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分别选用定位于第3及第17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对50例原发性胃癌及自身正常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0例胃癌中MSI发生率为44%(22/50),微卫星DNA改变与癌的浸润深度无关,P=0.6565;但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49。结论:微卫星DNA的改变不同程度地反映胃癌的细胞生物学恶性行为,对胃癌临床分期及预后可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 ,分别选用定位于第 3及第 17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位点 ,对 5 0例原发性胃癌及自身正常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5 0例胃癌中MSI发生率为 4 4% (2 2 / 5 0 ) ,微卫星DNA改变与癌的浸润深度无关 ,P =0 6 5 6 5 ;但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0 4 9。结论 :微卫星DNA的改变不同程度地反映胃癌的细胞生物学恶性行为 ,对胃癌临床分期及预后可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D2式淋巴结清除术对胃癌患者的预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17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108例胃癌患者进行D0/D1式淋巴结清除术)和实验组(109例胃癌患者进行D2式淋巴结清除术),术后病理确诊分期,对比两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不同分期的5年生存率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Ⅰ期90%(27/30):87.8%(29/33),P=0.878;Ⅱ期89.7%(35/39):47.2%(17/36),P=0.003;Ⅲ期52%(13/25):18.2%(4/22),P=0.008,Ⅳ期6.6%(1/15):5.8%(1/17),P=0.474。D2:DO/D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5%:21.3%,P=0.302,其中D0/D1、D2的手术死亡率均为0。结论:胃癌的D2式广泛性淋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地改善Ⅱ~Ⅲ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手术范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56例早期胃癌(EGC)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癌肿浸润至胃粘膜内或粘膜下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5%(2/36)和20.0%(4/20)(P<0.05),11例微小胃癌或小胃癌无一例发生淋巴转移,余45例EGC中的16例有淋巴转移,高达28.57%(P<0.05)。无淋巴系转移5年生存率为97.0%,明显高于有淋巴系转移85.71%(P<0.01)。作认为D2术应为根治EGC的标准术式,特别适用于浸润至粘膜下层或体积较大的肿瘤;D1术适用于粘膜内癌或小胃癌;D3术仅适用于某些多灶性,表浅扩散型EGC或伴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钙囊素(S100A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03-01-2009-10-3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胃癌手术患者52例,收集同院同期在门诊行胃镜检查的胃不典型增生患者20例,胃炎患者33例。利用Elivison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标本中S100A11表达水平,比较其在胃癌、胃不典型增生和胃炎组织中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S100A1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0.4%,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为40.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47,P〈0.001;S100A11在胃炎组织中阳性率为57.6%,与胃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31,P〈0.001。S100A11表达阳性率在肿瘤直径〉4cm为100%,肿瘤直径≤4cm为8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4,P=0.0065;在印戒细胞癌中为100%,黏液腺癌100%,管状乳头状癌84.8%,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913,P=0.0006;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为92.1%,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为8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1,P=0.0054;在高分化胃癌组织中为100%,中、低分化胃癌组织为88.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P=0.0446。S100A1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浸润深度、生长类型、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S100A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显著高于胃不典型增生和胃炎组织,提示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S100A1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提示可能与胃癌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0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4例胃癌组织中CD40的表达。[结果]CD40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4%,明显高于正常组织(Х^2=5.9600。P=0.0146);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CD40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Х^2=2.7234,P=0.0989);CD40阳性表达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Х^2=9.6333,P=0.0019:Х^2=4.2262,P=0.0398),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瘤块大小均无关,CD40阳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CD40在胃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胃癌转移及预后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胃癌中PTEN异常表达与围基因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Li JY  Zheng HC  Yang L  Xu L  Yang XF  Gao H  Zhang YC  Xi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7):389-392
目的 观察胃癌中PTEN基因异常表达与围基因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 (LOH) ,探讨其在胃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CR SSCP检测进展期胃癌中PTEN围基因微卫星位点 (D10S5 4 1、D10S5 83、D10S16 87)的LOH ;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正常胃黏膜和胃癌中PTE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 ;比较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分析PTENmRNA表达与微卫星位点LOH及PTE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进展期胃癌中D10S5 4 1、D10S5 83及D10S16 87微卫星位点LOH总的发生频率为2 8.6 % ;正常胃黏膜、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PTENmRNA阳性率分别为 80 .4 %、4 5 .5 %和 32 .1% ,其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78.6 %、36 .4 %和 2 8.6 % ;早期和进展期胃癌中 ,PTENmRNA和蛋白阳性率低于正常胃黏膜 (P <0 .0 5 ) ;进展期胃癌中 ,PTENmRNA表达与其围基因微卫星LOH呈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 =0 .2 6 6 ) ;PTEN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P <0 .0 5 ) ;PTENmRNA和蛋白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PTEN基因在胃癌发展不同阶段表达下调 ,并与其围基因微卫星LOH密切相关 ,微卫星LOH可能是其低表达的分子基础之一 ,PTEN基因表达异常与围基因微卫星LOH在胃癌发生和演进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发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01—2011-08-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根治术的1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早期复发组(62例)和对照组(66例),进行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应用Cox模型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分析Ki-67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时间关系。结果:128例患者中,早期复发组与对照组肿瘤病理分级(χ^2=11.170,P=0.004)、大体分型(χ^2=7.049,P=0.008)、浆膜浸透(χ^2=9.372,P=0.009)、淋巴结转移(χ^2=16.516,P〈0.001)、pTNM分期(χ^2=40.911,P〈0.001)、脉管癌栓(χ^2=23.944,P〈0.001)以及Ki-67表达(χ^2=18.01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67表达与肿瘤大小(χ^2=10.383,P=0.016)、浸润深度(χ^2=12.674,P=0.049)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P〈0.001)存在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分级(χ^2=10.013,P=0.007)、浆膜浸润(χ^2=11.632,P=0.003)、是否有淋巴结转移(χ^2=14.197,P〈0.001)、脉管癌栓(χ^2=37.532,P〈0.001)、pTNM分期(χ^2=58.200,P〈0.001)、大体分型(χ^2=6.251,P=0.012)以及Ki-67表达(χ^2=18.961,P〈0.001)对肿瘤术后复发时间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浸润、肿瘤pTNM分期和Ki-67表达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增加,其Ki-67的阳性表达率也增加,P〈0.001;当Ki-67阳性表达〉50%时,患者预后差。结论:脉管癌栓浸润、肿瘤pTNM分期和Ki-67表达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Ki-67对于判断胃癌肿瘤生物学行为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患者的特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胃癌患者364例,其中青年(年龄≤40岁)36例,中老年(年龄〉40岁)328例,比较二者临床病理特征。数据通过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4例胃癌患者中,36例(9.9%)符合青年胃癌的诊断,其中女性多(P=0.022)。有如下特征: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P=0.017);局限在黏膜及黏膜下的T1期肿瘤比例增高(P=0.045);低-未分化腺癌比例明显增高(P=0.001);印戒细胞癌比例明显增高(P=0.000)。结论青年胃癌具有女性多见、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浸润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等特征,应加强对青年胃癌的认识及警惕。  相似文献   

10.
IL-12与IL-1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正宝  马韬  黎皓  金晓龙  许海敏 《肿瘤》2006,26(7):672-67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白介素-12(IL-12)与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胃癌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IL-12与IL-1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微血管密度。结果:IL-12与IL-18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2/50)和26%(13/50),IL-12与病理分化(P=0.029)、浸润深度(P=0.002)、淋巴结转移(P=0.002)、远处转移(P=0.003)和TNM分期(P=0.005)相关,IL-18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IL-12、MVD和T分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L-12和IL-18阳性表达与肿瘤进展和转移有关,IL-12是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伴有食管浸润的胃癌通过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分析,探讨非开胸术式及开胸术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7例食管浸润胃癌(其中非开胸术式42例,开胸术式35例)的病理组织学进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仅考虑预防断端复发的非开胸术式的适应证:1)分化型癌食管浸润距离〈20mm的病例;2)未分化型癌食管浸润长度〈10mm的病例;3)明显的食管浸润的未分化型癌及食管浸润≥21mm的分化型癌需行开胸术式;4)在非开胸术式中,纵隔内淋巴结复发仅2例,因此不需要通过开胸进行纵隔淋巴结廓清。结论: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部分食管浸润胃癌病例进行非开胸术式是容许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伴有食管浸润的胃癌通过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分析,探讨非开胸术式及开胸术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7例食管浸润胃癌(其中非开胸术式42例,开胸术式35例)的病理组织学进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仅考虑预防断端复发的非开胸术式的适应证:1)分化型癌食管浸润距离<20mm的病例;2)未分化型癌食管浸润长度<10mm的病例;3)明显的食管浸润的未分化型癌及食管浸润≥21mm的分化型癌需行开胸术式;4)在非开胸术式中,纵隔内淋巴结复发仅2例,因此不需要通过开胸进行纵隔淋巴结廓清。结论: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部分食管浸润胃癌病例进行非开胸术式是容许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残胃癌与初发胃癌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对我院2000-01-2007-12收治的残胃癌根治手术切除患者69例,并取同期手术治疗的初发胃癌69例做对照研究.结果:残胃癌组和胃癌组相比,手术时间[(225.4±34.9) min vs(184.0±30.9)min]、术中出血[(416.8±338.6)mL vs(227.8±185.3)mL]、联合脏器切除率(30.43% vs 4.35%)、术后并发症(27.54% vs 7.25%)、术后住院时间[(15.4±5.6) d vs(12.5±3.8)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除淋巴结数目[(17.3±5.6)枚vs(17.9±6.4)枚]、3年生存率(40.6% vs 5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癌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高,术后住院时间长,但其预后与初发胃癌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贲门癌术前切除可能性的估计--附28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特别是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特点,术前较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贲门癌手术患者,在无术前化疗及放射介入等治疗的情况下,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X线表现、病理检查及胃切除术后再复发贲门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年龄54岁以上者手术切除率较年轻者高,女性切除率达90%以上;吞咽困难时间在5个月以内者高;X线示贲门区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和中断、明显的胃体缩小、胃底广泛增厚、贲门或小弯部巨大的软组织阴影是晚期贲门癌的表现,切除机会少;病理诊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切除率越低;残胃贲门癌缺乏特异性症状,X线诊断困难.结论提高切除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和术前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对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提高了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tom‘ach cancer o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by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its distributional mortality.METHODS Data from 1990-1992 on stomach cancer mortality collected by a sampling survey involved one tenth of the total Chinese population.RESULTS 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of stomach cancer in China was 25.2per 10^5 (32.8 per 10^5for males and 17.0 per 10^5 for females), which comprised23.2% of the total cancer deaths from 1990 to 1992, making stomach cancer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The stomach cancer mortality rate ofmales was 1.9 times of that of females. The Chinese mortality rates ofstomach cancer adjusted by the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 were 40.8 per105 and 18.6 per 105 for males and females, which were 4.2-7.9 (for males)and 3.8-8.0 (for females) times of thos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ge-adjusted mortality rates of stomach cancer in China have distinct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form the lowest of 2.5 per 10^5 to the highest of153.0 per 10^5 in the 263 selected sites, and 15.3 per 10^5 in urban areas and24.4 per 10^5 in rural areas, a difference of 1.6 times.CONCW$10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omach cancer in L;n~na,especially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thenorthwest, should be a long-term focus in preventing of cancers of thedigestive system. Urgent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of stomach cancer should be tak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溃疡标本卷席法取材与单纯病变区取材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取术前临床确诊为慢性胃溃疡手术切除的胃标本210例,其中120例行卷席法取材,90例行单纯病变区取材。结果:120例行卷席法取材标本中,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3%和10%;90例行单纯病变区取材的标本中,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4.4%(P=0.029)和2.2%(P= 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卷席法取材能显著提高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 1990 - 2 0 0 1年收治的 8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平均年龄 5 7岁 ,占同期胃癌手术病例的 10 8%。上消造影检出率为 37 5 % ,胃镜检查加活检的检出率为 91 7%。行胃癌D1根治术 12例 ,D2 根治术 73例。肿瘤病灶大小平均为 1 97cm ,以凹陷型居多 (6 0 % ) ,淋巴结转移者占 7 1%。术后 5及 10年生存率为 93 7%和 87 0 %。结论 :早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 ,对胃癌高危患者积极开展纤维胃镜检查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早期胃癌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分析 1985年 6月~ 2 0 0 3年 10月手术治疗 8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电子胃镜检查诊断复合率为 97 4% ( 75 /77)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符合率为 41 7% ( 5 /12 )。 89例患者全部施行胃癌根治手术 ,5年存活率为91 5 % ( 5 4/5 9) ,1~ 5年存活率为 10 0 % ( 2 5 /2 5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早期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的最佳诊断方法 ;病变的大小与胃癌的分期不完全成正比 ;单纯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及其对放疗靶区设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和部位,探讨术后预防性放疗的照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所有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均经CT影像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其中残胃和吻合口复发36例均由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139例中65例为多部位复发转移,其中残胃复发为9.4%(13/139),吻合口复发为16.5%(23/139),肝脏转移为38.8%(54/139),腹腔淋巴结转移为62.6%(87/139),腹壁转移为11.5%(16/139),盆腔种植为7.9%(11/139),肺转移为2.9%(4/139)。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胃周淋巴结转移为13.8%(12/87),胰周淋巴结转移为31.0%(27/8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为55.2%(48/87),其中原发于胃底贲门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仅为4.6%(4/87),原发于胃体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为32.2%(28/87),原发于胃窦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为63.2%(55/87)。结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部位主要发生在区域淋巴结,并以胰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多见,胃体和胃窦部肿瘤患者根治术后较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因此术后预防性放疗应主要针对胃体和胃窦部的胃癌患者,放射野应包括胰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范围。  相似文献   

20.
评价腹腔免疫化疗对侵及浆膜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预防腹腔复发的疗效。 1993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对 2 3 9例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4 0例应用卡铂 2 0 0mg 白介素Ⅱ 2 0~ 4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 2 0 0~ 3 0 0mL进行多点腹腔穿刺注射 ,连用 5周 ,4个月后重复。对照组 99例则常规进行优福定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60 6%、45 3 % ,P <0 0 1。腹腔复发率分别为 4 8%、3 49% ,P <0 0 1。腹腔免疫治疗加化疗是预防侵犯浆膜的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