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左氧氟沙星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每天1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375 mg,每天2次;左氧氟沙星片100 mg,每天2次,均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天2次;阿莫西林胶囊1.0 g,每天2次;克拉霉素片0.25 g,每天2次,均口服。2组均治疗2周。60 d后行胃镜及组织学复查。结果消化道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组织学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25.0%(P<0.01)。治疗组治疗后除纳差、嗳气、恶心外,其余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相应指标变化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Hp转阴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左氧氟沙星可以提高Hp根除率,且对CAG伴异型增生的逆转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癌旁组织发生萎缩性改变时HP感染阳性率和Ki-67增殖的相关性。方法3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切片、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等。结果31例胃癌癌旁组织发生萎缩性改变的组织中,有14例HP阳性,有17例HP阴性;9例Ki-67阳性表达,有16例HP阳性表达,且9例Ki-67阳性表达者HP也为阳性。结论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HP感染可促进胃上皮细胞的增殖;Ki-67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与Ki-67表达是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蔡莉  王文富  陈菊平 《四川医学》2010,31(9):1316-1317
目的探讨内镜胃液pH值的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A组),同时选取同期的4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一组(B组),46例健康人为对照二组(C组),分别采用内镜对三组胃液pH值进行研究统计,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A组胃液pH值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胃液pH值的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且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加重,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LGA)及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LGIM)分期系统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浓度相关性,分析其在随访期间胃癌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既往内镜诊断为CAG并经病理证实符合腺体萎缩伴或不伴肠化(I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患者进行内镜监测.根据新悉尼系统活检标准对随访患者进行组织学活检,并根据组织学结果进行OLGA及OLGIM分期,0~Ⅱ期为胃癌低风险,Ⅲ~Ⅳ期为胃癌高风险.同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G和胃泌素-17(G-17)水平.结果 纳入16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48±10.71)岁,男/女为102/62.所有患者均曾被诊断为胃黏膜萎缩伴或不伴IM、LGIN,平均随访时间为(4.2±3.3)年,至少进行了2次内镜随访.与OLGA分期及OLGIM分期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中G-17增加,胃蛋白酶原Ⅰ(PGI)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共检出胃癌6例(3.65%),其中男性4例,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肿瘤进展率每年为0.58%.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萎缩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状态,采用内镜病理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60岁以上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建议每1~2年复查高清胃镜.  相似文献   

5.
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特点是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而被列为癌前状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采用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能使部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使胃黏膜细胞异性增生及上皮肠腺化生与腺体萎缩等病理学改善,阻断其向胃癌发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在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CAG 的200 例患者作为萎缩组,经胃镜诊断为慢性非 萎缩性胃炎的200 例患者作为非萎缩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嗜 烟、饮酒、药物史及家族史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萎缩组平均年龄、男性、Hp 阳 性、嗜烟、嗜酒、有药物史、有家族史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比例高于非萎缩组(P <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有家族史是CAG 的独立危险因素[Ol ^ R=7.181(95% CI :1.584,32.554)]。CAG 不 同病理阶段在性别、Hp 感染、嗜烟、嗜酒、药物史及家族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p 阳性是CAG 病理阶段的独立危险因素[Ol ^ R=2.538(95% CI :1.459,4.417)]。 结论 CAG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家族史及Hp 感染为CAG 的危险因素;Hp 感染更是CAG 病理阶段的 独立危险因素。CAG 患者根除Hp 可获得较多收益。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有助于降低CAG 风险。  相似文献   

7.
商洪涛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发生与饮食、肝郁、外邪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有关,久病必虚,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胃络失养,日久造成胃腺体萎缩。脾胃虚弱,气血津液生化不足是CAG的发病之本,气滞、痰热、瘀血为发病之标。临证提倡益脾气、滋胃阴以治其本,行气化瘀、清利湿热以治其标,并自拟梅卿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萎胃康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方法用多重刺激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以三九胃泰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萎胃康颗粒对模型大鼠胃粘膜病理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萎胃康颗粒能改善胃粘膜的萎缩。结论该方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腺体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的相关性。方法456例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采用13/14C尿素呼气试验,病理组织学Giemsa染色法找寻Hp呈阳性。患者分为两组:Hp阳性组112例,Hp阴性组195例。分别观察胃腺体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率。结果456例患者中,Hp阳性者222例,阳性率48.68%。其中萎缩:轻度214例(49.77%);中重度8例(34.78%)。肠化:轻度131例(45.64%);中重度7例(29.17%)。异型增生:轻度46例(43.40%);中重度3例(23.08%)。癌变:6例(1.32%)。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胃腺体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程度及癌变的差异行χ2检验,结果显示:萎缩(χ2=1.992,P=0.158);肠化(χ2=2.436,P=0.119);异型增生(χ2=1.974,P=0.16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唯一病因,应关注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为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体质素虚,为本虚标实之证.发病之本为脾胃虚弱,发病之标为气滞、痰湿、血瘀.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辨证施治、因人施治,同时结合胃镜和病理检查的“望诊”,拓展其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整体调控、施治灵活和手段多样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色及优势,可以有改善胃黏膜组织,逆转、防治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疾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理。【方法】采用综合法制作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胃复春组(10只)、低剂量胃疾康组(10只)和高剂量胃疾康组(10只),对大鼠的胃粘膜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经过30d治疗,胃疾康与胃复春片相比,可以显著改善大鼠胃粘膜腺体萎缩(P〈0.05)。【结论】胃疾康对大鼠萎缩性胃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目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新方法加以分析整理。结果 采用铋剂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吗叮灵、胃复安、硫糖铝、叶酸以及参芪健胃冲剂等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均有效。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应采取重视整体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改善胃动力、防止胆汁反流、保护胃粘膜等原则综合治疗,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沈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洪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离不开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前提是完成对病人四诊资料的全面收集,尤其强调对四诊信息的全面收集与整理。临证多从脾虚、气滞、血瘀论治。强调四诊资料详实客观,全面审察;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平允醇和;临证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证时要审因论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药物组成:黄芪、西洋参、桃仁、红花等),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胃病、嗳气反酸、大便稀溏、神疲乏力等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反酸、嗳气、大便溏薄、胃痛、神疲乏力等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使脾气健运,瘀血得消,扶正与祛邪兼施,从根本上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胃炎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胃炎胶囊(柴胡、白术、佛手、蒲公英等9味药组成)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42例,中度38例,重度20例;伴肠腺化生41例,Ⅰ度不典型增生13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30~65岁,平均51±8岁,病程6~100个月,平均60.0±18.5个月。临床表现胃脘痛者86例,胃脘胀满72例,纳呆90例,嗳气34例,口苦20例。连用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黏膜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胃炎胶囊治疗3个月,临床治愈7例,显效48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愈显率55.0%,总有效率为89.0%。轻度萎缩性胃炎42例中有33例转为浅表性胃炎,4例恢复正常,5例无变化;中度萎缩性胃炎38例中17例转为轻度萎缩性胃炎,14例转为浅表性胃炎,3例恢复正常,4例无变化;重度萎缩性胃炎20例中10例转为中度萎缩性胃炎,8例转为浅表性胃炎,2例无变化。肠腺化生轻度26例中消失20例,无变化6例;中度8例,转为轻度化生4例,消失1例,3例无变化;重度7例中有2例转为中度,2例转为轻度化生,3例无变化。Ⅰ度不典型增生13例中有7例恢复正常,6例无变化。结论胃炎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气滞型和虚寒型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6.
张健  黄卫国 《海南医学》2009,20(9):16-18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根治术结合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配对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HP根治术+胃炎灵组(治疗组55例)和单纯胃炎灵组(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的HP根治率、临床疗效和病理学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HP根治率为94.5%,临床总有效率92.7%,病理学总有效率65.5%;对照组的HP根治率为80.0%,临床总有效率82.9%,病理学总有效率45.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HP根治术结合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杀灭HP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菌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西部医学》2009,21(10):1650-1652
目的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酶素治疗组、猴头菌颗粒小剂量组、猴头菌颗粒大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热盐水灌胃方法制作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模型制成后连续给药28天;处死动物后通过制备病理切片和利用试剂盒测定胃粘膜氨基己糖、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由此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果猴头菌颗粒治疗组大鼠胃粘膜G、D细胞数量和氨基己糖、PGE2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尤以猴头菌颗粒大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猴头菌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多因脾胃虚弱,加之饮食损伤、外邪犯胃、情志不畅、劳倦过度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失和.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寒、热、滞、湿、浊毒、痰、瘀、痈多见.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保护胃黏膜,阻止病情发展.名老中医分别从"阴"伏邪"毒"气机"瘀"痈"等辨证论治,为中医辨治萎缩性胃炎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0-5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胃镜诊断结果分为单纯性萎缩性胃炎(A组,67例)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B组,63例),均行胃镜检查,观察病理改变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B组萎缩性胃炎符合率(87.30%)高于A组(74.63%),B组肠上皮化生检出率(19.05%)高于A组(7.46%),B组不典型增生检出率(23.81%)高于A组(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4.60%)高于A组(5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认萎缩性胃炎伴增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r=0.754,P=0.041)。结论 胃镜检查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诊断率显著高于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全面评价香砂六君子及其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万方数据库、PUBMED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香砂六君子汤及其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10月(除外文数据库检索近10年外)。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资料选取和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对照试验,共1 40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未发现双盲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有效性方面,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OR=4.25,95%CI(3.10,5.84)]、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OR=7.75,95%CI(2.75,21.89)]、中医联合其他方法(穴位埋线、针灸、推拿等)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对比[OR=7.31,95%CI(2.43,22.01)],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复发率方面,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对照组相比较[OR=0.43,95%CI(0.28,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复发率低。但由于中医药疗效设计需要严谨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特别需要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及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