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综述了自杀基因疗法的种类及作用机制,以及自杀基因联合疗法治疗黑色素瘤的研究现状.目前治疗黑色素瘤的自杀基因疗法主要有双自杀基因治疗、自杀基因疗法联合免疫治疗、自杀基因联合细胞因子治疗以及中药联合自杀基因治疗,中药联合自杀基因疗法治疗黑色素瘤展示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设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措施。但如何有效提高疗效是目前仍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由于免疫机制在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激活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自杀基因抗肿瘤作用的炎症免疫微环境,是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的主要策略。中医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将自杀基因疗法与中医中药联合应用,有可能起到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防止肿瘤复发的作用。提出了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新设想,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3.
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肖红  冯芳 《医学综述》2007,13(7):492-494
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呈浸润性生长,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10个月。常规的肿瘤临床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等疗效甚微。随着对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加深,如何将基因治疗应用于神经胶质瘤,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从自杀基因、免疫基因以及多药耐药基因方面等讨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自杀基因治疗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安强  戴天阳 《西部医学》2008,20(3):640-642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外科手术禁区已经越来越少,与手术本身有关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将不再是主要问题。然而恶性肿瘤治疗的远期疗效却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种疾病的基因治疗已经成为一项跨世纪的工程,而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更是目前医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基因疗法可能是根治恶性肿瘤的有效途径。而利用自杀基因治疗肺癌的治疗研究目前比较热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5.
脑胶质瘤基因治疗按所用的基因可分为细胞因子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治疗、自杀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及联合基因治疗,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胶质瘤的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3):386-387,390
胶质瘤即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目前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效果差,而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如何能利用基因有效治疗胶质瘤成为研究热点,其基因治疗的分子策略主要包括细胞周期调节、自杀基因疗法、免疫基因疗法、抑癌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PKR途径等,  相似文献   

7.
肝癌的自杀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性治疗,不仅可以提高切除手术的疗效,还为肝癌的二期手术切除提供条件,也是转移、复发和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之后的第5种肿瘤治疗模式,其中的自杀基因疗法作用直接有效,是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治疗策略,已经在肝癌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的科研成果和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因治疗最初的概念是将包含正常基因的DNA序列通过载体导入细胞内以矫正由于该基因缺陷所导致的疾病。由于这个概念非常直观且易于接受,而临床上众多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基本无药可治,因此基因治疗产生伊始便受到了高度关注。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基因工程技术的长足发展,基因治疗从实验室研究进入了临床探索,并于1990年完成了第一个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10年后由于美国的一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发生了患者的意外死亡,全球的基因治疗研究明显放缓。基因治疗的重新兴起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Leber先天性黑朦的Luxturna(2017)和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Zolgensma(2019)上市为标志,疗效确切、价格昂贵的基因药物终于成为临床医生手中能够为以往束手无策的患者解除病痛的有力武器。而除了基因替代性基因补充疗法,针对临床不同需求的基因编辑性基因矫正疗法、基于反义寡核苷酸和小干扰RNA的基因抑制疗法、基于基因开关的基因调控疗法等多种基因治疗方法均在综合研发中。为促进我国基因治疗的发展,本研究概述了基因治疗的发展过程和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  相似文献   

9.
肿瘤是基因发生变化的疾病,是累积性基因损伤在转化表型方面达到顶点的结果。在有关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将“自杀基因”(suicidegene)导入肿瘤细胞,而将无毒性前体药物在肿瘤细胞内代谢为毒性产物,进而杀伤肿瘤细胞的“自杀基因”疗法占有重要地位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自杀基因”的种类及作用原理人们早就发现,一些来自病毒或细菌的基因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其表达产物可将原先对哺乳动物细胞无毒的或极低毒性的药物转换成毒性产物,导致这些细胞的死亡。人们将这些基因转入靶细…  相似文献   

10.
自杀基因治疗是一种富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新方法。自杀基因导入细胞后可通过直接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bystandereffect)发挥作用。大肠杆菌嘧啶脱氨酶 (CD) / 5 FC自杀基因系统是继HSV TK/GVC系统后得到广泛关注的新的基因治疗系统 ,导入CD基因的细胞可将无毒的前药氟胞嘧啶 (5 FC)代谢成细胞毒性产物——— 5氟脲嘧啶 (5 FU)从而杀死细胞。控制自杀基因的靶向性保护正常细胞组织不受伤害是自杀基因临床应用的重要前提。癌胚抗原(CEA)是胃肠道肿瘤特异性标志物 ,在结肠癌合并肝转移或复发时 ,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