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谭旭东  张波  张彬  徐越 《海南医学》2014,(7):972-974
目的观察足三里注射胃复安治疗腹腔镜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158例,其中术后出现腹胀者146例,按手术方式分层抽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73)与对照组(n=73)。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胃复安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现腹胀时间、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现腹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29h(P〈0.05);治疗组24h和48h治愈率分别为61.7%、9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注射胃复安能有效治疗腹腔镜术后腹胀。  相似文献   

2.
潘登 《大家健康》2017,(10):165-166
目的:观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针刺足三里、天枢穴对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给予针刺足三里、天枢穴,每日两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所用时间短(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天枢穴能够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复安对腹腔镜阑尾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7月四川省色达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抗感染、抑酸、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复安。以胃肠功能如首次闻及肠鸣音、肛门首次排气排便等作为观察指标,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评价胃复安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胃复安可加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综合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选取100名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综合护理(艾灸+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腹胀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腹胀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采用中医康复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腹胀程度,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间胃肠道功能(腹胀、食欲情况、呕吐、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恢复情况差异。术前及术后第24、72小时,空腹采血比较两组患者间胃肠激素(血清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及生长抑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腹胀、呕吐及食欲差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影响小,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芒硝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0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手术当天即进行穴位按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4~48 h联合芒硝外敷。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即刻基本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及术后胃肠激素(胃动素、促胃液素)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毕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腹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腹内压及胃肠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胃动素、促胃液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胃动素及促胃液素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与对照组(13.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陈云端  佘勇  何修林 《海南医学》2013,24(14):2066-2068
目的比较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四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简称观察组)和传统四孔法胆囊切除术组(简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切口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2h、24h疼痛评分上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h疼痛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传统四孔法胆囊切除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结石性胆囊炎上有术后疼痛轻、切口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晓晖 《中外医疗》2013,32(17):55-56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来该院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98例)和对照组(6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手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彭向荣 《吉林医学》2011,(7):1295-1296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传统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27例。传统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同时记录CRP的动态变化。结果:与传统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较传统开腹组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48 h血清CRP均高于手术前水平(P<0.05或P<0.01),但传统开腹组术后水平明显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减少CRP的动态变化,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3例.治疗组于术后6h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排气.  相似文献   

11.
龙丽珍 《右江医学》2012,40(6):846-84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方英  马兰 《吉林医学》2011,(17):3541-3542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于术后6 h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排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雷火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4—12月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与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术后24 h、术后48 h舒适度评分,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腹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积极的影响,可以缩短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减少术后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ABP)患者一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5年1~12月一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2例MABP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有MABP病史,经对症治疗病情缓解出院,2~6周再次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人均总住院时间为(12.06±1.6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1.62±5.14)d,人均治疗费用为(8792.43±183.27)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37.66±208.5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对照组为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MABP患者一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且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8):38-41
目的 探讨腹壁悬吊替代气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气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 年2 月~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4 例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采取腹壁悬吊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肩部疼痛、皮下水肿、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壁悬吊替代气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武文慧 《当代医学》2021,27(28):115-116
目的 观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治疗组30例采用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恶心呕吐发生率、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血清胃动素(MTL)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6 h、12 h、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胃动素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且恢复到术前水平快;治疗组患者术后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组缩短;治疗组术后腹胀的发生率下降。结论 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可显著促进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462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疗效确切,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崔鲜锋 《中外医疗》2013,32(6):30-30,3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物应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具有切口小、创伤少、术中出血少、伤口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行手术治疗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治疗中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