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损伤是急诊常见损伤之一,胸腰段椎体骨折较其他椎体损伤多见,约占脊柱损伤的56%。该骨折常破坏脊柱的前柱、中柱,甚至后柱,导致脊柱不稳、椎体压缩、椎管变形、脊柱后凸畸形和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7年6月使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AJS)胸腰段交界性后凸的预防方法。方法选择58例MS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侧凸的矫形,对胸腰结合部首先将矫形棒塑形成直的或略微前凸的形状,并进行单独置钉,采用先压缩矫形后撑开矫形的方法,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8-40个月,平均21.5个月,评价手术后及随访后的胸腰段的平衡。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及随访后胸腰段均未出现后凸畸形。结论胸腰段交界性后凸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时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应用胸腰段单独置钉并进行先压缩后撑开的方法是预防交界性后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28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时和  刘昌生  廖永发 《广西医学》2008,30(8):1270-1270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1],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胸腰段脊柱结核不仅引起腰腿痛等神经损害症状,而且常出现严重的后凸畸形,有一定的致残率。作者2001年1月到2005年6月共收治胸腰段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28例,均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后植骨并钢板固定术,取得满意疗效。报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武  成懿 《甘肃医药》2009,28(4):280-28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前路手术治疗97例,后路手术治疗92例,评判术后脊柱矫形、脊柱融合等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前路组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无椎体高度塌陷;后路组显示有6例椎体骨折复位不理想,残留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有塌陷。前路脊柱植骨融合率与后路脊柱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成功关键是正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确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给予前路脊柱手术治疗;观察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采用后路脊柱手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JOA)评分、Cobb’s角、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及JOA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后凸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Cobb’s角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后凸Cobb’s角矫正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24%,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以有效改善伤椎高度丢失、矫正脊椎后凸畸形,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更确切、安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摘 要] 近些年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已成为治疗胸腰段骨折最普遍的方法,但术后内固定失败以及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的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如何预防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发生后如何选择合理的手术术式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通过查询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章,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外科治疗术式选择及疗效评估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脊柱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济先 《医学争鸣》2009,30(9):769-770
正常人体脊柱都有一个重力线,一般情况下分别通过第1颈椎、第1胸椎、第1腰椎和第1骶椎.如果椎体发生了椎体压缩骨折、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先天性椎体畸形和脊柱结核等病理改变,均可以引起脊柱后凸,使其重力线前移致使脊柱不稳定.这种后凸统称为固定性后凸畸形,即脊柱在矢状面上发生了变形,外科手术几乎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病,其后果可造成低能量骨折.脊柱骨折以胸腰段椎体屈曲压缩骨折最常见,骨折后可造成腰背痛、后凸畸形和劳动力的丧失.对此类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给予卧床休息,辅以服用止痛药物和配带支具,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近年来,一项新的脊柱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我院自2003年1月起开展这一术式,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的手术治疗.方法 我科从1987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01名胸腰段骨质疏松、创伤后椎体塌陷病人其中男23例,女78例,平均年龄68岁.全部病例均经前路行塌陷椎体切除、畸形矫正、稳定性重建.塌陷椎体显露为左侧胸、腹膜外入路.因为骨质疏松、创伤后椎体塌陷节段通常低于TH,不需开胸即可显露胸腰段脊柱.塌陷椎体的切除用锋利骨刀、咬骨钳、骨凿、刮匙.椎管前壁减压时保留后纵韧带,以减少硬膜外静脉丛出血.压迫神经的塌陷后突骨块从椎管前壁切除.保留骨性终板,彻底刮除软骨终板.椎间撑开矫正后凸畸形.椎体切除处用自体髂骨或钛网或人工椎体加自体骨融合,Kaneda-SR前路器械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28分钟,失血量850毫升.随访时间平均56个月(3个月-147个月)术前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84例病人,其中82人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前有大小便功能障碍的59例病人中有44例完全或部分恢复功能.2例病人在矫正进展性后凸畸形后下肢运动功能、膀胱功能无恢复,疼痛缓解不满意,这2例均为不全瘫痪后进展性后凸畸形超过1年病人.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由于骨质缺血坏死、假关节形成,后期出现椎体塌陷,继发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后凸畸形,治疗的首选措施是前路减压,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0.
姚杰  秦利  杨勇 《中外医疗》2014,33(1):58-58,60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及临床分析。方法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该院诊治的30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给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 选择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54例,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测量其伤椎高度恢复的比例以及后凸角度的纠正情况.结果术前骨折椎体高度(57.5±16.4)%,节段后凸角度(20.7±9.5).;术后骨折椎体高度(93.5±11.5)%,节段后凸角度(5.9±7.4)°.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有条件地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有利于后路术中复位以及纠正后凸畸形,并且增加内固定系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s角、椎管占位率术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观察结果:术后一个月测量值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环行减压AF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的手术优缺点。方法自2000—2004年,采用此法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术前术后不同时问通过X线片,分别计算椎体后凸度数,采用ASIA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7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后凸畸形明显改善,症状减轻。结论此术式很大程度稳定脊柱.减少后凸畸形,能不同程度改善脊髓症状,适合二级医院及相关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脊柱骨折以胸腰段最为常见,其治疗大多可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但若术后伤椎内的空隙不能被新骨填充,容易造成内固定物疲劳、松动和断裂,取出内固定物后可因椎体高度的再次丢失而出现顽固性腰痛,严重的可造成脊柱后凸畸形、神经损伤。椎体成形术能强化椎体,提高远期疗效,但填充材料多种多样,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探讨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取此手术的可行性和相关手术处理技巧.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3月,通过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矫治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12~18岁,平均14.3岁;其中单个半椎体10例,多个半椎体2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2例;病变位于胸段(T4、T5、T7、8、T9)4例、胸腰段(T11、T12各2例、L1、2、L2各1例)6例、腰段(L3、L4各2例)4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63°~105°,平均76°;脊柱后凸角42°~83°,平均56°;躯干偏移3.0~31.5 mm,平均14.1 mm.内固定使用CDH 3例,TSRH 9例,中华长城2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7~72个月,平均36.4个月.手术时间147~428min,平均221min;术中出血210~1 860mL,平均860mL.固定融合节段7~13个椎体,平均9.6个.术后脊柱侧凸Cobb's角13°~45 °,平均31.2°,平均矫正率58.9%;术后脊柱后凸Cobb's角11°~39°,平均26.5°,平均矫正率59.0%;术后躯干偏移0~10.3 mm,平均为4.3 mm.随访中脊柱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加压时椎弓根切割1例,代偿弯加重1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其矫形效果满意、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在胸腰段脊柱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结果单椎节骨折24例,多椎节骨折7例.MPR、SSD能清晰显示椎体骨折、椎间隙改变、椎体滑脱,椎体旋转以SSD显示最好,但SSD对细微骨折显示较差.结论 MSCT对胸腰段脊柱损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椎体畸形属于椎体形成障碍,其所致的脊柱侧凸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视其两端软骨板及椎间盘的发育情况,McMaster等将半椎体分为三类: 完全分节的半椎体、部分分节的半椎体和未分节的半椎体,其中以完全分节的半椎体致畸可能性最大。由于完全分节的半椎体上下生长板完整,因此除双侧对称的半椎体外,大多数半椎体畸形的特点是侧凸进行性加重,平均每年加重4°(1°-33°);由于缺少胸廓的限制,胸腰段和腰段的半椎体在早期可致较大的侧凸,10岁前侧凸可达到63°, 需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62-64+68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Cobb角、伤椎椎体压缩率、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效果优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且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12月20例经后路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侧位X线侧位片上的后凸角(K)和畸形角(D).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后凸角(K)术前平均44°,术后平均10°,末次随访平均11°;畸形角(D)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14°,末次随访平均15°.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结论 后路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程伟峰  王笑山 《吉林医学》2011,(30):6387-6388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54例,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测量其伤椎高度恢复的比例以及后凸角度的纠正情况。结果:术前骨折椎体高度(57.5±16.4)%,节段后凸角度(20.7±9.5)°;术后骨折椎体高度(93.5±11.5)%,节段后凸角度(5.9±7.4)°。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有条件地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有利于后路术中复位以及纠正后凸畸形,并且增加内固定系统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