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是近年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少见淋巴瘤,常易与何杰金氏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 症、转移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混淆。复习文献,对其细胞起源、免疫表型、病理形态特点与临床诊断要点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肿瘤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的低度恶性的B细胞肿瘤,肿瘤由中心细胞(有裂滤泡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也称无裂滤泡中心细胞)所构成.在肿瘤内的至少部分区域存在着滤泡性结构[1].国际上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滤泡性淋巴瘤是所有恶性淋巴瘤中第二常见的淋巴瘤[2],约占所有淋巴瘤的20%,在各型恶性淋巴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弥漫性大β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1例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回肠末段多发性息肉瘤细胞累及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破坏淋巴滤泡;CD20、CD79ct、cyclinD1、CD5等抗原表达阳性。结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为套细胞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其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14例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1985年我国成都NHL分类和WHO新分类进行组织学分类。结果:14例均经手术治疗无并发症。随访5年生存率为42.8%,其中低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3例(21.4%),中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T细胞性及分类不明的淋巴瘤各l例。结论:低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张煊  崔全才  李龙芸 《北京医学》2000,22(2):117-117
血管中心性T细胞性淋巴瘤(angiocentric T-cell lymphoma,ACTL)是恶性淋巴瘤中一种少见类型,易累及皮肤、肺、副鼻窦等结外器官.由于病情进展快,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十分重要.现对我院收治的3例做一分析,旨在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上海市淋巴瘤协作组134例无裂细胞性淋巴瘤病理形态作了回顾性分析。年龄高峰在41~60岁占43.27%,男女性别之比接近2:1。病变分布部位,结内最常见于颈部占51.61%,结外常见于胃肠道占35%。组织学观察,淋巴结结构全部破坏,被单一性大无裂细胞所替代,部分病例为多形性,以大无裂细胞为主伴有一定量的大裂细胞、免疫母细胞、多核巨细胞等,部分病例还可见胶原纤维增生,有的呈细树枝状,有的呈宽束带状,分割肿瘤组织。本文将大无裂细胞性淋巴瘤的形态与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的形态特点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恶性淋巴瘤合并白血病的报道较多,但对其临床表现、形态特征和分类等尚无统一意见,作者拟从收治的64例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的观察研究中,对该病的分类和分型提出建议。材料与方法我院自1973年12月至1983年7月共收治恶性淋巴瘤675例(其中何杰金氏病199例),发生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的有64例(其中何杰金氏病二例)。除  相似文献   

8.
间变性大细胞Ki-l~+恶性淋巴瘤一例付磨,毛鹏,郭艳珍,董见喜卫辉市人民医院卫辉453100洛阳医专附属医院内科血液组洛阳471003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郑州450052关键词间变性;恶性淋巴瘤;吞噬间变性大细胞Ki-1+淋巴瘤(ALC?..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B细胞性淋巴瘤的认知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 a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中,术前诊断考虑到淋巴瘤的仅3例。9例接受了手术和辅助治疗,2例采用X刀治疗和化学治疗,3例单纯化学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为:神经系统孤立的髓外浆细胞瘤2例,浆细胞性骨髓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0例。6例生存,3例死亡,5例失访。结论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B细胞性淋巴瘤并不多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结果,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结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例发生在小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其形态学表现为多样性.免疫组化CD30 ,另外CD45RO ,CK,EMA也可阳性.结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生在小肠非常罕见.其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预后良好,要与其他类型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低分化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过程 ,持续高热 ,颈淋巴结大 ,应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 ,常被误诊为网状细胞增生症、恶性淋巴瘤或其他恶性病变。本文分析 2 4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部分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 ,并与 2 0例恶性淋巴瘤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4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均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1 980~ 1 999年住院病人 ,男 1 0例 ,女 1 4例 :年龄 1 4~ 42岁 ,平均 2 4 .9岁。所有病人均因淋巴结大伴发热就诊。其中单纯颈淋巴结大者 2 1例 ,颈部及腋窝淋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骨骼肌脓肿为突出表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运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例以骨骼肌脓肿为突出表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果 坏死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见变异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肿瘤组织中CD30散在大细胞阳性、上皮膜抗原(EMA)散在大细胞阳性,CD3、CD45Ro、CD68阳性,CD20、CD79a、肌红蛋白阴性.结论 伴骨骼肌脓肿形成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罕见报道,该患者为T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应与炎性疾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鉴别,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是较好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9 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 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 编码的小m RNA探针(EBER) 原位杂交显示,8 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中3 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 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阳性。而11 例继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ER全部为阴性。全部病例进行了LMP1 检测,除1 例原发者,全部阴性。利用EBERISH(EBER原位杂交) 和免疫组化CD 标记物进行双标记染色证实,EBER 和LMP1阳性细胞为CD20 阳性,CD45RO 阴性。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V 表达4/8 ,而继发者为0/11。结论:EBV 与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继发性者无关。  相似文献   

14.
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AggressiveNon-Hodgkin’sLymphomas)常见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细胞/无标记细胞)原发系统型及原发皮肤型、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肠病型肠T细胞淋巴瘤、肝  相似文献   

15.
滤泡性淋巴瘤病理诊断、治疗与预后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常见类型.在我国约占NHL的10%,欧美占NHL的25%~45%。FL是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的恶性度较低的B细胞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70%,但是30%~50%的患者可转化为侵袭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从而影响预后。现将FL的组织形态学、免疫学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对FL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恶性淋巴瘤并发白血病,近年来国内已有较多报道。我院内科从1975年9月至1982年9月共收治恶性淋巴瘤110例,其中淋巴细胞肉瘤65例,网状细胞肉瘤14例,何杰金氏病24例,未定型7例。110例中发生白血病者16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占全部淋巴瘤的14.5%,占NHL的18.6%。诊断标准:凡经临床、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例,具备有以下条件之一者,诊断为肉瘤性白血病:①肿瘤细胞同时侵犯骨髓与外周血液;②淋巴细胞数始终在5000/mm~3  相似文献   

17.
李权  盐城 《中外医疗》2012,31(30):35-36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U-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对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8.5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皮疹和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形态学上淋巴结结构破坏,小静脉增生显著,瘤细胞弥漫增生,中等大小,多数瘤细胞胞浆透明。结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结内T细胞性细胞淋巴瘤,属于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并不多见,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于粘膜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探讨胃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标记36例原发于胃肠,膀胱粘膜的恶性淋巴瘤,按照WHO的淋巴瘤新分类分型。结果:粘膜相关淋巴瘤占全部病例2/5,本组粘膜恶性淋巴瘤男性多于女性,粘膜相关B细胞性淋巴瘤预后比其它类型的淋巴瘤好,小B细胞淋巴瘤比大B细胞洒巴瘤好。结论:免疫组化在淋巴瘤的分型及其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胃粘膜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9.
52例结外原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原发部位以肠道,特别是小肠最多见(42.3%),肠道高发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组织学显示弥漫型(D)淋巴瘤45例,以弥漫性大无裂细胞性最多见(46.2%),滤泡型(F)7例,D/F为6.4:l。根据国际分类方案,中度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最高,占82.7%。  相似文献   

20.
谭栩  杨源  孔佩艳  陈婷  张曦  刘耀  彭显贵  王平  李佳  张红洋 《西部医学》2018,30(9):1288-1292
【摘要】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对收治的一例自身免疫性疾病转变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 患者有9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史,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程中曾感染EB病毒,最后通过骨髓免疫分型以及骨髓活检免疫组化诊断边缘区淋巴瘤。结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逐渐演变为边缘区淋巴瘤病例临床罕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免疫抑制剂应用、免疫监视失控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