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年来基于肝脏超微结构的研究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 ,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进一步的阐明 ,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 ,肝硬变则不可逆转。〔1〕这 10年来 ,对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就 ,展示出人类将控制肝纤维化的广阔前景。1 中西医对肝纤维化的认识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脏对损伤的“愈合”反应〔2〕,均以肝脏损伤为起点 ,慢性、持续性肝损伤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前提。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大致有肝损伤、细胞因子改变和细胞外间质成分 (CEM )代谢异常 3个阶段。临床上各种损肝因素所致的肝… 相似文献
2.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漫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6):503-504
多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 ,由于肝细胞的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最终可发展成肝硬化 ,因此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 ,也是向肝硬变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和必须阶段。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此阶段是可逆的病理过程[1] ,因此寻找有效药物阻滞延缓及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急待解决的问题[2 ] 。笔者收集了近3年来资料完整的慢性肝病 2 4例 ,用硝苯吡啶、乌鸡白凤丸治疗 3个月 ,观察对肝纤维化的作用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2 8~78岁 (平均 53岁 ) ,平均病程 7.6年。按 1995年 5月北京第…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 ,其临床表现具有中医瘀血证特点。由于肝纤维化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 ,其治疗的可逆性对于防止肝硬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 30例 ,并与用西药治疗的 30例作对比观察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共 60例 ,均为住院患者。入院时血清 HA、LN、PC 均高于正常值。治疗组 30例中 ,男 1 3例 ,女 1 7例 ;年龄 31~ 65岁 ,平均 48岁。对照组 30例中 ,男 1 9例 ,女 1 1例 ;年龄 2 9~ 71岁 ,平均 50岁。慢性乙型肝炎 42例 ,酒精性肝病 8例 ,瘀胆性肝病1 0例。住院时间最短 2… 相似文献
5.
从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方面阐述了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概况,说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7.
中西医抗肝纤维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考相关文献,综述了近8年来中西医药界对肝纤维化的认识、抗肝纤的实验研究、中西医对肝纤的诊断、治疗等。认为只要通过合理治疗,肝纤维可以逆转,同时对肝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研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析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问题和展望。结果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肝郁脾虚型、气虚血淤型、血淤型几种较为成熟的模型。结论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玄绪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7):57-57
自2003年5月~2005年5月以来,我科应用自拟慢肝化纤汤配合甘利欣及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肝纤维化患者全部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武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5):374-375
1997年1月~1999年1月,笔者用复方丹参颗粒剂对49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观察,并以西药治疗的49例为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伯匕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将门诊叨例患者按就诊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29~65岁,平均(39.1±12.8)岁;病程3~21年,平均(8.2±4.3)年;HBsAg(+)者40例;原发病: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14例,脂肪肝9例。对照组49例,男38例,女11例;年龄31~68岁,平均(36.9±15… 相似文献
12.
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吉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30-330
肝脏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时的一个自我愈合过程 ,又是所有慢性肝病进展成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我国是一个肝病高发国家 ,每年仅肝硬化的治疗费用就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积极开展慢性肝病的早期防治 ,以减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这一专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人员已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抗肝纤维化的目标应包括 :(1)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 ;(2 )一旦发生则要阻止其发展 ;(3)对已形成的肝纤维化加以逆转。目前抗肝纤维化治疗研究重点为病因治疗和对肝星状细胞 (HSC)的靶向治疗。1 病因治疗 对于原发病的特异 相似文献
13.
肝纤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 ,但肝小叶的结构基本正常 ,未被分隔和改建 ,无假小叶形成。肝损伤是引发肝硬化的始动环节。肝细胞、血小板和 kupffer细胞等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旁分泌 )激活贮脂细胞 ,活化的星形细胞增生、合成细胞外基质 ( ECM) ;同时 ,表达部分细胞因子 (自分泌 )共同参与调控过程 ,与基质降解有关的金属蛋白酶 ( 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s)、a2 -巨球蛋白等也相应发生变化 ,最后导致细胞外基质 ( ECM)的过度沉积 ,形成纤维化。导致肝… 相似文献
14.
15.
2002年5月~2004年5月,我科应用自拟慢肝化纤汤配合甘利欣及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和治疗要点。方法:将8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甘利欣加肌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在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以及进行肝功能和纤维化的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7.80%(36/41)和51.22%(21/4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0.73%(29/41)和34.15%(14/41),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肝脏形态学变化以及肝功能和纤维化检查情况显示,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进行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护肝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截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大临床意义。近年来,药物治疗肝纤维化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抗肝纤维化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96例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肝康灵颗粒冲剂治疗组和基础保肝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总胆红素(TB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血清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Ⅳ胶原(CⅣ)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康灵颗粒冲剂对改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及脾大回缩、恢复肝功能疗效显著,能降低血清HA,LN,CⅣ,PCⅢ浓度(P<0.05)。提示肝康灵颗粒冲剂治疗肝纤维化效果较好,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尽管目前已有诸多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综述文章,但多是分别单纯的罗列出中医和西医各自的治疗进展,尚未有真正研究"中西医结合"者。而纯粹从药物角度出发,仅针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文章更是罕有。该文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综述近十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将历年来各家各门的经验方法加以分类、归纳和总结,最终得以把握其历史脉络,并预测其发展方向。传统经方联合有效抗病毒药物是当今研究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热点和重点,而中药单体联合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则是其中卓有成效的方法,无疑是今后抗乙肝肝纤维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38例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6例 ,在采用西药护肝、降酶等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软坚糖浆 ;对照组 12例 ,单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为 84 6 1% ,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有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