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高原是一个低压、低氧、高寒的特殊环境,高原环境将降低能量物质代谢与线粒功能,从而影响高原作业,近年来,线粒体损伤引起了广泛关注,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与机体运动紧密相关。以高原线粒体损伤为研究核心,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总结高原对于基础能量物质的代谢影响以及对线粒体生化供能反应关键酶活性和线粒体结构功能的改变,发现蛋白质、糖类与脂质代谢在高原受到负面影响,导致高原作业时易疲劳、高血脂症与机体修复受阻;丙酮酸代谢、三羧酸循环、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相关酶活性被抑制,线粒体形态与数目改变,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影响运动供能。未来高原细胞损伤机制的探明将大力推动高原损伤防治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在内毒素对大鼠心功能影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内毒素对大鼠心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造成内毒素血症,测定大鼠的左心功能、心肌组织NO代谢产物NO2^-/NO3^-的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结果:内毒素可以使大鼠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平均动脉压下降,并使大鼠心肌组织NOS的活性增加,NO水平升高。内毒素对大鼠心功能影响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诱导心肌组织本身产生大量的NO,而对心脏收缩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可以调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的功能,在循环、呼吸、消化和免疫等全身各系统的生理、病理及有关临床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自从90 年代以来,人们日益重视一氧化氮与心肌舒张收缩功能的关系,无论内源的一氧化氮还是外源的一氧化氮,都可对心肌的收缩及舒张起到调节作用[1] .许多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可能是通过参与心肌能量代谢从而调节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内毒素对大鼠心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造成内毒素血症,测定大鼠的左心功能、心肌组织 N O 代谢产物 N O2 - / N O3 - 的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 N O S) 的活性。结果:内毒素可以使大鼠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平均动脉压下降,并使大鼠心肌组织 N O S 的活性增加, N O 水平升高。结论:内毒素对大鼠心功能影响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通过诱导心肌组织本身产生大量的 N O,而对心脏收缩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景元  龚书明 《医学争鸣》1994,15(2):105-107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运动训练过程中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不同时间跑台运动对大鼠心肌一粒体H^+转运ATP酶活性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大鼠在运动至15min时,心肌线粒体H^+转运ATP酶活性及寡霉素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线粒体膜的荧光偏振度明显降低(0.279±0.008us,0.267±0.007,P<0.005);大鼠在运动至衰竭时,心肌线粒体H^+转运ATP酶活性及寡霉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心肌局部冷冻对心肌合成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冷冻阻滞心脏传导的机理.方法:采用液氮(-60℃±2℃)冷冻心肌,并用温生理盐水复温,在冷冻时加入L-精氨酸和美兰,观测心肌中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结果:心肌冷冻后NO和NOS的含量均下降,但左右房心肌NO的含量未见差异.L-精氨酸组在冷冻时、复温时及冷冻复温时持续滴注L-精氨酸,心肌NO含量分别为(107.4±15.1)、(109.6±15.7 )、(121.8±18.4)nmol/g高于未加L-精氨酸组[(86.8±13.2)nmol/g],且以冷冻前加入并持续滴注组最为明显;美兰组在冷冻时、复温时及冷冻复温时持续滴注美兰,心肌NO分别为(62.3±11.2)、(64.7±11.0)、(42.8±10.6)nmol/g低于未加美兰组[(86.8±13.2)nmol/g],以冷冻前加入并持续滴注组最为明显.冷冻后血液中NO含量未见改变(P>0.05).结论:心肌冷冻后心肌中NO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衰老心肌线粒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线粒体一直是衰老学说的中心内容。由于对大分子物质氧化损伤的累积,心肌线粒体功能下降可能是衰老导致心脏功能下降的原因。下面就衰老心肌线粒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源性心肌保护机制一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对未成熟心肌线粒体及能量代谢的 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angendorff-Neely离体鼠心灌流装置,建立未成年大鼠(4周龄)离体心脏顺 行灌注左心作功模型。36只大鼠随机等分为缺血对照组(NC)、St.ThomasⅡ晶体停搏液组(ST)、预缺血加停搏液组 (PI)。比较再灌注后各组心功能(LWSP,LVEDP,±dp/dtmax,CO)的恢复率;测定缺血前、再灌注后线粒体游离钙(Ca2+)、 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心肌ATP含量;观察再灌注后心肌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IP组心 功能指标的恢复率明显好于ST组和NC组(P<0.05);再灌注后ST组、NC组心肌线粒体Ca2+、MDA含量明显增高, SOD含量明显减少(P<0.05),而 IP组则无明显变化;IP组、ST组 ATP含量无显著差别,均明显高于 NC组;ST组、NC 组心肌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明显,IP组则仅有轻微改变。结论St.ThomasⅡ晶体停搏液能减轻未成熟心肌能量损耗, 但对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较小,影响了  相似文献   

9.
布比卡因对离体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布比卡因对离体大鼠疏脏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Langendroff心脏灌注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μmol/L布比卡因组(B1组)和12μmol/L布比卡因(B2组),每组8只。B1、B2组在平衡灌注30min后,分别续灌含6μmol/L、12μmol/L布比卡因的K-H液,记录上述各组在平衡末、用药5min、10min、15min、25min时的HR、LVDP、  相似文献   

10.
GIK对大鼠离体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GIK)对离体作功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离体作功心脏模型,测定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与GIK防护组心肌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与总腺嘌呤核苷酸(TAN),能量负荷(EC),心肌膜Na^+-K^+-ATPase活性,线粒体钙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可明显降低ATP,ATP/ADP,TAN,EC及Na^+-K^+-ATPase活性,增加心肌线粒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肌线粒体改变对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1型糖尿病组(n=10)。单次腹腔注射STZ(150mg/kg)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到达终点时采用小动物用高分辨超声仪观察小鼠心脏结构,测量心脏功能;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相关蛋白TFAM及PGC-1α。原代培养C57BL/6J乳鼠心肌细胞,观察在不同糖浓度(5mmol/L、33mmol/L)中培养48h后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相关蛋白TFAM及PGC-1α。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1型糖尿病组小鼠心肌线粒体排列不规则,肿胀,脊脱落溶解,线粒体相关蛋白TFAM及PGC-1α表达减低(P< 0.05),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肥大,室壁增厚,心功能减低。与正常糖浓度培养组相比,高糖培养组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溶解,线粒体相关蛋白TFAM及PGC-1α表达减低(P<0.05),心肌细胞肥大显著,形态欠规则。结论 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与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中肺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CPB期间吸入40×10^-6mg/L NO直至关胸。CPB前和术后气管插管未拔前0-1 h,〉1-2 h,〉3-4 h测定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 CO2),并分别在同时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死腔率(V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肺泡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并行肺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O组VD/VT、P(A-a)O2、OI明显下降(P〈0.05),CaO2升高(P〈0.05);肺组织超微结构显示炎症水肿明显减轻。结论婴幼儿CPB术中存在明显肺损害,表现为一些亚临床性肺功能损伤。吸入40×10^-6mg/L NO对CPB期间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氮嗪预处理(D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W istar大鼠40只,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四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在心脏平衡灌流30 min 后,缺血30 min 再灌注K-H液1 h;二氮嗪预处理组(DPC组,n=10):在心脏平衡灌流10 min 后,给予含二氮嗪(100μmol/L)的K-H液灌注5 min ,再复灌不含二氮嗪的K-H液5 min 后,再给予含二氮嗪的K-H液灌注5 min ,再复灌不含二氮嗪的K-H液5 min ,然后缺血30min ,再灌注K-H液1 h;空白对照组(n=10):用等量盐水代替二氮嗪,过程同DPC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n=10):用DMSO代替二氮嗪,过程同DPC组。检测各组缺血前及复灌30 min 后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的活性、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及环磷酸鸟苷(cGMP)表达。结果 DPC组与其他组比较,冠脉流出液CK活性较明显减少(P〈0.01),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SOD含量明显增加(P〈0.01),I/R组与DMSO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NO、cGMP含量:DPC组较其他组明显增加(P〈0.01),I/R组与DMSO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介导的NO-cG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DPC心肌保护机制的触发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强大的舒血管因子,它能激活血管壁上的鸟苷酸环化酶,产生松弛血管平滑肌的生物效应。妊娠期一氧化氮的合成增加是保证子宫-胎盘循环的低阻、低压、病流量的关键。妊高征患者一氧化氮合成的下降,可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临床上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因此一氧化氮血浓度的下降可能是妊高征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并可作为其发病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鼠脑线粒体一氧化氮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主要由存在于胞浆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LArg)生成。最近,Giulivi等[1]发现,分离的大鼠肝线粒体能独立合成NO,并提取和纯化出线粒体NOS。Bates等[2]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发现大鼠脑的线粒体内膜存在NOS或其抗原相关蛋白,而NOS激活所必需的底物及辅助因子亦存在于脑神经元的线粒体内。由此我们推测脑线粒体存在有独立于胞浆的LArg/NOS/NO系统,该系统对线粒体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活动可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分离和纯化的大鼠脑线粒体上用光谱技术直接检测脑线…  相似文献   

16.
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强大的舒血管因子,它能激活血管壁上的鸟苷酸环化酶,产生松弛血管平滑肌的生物效应。妊娠期一氧化氮的合成增加是保证子宫-胎盘循环的低阻、低压、高流量的关键。妊高征患者一氧化氮合成的下降,可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临床上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因素一氧化氮血浓度的下降可能是妊高征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并可作为其发病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对精索静脉曲XT (VC)患者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15例VC不育患者外周静脉血清,精索静脉血清和精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并与12例有生育能力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VC组精索静脉血清和精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不仅高于其外周静脉血清(P<0.01),而且高于对照组(P<0.01),但外周静脉血清中两项指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C时可能是由于曲张精索静脉血和精浆中NOS和NO的产生增加导致精子生成障碍或/和精子活力下降,从而导致不育症。  相似文献   

18.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对心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介导的一氧化氮在心脏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式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对一氧化氮合酶的结构功能、一氧化氮在心脏中的作用的方式进行综述。结果iNOs介导的一氧化氮在心脏中的表达是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iNOs的表达对心脏功能有保护和损伤两个方面的争论。结论iNOs在心脏中保护和损伤双重作用主要取决于分泌方式、一氧化氮浓度以及信号传导方式。  相似文献   

19.
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有两个时相 ,即早发效应和延迟效应。早发效应 (即经典预处理 )在缺血预刺激后即刻生效 ,持续近 2h ;延迟效应即延迟保护 ,也称第二保护窗 ,出现在缺血预刺激 12~ 2 4h之后 ,持续 3天[1] 。除缺血外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类药物也能诱导预处理的延迟效应。本文总结有关NO介导预处理延迟效应的研究进展。1 NO在触发阶段的作用1.1 NO触发缺血预处理信号传递 :心脏在短暂缺血 再灌注过程 (缺血预处理 )中发生代谢变化。NO等代谢中产物充当化学信号分子 ,触发延迟保护机制。这一触发过程如…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GC-1)家族共有3个成员,包括PGC-1α、PGC-1β和PRC,其对多种核受体和非核受体活性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维持细胞正常能量代谢的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调节机体适应性产热、线粒体生物合成、糖脂代谢及影响肌纤维类型转换等功能。其中,PGC-1α的上述功能表现得较为明显,而PGC-1β在调节脂类代谢过程中及脂肪细胞分化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PRC则仅在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及细胞增殖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研究最多的仍是PGC-1α。本文就PGC-1α的概述、生物学功能及在疾病中的应用等方面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