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离性垂直斜视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40例58眼DVD根据双眼视力状况,双眼上斜程度及合并其他类型斜视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手术。双眼DVD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若双眼视力良好,且上斜程度相等者做双眼上直肌等量后徙术;双眼上斜程度不等者做双眼上直肌不等量后徙或先做上斜明显眼手术。若单眼弱视明显先做弱视眼手术。单眼DVD,仅做单眼手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做下斜肌缩短4-5mm后徙转位术。DVD合并水平斜视者,尽可能一期完成。否则,先矫正水平斜视,6个月后行DVD矫正术。上直肌后徙按1mm矫正3Δ计算,最大后徙量为8mm。结果40例58眼DVD,50眼满意(85.21%), 8眼好转(13.79%)。结论对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行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疗效满意;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行下斜肌缩短4-5mm后徙转位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方式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合并下斜肌亢进DVD手术方式,原在位垂直斜度较小选择单纯下斜肌转位术;大度数垂直斜视行下斜肌后徙联合同侧上直肌后徙术。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垂直斜度,反复检查3次,取平均值;下斜肌亢进分+1~+4;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结果术前下斜肌亢进28例(41只眼),其中双眼13例;亢进+1,4只眼;+2,20只眼;+3,16只眼;+4,1只眼。下斜肌亢进均得到矫正。单纯下斜肌转位22例(30只眼),单眼14例,双眼8例。近期满意率85.71%。远期满意率71.42%。下斜肌后徙+同侧上直肌后徙术6例(15只眼),双眼5例,单眼1例;双眼5例中4例满意,1例好转,其中2例术后出现轻度上转受限;单眼1例,效果满意,但术眼出现轻度上转受限,睑裂变小。结论伴有下斜肌亢进DVD垂直斜度较小时下斜肌转位术效果良好;垂直斜度较大需行下斜肌减弱+同侧上直肌后徙术,上转肌同时减弱术,双眼手术比单眼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DVD)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43例(72眼)DVD根据不同的术前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术式。有下斜肌亢进者首选下斜肌切断加转位,根据亢进程度不同决定下斜肌在转位之前的截除量。无下斜肌亢进者首选上直肌后退术。双眼DVD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且上斜程度相等者行双跟上直肌等量后徙术;双眼上斜程度不等者行双眼上直肌不等量后徙,或先行上斜明显眼手术,改期行另眼手术;合并水平斜视者尽可能同时完成,否则先矫正水平斜视,半年后矫正DVD。结果52眼疗效良好(72.22%),16眼好转(22.22%),4眼(5.56%)无效,1眼(1.38%)退上直肌和双眼外直肌后出现继发内斜视和对侧眼下斜肌亢进。结论对不同类型的DVD采用不同的术式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分离性垂直斜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36例(56眼)DVD根据不同情况设计手术.双眼DVD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且上斜程度相等者行双眼上直肌等量后徙术;双眼上斜程度不等者行双眼上直肌不等量后徙,或先行上斜明显眼手术,改期行另眼手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行下斜肌断腱并转位术合并上直肌后徙术;单眼DVD仅行单眼手术;单眼弱视明显先行弱视眼手术.合并水平斜视者尽可能同时完成,否则先矫正水平斜视,6个月后矫正DVD.结果 47眼疗效良好(83.92%),8眼好转(14.28%),1眼无效(1.78%).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DVD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均收到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5例DVD患者,17例伴下斜肌亢进,8例不伴下斜肌亢进。下斜肌亢进或不伴下斜肌亢进,但垂直斜视度≥10△均行下斜肌转位术。结果 (1)25例患者行下斜肌转位术后,22例术后残余垂直斜视度< 10△,1例术后残余垂直斜视度≥10△,2例术后残余垂直斜视度≥15△。(2)伴或不伴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术前、术后斜视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伴或不伴下斜肌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垂直斜视度>15△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下斜肌转位术在上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下斜肌转位术对复杂上斜视的手术效果.方法68例患者,其中垂直分离斜视46例,下直肌麻痹4例,下直肌缺如2例,双下转肌麻痹3例,单眼上斜肌麻痹5例,限制性上斜视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眼球后退综合征2例,均直接采用下斜肌转位手术或作为补充治疗.结果单纯下斜肌转位术,可矫正正前方上斜视15△~20△,下斜肌转位术 上直肌退后术,可矫正40△~50△,下斜肌转位术 上直肌退后术及下直肌缩短术,可矫正40△~60△,但对上方视野效果最明显.结论下斜肌转位术对治疗上斜视是有效可行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因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斜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效果,并随访3个月到2年.结果 单纯DVD患者6例,合并其他类型斜视患者9例;单眼受累5例,其中3例采用上直肌后徙,2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转位;双眼受累10例,6例采用不等量的上直肌后徙,后徙量为3.5~10 mm,4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前转位,根据垂直斜度及下斜肌亢进程度的不同,分别将下斜肌离断并切除一定量后转位于下直肌颞侧水平前1 mm至下直肌颞侧水平后1 mm不等.术后12例患者眼位正位,遮盖后无上斜视出现,外观满意,1例行单眼手术者对侧眼出现DVD,1只眼行下斜肌转位后患者出现上转受限.结论 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选择非对称性手术效果较好,对于无下斜肌亢进的患者首选上直肌不等量后徙,对于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前转位.  相似文献   

8.
下斜肌转位术作为减弱下斜肌功能的术式之一,是治疗垂直斜视,尤其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性斜视(OVO)常用的手术方式,单独或联合其他术式在斜视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疗效确切.目前下斜肌转位术在治疗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继发于上斜肌麻痹的下斜肌亢进、DVD合并下斜肌亢进、上斜肌腱缺如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下斜肌转位术后可能出现抑制上转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DVD的矫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deviation,DVD)原在位垂直斜视的矫正作用.方法应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34例(46只眼)伴有下斜肌亢进DVD患者的垂直斜视,18例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手术前后测量原在位垂直斜视度及下斜肌亢进程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原在位垂直斜视度5m远距离平均矫正(13.57±9.74)PD(t=9.450,P<0.01),95%置信区间为(10.67,16.46)PD.33cm近距离平均矫正(13.28±9.98)PD(t=9.029,P<0.01),95%置信区间为(10.32,16.25)PD.下斜肌亢进程度从术前平均+2降至术后0(Wilcoxon符号秩检验,Z=5.957,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DVD的有效手段.合并之下斜肌亢进同时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种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疗效,探讨治疗DVD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7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单纯下斜肌转位术组、下斜肌截除联合转位术组、下斜肌截除联合前徙并转位术组。观察3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眼位、下斜肌运动、代偿头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下斜肌亢进均消失;代偿头位均不同程度改善;单纯下斜肌转位术组和下斜肌截除联合转位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3例(92%)、下斜肌截除联合前徙并转位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4例(96%),3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下斜肌转位术无明显的睑裂变化及上转受限,而联合截除术式有少部分患者出现睑裂变小和眼球上转受限。结论单纯下斜肌转位术可矫正15△~25△的垂直斜视,且术后眼球上转受限和睑裂变化也不明显,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DVD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