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公立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医疗资源整合后社区医院患者满意度及就医体验。[方法]医疗资源整合前后分别从青岛市辖区11个社区医院随机选取1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社区医院就诊满意度和就诊体验调查。[结果]医疗资源整合后,患者对社区医院技术水平、医生服务态度、提供药品种类、治疗疾病范围、医疗设备以及总体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整合前(P 0. 05);首选三级医院患者所占比例较整合前明显降低(P 0. 05);而首选社区医院患者所占比例较整合前明显上升(P 0. 05)。医疗资源整合后,52. 63%的患者认为"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61. 05%的患者认为医疗费用支出获得明显降低。[结论]公立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医疗资源整合可切实提高社区医院服务能力水平,改善社区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2.
论医改对职工医疗待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社科院最近对广州市直机关350名在职干部进行了社会心态问卷调查,发现44.5%的人认为医改后医疗待遇会下降,18.9%的人认为医改后医疗待遇会上升,36.6%的人认为说不定。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也不例外。毋庸讳言,与医改前相比.医改之后职工的医疗待遇将有变化,有的会明显提高,有的会有所“降低”,也有的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具体到某一个群体或某一个人,医疗待遇究竟朝什么方向变化,则要看其医改前享受的医疗待遇水平和医改后所参加的保险种类。1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公费医疗人群就医倾向及其医改后对医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配合广州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分析公费医疗病人的就诊流向和医疗费用及其医改后对医院的影响。方法:发放调查表收集广州城区56家医院1995-1998年的公费病人就诊数量和医疗费用。结果:公费门诊“病人”快速增长,并有向高级别医院集中的趋势;公费住院病人增长较快,集体医院成倍增长;人均医疗费用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门诊总费用增长快,住院总费用增长适度;门诊与住院人次的比率高于同期总体水平一倍有余。结论:公费医疗人群门诊消费过度,医改后公费门诊人次将大幅下降,导致医院6业务收入减少约4%-6%。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军队医院医改前一年和医改后一年出院患者医疗特征的比较,重点分析医改政策因素的影响程度,对医改政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提出科学化建议。方法:用SPSS13.0对原始记录进行统计描述,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对4141份出院人次资料分析表明,医改前后患者医疗特征无明显变化。结论:改革后患者医疗待遇得到区分,但医疗效率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医改后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医改对病人求医意向的影响,医改是否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调查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病人203名,结果表明,医改后病人选择医院看病的意向发生了变化,医改前,无论是看大病,小病,患者主要选择定点医院看病,医改后对小病主要选择不看病,自己买药,自我医疗或到大医院看病药店取药(61%);其次为在单位的职工医院看病(17%),看大病主要选择省级医院就医,表明医改后病人并未因费用负担形式的变化主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病人对其不了解,认为其技术水平低,不信任及费用问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医改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并提出应该采取措施,抓抓住机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病人提供终身医疗服务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卫生服务需求及意向,探索新的终身健康服务模式。方法 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法,对南昌某地区5个居委会700位居民及1 000名出院患者和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及意向的调查。结果 本组两周患病率为438‰,慢性病患病率为574‰;只有31.1%的居民选择社区医院就诊;63.4%的居民没有接受过卫生健康服务,但有59.6%的居民认为有必要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结论 社会人群迫切需要价格较低的终身医疗服务。大中城市的三级乙等和二级医院可探索可行的社会满意的新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级别医院门诊服务利用现况,寻求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平衡。方法:选取广州市市区10所不同级别的医院,分别抽取门诊医生和就诊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就诊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19.23%),第二位是慢性支气管疾病(占10.65%),第三位是高血压(8.71%),且一、二、三级医院门诊就诊的前三位疾病相同;影响人们择医行为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为95.5元,门诊费用的影响因素有医院的级别、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家庭经济收入。结论:不同级别医院门诊就诊疾病均为常见病、慢性病为主,医院级别越高门诊费用越高。因此,对患的择医行为应加以正确引导,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8.
去年第三次全国医疗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45%以上的患者应该就诊而未去就诊,有近30%的患者应该住院而未去住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疗费用过高,导致群众望而却步。这份调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医疗服务的市场化改革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改后门诊病人就医心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医改前后分别采用自制《病人心理调查问卷》对某医院的1 206例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改前后的病人在年龄、性别、费用来源、对医务人员服务的满意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1.213~4.984,P>0.05);在就诊时间、诊次、对疾病的态度、未及时就诊的原因、就医前的担心、对医生的希望、择医的依据、对医院设施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7.248~217.239,P<0.05).结论:医改后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加但就医并不及时;影响门诊病人就医的因素有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水平及就医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药品零差价基础上综合医药价格改革前后,实际医疗费用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外科科室腹股沟疝行疝修补术患者,以1∶1配对方式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医改时间设立医改前组和医改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医疗费用的差异性.结果 药品零差价医改后疝修补术患者住院总费用较医改前有所升高;总费用中的床位费、护理费、诊疗费、手术费等医改后较医改前提高;药品费、检验放射费等医改后较医改前降低;患者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未见明显提高.结论 实行以药品零差价为基础的综合医药价格改革后,未明显增加疝修补术患者的实际医疗费用,同时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服务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