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联律性及成对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QZ  Li W  Li P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0):777-778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eular constraction,PVC)在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联律性和成对性PVC多属病理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constraction,PC),提示可能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变,并在治疗上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多年来临床观察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在小儿PVC的诊治方面存在着误区。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探讨小儿联律性及成对性PVC对PC定性诊断及评估预后的价值以及是否全部病例都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全国儿科心律失常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 ,加快小儿心脏专业人才培养 ,为广大儿科及心脏专业医师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儿科学组定于 2 0 0 0年 10月 2 0~ 2 2日召开第一次全国小儿心律失常学术研讨会。( 1)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 2 )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3)心电生理检查 ;( 4)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 :①药物治疗 ;②消融治疗 ;③起搏治疗 ;( 5 )其他小儿心律失常临床和科研的新进展、新成果。寄全文及 5 0 0~ 80 0字摘要各一份。来稿请加盖公章 ,并注明工作单位、地址和邮政编码。截稿日期 :2 0 …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常见类型、在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依照我国现行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对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990-2007年收治的病例进行筛查、核准,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4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者137例(占93.2%),其中伴有s-T段、T波改变者25例,仅有S-T段、T波改变者10例(占6.8%).在心律失常中过早搏动91例(室性早搏55例,房性早搏31例,交界性早搏5例);异位性心动过速及房室颤动13例;传导阻滞44例(房室传导阻滞29例,束支传导阻滞14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律失常22例.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过早搏动、传导阻滞)最常见,少部分病例可仅有S-T段、T波改变;心电图改变是诊断心肌炎的一个重要条件;出现异位性心动过速和(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显著的S-T段、T波改变多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心律失常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病因、类型、临床表现与儿童和成人不同点及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监护、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及对治疗结果分析。结果10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为主,各种感染63例,占60%,其次心脏本身结构异常,心律失常类型按频率依次为房早、室早、传导阻滞及各类型快速心律失常,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对早搏6次/min以上或呈二联律的患儿分别应用心律平、乙胺碘呋酮、苯妥英钠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用西地兰、心得安或快速静注ATP,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心率小于50次/min,要紧急处理,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可采用起搏器治疗,本组共死亡9例,多因原发病严重病死。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有三大特点:(1)以传导系统发生率高;(2)功能性、暂时性心律失常多见;(3)预后较年长儿、成年人佳。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感染为主,心律失常的类型多为房早、室早、各种传导阻滞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一过性心律失常一般不必治疗,对频发房早、室早、阵发件心动过速引起的心力衰竭宜从速处理,对三度A—VB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药物治疗无效可采取起搏器治疗,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全身疾病的严重性和心律失常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与转归.方法 对经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72例心律失常的儿童进行6~29年随访.观察其治疗与转归.结果 55例频发性早搏患儿,早搏均减少或消失;12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其中2例为同一家族),8例传导阻滞消失,1例好转,3例无明显变化;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者经射频消融治愈.结论 小儿心律失常预后良好,未见心肌病征象,部分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需心肌营养药及短期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心房扑动的食管调搏转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在小儿心律失常中是较少见的 ,持续快速房扑患儿猝死率较高 ,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特别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1] ,因此及时终止房扑尤为重要。以往房扑治疗常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 ,其次为直流电击复律。近年采用射频消融术能彻底根治房扑 ,然而该方法为创伤性 ,复杂而昂贵 ,在儿科中难以推广。本院运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 2年来在本院诊治的 5例房扑患儿进行超速起搏 ,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例均为本院专科住院患儿。男 3例 ,女 2例。其中 4例因心动过速来本院就诊 ,心电图均表现有房扑。经临床…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心律失常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一2007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7例心律失常患儿临床资料,详细收集病史,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心律失常类型、用药情况及定期随访心电图情况.结果 感染和(或)窒息缺氧共21例(77%).6例窒息并感染.期前收缩1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4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并长Q-T间期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并心动过缓各1例.期前收缩16例中14例经综合治疗后期前收缩消失,2例房性期前收缩未处理,自行消失;PSVT4例经普罗帕酮治疗后复律;房室传导阻滞3例随原发病治愈而消失;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经治疗原发病痊愈1例,1例死亡;PVT 1例死亡;1例窦性心律不齐并心动过缓放弃治疗.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及缺氧为主,临床以室上性期前收缩多见;除PSVT或PVT外,多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且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10年来发现由卧位引起心律失常7例,现将其中4例报告如下。例1为男性14岁,胸闷不适1周来就诊。体检无明显心血管疾病,心电图检查时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坐位消失。例2为女性5岁,因胸闷心悸夜间加剧来院.听诊心律不齐,无明显杂音,卧位心电图室早二联律,坐位、立位偶见室早。例3为女性4岁,入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Ⅱ度  相似文献   

9.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VT)尤其是慢性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RSVT)比较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对小儿心律失常的极大关注和学龄儿童心电图检查的普及,认为心律失常并非少见。本文对3例RSVT的电生理学及心内膜心肌活检  相似文献   

10.
室性早搏 (室早 )是小儿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一种 ,可见于健康儿童、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病患儿 ,严重心脏疾病时 ,频发室早可使猝死率增加。我们对 1996年 5月~ 1999年 5月收治的 5 2例室早患儿的 2 4h动态心电图 (DCG)进行分析 ,探讨小儿室早的心电图形态特征及昼夜变化与器质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996年 5月~ 1999年 5月室早患儿 5 2例 ,有器质性心脏病 2 9例为心脏病组 ,男 18例 ,女 11例 ,年龄 4~13岁。经查体及辅助检查、除室早外未发现明确心脏病为对照组 2 3例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3~ 1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