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6及sIL—6R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MPP患儿血清IL-6及sIL-6含量变化,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对41例MP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IL-6及sIL-6R进行测定。结果:(1)MPP患儿血清IL-6及sIL-6R含量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6含量恢复期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而sIL-6R在恢复期则持续保持高水平;(2)血清IL-6含量在病情重的MPP患儿明显高于病情轻组(P<0.01),血清sIL-6R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及sIL-6R参与MPP患儿的免疫状态改变,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正确认识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状态,该研究检测了MPP和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变化,探讨其对MPP和非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并为选择合理的MPP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MPP患儿(n=41)及非MPP患儿(n=20)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及sIL-6R含量。结果:①MPP 患儿血清IL-6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为 2.01±0.41,1.12±0.67 ng/L;sIL-6R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为 1.87±0.25,1.92±0.27 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0.37±0.52 ng/L,1.71±0.15 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MPP患儿恢复期血清IL-6含量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sIL-6R恢复期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非MPP患儿血清IL-6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为1.56±0.26,0.84±0.63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血清sIL-6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高于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sIL-6R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sIL-6R含量较非MPP患儿急性期升高(P<0.01或P<0.05);MPP患儿恢复期血清IL-6含量与非MPP患儿恢复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MPP患儿恢复期血清sIL-6R含量明显高于非MPP患儿恢复期(P<0.01)。结论:MPP患儿血清IL-6及sIL-6R改变较非MPP患儿明显,提示MPP患儿免疫功能改变较非MPP患儿显著,IL-6及sIL-6R参与了MPP的发生和发展,有必要对MPP患儿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6、IL—2、sIL—2R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amoniae,MP肺炎)免疫学发病机制进一步认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25例MP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IL-2、sIL-2R及IL-6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6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P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IL-6与sIL-2R在感染初期呈正相关(r=0.747),IL-6与IL-2在感染初期无相关性(r=-0.2794)。结果提示细胞因子在MP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8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不仅可引起呼吸系统炎症 ,且可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 ,病程长 ,病情重 ,甚至引起死亡 ,已引起广泛关注。迄今MP感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目前主要倾向于免疫学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MP直接侵入学说[1] 。为进一步探讨其免疫学有关的发病机制 ,本文对 30例MP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检测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MP感染组 :30例中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2~ 14岁。实验室检测咽拭子MP培养阳性和 /或血清MP IgM阳性 ;诊断标准见文献[2 ]。 …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NF-α,IL-8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炎组31例,其中重症组6例,轻症组25例;对照组14例。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IgM/IgG,肺炎组病程≤2周者检测IgM,病程>2周者检测IgG;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8浓度。结果:肺炎组31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均为阳性,其中IgM阳性17例,IgG阳性14例;对照组均为阴性;TNF-α,IL-8的检测在重症组与轻症组之间、轻症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NF-α及IL-8均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二者可以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临床指标之一,并可以用来帮助判断病情。[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47-48]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采用APAAP法和ELISA法对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测定。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3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MPP的急性期和恢复期,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急性期CD8、CD4与sIL-2R水平呈高度正、负相关。提示T淋巴细胞功能的紊乱及sIL-2R水平的改变与MPP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儿中,其中30例为支原体肺炎,30例为非支原体肺炎患儿,选取30例同时间内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查体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中D-二聚体、血IL-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和非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聚体、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支原体肺炎患儿中D-二聚体、血清IL-6水平高于非支原体肺炎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激活凝血机制,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致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D-二聚体与血清IL-6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 -6)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变化及其免疫致病作用 ,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MP肺炎、17例MP肺炎合并胸腔积液、30例健康对照小儿血清IL -6水平 ,同时检测17例胸腔积液胸水中IL -6含量。结果胸腔积液组和MP肺炎组血清IL -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 ;胸腔积液组与MP肺炎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胸腔积液患儿外周血WBC≥10.0×109/L组、CRP阳性组的胸水IL -6水平较WBC<10.0×109/L、CRP阴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提示IL -6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半乳凝素3(Gal-3)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MPP 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对48 例MPP 急性期患儿(重症组和轻症组分别为21 例和27 例)和30 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TNF-α、IL-6、Gal-3 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血清中TNF-α、IL-6、Gal-3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症组TNF-α、IL-6 和Gal-3 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其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血清 TNF-α、IL-6 和Gal-3 在MPP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血清浓度可反映MPP 患儿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MP肺炎患儿 2 6例、普通肺炎 18例急性期及恢复期IL 10、sIL 2R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期MP肺炎组IL 10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普通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恢复期两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急性期MP组和普通肺炎组患儿sIL 2R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恢复期MP组患儿sIL 2R下降不明显 ,普通肺炎组患儿明显下降 (P >0 .0 5)。结论 sIL 2R增高显示细胞免疫功能受抑 ,IL 10在MP肺炎患儿低水平 ,显示机体免疫失衡 ,与疾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探讨其在MPP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儿科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确诊的56例MPP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56例患儿血清及42例患儿诱导痰中IL-2和IL-6的质量浓度,用t检验比较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IL-2、IL-6在不同病期和轻重症中的表达水平。以同期40名体检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MPP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IL-2在急性期明显低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IL-6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MPP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IL-2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中轻症组均高于重症组(P<0.05),IL-6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中轻症组均低于重症组(P<0.05);血清和诱导痰中两种标本检测结果一致,且诱导痰中IL-2和IL-6总体上高于血清组,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IL-2和IL-6在MP感染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MP感染初期可通过检测血及诱导痰中的IL-2和IL-6,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作出深入评估和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儿内科收治的MPP患儿239例为MPP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再分为轻症MPP组(n=152)和重症MPP组(n=87).选择同期收治的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263例为非MPP组.选择同期在儿外科住院的疝气和包皮过长择期手术患儿共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肺炎患儿均于入院第1天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检测,患儿经治疗感染恢复期重新留取血清复查以上指标;对照组留取1次血清,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MPP组和非MPP组患儿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γ、IL-4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P组血清IFN-γ、IL-1β水平及IFN-γ/IL-4比值高于非MPP组(P<0.01);MPP组恢复期TNF-α、IL-1β、IL-6水平和IFN-γ/IL-4比值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 <0.001,P<0.05);重症MPP组血清TNF-a、IL-1β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轻症MPP组(P<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及IFN-γ/IL-4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用来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3.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随着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的攀升,近年来发现其导致的重症肺炎病例也在不断增多,目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高耐药率的影响在进一步加重,对该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5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5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5例MPP患儿(重症组25例,轻症组40例)和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NGF和IL-15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检测血清NGF、IL-15水平,MPP组急性期分别为(157.62±33.45)pg/ml和(242.51±60.04)pg/ml,恢复期分别为(99.58±21.29)pg/ml和(145.90±50.25)pg/m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9.86±11.74)pg/ml,(108.86±21.14)pg/ml],且急性期NGF、IL-15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PP急性期,重症组血清NGF、IL-15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204.38±27.52)pg/mlvs(128.39±22.07)pg/ml,(288.58±55.33)pg/mlvs(213.71±42.6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PP恢复期,重症组血清NGF、IL-15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血清中NGF、IL-15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缓解而降低,提示NGF、IL-15参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肺炎衣原体肺炎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助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归纳、总结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3个月内收住入院的54例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儿住院前平均病程为10.01 d,咳嗽以阵发性干咳为主,61.1%有发热.住院后发热平均持续1.90 d;68.5%CRP正常,64.8%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合并肺炎支原体、细菌、EB病毒感染者分别为22.2%、18.5%、14.8%.0~5岁组胸片以双侧病变为主,~14岁组以单侧病变为主;大环内酯类使用率为90.7%;全部病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肺炎衣原体肺炎病程较长,中毒症状轻,以干咳为主;CRP、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胸部X线改变有年龄差别;大环内酯类治疗有效;在加强支持治疗、控制混合感染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自限性;易合并其他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识别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指标,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1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RMPP患儿 32例,普通型MPP患儿11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RMPP患儿发病年龄及学龄期儿童所占比例均高于普通型MPP患儿(PPPP40 mg/L、血沉(ESR)>30 mm/h联合乳酸脱氢酶(LDH)>300 IU/L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普通型MPP患儿(P结论 RMPP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的大叶性肺炎、有胸腔积液肺内并发症、CRP升高及ESR联合LDH同时增高对儿童RMPP的早期识别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发病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8例MPP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多以发热、咳嗽起病,热型多表现为稽留热,咳嗽剧烈;胸片示双侧肺实变影3例,单侧肺浸润15例,且右侧多于左侧,肺部X线异常率明显高于肺部体征阳性率。常伴有肺外多系统损害,出现心肌损害11例,肝功能损害5例,血小板减少2例,皮疹2例。18例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6例加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发热及咳嗽症状改善快。随访2~3个月,全部病例肺部炎性反应吸收。结论虽然RMPP病情严重且病程迁延,但经合理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动态观察细胞因子变化对判断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一定指导意义.研究显示MP感染与白细胞介素(IL)-17及其受体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中性粒细胞的招募,参与抗MP感染的免疫反应.该文就IL-17及其受体与MP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