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及宫腔搔刮术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反复种植失败的不孕患者205例,根据是否行宫腔镜检查和宫腔搔刮术分为3组:A组:行宫腔镜检查联合宫腔搔刮术(n=101);B组:单纯行宫腔搔刮术(n=39);C组:未予任何干预措施(n=65).将A组按照检查情况分为宫腔形态正常组(A1组)和宫腔形态异常组(A2组),分析A组宫腔镜检查情况,并比较4组患者再次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不良妊娠率.结果 A组57.4%宫腔形态正常(A1),42.6%显示宫腔内微小病变(A2),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及增生、宫腔黏连等.A1组、A2组及B组临床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1、A2及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镜能显示子宫腔内微小病变,宫腔镜检查联合宫腔搔刮术和单纯搔刮术均有助于提高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但前者与后者相比并未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韩红敬  吴莹  沈浣  田莉  关菁 《北京医学》2006,28(3):148-150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red,IVF-ET)失败患者的宫腔因素及宫腔镜的诊治意义.方法对52例体外受精(IVF)失败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后,行IVF-ET(36例),并与40例IVF失败而未做宫腔镜检查者比较再次IVF-ET的临床妊娠率.结果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异常率为36.5%(19/52),其中子宫内膜息肉68.4%(13/19),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0.5%(2/19),子宫内膜炎症10.5%(2/19),子宫内膜复合增生5.3%(1/19),宫腔轻度粘连5.3%(1/19).52例中36例进行再次IVF-ET,根据宫腔镜结果分为宫腔正常组23例及异常组13例.再次IVF-ET的临床妊娠率宫腔正常组和异常组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4%、38.5%、20.0%),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VF-ET失败患者宫腔镜检查阳性率高,宫腔镜是寻找IVF-ET失败原因很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建议对反复IVF-ET失败者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敏  杜敏  李宝艳 《医学综述》2012,18(15):2522-2524
目的探讨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行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的诊治价值。方法对65例IVF-ET失败者进行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其中宫腔异常48例,与IVF-ET失败后未行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的42例比较再次IVF妊娠结局情况。结果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病变检出率为73.85%,其中内膜息肉占48.21%,内膜炎占12.50%,内膜增殖症占17.86%,宫腔粘连占12.50%,黏膜下肌瘤占5.36%,子宫中隔占3.57%,宫腔异常组经处理后再次IVF临床妊娠率为52.08%,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后于再次IVF治疗前可常规行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以排除子宫内病变,提高助孕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龙凤  张海英  温静  江秋  朱小凤  吕晓晖 《广西医学》2020,(21):2785-2789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联合宫腔镜诊治对宫腔和/或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86例经3D-TVS联合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和/或子宫内膜病变的不孕症患者,包括子宫内膜息肉38例(44.19%,子宫内膜息肉组),宫腔粘连17例(19.77%,宫腔粘连组),子宫畸形16例(18.60%,子宫畸形组),子宫内膜增殖症5例(5.81%),子宫黏膜下肌瘤2例(2.33%),其他异常8例(9.30%)。患者均在行宫腔镜检查或治疗后1个月至1年内行IVF-ET。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组、宫腔粘连组、子宫畸形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自然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较高,分别为50.00%、47.37%,而自然流产率较低,为5.20%,临床结局较好;宫腔粘连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较低,分别为35.29%、23.53%;子宫畸形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均较高,均为50.00%,但活产率低,为18.75%。结论 IVF-ET治疗前应用3D-TVS和宫腔镜评估不孕症患者的宫腔和/或子宫内膜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坤  周黎明  王华  胡巨伟  孙亦婷 《浙江医学》2020,42(4):368-370,378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宫腔病变发生率,并分析宫腔镜治疗后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治疗,因RIF行宫腔镜检查患者274例,观察宫腔病变发生率和经宫腔镜下处理宫腔内病变后的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经宫腔镜检查,分为正常宫腔组150例(54.74%),异常宫腔组124例(45.26%)。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最高,57例(20.8%),其次为宫腔粘连(14.6%)、子宫内膜单纯增生(5.11%)、慢性子宫内膜炎(2.55%)、不全子宫纵隔(1.82%)、子宫黏膜下肌瘤(0.36%)。经宫腔镜对宫腔内病变的进行处理后,异常宫腔组的临床妊娠率(49.19%)与正常宫腔组(50.67%)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着床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发现RIF患者宫腔病变,经宫腔镜治疗后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宫腔组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的IVF-ET病例160例,根据检查原因分为A组(IVF-ET前常规检查)、B组(反复种植失败,即移植高质量胚胎超过3次未妊娠患者)、C组(ET后异位妊娠者)、D组(既往ET后早期自然流产、稽留流产患者),每组40例.比较4组宫腔镜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记录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后的IVF-ET妊娠结局.结果B、C、D组宫腔镜检查异常率高于 A 组(P <0.05);D 组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炎患病率高于其他3组(P<0.01),而A、B、D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纵隔、宫腔粘连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患病率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异常者手术治疗后1年内行IVF-ET,妊娠率为30.65%,早孕自然流产率为6.45%,异位妊娠率为3.23%.结论宫腔镜检查是IVF-ET术前的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可避免因宫腔异常导致的IVF-ET失败,可作为行IVF-ET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许虹  全松  邢福祺 《广东医学》2007,28(10):1568-1569
目的 采用宫腔镜检查评价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官腔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5例既往行3次或以上IVF-ET/FET失败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对发现的异常进行相应治疗和同期60例未行宫腔镜检查患者(对照组),比较再次FET妊娠率.结果 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异常率为44.4%,其中子宫内膜息肉31.1%,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6.7%,子宫内膜炎症4.4%,子宫内膜复合增生2.2%.宫腔异常组、宫腔正常组妊娠率(40.0%、48.0%)高于对照组(21.7%),差异有显著性(P=0.038);而前两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宫腔镜检查并作相应治疗宫腔因素可增加多次种植失败患者FET的妊娠率,但与是否存在宫腔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失败患者的宫腔情况,探讨宫腔镜对分析IVF-ET失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例接受常规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失败患者再次助孕前行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宫腔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再次助孕.结果:正常宫腔115例(56.9%),异常宫腔87例(43.1%).异常宫腔中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炎多见,共占76.9%.年龄≥35岁与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异常宫腔发生率高(P<0.05).异常宫腔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再次助孕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宫腔者相似(P>0.05).结论:IVF/ICSI失败患者宫腔异常发生率较高,特别是≥35岁者.IVF/ICSI失败后宫腔镜检查对提高再次助孕妊娠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助孕失败病人宫腔内病变病种分布特点及宫腔镜检查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1年1月到2012年7月期间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因助孕治疗(包括试管婴儿或人工受精)失败后进行宫腔镜检查的256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在256例助孕失败病人中宫腔内有病变占31.25%(80/256),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占病变的55%(44/80),与继发不孕相比,息肉更常见于原发不孕(P = 0.011)。宫腔内病变其他主要病种,在原发性不孕中以子宫内膜局部增厚和子宫畸形较常见,继发不孕则以宫腔粘连和子宫内膜薄较常见。宫腔镜对息肉的正确检出率85%,高于经阴道B超(P < 0.00)。204例于宫腔镜检后再次助孕的患者总妊娠率为35.29%(72/204),宫腔镜检查结果宫腔内异常患者病变处理后再助孕的临床妊娠率高于镜检宫腔内无异常患者(45.71% vs. 29.85%, P = 0.024)。【结论】 助孕失败的不孕患者宫腔内病变以息肉为最常见,尤其原发性不孕者;其次还要关注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形态问题、宫腔镜检查可明确宫腔内情况,及时诊断并处理常见的宫腔内膜息肉等病变,有助于改善患者再次助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发现的子宫内膜病变是否影响IVF-ET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69例IVF-ET前自然周期超声监测内膜回声正常,进入IVF-ET周期后子宫内膜出现异常回声的患者。其中11例取消新鲜周期移植,胚胎冻存。其余58例(研究组)与IVF-ET周期未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回声的患者(对照组),比较IVF-ET妊娠率。研究组IVF-ET未获临床妊娠的患者和取消移植的患者随后行宫腔镜检查,并对镜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IVF-ET周期子宫内膜出现异常回声的患者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709)。33例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形态异常30例(90.7%),其中子宫内膜息肉23例(69.7%),子宫内膜增生6例(18.2%),子宫内膜炎1例(3.0%)。结论 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超排卵周期阴道超声发现的子宫内膜回声异常(强回声区域直径<20mm),不影响胚胎着床,也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265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资料,其中90例患者因试管婴儿失败而行宫腔镜检查。结果 265例不孕患者中宫腔正常者124例,占46.8%,宫腔异常者141例,占53.2%。宫腔粘连86例(占32.5%),子宫内膜息肉39例(占15%),子宫内膜炎22例(占8.3%)。宫腔粘连在继发不孕中的检出率高于原发不孕。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90例因试管婴儿失败而行宫腔镜检者中有68例存在宫腔病变(占76%),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结论宫腔镜检查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和准确性,有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可及时发现不孕症患者的宫内病变,应作为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官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病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从1996到200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和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107例,在我院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其中83例进行了内膜活检,总结分析该资料.[结果]宫腔镜发现正常官腔74例(69.16%),异常33例(30.84%),其中包括宫腔粘连6例、内膜薄6例、官腔息肉6例、内膜肥厚5例、黏膜下子宫肌瘤4例、宫颈管狭窄3例、内膜炎2例、子宫纵隔1例.83例子宫内膜病理活检则发现正常内膜54例(65.06%),其中增生期18例、分泌期36例;内膜异常29例(34.94%),其中黄体功能不全(LDP)12例、轻度增生过长7例(其中有一例同时伴有宫腔息肉),内膜炎症5例、宫腔息肉3例、子宫内膜结核2例.[结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病例,进行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宫腔镜检查情况,探讨宫腔镜检查在IVF‐E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检查的IVF‐ET病例539例,根据检查时间分为A组(IVF‐ET术前检查组)258例和B组(IVF‐ET术后检查组)281例,对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宫腔异常检出率为49.54%,以子宫内膜息肉和复合异常多见,其中B组的宫腔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54.10%vs.44.57%,χ2=4.5,P=0.034);宫颈管总异常检出率为18.74%,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宫腔异常率较高,胚胎着床失败患者应该行常规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失败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9例IVF—ET失败患者行宫腔镜检查。结果在379例IVF—ET失败患者中,宫腔异常者为219例(57.8%),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或内膜呈息肉样增生者105例(27.7%),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提示内分泌紊乱者35例(9.2%),宫腔粘连者29例(7.7%),子宫内膜局部呈瘢痕样改变和子宫畸形者各为22例(5.8%),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各为3例(0.8%)。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92.9%、74.1%和91.9%。结论官腔镜应作为IVF—ET失败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促黄体生成素在卵巢储备正常患者超促排卵中的作用及临床结局。方法:选择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术(IVF/ICSI-ET)的患者200例,均有正常的卵巢储备,且均采用低剂量长效达菲林黄体期长方案。当主导卵泡大于13 mm时,随机分为三组,A组(加用乐芮)100例,B组(加用HMG)50例,C组50例(仅用FSH)。结果:①HCG日血清LH值:A组为(1.48±0.12)mIU/ml,B组(1.15±0.34)mIU/ml,C组为(0.5±0.9)mIU/ml,C组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CG日E2值:A组(2 260.9±133.9)pg/ml和B组(2 065.8±176.2)pg/ml,显著高于C组(1 794.4±108.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CG日E2值/≥14 mm卵泡数,A组(251.5±68.9)pg/ml明显高于B组(205.7±51.5)pg/ml。④获卵数、成熟卵子数、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A组、B组明显高于C组(P<0.01),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种植率A组高于B组。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行黄体长方案促排中使用重组促黄体生成素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宫腔镜下观察反复种植失败(RIF)后妇女宫腔异常检出率和异常类型,评价RIF妇女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既往IVF-ET失败≥2次者(RIF组)与176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拟供精人工授精者(对照组)的宫腔镜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宫腔异常检出率和异常类型。结果宫腔镜检查发现,RIF组宫腔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78%和28.98%,P<0.01)。RIF组宫腔异常类型较对照组更多,主要为内膜异常,包括息肉或息肉样增生(26.39%)和内膜炎(4.06%);其次为宫腔形态异常,包括宫腔狭小(9.64%)和宫腔粘连(5.08%)。各年龄段RIF组患者的宫腔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5~29岁和30~34岁年龄段的对照组与R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IF病例类型(P=0.001,OR=2.320,95%CI:1.440~3.736)和年龄(P=0.039,OR=1.403,95%CI:1.016~1.935)是宫腔异常的危险因素,而不孕年限(P=0.747,OR=1.038,95%CI:0.827~1.303)不是宫腔异常的危险因素。RIF妇女中,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的宫腔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原发不孕组的内膜息肉或息肉样增生检出率高于继发不孕组(31.45%和17.80%,P<0.05),宫腔粘连检出率低于继发不孕组(2.42%和9.59%,P<0.05)。结论 RIF妇女宫腔异常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宫腔异常的主要类型为内膜息肉和息肉样增生。向RIF妇女推荐宫腔镜检查和治疗以改善宫腔环境、提高内膜容受性是合理且必要的。建议RIF妇女再次接受ET前常规行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行宫腔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准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1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0例作为研究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并做相应治疗,随后进入IVF-ET周期;另外80例患者未行宫腔镜检查而直接行IVF-ET,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及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经宫腔镜检查,异常宫腔占61.2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新鲜周期移植种植率分别为27.96%、15.06%,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55%、22.86%;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冻融胚胎移植种植率分别为27.69%、13.79%,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42%、20.00%,研究组新鲜周期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对于女方输卵管因素性不孕、原发性不孕同时不孕年限>5年以上,或继发性不孕同时不孕年限>3年以上准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术前常规做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失败再次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的效果。方法:70例初次IVF-ET失败并再次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实施再次IVF-ET前,对照组仅接受IVF-ET常规术前检查,实验组除常规术前检查外还接受宫腔镜诊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再次次实施IVF-ET后,实验组妇女有16例妇女成功妊娠,成功率为45.71%,对照组妇女7例成功妊娠,成功率为20.00%。实验组妇女再次IVF-ET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45,P<0.05)。结论:初次IVF-ET未成功再次接受IVF-ET的不孕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妊娠成功率,建议应将宫腔镜检查作为IVF-ET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不孕患者中慢性子宫内膜炎(CE)的临床病理和宫腔镜下高危特征,建立宫腔镜诊断CE的评分系统并评估其价值。 方法 对2019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石家庄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检查和内膜活检的238例不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CD1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为CE组(73例)和非CE组(165例),使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宫腔镜评分系统,绘制列线图,分别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对评分系统进行评价,采用Bootstrap法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 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充血面积2级及以上、微小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异位妊娠史是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宫腔镜评分系统诊断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42~0.861),敏感度为74.0%,特异度为73.9%,表明该系统预测能力中等;校准曲线显示该评分系统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内部验证中,C-index指数为0.7811,校准曲线中验证组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基本一致,表明该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结论 由充血面积、微小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异位妊娠史构成的宫腔镜评分系统能有效、简便、直观地预测不孕患者发生CE,有助于完善宫腔镜CE诊断标准,有效弥补组织学诊断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