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颈侧咽旁间隙肿瘤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建民  刘晖 《耳鼻咽喉》1998,5(3):169-171
报告104例颈侧及咽旁间隙肿瘤,包括神经鞘膜瘤67例,神经纤维瘤12例,涎腺混合瘤14例,血管瘤6例,颈动脉体瘤4例,猪囊虫病1例,均经病理证实。全部商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颈侧切开径路89例,经咽侧径路11例,以颈侧及咽侧联合入路4例,除2例颈动脉体瘤骑跨于颈动脉分叉处及2例血管瘤与颈动脉鞘粘连未能切除肿瘤外,其余100例均完整摘除肿瘤。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全部为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2.
对24例咽旁间隙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手术前活检途径,诊治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以颈侧切开治疗咽旁间隙肿瘤为主的外科手术效果,并对手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咽旁间隙肿瘤6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咽旁间隙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 0 .5 %。由于这一潜在的解剖间隙深在 ,结构复杂 ,肿瘤的病理类型纷繁复杂 ,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回顾了我院近 1 8年诊断和治疗 6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经验 ,并对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系统的论述。1 临床资料1 981~ 1 998年 ,我院共收治各类咽旁间隙肿瘤62例 ,其中男 36例 ,女 2 6例 ;年龄 1 .5~ 79岁 ,平均36岁。原发肿瘤 5 8例 ,转移肿瘤 4例。肿瘤病理类型以涎腺肿瘤和神经原性肿瘤为常见 ,分别占41 .9%和 2 9.0 %。所有肿瘤分别经针吸穿刺和术后病理得以证实。 62例患者…  相似文献   

4.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殷玉林  唐平章 《耳鼻咽喉》1997,4(6):356-358
咽旁间隙解剖毗邻关系比较复杂,且咽旁间隙肿瘤比较少见,大宗的临床资料不多见,回顾我院头颈外科1970年1月-1994年1月期间,收治136例咽帝间隙肿瘤。结果表明良性肿瘤89例,其中神经源肿瘤42例,恶性肿瘤47例。本文详细介绍了咽是隙的解剖,并对咽旁间隙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手术入路问题进行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18例报告施清士,吴婉芬,方庆动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上不常见。本文报告1983~1992年我科收治的18例。1临床资料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18~61岁,病程6个月至17年,肿瘤位于咽后侧壁10例;突出于颈部下颌区5...  相似文献   

7.
咽旁间隙肿瘤17例报告马民,席恺咽旁间隙肿瘤发病率不高,但病种多,性质各异。本文报告1986年至今我科收治的17例。1临床资料17例中,男9例,女8例,病程2月~3年,肿物突出于软腭及咽侧壁者15例,突出于下颌区及腮腺者2例。主要症状为咽部肿块、咽异...  相似文献   

8.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人路的选择。方法对1984~2004年8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良、恶性肿瘤分别占87.80%、12.20%。以神经源性(50%)及涎腺肿瘤(26.83%)最常见。手术采用口内径路8例,颈侧径路62例,颈颌径路9例,颈腮腺径路3例。结论颈部彩超及CT是诊断、鉴别诊断的良好手段,颈侧径路则是最常用而且安全的手术径路方式。  相似文献   

9.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咽旁隙肿瘤由于解剖部位深在和毗邻关系复杂,手术切除是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文章报告我们1978年1月~1998年1月收治的67例咽旁隙肿瘤的诊治情况。67例咽旁隙肿瘤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5~82岁。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经颈颌切开和经口咽软腭切开摘除肿瘤。结果表明良性肿瘤占70.15%(47/67),恶性肿瘤占29.85%(20/67),良性肿瘤最常见是混合瘤,其次是神经源性肿瘤(19.4%);恶性肿瘤以淋巴结转移癌为最多(9/67,13.4%)。文章结合我们的经验,讨论了咽旁隙的解剖、肿瘤的病理分类、咽旁隙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肿瘤位于左侧者14例,右侧者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经颈侧切开肿瘤切除19例,经颈侧下颌骨裂开肿瘤切除2例,经口肿瘤切除1例.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15例,腮腺深叶肿瘤4例,其他类型3例.良性肿瘤18例(81.8%),恶性肿瘤4例(18.2%).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术后2年和3年因复发死亡,其余未见复发.4例行术前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均准确区分良恶性.结论:咽旁间隙肿瘤通过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针吸活检有助于肿瘤性质的判定,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咽旁间隙肿瘤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4例咽旁间隙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手术前活检途径、诊治结果进行总结 ,提出以颈侧切开治疗咽旁间隙肿瘤为主的外科手术效果 ,并对手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方法的选择(附13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咽旁间隙解剖毗邻关系比较复杂,且咽分间隙肿瘤比较少见,大宗的临床资料不多见,回顾我院头颈外科1970年1月~1994年1月期间,收治136例咽旁间隙肿瘤,结果表明良性肿瘤89例,其中神经源肿瘤42例,恶性肿瘤47例。本文详细介绍了咽旁间隙的解剖,并对咽旁间隙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手术入路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7月36例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的手术入路分别是:经颈侧切开入路15例,经颈-腮腺入路10例,下颌骨外旋入路4例,上颌外旋入路5例,眶颧入路2例.结果:36例肿瘤中,5例为恶性肿瘤,其余皆为良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皆完整切除.5例恶性肿瘤中有2例为鼻咽黏膜下型鳞状细胞癌颅底咽旁间隙转移,经颈侧切开探查病理确诊后放射治疗,1例随诊3年无复发;1例随诊5年,复发带瘤生存;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纤维瘤术后3年复发,放弃治疗死亡;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鞘膜瘤术后已随诊3年余,健在;1例腮腺深叶黏液表皮样癌,已随诊2年余,健在.36例中,术后声嘶者3例伴呛咳1例,4例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发生舌偏斜,3个月后好转.结论:不同的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应根据各自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路径探讨(附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路径。方法:回顾分析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路径。46例中,11例经口咽路径,23例经颈侧路径,2例经颈侧腮腺路径,7例经颈-下颌骨正中裂开外旋路径,3例经颞下窝路径切除肿瘤。结果:43例完整切除肿瘤,3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并发面神经损伤致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瘫; 2例术后出现Horner′s综合征,均于术后半月内恢复;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术后复发3例, 1例为经口咽路径切除的良性肿瘤,2例为恶性肿瘤。术后随访3~5年, 2例死亡,余均健在。结论:手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应根据位置的不同正确选择手术路径,充分暴露术野,辨清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准确的诊断手段、医疗方案。结果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B超、CT、MRI)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可作出诊断。本组6例术前诊断正确,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神经鞘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于颈部神经鞘瘤患者,B超和CT检查特别是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致操作,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咽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 ~77岁,中位年龄42岁.CT扫描结合MRI检查有助于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方式包括:经口入路1例,经颈部入路22例,经腮腺-颈部入路8例,下颌升支纵行裂开入路1例,经颈部-下颌角部分切除入路4例,经腮腺进路2例,耳后颅颈联合入路2例.结果 4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涎腺来源15例,神经来源12例,其余13例为其他组织来源.28例良性肿瘤中,23例经一次手术治愈,随访13~47个月无复发,中位数39个月.12例恶性肿瘤经随访3~50个月,中位数29个月,6例存活(随访时间24~ 50个月,中位数36个月),3例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失访.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腔感染2例,迷走神经损伤3例.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首选方法,绝大多数肿瘤可以经单纯颈侧入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或较大的良性肿瘤应选择较宽阔的手术入路.咽旁间隙的良性肿瘤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咽囊手术的疗效,并观察术后创面的变化。方法:鼻内镜手术治疗咽囊炎12例、咽囊囊肿8例。术后第3天起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鼻咽, 每周鼻内镜下观察创面的变化。结果:治愈12例, 有效6例,无效2例。术后创面白膜在2~3周内脱落。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咽囊炎、咽囊囊肿疗效较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的6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分析内容包括病程、肿瘤大小、术式及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在60例肿瘤最大径小于4cm的患者中,44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大于4cm的患者行腮腺全切除术。随访中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10%)部分区域包膜不完整,28例(45%)细胞生长活跃,偶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包膜有浸润。2例(4.5%)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术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无1例发生面神经麻痹,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534)。8例(18%)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2例(13%)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卡方检验,P=0.896)。2例行腮腺全切除术的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62例中Frey综合征的总发生率为19.3%(12/62)。结论 对于肿瘤最大径小于4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安全的,既可取得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又可减少术后面神经麻痹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正喉白斑是常见的喉部炎性增生性疾病,表现为喉黏膜表面的白色斑块状或白色改变,可有局部的突起[1]。我们回顾分析了32例发生于声带的喉白斑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喉白斑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71.88%),女9例(28. 12%); 38~70岁,中位年龄54岁;长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 1982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颅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30例颅底病变患者中 ,男 2 6 5例 (6 1 6 % ) ,女 16 5例(38 4 % ) ;患者平均年龄 36 1岁 (2 5~ 76 0岁 ) ;左侧颅底病变 173例 (4 0 2 % ) ,右侧 178例(4 1 4 % ) ,累及颅底中部和两侧者 79例 (18 4 % ) ;累及前颅底 116例 (2 7 0 % ) ,中间颅底 5 7例(13 3% ) ,侧、后颅底 174例 (4 0 5 % ) ,有 83例 (19 5 % )累及颅底 2个或 2个以上的区域。 4 30例病变中肿瘤 2 83例 (6 5 8% ) ,外伤 76例 (17 7% ) ,先天性病变 4 2例 (9 8% ) ,感染性病变 18例(4 2 % ) ,原因不明 11例 (2 6 % )。 2 83例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 15 4例 (35 8% ) ,恶性 12 9例(30 0 % )。全部病变均经手术处理 ,其中 2次手术 4 3例 ,3次手术 5例 ,4次手术 4例 ,5次手术 1例 ,6次手术 3例 ,共行手术 5 14例次。行颅底骨缺损修复 95例 (2 2 1% ) ,行脑膜修补 117例 (2 7 2 % ) ;发生术后并发症 2 7例 (6 3% )。 2例因病变累及颈内动脉 ,手术时血管破裂 ,行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后引起脑疝而死亡 ,无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