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妙散原载于《丹溪心法》,由黄柏、苍术组成。若加牛膝,《医学正传》名三妙丸;加槟榔,《医宗金鉴》名三妙散。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热重以黄柏为主,热轻以苍术为主。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湿热下注,下部湿疹,湿热带下以及湿热痹证等。笔者临床上常用二妙散加味治疗各种湿热证,  相似文献   

2.
阴囊湿疹,中医又称肾囊风或绣球风,是一种阴囊变应性皮肤病,以阴囊剧烈瘙痒,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包、渗出、糜烂、结痂、肥厚、鳞屑等多形性皮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为特征。患者常因瘙痒难忍、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1]。我们用二妙散加味治疗阴囊湿疹伴感染者,  相似文献   

3.
崔××,男,64岁,干部。初诊 1979年8月15日。患者于1975年右足(足母)趾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红肿,行走困难。经某中医院多次诊断为“历节风”,服用激素类药物后,略见好转。但近两年来,冬春两季频繁发作,逐年加  相似文献   

4.
笔者采用加味二妙散外敷治疗慢性湿疹20余例,均获痊愈。方法:生苍术、生黄柏、生大黄、龙骨各等量,共研细末,用香油或药用凡士林适量,将药调匀成糊状,涂敷患处。一般徐1~2次即能痊愈。典型病例例一:患儿,男,7个月,头顶部出现红疹,破馈渗液,结黄痴,瘙痒5月余,经多方治疗不愈。检查:患儿头顶部皮肤有粟粒状褐色丘疹,融合呈片状,上附有少量皮屑,局部皮肤粗糙肥厚,诊断为头顶部慢性湿疹,乃用上方敷2次结痴.脱皮而愈。例二:患者,男,11岁,患阴囊湿疹4年余,屡经中西医治疗无效。检查:患儿右侧阴囊及大腿内侧皮肤散发粟…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 2002~2006年运用二妙散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18例,其中男5例,女13例;年龄8~16岁,平均12岁;疗程3天~3年,其中10天以内6例,10天~1个月5例,1个月~1年3例,1~3年4例。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正常;  相似文献   

6.
<正>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黏膜多见。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口腔溃疡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口疮\"、\"口糜\"的范畴,笔者运用二妙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湿热证2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32例病人均作会阴左侧切开,其中顺产21例,胎头吸引术4例,产钳术6例,臀位助产术1例。产后3~4天会阴切口拆线后,切口裂开,红肿有脓液。二、治疗方法:苍术30克,黄柏9克,大青叶30克。每日一剂,水煎2000ml,薰洗会阴部,一日二次。全部病人均作会阴切口扩创术。三、疗效观察:30例病人经用二妙散加  相似文献   

8.
临床运用闰胃散加味,治疗食滞发热,暑土证,小儿米泔尿,头痛,牙龈肿痛,失眠等诸证,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取得了疗效,并从中得到治疗重脾胃,辨证抓要点,用方善配伍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9.
1997年2月~2002年3月,笔者采用中药二妙散加味治疗红斑性肢痛症46例,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次告共治疗46例病人,其中男20例,女26例,12~25岁36例,35~50岁10例。发病部位在双足者40例,手足并发者2例,仅发于手者4例。发生于双侧肢体者3例,原发者43例,继发于高血压者3例。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口服中药二妙散加味汤剂。药物组成: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6g,防己12g,丹参15g,白芷10g。加减:疼痛较剧者加乳香10g,没药10g;皮损紫红、舌有瘀斑者加丹皮10g,赤芍12g;血压高者加双沟12g,天麻10g、石决明15g。每日1剂,水煎服,5天…  相似文献   

10.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主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下部湿疹及湿热成痿等证,为清热燥湿的基础方。方中苍术苦温燥湿,黄柏苦寒清热,两药合用,有较好的清热燥湿作用.适用于因湿热下注引起的多种疾患。余常根据中医辨证,结合现代医学诊断,对凡属湿热而引起的病症,如肾盂肾炎、腰腿病、下肢溃疡、黄疸、赤白带下等症,皆用二妙散加减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中药治疗中老年皮肤瘙痒症.方法:中药二妙散加味内服兼熏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患者129例.结果:痊愈89例;显效28例,总有效率90.69%.结论:此方法疗效好,安全性高,病人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二妙散加味配合金黄膏外敷治愈血栓性静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妙散加味配合金黄膏外敷治愈血栓性静脉炎吉林市吉林铁路中心医院(132000)施波【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二妙散金黄膏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二妙散加味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例1.刘某,女,50岁,教员,1991年3月1...  相似文献   

13.
二妙散     
王伟 《开卷有益》2014,(6):44-45
二妙散载于元代医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为清热祛湿剂。方由黄柏(炒)15克、苍术(米泔水浸炒)15克组成。二药共为末,制为散剂,沸水冲为汤,再加入姜汁调匀,口服,日一剂具有清热燥湿、镇痛止痒之功。该药主治湿热下注证,症见筋骨疼痛,两足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湿热带下,下部湿疮以及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方中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以燥湿,且可注于下焦;苍术苦温,善能燥湿。二药匹配,共奏清热燥湿之效,使热散湿除,诸证自愈。  相似文献   

14.
加味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藿朴夏苓汤是治疗湿温病初起,邪尚在气分而湿偏重的常见方,但临证时,作者在原方中加上了荷叶、芦根、桔梗、扁豆,名为"加味藿朴夏苓汤"增强了宣畅三焦气机之力,扩展了临床运用范围,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五苓散源于《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仲景原为治疗蓄水等证而设,后世发挥颇广。笔者于临床运用中认为,该散尚有通阳化气。升清降浊、化湿健脾等功,实为裨益脾土运化,谐和脏腑功能,调理水液代谢之佳方。谨守病机,恒用本方异病同治脾土失运所致之湿邪泛滥诸患,常获良效,兹举验案数则于次。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干金要方》,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在此基础上,对其适应范围不断有所扩大。我在多年临床中,喜用本方治疗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诸疾,收效颇卓。现将笔者对温胆汤的理论认识及其加味方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7.
甘露消毒丹一方,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作者临床30年来广泛运用于由温热之邪所致的内科疾病,如发热、口臭、头痛、嗜睡等病证,从而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加深了对湿热所致病症的诊治及认识。  相似文献   

18.
痛风作为一种顽症,其治疗往往使临床工作者感到棘手。笔者从1995~2001年间用金黄散外敷结合中药二妙散加减内服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100例:男性94人,女性6人,年龄最小28岁,最大72岁,平均47.2岁;其中青壮年21人,占21%;中老年79人,占79%。病程最短8月,最长28年;疗程最短8d,最长42d,平均18d。1.2 诊断标准 ①患者多为40岁以上男性,拇趾的跖趾关节为其好发部位,其他关节也可被累  相似文献   

19.
加味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小柴胡汤用于临床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肝硬化,胆囊炎,急性肝炎,乳腺小叶增生,梅核气,肋间神经痛,产后发热等病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当归、红花、桃仁,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主治瘀血内阻而致的各种病证,气滞血瘀在内科方面涉及的疾病十分广泛,笔用此方加减治疗血瘀诸证,每获佳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