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银虹  王敏 《河南中医》2013,(12):2100-2102
西医对中风暂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为“体虚”。体虚致膀胱气化功能障碍,固摄失权,导致排尿障碍。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方法有针灸治疗和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重复率较高的穴位有肾俞、百会、双足运感区、中极、气海、关元、三阴交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不同类型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概况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 a针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以疾病类型、针灸治疗方法分类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检索到针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的类型主要为功能性或心理性、糖尿病性和部分术后ED及动脉性ED等。针灸疗法有针刺、灸法、温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针药结合等。结论:针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其中治疗功能性ED疗效更优,广受患者及研究者的青睐,而器质性ED的针灸治疗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间歇性导尿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留置导尿管理及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配合间歇性导尿,对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尿常规白细胞阳性例数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残余尿量、尿常规白细胞阳性例数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配合间歇性导尿能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减少因排尿障碍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并观察与西药治疗的对照情况,寻求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治疗方法以治疗本病,为产后患此病妇女解痛。方法:采用单纯针灸治疗33例、针灸结合中药内服治疗35例及设立西药新斯的明治疗42例作为对照观察的治疗方法。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数据,三组临床疗效及排尿时间有显著性差异,针药结合组优于针灸组,针灸组优于西药组。结论:中医治疗产后尿潴留:针灸结合内服中药方法、针灸方法均比西药新斯的明疗效好,尤其针灸结合内服中药治疗的方法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烫疗对妇科肿瘤椎管内麻醉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组和对照组。3组各30例,均于术后6 h开始,常规留置导尿管。温针灸组加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组加用开关散分别对曲骨、双侧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位进行烫疗,20 min/次,2次/d,连续治疗5 d;治疗组和温针灸组取穴及作用次数、持续时间、疗程相同。观测3组疗程结束后尿流率、膀胱内压、残余尿量、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通畅度、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和温针灸组尿流率、膀胱内压、残余尿量、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通畅度、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与温针灸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关散穴位烫疗对促进妇科肿瘤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预防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具显著疗效,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针灸在颅脑外伤后意识障碍的治疗方面的研究近况,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方法:搜集相关文献20余篇,重点介绍临床常用的不同针灸治法。结果与结论:针灸在治疗颅脑外伤侧重于改善意识障碍方面疗效肯定,因此,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针灸利窍方治疗尿道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针灸利窍方治疗了52例以排尿障碍和尿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尿道综合征,采取在针刺关元、中极、阴廉、阴陵泉和三阴交,并使针感向阴部放射,达到治疗此痛的目的,在临床观察结果: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尿急、尿频及排尿困难等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一般治疗效果不佳。针灸疗法作为排尿障碍的特色治疗手段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包括体针、电针、头针及针灸与其他疗法并用等。本文综述近几年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抑郁障碍的针灸治疗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国内近十几年来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概况。方法:分别从抑郁症、老年期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中风后抑郁5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灸治疗抑郁障碍有一定的疗效,又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针灸并用治疗中风患者尿潴留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常伴有尿储留现象。我们在临床上,采用针灸并用的方法来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全部70例患者均为脑血管病恢复期住院患者。其中脑出血42例,脑梗塞28例;按随机的原则分为针灸并用组(治疗组)对例和针刺组(对照组)对例。两组患者原发病的病程均在25天以上,其病变严重程度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按常规予保留导尿,每日行膀脱冲洗及抗感染治疗,并定时排尿。两组患者的针刺取穴完全相同,操作手法亦保持一致。取次、肾俞、太溪、三阴交、关元、中极等穴。肾俞直刺,得气后行…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59,自引:7,他引:59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治疗,随机设立康复对照组,结果:根据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价:针刺组治愈率31.7%,有效率61.6%,总有效率93.3%,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起效快,且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针刺组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球麻组,根据电视荧光吞咽功能评价;针刺组治愈率25.0%,有效率60.0%,总有效率85.0%,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大椎、关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椎、关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任督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上的指导意义。方法:将4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常规(循经取穴)组、常规加大椎组和常规加关元组进行治疗观察,采用u检验评定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加大椎组和加关元组的治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椎、关元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调节任督、温补阳气可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针罐并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毫针针刺大椎、至阳、心俞、隔俞、命门、肾愈、长强穴、起针后选择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1侧线、第2侧线施走罐术,治疗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25例,并设中药采力合剂组(A经物成分黄芪、人参、地黄等)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4%,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罐治疗,通过物理和化学机制,良性刺大脑皮层的功能,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调,激发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非洲胃肠型疟疾4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弘  任琳 《中国针灸》2003,23(8):483-48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非洲胃肠型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进行耳尖穴点刺放血和大椎穴刺血拔罐,然后针刺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内关穴,留针20分钟,加脉冲电刺激。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46例病人,痊愈33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针刺治疗胃肠型疟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依所CCMD-2诊断标准选择26例女性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在采用电针治疗前后实施了4次焦虑状态/特质量表(STAI)的测定;取百会、上星、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进行电针治疗,10天为一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时有效率80.8%,状态焦虑分值(S-AI)和特质焦虑分值(T-A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尤以痊愈和好转患者焦虑分值的下降明显(P<0.01和P<0.05)。结论:电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避免患者对抗焦虑药物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小舞蹈病30例胡银虎,胡东曙(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保定071000)主题词舞蹈病AcupunctureintheTreatmentofChoreaMinor…Analysisof30cases¥HuYin-huetal(Departmento...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依据中、西医理论认识和前期临床观察结果,阐述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表现,总结出运用经筋刺法、平衡肌张力针法、针刺督脉与夹脊穴、针刺跷脉穴方法、针刺“泻阴补阳针法”和针刺特定穴等缓解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局限性硬皮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针刺治疗局限性硬皮病30例。病变在前额者主穴取上星、阳白、头维,配穴取印堂、太阳;病变在上肢者主穴取大椎、扶突,配穴取血海、三阴交;腰背下肢合并病变者主穴取腰阳关、环跳、秩边,配穴为三阴交、承山。使用烧山火手法,使局部产生温热感。经过1~6个疗程治疗,30例全部治愈。表明针刺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失眠的内容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古代治疗本证共涉及穴位65个,总计108穴次.常用穴位为公孙、胆俞、隐白、气海、天府、三阴交、阴陵泉、肺俞、液门、关元、阴交等.常用经络为膀胱经、脾经、任脉、胃经等.  相似文献   

20.
针刺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方法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1例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针刺组30例,药物对照组31例.针刺组主穴取百会、关元、膻中、内关、太冲、三阴交,配穴取背俞穴;药物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