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仓鼠机体代谢及心肌病理改变 ,建立一种理想的糖尿病心肌病变动物模型。方法 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仓鼠动物模型 ,10周后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光镜观察心肌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变化 ,同时应用生化、放免法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胰岛素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 (NC)组仓鼠相比 ,糖尿病 (DM )组仓鼠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血TG、CHO和LDL也明显升高 ;病程 10周的糖尿病仓鼠表现为心肌内大量糖原颗粒沉积 ,心肌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淡嗜伊红物质沉积 ;NC组仓鼠心肌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为 1.92± 0 .2 7、1.11± 0 .12 ;DM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分别为NC组的 2 .71和 1.6 8倍 (P <0 .0 0 1、<0 .0 1) ,且Ⅰ /Ⅲ型胶原比值也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腹腔注射STZ可诱导稳定的糖尿病仓鼠动物模型 ;糖尿病仓鼠机体代谢和心肌病理变化与人类相似 ,是研究人类心肌病变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自由基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实验检测和与症状均符合临床糖尿病肾病的大鼠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动态观察16周,以大鼠体重、饮水量、尿量、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肌酐、尿素氮、肾脏病理等指标评价模型的成功和稳定性。结果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 d~16周血糖持续升高,饮水量和尿量大幅增多,体质量增长缓慢或负增长,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血脂代谢异常,尿素氮、肌酐升高。肾脏病理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典型表现。随时间延长,病情逐渐加重。结论单侧肾切除术后尾静脉注射STZ复制的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与人类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症状、病理和化验指标非常相似,在16周内模型稳定,符合糖尿病肾病Mogensen分期III期。病情严重程度与病程相一致,适用于药物药效学评价和临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制作理想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空腹腹腔内一次性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速发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结果 造模72h后测空腹血糖均〉16.7mmol/L,观察6周、10周、14周,血糖值始终在建模初期高血糖水平上波动,未见转复。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血清胰岛素水平渐降低,胰腺符合糖尿病成模动物胰腺病理变化。结论 采用空腹腹腔内一次性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出的1型糖尿病模型,具有制造方法简便、用药量小、药物毒性较低、胰岛B细胞损害特异性高等优点,可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糖、血压对微血管病的影响,旨在强调糖尿病及并高血压者调糖及调压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它的发生、发展、预后,与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关系,有不少学者探讨,本文统计老年糖尿病86例,分析血糖、血压对微血管的影响(主要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单纯糖尿病血糖增高>11.1mmol/L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是血糖<11.1mmol/L的2.5~2.8倍。如同时合并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增加达71%~86%。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结论:在高血压组,血糖小于或大于11.1mmol/L对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无太大差别。还发现同组病人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重要的致盲原因.由于D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建立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对深入研究DR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一组以微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为特征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糖尿病心肌病变(DCM)等。微血管结构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周细胞丢失,以及继发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功能紊乱。然而不同的靶组织损伤特点及部位亦不完全相同。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外周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和施万细胞似乎更易受到损害。现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50例糖尿病并发肾病和[或]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5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和[或]视网膜病变组的QTd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害影响心室复极,从而使QTd增大。②糖尿病患者QTd增大时,可提示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即QTd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的变化,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方法:雄性清洁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DM组,n=24)和对照组(NC组,n=24)。DM组大鼠一次足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NC组给予等量的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分别于注射后1、4、8和12周,检测体重、血糖、24 h尿量、24 h尿蛋白、肾重指数(肾脏重量/体重)和肾脏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肾重指数增加(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24 h尿量、24 h尿蛋白量均持续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DM组大鼠肾脏重量增加、肾小体肿胀、肾小囊腔缩小、血管球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和肾小体基膜增厚等。结论:STZ可诱导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成功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糖酵解中的关键酶,其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神经损伤时其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水平升高,已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估计。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中,高血糖、缺氧等诱导氧化应激,导致NSE失活,为增加神经元存活率,NSE合成速率代偿性增加,并从损伤的神经元中漏入血液,使血清中NSE升高,是DMAP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苏君梅  陈维亚  李红娟 《浙江医学》2006,28(12):986-989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肾脏微血管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能量饮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设立对照组,19周后各组取肾脏标本,采用切片HE、PAS染色及透射电镜进行早期糖尿病肾脏微血管形态学检查,定量测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TGBM),计算肾小球毛细血管丛面积/肾小球面积比例,并测定24h尿蛋白含量和肾皮质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肾小球系膜区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肾小球球囊面积(S1)及毛细血管丛面积(S2)较对照组明显增大。S2/S1(%)比值增高。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脏层上皮细胞部分足突融合增宽,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肾皮质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4h尿蛋白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扩张、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是DN早期的病理改变,氧化应激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利克仑,一种直接的肾素抑制剂,对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9只/组):对照组(CON),阿利克仑[30 mg/(kg.day)]处理对照组(C+A),糖尿病组(DM),阿利克仑[30 mg/(kg.day)]处理糖尿病组(D+M)。每天灌胃给药5周后,比较各组间改善效果。结果:与CON组比较,DM组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增强(P<0.01),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升高(P<0.01),主动脉上活性氧增多;与DM组比较,阿利克仑处理(D+A)正常化这些数据(P<0.05)。阿利克仑处理不改变DM组减轻的体重(P<0.01)、增高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0.001)。结论:阿利克仑这种新型的直接肾素抑制剂可提高1型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血清番茄红素(lycopene,LP)含量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检测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对照组血清LP、β-胡萝卜素(β-carotene,β-CAR)和维生素E(Vit.E)含量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结果DM组血清LP[(0.27±0.15)vs(0.33±0.14),μg/mL],SOD[(89.32±12.23)vs(106.43±14.19),U/mL],GSH-Px[(148.06±8.94)vs(195.23±8.85),U/mL],T-AOC[(10.14±1.14)vs(14.29±1.51),U/m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5.91±1.34)vs(4.86±1.30),nmol/mL](P<0.01)。血清LP含量与MDA的相关系数为负值,与血清SOD、GSH和T-AOC等的相关系数为正值(P<0.01)。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BMI、年龄等因素后,血清LP与血清MDA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GSH-Px和T-AO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LP可能是影响2型DM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因素,随着血清LP水平增高,2型DM患者血清MDA含量降低,GSH-Px活力及T-AOC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氧化反应对糖尿病大鼠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 ,8w后分 3组 :正常对照组 (SD组 )、糖尿病对照组 (DM组 )和糖尿病 +造影剂组 (CM组 )。其中CM组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入 76%泛影葡胺 ( 10ml/kg体重 ,3gI(iodine) /10ml) ,D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d后收集血标本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 ;取肾脏组织 ,测定肾组织丙二醛 (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组 (DM组 )的MDA含量与SOD活性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糖尿病大鼠注射造影剂 (CM组 ) 3d后MDA含量明显增加 ,SOD活性明显降低 ,与DM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大鼠造影剂肾病发生时 ,肾脏组织产生过氧化物增多、清除能力下降 ,提示氧化反应对糖尿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DK).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罗格列酮[5mg/(kg·d)]对DK组进行治疗性灌胃.8周末称取体重、肾重、肾重/体重,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肌酐;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酐(SCr);检测肾组织与尿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AS染色作肾组织切片分析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及系膜区面积.结果 8周时,与DM组比较,DK组大鼠BG、TC、TG差异无显著性.DM组大鼠肾重、肾重/体重、UAEK、Ccr、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系膜区面积较NC组均明显增加,DR组上述改变较DM组均明显减轻(P<0.05).DK组肾组织及尿中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SOD、CAT、GSH-Px活性明显高于DM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部分可能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Berberine is one of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Coptidis rhizoma (CR) and Cortex phellodendri.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berberine on renal function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s in ra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Methods 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rmal, diabetic model, and berberine treatment groups. Rats in the diabetic model and berberine treatment groups were induced to diabetes by intraperitonal injection with streptozotocin (STZ). Glomerular area, glomerular volume,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serum creatinine (Cr) and urine protein for 24 hours (UP24h) were measured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kits. Meanwhile,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serum, activity of aldose reductase (AR) and the expression of AR mRNA and protein in kidney were detec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berberine (200 mg·kg^-1·d^-1)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the ratio of kidney weight to body weight. Glomerular area, glomerular volume, FBG, BUN, Cr and UP24h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berberin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diabetic model group (P〈0.05). Berberin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erum SOD activity and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MDA compared with diabetic model group (P 〈0.05). AR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of AR mRNA and protein in the kidney was markedly decreased in the berberin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diabetic mode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erberine could ameliorate renal dysfunction in DN rats through controlling blood glucose, reduc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inhibition of the activation of the polyol pathwa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清叶黄素含量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检测99例2型DM患者和83例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血清叶黄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维生素E含量及血清SOD、GSH-Px、MDA、IL-6含量,采用t检验、单因素相关分析、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DM患者组血清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MDA、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与血清SOD和GSH-Px的相关系数为正值(P<0.05),与MDA相关系数为负值(P<0.05),叶黄素、β-胡萝卜素与IL-6的相关系数为负值(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控制BMI和年龄因素后,血清叶黄素与MDA、IL-6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SOD、GSH-Px呈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2型DM患者血清叶黄素水平的增加,血清MDA、IL-6含量降低,血清SOD与GSH-Px的活性增高。提示叶黄素可能通过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降低IL-6的表达,从而减轻IL-6水平过高所导致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芦丁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组织形态的影响,阐明芦丁对肾组织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70只,其中12只小鼠作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腹腔注射62.5mg·kg-1STZ,每天1次,连续5d,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选取造模成功的48只小鼠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芦丁组(50 mg·kg-1)、高剂量芦丁组(100 mg·kg-1)和厄贝沙坦组(45 mg·kg-1),每组12只。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持续8周。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和随机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肌酐(Cre)和血尿氮素(BUN)水平,计算肾指数。分别通过HE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和电镜观察小鼠肾组织形态表现。结果:采用小剂量连续注射STZ造模后,成模率达98%。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前各组小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模型组,低、高剂量芦丁组和厄贝沙坦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芦丁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Cre和BUN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芦丁组肾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损伤严重,肾小球严重萎缩,肾组织纤维化程度严重,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足突融合甚至消失;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芦丁组小鼠症状明显改善,高剂量芦丁组小鼠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芦丁可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功能,减轻糖尿病小鼠肾组织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和肾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和特点。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1建立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第12周检测大鼠心肌和肾组织羟脯氨酸(H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在心肌和肾组织的分布及表达,进行心肌、肾组织光镜与电镜观察,并与同龄正常大鼠(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和肾组织纤维化指标HP、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电镜发现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肌丝稀疏,线粒体肿胀,间质胶原增生;肾组织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间质胶原增生。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已出现心和肾纤维化改变,而且二者的病理改变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给予氟(F-)后糖尿病大鼠切牙的病理性改变以及氟对糖尿病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阐明氟在糖尿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按体质量平均分成对照组、10mg·kg-1·d-1氟组和20mg·kg-1·d-1氟组,每组18只;按相应剂量灌胃给氟4周后,每组随机选12只,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体质量剂量的STZ,复制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分别为STZ对照组、10 mg F-+STZ组和20mg F-+STZ组),与每组剩余6只大鼠(分别为正常对照组、10mg F-组和20mg F-组)同时继续给氟饲养4周(STZ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不给氟)。实验周期内用电子天平每周测量1次大鼠体质量;便携式血糖仪每周测量1次大鼠血糖;利用数码相机对大鼠牙齿的渐进性变化进行拍照;实验结束前采用腹腔注射胰岛素进行糖耐量实验(ITT),观察大鼠胰岛素的敏感性。结果:10mg F-和20mg F-组大鼠切牙面逐渐由棕黄色转向淡黄色,着色不匀,部分区域有白色不透光改变,牙面粗糙,呈现氟斑牙病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氟中毒大鼠体质量无变化。腹腔注射STZ后的3组大鼠体质量均呈下降的趋势,20mg F-组降幅最大,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STZ后各组大鼠血糖明显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g F-+STZ组大鼠血糖水平最高,但与STZ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结果,20mg F-组大鼠腹腔注射胰岛素0.5、1和2h时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10mg F-组大鼠血糖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氟可短期内引起大鼠氟斑牙,并加剧糖尿病引起的大鼠体质量下降和血糖升高,明显降低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