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型颅脑伤病人脑氧和脑温的监护经验(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组织氧分压(PbtO2)和脑温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16例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对照组各58例,对病人监测PbtO2、脑温,平均86h。结果24hPbtO2均值(13.7 ±4.94)mmHg,较正常值(16~40mmHg)低;亚低温组比对照组PbtO2恢复到均值的时间缩短(10±4.15)h(P <0.05);亚低温组存活率(60.4%)高于对照组(46.6%);复温后PbtO2随脑温升高而增加。手术组脑温与肛温的差距低于正常者占66.7%,非手术组脑温与肛温的差距高于正常者占52.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提高严重脑伤病人的生存率。PbtO2、脑温直接监测技术安全可靠,对于判定病情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颅内压、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颅内压水平在亚低温治疗后第1天、3天、7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治疗组的预后良好及中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脑组织氧分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患者颅内压及脑组织氧分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保持肛温在32~34℃,持续24h~5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结果亚低温组治疗后,ICP明显下降,PbtO2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提高PbtO2;伤后24h内持续PbtO2<5mmHg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按是否进行亚低温治疗分为标准组与亚低温组,标准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亚低温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术后按GOS评估法判断疗效;并对2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4h、术后72h和术后7d颅内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亚低温组术后良好恢复率高于标准组(P0.05),病死率低于标准组;亚低温组术后24h、72h和7d颅内压值均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持续降低颅内压,有助于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提高术后恢复良好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亚低温治疗和常温治疗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26例和亚低温组24例.入院后病人均持续监测颅内压7 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入院后在3~7 h内将肛温降至33℃左右,并维持3~7 d.比较2组GCS评分、颅内压、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在伤后第7天,亚低温组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9—2016-09收治的6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34例实施单一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35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比较2组脑功能障碍评分(DRS)及颅内压变化情况,并统计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例),低于对照组的26.37%(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恢复,改善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4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4例)、醒脑静组(55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亚低温组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与脑组织温度分别控制在32.5℃~34.9℃和32℃~35℃,维持1~7 d,平均(54.5±26.4)h;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以及脑组织氧分压和脑温。醒脑静组予以醒脑静注射液20~4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常规治疗组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3组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根据GOS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亚低温组于治疗后早期(24 h内)颅内压、血糖及高乳酸血症等异常指标分别下降(均P<0.05);血浆Mg~(2+)水平升高(P<0.05或P<0.01);脑组织氧分压迅速升高并维持于正常水平,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3组间生命体征、血气及其他血电解质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亚低温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且病死率、伤后恢复良好率及患者预后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醒脑静组恢复良好率及颅内压下降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1)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疗效优于醒脑静注射液,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温与直肠温度、颅内压(ICP)关系。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脑温、直肠温度及ICP监测,并分组观察不同脑温对ICP影响。结果34例脑温>直肠温度,8例脑温≤直肠温度。亚低温组平均ICP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脑温与直肠温度间存在差异,多数情况下平均脑温高于直肠温度。脑温高低影响ICP,脑温升高将增加脑组织耗氧量及代谢率,加重继发性脑损害,导致ICP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传统亚低温组(n=20)和血管内降温组(n=11)。两个治疗组31病人均于伤后20 h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3~34℃,治疗持续4~7 d,当颅内压降至正常后24 h,停止亚低温治疗。同时床旁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等。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三组病人的年龄及GCS评分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第7天,两组亚低温治疗的病人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基本降至正常。经6个月随访,两组亚低温治疗病人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与传统亚低温治疗效果相似,其可减少肌松药和镇静药的使用及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并发症。该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GCS≤8分早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1例及常温治疗组65例,监测2组的颅内压、血糖及脑水肿体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6个月后2组GOS评定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痊愈26例(42.6%),死亡11例(18.0%);常温治疗组痊愈12例(18.5%),死亡19例(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颅内压第1天比较差异不明显,第2、3天亚低温组降低明显,且亚低温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糖,缩短脑水肿时间,降低脑水肿程度。结论早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采用亚低温治疗能缩短脑水肿时间,减少高血糖,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氧分压和脑温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目的研究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氧分压(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分泌的调控作用。 方法选取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血浆ET表达、颅内压(ICP)及临床预后。 结果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血浆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I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预后良好7例、轻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预后良好3例、轻残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T分泌,降低ICP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 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规范护理程序,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结果 亚低温治疗24h后颅内压逐渐下降,脑组织PO2逐渐上升,伤后3个月亚低温治疗组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精心护理有助于改善亚低温治疗的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低温(MH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HT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MHT组术后1~3 h行MHT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7 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颅内压(ICP)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治疗3~7 d,MHT组血清MMP-9、IC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7 d,MHT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搏动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HT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MMP-9、ICP及脑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55例经手术治疗后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于手术后施以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降至33℃~35℃;对照组体温维持在36.5℃~37.5℃。共治疗3~7d,分别于术后第1d及第8d对两组患者进行GCS疗效和体感诱发电位评估;6个月后进行GOS预后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经治疗后,GCS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亚低温组患者GOS预后评估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体感诱发电位是评估颅脑创伤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54例.术后12 h亚低温治疗前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检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7d判定患者脑膨出情况并再次检测ICP及CPP. 结果常规治疗组与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在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布、亚低温治疗前GCS评分、ICP、CPP及SaO2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膨出发生率、脑膨出程度及IC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PP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提高CPP、降低ICP,并且减少脑膨出的发生率和脑膨出程度,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We present here the results of a study in which noninvasive selective brain cooling (SBC) was achieved using a head cap and neckband. Ninety patients with severe TBI were divided into a normothermia control group (n=45) and a SBC group (n=45), whose brain temperature was maintained at 33-35 degrees C for 3 day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head and neck cooling. At 24, 48 and 72h after injury, the mean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values of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BC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othermia controls (19.14+/-2.33, 19.72+/-1.73 and 17.29+/-2.07 mmHg, versus 23.41+/-2.51, 20.97+/-1.86, and 20.13+/-1.87 mmHg, respectively, P<0.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eurological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at the 6-month follow-up after TBI. Good neurological outcome (Glasgow Outcome Scale score of 4 to 5) rates 6 months after injury were 68.9% for the SBC group, and 46.7% for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resulting in severe sequelae. In conclusion, the noninvasive SBC described here is a safe method of administering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which can reduce ICP and improve prognosis without sever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BI.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方案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纳入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1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2治疗组1:静脉溶栓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12 h;3治疗组2:静脉溶栓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24 h。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变化,记录溶栓后并发症,并随访患者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收集患者溶栓前后血液样本,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1和治疗组2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2 MRS评分低于治疗组1(P0.05)。治疗72 h、7 d治疗组2 ICP较对照组降低,治疗7 d治疗组2 ICP低于治疗组1(P0.01)。治疗组1和治疗组2治疗24 h、72 h、7 d MDA浓度较溶栓前降低(P0.01),SOD浓度较溶栓前增高(P0.05)。治疗24 h、72 h、7 d治疗组1和治疗组2 MDA浓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SOD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7 d治疗组2 MDA浓度低于治疗组1(P0.01),治疗后7 d治疗组2 SOD浓度高于治疗组1(P0.05)。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24 h效果较12 h更优,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急性自发性脑出血78例,按术后体温控制方法分为低温组(n=39)和常温组(n=39)。均采用急诊手术清除血肿。低温组术后采用全身物理降温,将直肠温度维持于34~35 ℃,3 d后缓慢复温,复温速率不超过0.5 ℃/6 h。常温组病人维持正常体温(36~37 ℃)。结果 低温组病人低温维持时间3~7 d,平均(4.7±1.6)d。低温启动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低温组病人心率、动脉pH值、动脉剩余碱和血清钾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术后24~120 h,亚低温组病人颅内压、脑脊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泛素C末端水解酶L1水平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低温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低钾血症发生率较常温组明显增高(P<0.05)。发病后6个月,低温组病死率(30.8%)明显低于常温组(53.8%;P<0.05),低温组预后良好率(GOS评分4~5分,46.2%)明显高于常温组(20.5%;P<0.05)。结论 亚低温可降低自发性脑出血病人颅内压,保护脑组织,改善临床结局,但是治疗期间应注意早期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的预后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GCS≤8分),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常温治疗组(40例).常温治疗组患者应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合并应用冰毯实行亚低温治疗(患者躺在冰毯垫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2~34℃,并根据病情需要维持3~14 d).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