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新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359-1360
静脉输液、输血是临床上抢救、治疗病人的常用的治疗给药方法,传统的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是静脉穿刺成功后,用两条胶布固定针柄(先横后交叉),在穿刺处盖无菌纱布(5 cm×7 cm),并用胶布固定,2条胶布固定纱布和塑料管.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输血是临床上抢救、治疗病人的常用的治疗给药方法 ,传统的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是静脉穿刺成功后 ,用两条胶布固定针柄 (先横后交叉 ) ,在穿刺处盖无菌纱布 (5cm× 7cm) ,并用胶布固定 ,2条胶布固定纱布和塑料管。由于纱布面积较大 ,覆盖针眼的同时 ,将固定针柄的两条胶布也全部覆盖。输液完毕 ,除去所有的胶布和覆盖的纱布 ,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按压至不出血为止。我们对传统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 ,通过 2a的临床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改进后的方法是 :先自行制作 1cm见方的小纱布 ,灭菌后备用 ;常规穿刺…  相似文献   

3.
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头皮静脉输液易固定,活动限制少,既不影响病儿肢体活动,也不影响保暖,所以常用于婴幼儿。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给小儿静脉穿刺同定得当比穿刺技巧更重要,在穿刺中和穿刺后往往南于穿刺者穿刺成功后要固定胶布的一瞬间,操作者的手固定针柄不稳,或各种因素造成胶布固定困难.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为减少由于固定引起穿刺失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功率,我科通过固定的改进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穿刺及固定方法在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就诊于儿科的新生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穿刺见回血后将套管和针芯同时送入血管再退针芯的进针方法,固定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覆盖针眼及部分针梗处,再用胶布交叉固定外露针梗"Y"型尾端;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4mm,再将套管完全送入,然后将针芯全部退出的改良方法,固定时将敷贴全部覆盖住进针处针眼及全部针梗,将余下留置针软管部分用2条胶布横行固定与敷贴上方.比较两组患儿的固定效果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情况、发生松脱情况和进针处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8%和75.0%,发生松脱率分别为3.8%和18.8%,感染率为1.3%和1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静脉给药是临床用药重要途径之一 ,常采用手背部静脉进行穿刺。但易出现输液渗漏和液体滴入不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改进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 ,可以预防输液渗漏。并使液体顺利滴入。现总结如下 :1 方 法1 1 传统方法 选择手背部静脉穿刺成功后 ,操作者左手大拇指固定针柄部 ,另一手松开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 ,胶布固定 ,调滴速。1 2 改进方法 选择手背部静脉穿刺成功后 ,操作者左食指按压住穿刺针进血管壁处皮肤 ,拇指固定针柄部 ,松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使液体缓慢滴入 ,在针柄与皮肤间垫小棉片 ,胶布固定 ,调滴速。经临床试用 36 2例…  相似文献   

6.
我科采用的小儿静脉头皮针固定方法,在临床的实践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将外科病人常用来固定头部伤口的头套剪开,宽度约2~3cm,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常规用胶布固定后,将剪开的头套套在头上,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在血管中。此方法常用于:①患儿发烧,哭闹频繁等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绷带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固定效果,寻求一种最佳的固定方式。方法选取我院需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小儿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0例。对照组用输液贴固定,第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将第二条无菌输液贴覆盖在穿刺点上,并将其粘贴牢固,将头皮针软管折成“S”形后用第三条输液贴固定于穿刺点一侧。观察组将弹力绷带的两端交叉打一活结,并需避开穿刺部位和枕部,其松紧度以能插进2~3个手指且无紧迫感为宜,再用一条胶布包绕输液管远端,将其粘贴在左侧或右侧耳廓上。观察并记录小儿输液过程中针头脱落,液体外漏及重新固定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输液过程中的针头的脱落、重新固定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绷带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能减少针头的脱落,液体外漏以及重新固定的次数,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邹晓霞 《吉林医学》2012,33(22):4918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有效固定方法。方法:根据临床工作的实践经验,对63例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单纯用胶布固定和胶布固定后加用弹力长筒袜固定头部进行临床对比。结果:加用弹力长筒袜固定顺利完成静脉输液治疗成功率高。结论:如用弹力长筒袜固定静脉输液可减轻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头皮针贴固定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以便于为今后儿科的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用透气胶带固定,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头皮针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种方法对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及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头皮针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后,只有2例小儿患者因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采用常规的医用透气胶带固定,则有20例胶布滑脱、有9例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结论:对于小儿患者,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加头皮针贴固定留置针法有保护留置针导管,不但可以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重新穿刺次数,而且还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郝燕  杨枫  黄小玲 《中外医疗》2009,28(7):32-32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固定方法针头脱出血管情况。方法对60例需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实验组采用新固定法(先用两条胶布固定留置针,再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对照组采用旧固定法(只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结果实验组针头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固定法可降低针头脱出血管的几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八"字固定法在小儿足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需要在小儿足部静脉使用留置针的患儿3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164例患儿在敷贴固定后,采用3 M Coban绷带使用"八"字固定法,缠2~3圈固定;对照组的164例患儿在敷贴固定后,采用胶布条常规固定。统计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使用"八"字固定法的观察组患儿再留置时间上远高于胶布条常规固定的对照组患儿,且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八"字固定法用于小儿足部静脉留置针时,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正>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护士每天都面临的一项无菌技术操作。多年来,我们在这项工作中,经过无数次的临床实践,总结了一点经验,现介绍如下。1.操作法 按无菌技术操作常规静脉穿刺,成功见点滴通畅后,先用第一根胶布平行固定于针柄处,再用第二根胶布做交叉固定后,这时,从无菌小棉棒包中取出棉棒一根,用手指捏住棉棒顶尖端取下棉球放于注射部位上,  相似文献   

13.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方法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最佳的穿刺和固定方法。方法:将本科9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并将3M透明敷料直接盖住留置针进行固定,针尾用胶布粘贴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并在使用3M透明敷料前,先用一条带棉芯的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然后覆盖3M透明敷料固定,留置期间用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固定。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且不易脱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留置针穿刺和固定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在静脉内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静脉给药的重要途径,穿刺后往往由于胶布固定不妥,而造成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为减少由于胶布固定引起的穿刺失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近年来我科通过胶布固定方法的改进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义  周建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0):902-903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固定方法针头脱出血管的情况。方法将60例需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静脉穿刺成功后,试验组采用新固定法(先用2条胶布固定留置针,再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对照组采用旧固定法(只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比较2组针头脱出血管情况。结果试验组针头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固定法可降低针头脱出血管的概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6.
刘淑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130-1130
在我院,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多采用胶布固定.由于小儿易哭闹或因天气原因,头部容易出汗,使胶布不容易粘牢针柄,可引起穿刺失败,引发护患纠纷.通过多次实验,采用绷带缠绕小儿头周固定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行静脉穿刺输液时,当穿刺见有回血后放松止血带,出现局部肿胀,溶液不满或滴速慢但有回血时,有人认为静脉穿刺失败,拔出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而这时采取不拔出针用转动头皮针的方法补救,大部分是成功的。在1995年中行静脉穿刺时,遇到上述溶液外漏情况258例次.用转动头皮针的方法补救,成功232例次,成功率为91%。1、操作方法在静脉输液穿刺时,发现溶液外漏,局部肿胀、疼痛,溶液不滴或滴速慢,但有回血时,即右手持头皮针柄,将头皮针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如果已用胶布固定的,可关闭输液器开关,解除固定头皮针的胶布,再将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科学迅速的发展,留置针在临床被广泛的应用,小儿头皮留置针减轻每日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方便用药,但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合作性差,天性好动,出汗多,皮肤娇嫩和睡觉时摩擦,留置针透明胶布容易卷边,甚至被揭起,从而导致留置针脱出,使留置失败。虽然可以使用胶布绕头一圈的办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科使用弹力帽固定留置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年龄3个月至2岁,100例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小胶贴固定针眼、导管座后再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后用弹力帽固定的方法;5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透明敷贴覆盖固定的方法,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留置针保留的时间长l-2 d,不良反应少。结论实验组的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后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1-2 d,针头脱出,软管反折,对皮肤挤压的现象更少、不适反应少、患儿及家属乐于接受,实验组的固定方法优于对照组。结论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具有可行性和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良的小儿头皮针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改良法固定小儿头皮针3000余人次,除人为因素外,无1例固定失败,即使针柄翘起,亦可完成输液任务。改良的小儿头皮针固定法为穿刺成功后,用3条短胶布固定于针梗上,将硅管疏松引至临近耳廓,用胶布固定于耳廓前(外)面或后(内)面,固定于后(内)面效果更佳。讨论 耳廓汗腺少且极小,因而出汗极少,即使炎热酷暑小儿哭闹不安时亦难见出汗。耳廓后(内)面无毛囊,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不能达到耳廓皮肤表面,因此皮肤表面无皮脂及皮脂汗液共同形成的薄膜,胶布易固定,使头皮针牢固,这也是后(内)面固定较前(外)面固定更加可靠的原因。改良法较传统法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寻找一种可行、使用简单的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00例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取敷贴固定后加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对照组采取敷贴固定后加透气胶布固定.分别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具有可行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