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达芬联合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A组)40例,给予安达芬及拉米呋啶治疗。安达芬组(B组)38例,单用安达芬治疗;拉米呋啶组(C组)38例,单用拉米呋啶治疗。治疗结束时,观察3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A组明显高于B、C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7.5%、42.1%和39.5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7.5%、47.4%和44.7%,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C2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安达芬联合拉米呋啶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功效,两者联合应用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所选病例为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80例,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拉米呋啶致帕金森综合征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3例患者长期应用拉米呋啶后出现面具脸、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表现,停用拉米呋啶后症状明显改善,排除了其他原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为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提示拉米呋啶在肝细胞内代谢生成拉米呋啶三磷酸盐,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米呋啶对HBV携带者的疗效及相应临床意义.方法115例HBV携带者中治疗组70例接受拉米呋啶治疗一年,对照组45例仅做一般护肝治疗.按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将治疗组分为三组:>8.00组14例,6.00~8.00组41例,4.00~6.00组15例,分别在疗程的第3月、6月、9月、12月动态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降低(P<0.01),阴转率显著升高(P<0.01).在疗程的第3月、6月、9月、12月,4.00~6.00组(P<0.01)和6.00~8.00组(P<0.05)血清HBVDNA含量均显著低于>8.00组;4.00~6.00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8.00组(P<0.01,P<0.05),6.00~8.00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8.00组(P<0.05).结论拉米呋啶的疗效与HBV携带者体内的HBV复制水平密切相关,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低者对拉米呋啶治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肝治疗疗效的比较。方法本案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eAg阳性38例,HBeAg阴性22例,均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48周。结果经48周治疗后,HBeAg阳性组HBV-DNA转阴率为44.7%,ALT复常率为60.5%,HBeAg阴性组HBV-DNA转阴率为40.9%,ALT复常率为54.5%,经方差分析两组数据,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和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同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采用霉酚酸酯联合拉米呋啶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9%,治疗后3、6个月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霉酚酸酯联合拉米呋啶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既可抑制肾脏免疫损伤,又可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报道3例患者长期应用拉米呋啶后出现面具脸、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表现,停用拉米呋啶后症状明显改善,排除了其他原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为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提示拉米呋啶在肝细胞内代谢生成拉米呋啶三磷酸盐,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在监测拉米呋啶治疗乙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拉米呋啶治疗,对照组仅做一般护肝治疗,治疗中抽血测定患者肝功能、乙肝血清学标记、Pre-S1相对滴度和HBV DNA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拉米呋啶治疗后Pre-S1相对滴度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时照组治疗后Pre-S1相对滴度下降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清Pre-S1相对滴度及HBV DNA含量变化在治疗后下降幅度有高度的一致性;以HBV DNA和血清Pre-S1判断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以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作为疗效判断标准,且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Pre-S1与HBV DNA的检测对于评估拉米呋啶抗病毒疗效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监测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率非常高的国家,长期的乙肝阳性携带将导致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的产生。拉米呋啶(LAM)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阻止肝硬化的病程,延长病  相似文献   

10.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肝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肝治疗疗效的比较。方法本案选择60铆浸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eAg阳性32例,HBeAg阴性28例,均予恩替卡韦0.5mg/d治疗48周。结果经48周治疗后,HBeAg阳性组HBV-DNA转阴率为71%,ALT复常率为65%,HBeAg阴性组HBV-DNA转阴率为85%,ALT复常率为75%,经方差分析两组数据,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和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同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慢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反复感染后的严重结果。拉米呋定抗病毒药的研制成功,为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带来了希望。拉米呋定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合成。但作为一种新药,其投人临床使用时间短,经验积累少,且停药后易反跳及用药初期会使部分患者肝功损害加重(COT、GOT上升)等原因,使拉米呋定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米呋啶对HBV携带者的疗效及相应临床意义.方法115例HBV携带者中治疗组70例接受拉米呋啶治疗一年,对照组45例仅做一般护肝治疗.按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将治疗组分为三组>8.00组14例,6.00~8.00组41例,4.00~6.00组15例,分别在疗程的第3月、6月、9月、12月动态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降低(P<0.01),阴转率显著升高(P<0.01).在疗程的第3月、6月、9月、12月,4.00~6.00组(P<0.01)和6.00~8.00组(P<0.05)血清HBVDNA含量均显著低于>8.00组;4.00~6.00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8.00组(P<0.01,P<0.05),6.00~8.00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8.00组(P<0.05).结论拉米呋啶的疗效与HBV携带者体内的HBV复制水平密切相关,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低者对拉米呋啶治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肝脏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手段。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有资料表明我国人群有10.3%HBsAg阳性。与乙肝有关的各种急慢性肝病肝移植近年所占的比率不断上升,逐渐成为移植的主要指征。但乙型肝炎肝移植后未作预防者移植后HBV的复发率接近80%。乙肝病毒(HBV)的再感染已成为肝移植后远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自2000年10月至今共行肝移植41例,其中早期10例乙肝相关性疾病肝移植术后仅单用拉米呋啶甚至未坚持使用拉米呋啶,先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拉米呋定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其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工作无突破性进展,用拉米呋定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观察临床治疗,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法包括抗病素、调节免疫功能、护肝降酶等,干扰素不仅可通过调节免疫达到抗病毒的目的.而且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拉米呋定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我们联合应用两者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其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工作无突破性进展,用拉米呋定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观察临床治疗,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苦参素联合拉米呋定对YMDD变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苦参素联合拉米呋定 (贺普丁 )治疗慢性肝炎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 :6 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给予贺浦丁 10 0mg·d-1,po ,同时加用苦参素 6 0 0mg·d-1,iv ,疗程 2个月 ,后 6 0 0mg·d-1,po ,疗程 4个月 ;对照组 30例单用拉米呋定 10 0mg·d-1,po。结果 :疗程结束时 (2年 ) ,观察HBV -YMDD变异率、HBeAg转换率的变化。两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4 0 .0 %和 16 .7% ,HBV -YMDD变异率分别为 2 0 .0 %和 33.3%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苦参素联合拉米呋定能够显著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 ,降低HBV -YMDD变异发生率 ,建议两者联合应用以作为慢性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特点和血清HBV-DNA检测的意义。方法:对520例CHB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 )CHB患者HBV-DNA定量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HBeAg(-)CHB 166例,占31.92%;HBeAg( )CHB 354例,占68.08%。HBeAg( )组HBV-DNA总体上高于HBeAg(-)组;不同病程HBeAg(-)CHB比例轻度组为12.8%,中度组为13.2%,重度组为19.2%,重型组为31.4%,肝硬化组为47.5%。结论:目前我国CHB病例以HBeAg( )者占多数,HBeAg( )组HBV-DNA总体上高于HBeAg(-)组,随着病程进展HBeAg(-)CHB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对9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病程、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组织病理炎症程度(G)均有差异;但家族史、甲胎蛋白(AFP)、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S)、纤维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但是HBeAg阳性组HBV DNA含量更高,肝脏炎症活动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疗效与24周抑制HBVDNA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临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根据治疗24周时HBVDNA是否阴转(HBVDNA〈10^3拷贝/ml)分为病毒学转阴组和未转阴组,比较两组治疗52周时HBVDNA、HBeAg、ALT和YMDD病毒变异。结果治疗52周时,转阴组和未转阴组HBVDNA、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和YMDD变异率分别为87.7%、59.6%、93.0%、3.5%和48.7%、30.8%、2.6%、74.4%、28.2%,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若HBVDNA〈10^3拷贝/ml,52周可获得较好疗效;若HBVDNA〉10^3拷贝/ml,则52周时疗效不佳且发生耐药的可能性增加。24周拉米夫定对HBVDNA的抑制程度可作为1年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