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岩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385+412-385,412
目的监测动态血压24h昼夜节律以及中医证型的分布。方法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临床证候分为4型,再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形,非杓形,深杓形及反杓形4级,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结果肝火亢盛组血压昼高夜低的节律明显,阴虚阳亢组则夜高昼低,阴阳两虚组和痰湿壅盛组之昼夜节律不明显。同时发现阴阳两虚组以收缩压负荷升高明显,痰湿壅盛组则以舒张压负荷升高为主。非杓型和杓型高血压分布各有差异,但非杓型者更易出现阴虚阳亢和证阴阳两虚证。结论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是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因,中医辨证对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更有潜力,动态血压作为高血压病最重要的监测和检查手段,其监测的各项参数在4个证型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胡敬宝  徐涛 《河南中医》2003,23(10):15-16
对高血压病的肝阳上亢和阴虚阳亢型与 2 4h动态血压的关系进行观察 ,结果 :肝阳上亢型 2 4h收缩压的最大、平均及最小值均略低于阴虚阳亢型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4h平均压的最大、平均及最小值显著低于阴虚阳亢型 (P <0 .0 5 ) ,2 4h舒张压的最大、平均及最小值均显著高于阴虚阳亢型 (P <0 .0 5 )。两种证型的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亦有所不同。白昼收缩压肝阳上亢型略低于阴虚阳亢型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白昼的舒张压肝阳上亢型略高于阴虚阳亢型 (P >0 .0 5 )。夜间收缩压肝阳上亢型明显低于阴虚阳亢型 (P <0 .0 5 ) ,而夜间舒张压肝阳上亢型仍高于阴虚阳亢型 (P <0 .0 5 )。虽然两种证型皆呈现昼高夜低的特点 ,但肝阳上亢型昼夜比显著高于阴虚阳亢型 ,可见肝阳上亢型血压昼夜变化大 ,而阴虚阳亢型变化较小 ;肝阳上亢型的收缩压累计值和收缩压负荷低于阴虚阳亢型 ,而舒张压累计值和舒张压负荷则高于后者。阴虚阳亢型的脉压差亦显著高于肝阳上亢型。可见 ,肝阳上亢型以舒张压负荷升高为主 ,而阴虚阳亢型以收缩压负荷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中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中医分型与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0例代谢综合征病例中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88例,分成肝火亢盛、痰浊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四个证型。比较各证型间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纤维蛋白原(Fn)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血压方面,痰浊壅盛型SBP明显低于其他三型,阴阳两虚型DBP明显低于其他三型。体重方面,肝火亢盛、痰浊壅盛型BMI明显高于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脂代谢方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TG明显低于肝火亢盛、痰浊壅盛型,四型的HDL-C无显著差异。糖代谢方面,阴虚阳亢型FBG明显低于其他三型,阴阳两虚型血糖相对最高,但与肝火亢盛、痰浊壅盛型无显著差异。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FINS、IR明显低于肝火亢盛、痰浊壅盛型。微循环方面,Fn依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壅盛各型逐渐升高,肝火亢盛型与阴阳两虚、痰浊壅盛型间有显著差异,阴虚阳亢型与痰浊壅盛型有显著差异。结论:由肝火亢盛型到阴虚阳亢型再到阴阳两虚型,BMI、TG、FINS、IR逐渐降低,FN逐渐升高,FBG由高到低再到高,基本反映出代谢综合征由浅入深、由实转虚各阶段的病理过程,中医辨证分型能反映出疾病各阶段糖脂代谢紊乱和循环障碍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辨证分型与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02例,其中肝阳上亢型27例、痰湿壅盛型22例、阴虚阳亢型25例、阴阳两虚型2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正常组;分别测定血清CRP、IL-6浓度。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清CRP、IL-6浓度高于正常组,该组不同证型组中,肝阳上亢组血清CRP、IL-6浓度明显高于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而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血清CRP、IL-6浓度相近。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以肝阳上亢型为重,血清CRP、IL-6浓度变化更能反映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肝火、阳亢的本质,CRP、IL-6浓度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辰酉时”源于子午流注理论,人体血压节律呈现双峰-谷和昼高夜低的“杓型”特点,与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辰时、酉时相对应。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为阴阳气血逆乱,辰时阳盛,酉时阴虚,故血压与“辰酉时”关系密切。高血压病属阴虚阳亢的血压双峰结构,偏阳亢者辰时峰值最高,偏阴虚者酉时峰值高。临床可根据血压时间节律特点择时针灸、择时服药,可平衡阴阳,调畅气血,阴平阳秘,血压得降。  相似文献   

6.
“辰酉时”源于子午流注理论,人体血压节律呈现双峰-谷和昼高夜低的“杓型”特点,与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辰时、酉时相对应。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为阴阳气血逆乱,辰时阳盛,酉时阴虚,故血压与“辰酉时”关系密切。高血压病属阴虚阳亢的血压双峰结构,偏阳亢者辰时峰值最高,偏阴虚者酉时峰值高。临床可根据血压时间节律特点择时针灸、择时服药,可平衡阴阳,调畅气血,阴平阳秘,血压得降。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阴阳证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夏亦嗣  陈可冀 《中医杂志》1998,39(5):300-302
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了84例偏阳亢型和偏阴虚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呈昼高夜低和双峰双谷状。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低谷出现在子时和未时,偏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最高峰值出现在辰时,偏阴虚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最高峰值出现在酉时。高血压病的发病病机是阴阳动态平衡失调而使阳亢无度,本病的中医分型可以阴阳为纲。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47例经辨证为阴虚阳亢证的高血压患者(阴虚组)和32例辨证为阳虚证的低血压患者(阳虚组)分别进行了启元气功锻炼前后的血压测定、症状学观察、劳宫穴温度测定和甲皱、舌尖微循环动态观察。发现气功锻炼不仅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劳宫穴温度降低和微循环障碍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使低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及症状消失,劳宫穴温度升高和微循环障碍改善。提示气功对虚证(阴虚、阳虚)及血压(高、低)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认为气功对机体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失衡状态所起的动态调整平衡作用,是通过机体"自我锻炼"来主动调整和控制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各中医证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高血压病患者172例,其中中年组88例,老年组84例,分别对2组进行中医证型分组,分为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和阴阳两虚组,全部测定ba PWV,分析2组不同中医证型ba PWV的差异。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肝火亢盛型及痰湿壅盛型患者比例降低,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患者比例增高。(2)ba PWV在不同中医证型间比较:中年组各证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各证型组ba PWV值从高到低次序为: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与其余各证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组与肝火亢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组动脉硬化程度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相对不密切,各证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接近;老年组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尿渗透压值为指标观察了中医辨证与尿渗透压水平的关系。在110例病人中,发现阳虚组和阳虚挟实组、阴阳两虚组和阴阳两虚挟实组尿渗透压平均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所有虚证组和虚中挟实组均明显低于实证组;且阳虚组和阴阳两虚组均明显低于阴虚组。此结果提示尿渗透压测定在阴阳虚实辨证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疗法对多证型原发性高血压即时降压效果比较。方法 :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型组、阴虚阳亢型组、痰湿壅盛型组、阴阳两虚型组,并运用耳穴压豆疗法,观察治疗后各证型高血压患者即时血压下降情况。结果:各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肝火亢盛型组、阴虚阳亢型组血压下降幅度较痰湿壅盛型组、阴阳两虚型组明显。结论:耳穴压豆疗法对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即时降压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高血压中医证候类型、证候因素,地域及时间变迁及老年高血压的角度,对近20年间国内高血压病相关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1993—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高血压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医证型,证候因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变化规律及老年高血压的证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37篇,病例43626例,覆盖全国24个省市地区,证候类型常见的有阴虚阳亢、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瘀血阻窍证,老年高血压阴阳两虚证的比例明显上升,证候因素以阴虚、阳亢、痰、火、阳虚、血瘀多见。近年来肝阳上亢证、瘀血阻窍证的患者显著增加,实性证候因素所占比例也不同程度的升高。东北地区阴虚阳亢、肝火亢盛及阴阳两虚证证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华北地区则以痰湿壅盛证居多,瘀血阻窍证型西北地区占首位,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分别以华中、西南地区最多。结论:高血压病机以本虚标实多见,本虚以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阳亢、痰、火多见,近年来血瘀等实性证候因素在高血压证候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找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昼夜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高血压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结果:24小时血压变化呈双峰双谷线。夜间血压均值较白天均值下降〉10%者为杓型组,中医辨证多为肝火亢盛,阳虚阳亢型;夜间血压均值下降〈=白天的10%为非杓型组。中医辨证多为痰浊壅盛型;血压变化曲线为“长柄勺”形态,甚至呈昼低夜高的规律性,中医辨证多为阴阳两虚型。结论:离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变化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10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对各证型间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分级构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比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肝火上炎证=阴阳两虚证;(2)阴虚阳亢证与肝火上炎证、阴阳两虚证比较性别构成不同。阴虚阳亢证男女比例约为1∶2,肝火上炎证、阴阳两虚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3)平均年龄由低到高分别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4)肝火上炎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病程主要分布在0~10年,阴虚阳亢证病程主要分布在11~20年,阴阳两虚证病程主要在20年以上;(5)1级高血压主要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2级高血压主要为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3级高血压主要为阴虚阳亢证、瘀血阻络证、痰湿壅盛证。结论:(1)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2)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分级相关;(3)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主要证型分布随年龄增长、病程进展、血压水平的升高,呈现由实致虚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301例高血压患者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浊壅盛、阴阳两虚4型,比较4型患者的血压、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家族史、食盐过量、性格急躁等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摹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痰浊中阻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肝火亢盛型以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升高。阴虚阳亢型女性多于男性,肝火亢盛型男性多于女性(P〈0.005)。发病年龄均以中老年人为主,阴阳两虚主要见于老年人(P〈0.01);超重、肥胖发病率、体质量指数均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家族史阳性、食盐过量、性格急躁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性别、年龄有相关性,与体质量指数及家族史阳性、食盐过量、性格急躁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群丽  刘福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59-86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痰湿壅盛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组(P0.05),阴阳两虚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组(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阴虚证、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子时、卯时、午时、酉时4个时辰血压水平规律,以指导临床补益药的服用方法。方法 对99例老年EH患者行动态血压测定和中医辨证。99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3组,即阴虚组、阳虚组、阴阳两虚组,观察各组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子时、卯时、午时、酉时的血压水平。结果 阴虚组、阳虚组、阴阳两虚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在子时处于最低水平,在酉时处于最高水平(阴阳两虚组SBP在卯时最高);阴虚组、阳虚组、阴阳两虚组在酉时的SBP与子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与酉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间各时展的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病虚证的中药治疗应以补益心肾为主。服药时间,补阴应在午时服药,以滋补心阴为主;补阳应在酉时服药,以补益肾阳为主;当补肾时,无论补肾阳还是益肾阴,应选择在酉时服药。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辩证分为4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痰湿壅盛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阴虚阳亢型昼夜收缩压节律明显异常,阴阳两虚型双重昼夜节律异常。结论: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多为高血压的早期正盛邪实阶段,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分乔  许文忠  董旭  梅建强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22-1322,139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观察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程度。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检测各个证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TC/HDL的比值。结果痰湿壅盛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三型相比,TG有显著差异(P0.05);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相比,TC/HDL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较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型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脂与川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检测四川泸州及附近地区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血压、血脂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4种证型在上述指标中,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及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T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阳亢证与痰湿壅盛证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及阴阳两虚证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各证型中HDL在痰湿壅盛证下降最明显,且各证型与正常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与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在中医各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升高明显,且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为痰湿壅盛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2)LDL-C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3)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中,痰湿壅盛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风险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