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对多节段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并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管狭窄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5岁。退变性椎管狭窄10例,发育性椎管狭窄12例,后纵韧带骨化伴椎管狭窄13例。患者颈椎椎管狭窄的节段均≥3个。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为6.7±1.2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35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36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JOA评分为8.2±1.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12.8±1.8分,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管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解决了减压不彻底的问题,又保证了颈椎的稳定性;但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需要术者扎实的局部解剖知识以及丰富的置钉经验。  相似文献   

2.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重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勇  赵永生  历强  彭国栋 《中国骨伤》2010,23(7):511-513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采用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术后3个月)及中期(术后>1年)疗效.方法:选择22例中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55~76岁,平均65.8岁;病变节段为L3-S1,包括单节段(6例)、双节段(13例)、三节段(3例).全椎板切除后在切除椎板间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随访时间1~3年,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下腰痛评分分别为(5.3±1.6)、(23.2±2.0)、(22.9±2.4)分;术后3个月优18例,良3例,可1例;末次随访优17例,良3例,可2例.狭窄节段术前椎管矢状径为(6.8±0.9) mm,术后3个月为(17.6±2.5) mm,末次随访时为(16.9±1.8) mm.经统计学检验,JO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管矢状径改变椎板重建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板重建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变化:末次随访时的CT片示椎管无狭窄,神经根、硬膜囊无压迫,椎板重建后骨质已大片融合,未发现明显的骨质吸收,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情况.结论:椎板切除后椎板间植骨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同时达到充分减压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预防术后瘢痕压迫和粘连形成椎管再狭窄,中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枕大孔区至颈2椎管内哑铃型神经鞘瘤的手术与稳定性重建方法及技巧。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9例患者,枕大孔到颈1水平5例,颈1到颈2水平14例。后正中入路,显露枕骨大孔至颈3水平,肿瘤位于枕大孔至颈1水平者,先切除枕骨大孔,依据情况切除寰椎后弓。肿瘤位于颈1、2水平者切除颈2椎板。从背外侧显露肿瘤的全貌,先自肿瘤移行部将肿瘤横断,切除椎管内肿瘤,然后切除椎管外肿瘤。肿瘤若与神经根粘连紧密可切除宿主神经根。然后依据情况重建其稳定功能。结果:19例完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第3天颈围领保护下下床活动。恢复良好13例,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6年,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稳定性良好。结论:上颈段哑铃型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难度火,术中尽可能的减少骨性结构的破坏。稳定性的重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减压后在硬脊膜外进行颗粒骨植骨融合的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对35例胸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患者在硬脊膜外及相邻椎板间颗粒骨植骨融合,男24例,女11例;年龄18~58岁,平均37岁。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观察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植骨所造成的医源性椎管狭窄。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25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CT提示无植骨造成的医源性椎管狭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1%恢复至98%;Cobb角由术前平均25.2°恢复至术后1.6°,且内固定拆除后伤椎高度无丢失。按Frankel分级: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及骨折脱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3级。结论:脊柱后路减压患者采用硬脊膜外颗粒骨植骨融合重建了椎管,增加了脊柱稳定性,融合率高,而且不会造成医源性椎管狭窄,是一种简便、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多种类型骨折疗效与可行性。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多种类型骨折126例;按椎体骨折形态改变将骨折分为5种类型(Ⅰ型:无变形型17例;Ⅱ型:单纯压缩型29例;Ⅲ型:非后缘崩裂型47例;Ⅳ后缘崩裂形21例;Ⅴ椎管占位型12例)。结果术后48h后腰痛明显减轻可预期下床活动121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0个月),症状完全缓解(CR)117例,CR率92.86%。部分缓解(PR)9例,PR率7.14%,有效率100%(CR+PR)。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多种类型骨折是一种有效地方法。  相似文献   

14.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gainst burst fracture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verteb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urst fracture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Methods: A total of 48 cases (31 males and 17 females, aged from 18-72 years, mean: 41.3 years ) with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burst fracture were treated by pedicle screw system since January 2004. According to the AO classification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fracture, there are 36 cases of Type A, 9 of Type B and 3 of Type C.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25 months (average 12 months ), no secondary nerve root injury, spinal cord injury, loosening or breakage of pedicle screw were observed. The nerve function of 29 patients with cauda eqnina nerve injury was restored to different degrees. The vertebral body height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and posterior process angle was rectified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s: The vertebral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was technologically applicable, which can efficiently reposition and stablize the bursting fractured vertabrae, indirectly decompress canalis spinalis, maintain spine stablity, scatter stress of screw system, reduce the risk of loosening or breakage of screw and loss of vertebral height, and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posterior convex afte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5.
经椎弓根伤椎撬拨复位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弓根伤椎终板撬拨复位器、去螺纹器及椎体内植骨器在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应用。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集32例胸腰椎骨折,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39.4岁。采用自行设计的经椎弓根终板撬拨复位器、去螺纹器及椎体植骨器行椎体终板复位及椎体内植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全部病例要求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行伤椎X线片及CT检查,然后测量伤椎矢状面、额状面后突角度及伤椎高度。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1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后突角度和椎体高度的丢失、骨折愈合情况和内固定植入情况。32例均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伤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未出现复位后高度、角度丢失和后期塌陷。结论:采用经椎弓根伤椎终板撬拨复位、去螺纹器及椎体植骨器行椎体终板复位及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满意疗效,而且创伤小,椎体内植骨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晚期椎体高度及角度的丢失,避免了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后可能导致术后腰椎失稳,而且椎板缺损区易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卡压神经而引起严重的疼痛。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重建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12例进行随访。男8例,女4例;年龄41~73岁,平均56岁。重建节段:L21例,L33例,L44例,L4-L52例,L52例。1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2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通过影像学检测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12例患者获7~9年随访。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2.36±3.20)、(25.09±2.07)、(27.73±0.65)分;腰椎管狭窄节段术前椎管矢状径为(13.7±0.9)mm,末次随访时为(33.9±1.8)mm。术前、术后JOA评分和椎管矢状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内固定在位,无松动及断裂情况;CT检查示椎管明显扩大,形态良好,未见塌陷;CT三维重建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愈合良好,椎管后壁结构完整、稳定;MRJ示椎管内无明显瘢痕形成,神经根、硬膜囊膨胀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0例,良2例。结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能有效防止椎管内瘢痕形成,恢复椎管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5-06行PKP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54例,其中36例相邻椎体再骨折(骨折组),218例纳入未骨折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骨密度、术前责任节段、责任节段终板情况、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术后责任椎高度恢复率、术后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254例获得平均13.4(12~18)个月随访。36例出现相邻椎体骨折,再骨折率14.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术前责任节段、责任节段终板情况、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与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是否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可能相关(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可能与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术后责任椎高度恢复率以及是否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下经椎间孔进入椎管行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孔逐级磨钻扩张至一区,安放工作套管,在脊柱内窥镜下完成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临床疗效用改良的MacNab评价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1~5天,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前后1、3、6个月各时段VAS评分,经比较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后1、3、6个月各时段的临床疗效,显效率1个月94.94%、3个月96.20%、6个月96.20%,显示治疗后总有效率98.73%,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适应症广、复发率低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带绊双纽扣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带绊双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绊双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6例。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8-14个月。参照Lazcano标准结合术后X线片评定疗效:优11例,良5例。结论带绊双纽扣钢板内固定安全可靠,可重建断裂的喙锁韧带,具有手术创伤小、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为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Ge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伴椎体真空征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采用Gen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23例OVCF伴椎体真空征患者,其中18例获得随访,男7例,女11例;年龄57~71岁,平均64岁。病程3~14个月,平均8.4个月。根据Kraus5,标准均诊断为椎体真空征。术后定期随访,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的前、中、后缘高度和局部后凸角,采用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8例术后随访时间9~38个月,平均18个月。Genex骨水泥术后3个月开始吸收,6个月时候完全吸收。椎体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4.5个月。伤椎前缘、中部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缘高度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维持良好(P〉0.05)。术后SF-36评分表8个分项维度中有7个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7个分项维度均得到较好的维持,和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CT复查发现2例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但均术无临床症状。结论 Ge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椎体真空征,术后可即可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减小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矢状序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椎体骨折愈合后Genex骨水泥在体内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