率为100%;经超声准确定位后,本组胭窝囊肿术后复发率为13.7%。结论超声诊断胭窝囊肿准确可靠,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而且能够确切分型,其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术前诊断与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102个囊肿)腘窝囊肿患者术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超声随访。结果:经手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超声诊断腘窝囊肿的准确率为100%;经超声准确定位后,本组腘窝囊肿术后复发率为10.78%。结论:超声诊断腘窝囊肿准确可靠,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极高,而且能够准确分型,其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术前诊断与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二维超声显像无法直接显示心肌梗塞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本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超声组织定量(ultrasoundtissuecharacteriza-tion,UTC)新技术,旨在寻求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新途径。资...  相似文献   

10.
内镜超声显像诊断上消化道疾病进展侯家声,康永军,刘实内镜超声显像(EUS)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是当今涉及临床多学科的新技术,本文综述其最近研究进展。仪器最常用的是奥林巴斯GFEU-M3系统(OlympusCorp,LakeSuccess,NY)。该系统由...  相似文献   

11.
当代诊断超声的安全性侯家声,康永军,刘实作为;临床有效的诊断工具,频率范围为兆赫(MHz)的超声技术已应用30余年。在1984年美国超声医学会(AmericanInstiuteofUltrasoundinMedicine;AIUM)根据70年代末的研...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后脱离的超声诊断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玻璃体后脱离的超声显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1002例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玻璃体后脱离的声像图特点和诊断依据。结果玻璃体后脱离的典型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玻璃体内连续条带状回声,根据其是否与眼球后极部球壁回声相连分为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和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不与眼球后极部球壁回声相连,运动时表现为自眼球壁一侧向另一侧的波浪状推进的运动;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可与视盘或黄斑以及后极部任意一点或多点相固着,运动试验及后运动试验均阳性。玻璃体后脱离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均无异常血流信号发现。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玻璃体后脱离,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眼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20例患者术后有14例发生高眼压占11.67%,经护理后全部恢复正常;术后有6例发现出血,经对应护理后全部吸收;术后有68例疼痛难忍,经对应护理后,56例疼痛缓解,12例不能缓解,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术后有31例发生白内障,2例发生眼内感染,均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结论高眼压、眼内出血、白内障、术后疼痛、眼内感染是高度近视眼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临床上较常采用的Ⅰ期义眼座假体置入方式有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和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哪种义眼座移植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更好?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方式行Ⅰ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置入后的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组间均衡设计。2000-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完成。对象:于2000-06/2003-03入院行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置入义眼座者50例50眼,眼球萎缩39眼,角巩膜葡萄肿6眼,绝对期青光眼1眼,眼球破裂伤4眼。于2003-04/2005-06入院行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置入义眼座者49例49眼,眼球萎缩36眼,角巩膜葡萄肿8眼,绝对期青光眼1眼,眼球破裂伤4眼。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方法: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置入义眼座组采用的是眼球摘除后以自体巩膜包裹义眼座,再将其置入肌圆锥内。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置入义眼座组采用的是眼内容剜除术后将全裸的义眼座置入肌圆锥,再将自体巩膜覆盖义眼座前极。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配戴义眼后外观改善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外观改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置入义眼座组有7例结膜伤口裂开,其中5例义眼座暴露。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置入义眼座组无结膜伤口裂开与义眼座暴露。两组比较,结膜上口裂开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7.380,P〈0.01),义眼座暴露发生率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χ^2=5.160,P〈0.01)。结论: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是一种较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简单、安全、方便、疗效确切的义眼座假体置入方式。  相似文献   

15.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表现,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超声评估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均行彩超检查,并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肝门区肿物26例(87%),其中结节型13型(50%),弥散型8例(31%),乳头型5例(19%)。按Bismuth分型判断胆管受累范围,26例中,24例(92%)与术中分型相符。超声对门静脉侵袭、肝动脉侵袭和肝脏转移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腘窝囊肿的疾病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腘窝囊肿的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因劳累后腰部不适、间歇性跛行就诊。经MRI检查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未见好转,经追问病史,诉下蹲时腘窝部疼痛,考虑囊肿压迫胫神经可能,行腘窝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腘窝囊肿。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无不适。结论对于出现下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除考虑腰椎疾病外,要考虑到腘窝囊肿压迫神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眼球破裂在临床上实属少见,在无角膜及巩膜葡萄肿的情况下,多由自身病理因素及眼部突然受力所致,笔者近10年来收治3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50例(50眼)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行巩膜扣带及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联合手术一次成功46例,追加激光封闭裂孔3例,改行玻璃体切除术1例。结论:对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C级以下的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巩膜扣带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术后反应轻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超声扫描对妇科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阴道超声扫描对妇科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青岛市人民医院超声室韩卫红,李青女性盆腔肿块是妇科常见疾患之一。以往经腹超声(TransabdominalultrasoundTAUS)探查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但因盆腔器官位置深,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20.
高频超声在下胫腓联合分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对13例急性踝部扭伤伴局部肿痛、功能障碍患者,探测了胫腓骨之间不同平面的距离,并将患肢与健肢比较,同时与CT检查结果比较,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下胫腓固定术,术后1个月进行了超声随访。 结果 在超声检测的13例患者中,4例患肢胫骨踝关节面上1cm平面胫腓骨间距与健侧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2cm平面与健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cm平面与健侧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据此临床诊断为下胫腓联合分离行手术治疗。对这4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胫骨踝关节面上1cm及2cm平面胫腓间距较术前不同程度缩小,平均缩小分别为1.8mm、0.7mm。其余9例患者患肢与健肢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考虑为单纯性踝部骨折,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 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及术后随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