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诊断和分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MRI)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探讨MRI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术前MRI检查采取冠状面和矢状面的T1WI和T2WI成像,双盲法MRI阅片,子宫内膜癌MRI分期基本按FIGO分期原则。结果:病灶区在T1WI像上为等信号(不伴出血),T2WI呈现5种表现。MRI分期准确率达83.8%,分辨工期的准确率达90.9%。结论:子宫内膜癌MRI表现多样化,有44.4%病例表现不典型。MRI对子宫内膜癌(尤其对占多数的Ⅰ期病例)的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可现棉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4):356-35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均接受MRI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术前检查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98例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为Ⅰa、Ⅰb、Ⅱ、Ⅲ、Ⅳ期分别为54例、24例、10例、6例... 相似文献
3.
4.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艳丽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6,29(5):339-342,347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其准确诊断和分期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有着密切关系。MRI是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正确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0 T MR T2WI及容积加速肝脏采集扫描(LAVA)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MR检查包括横断面T1WI、矢状而脂肪抑制T2WI;横断而或欠状面LAVA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早期、晚期、实质期和延迟期).记录肿瘤的部位、信号,对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T2WI和LAVA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2种序列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子宫内膜癌,按国际妇产科联盟标准分为:Ⅰ期22例,Ⅱ期5例.T2WI判断肿瘤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7/10)、94.1%(16/17)、87.5%(7/8)和84.2%(16/19),准确度为85.2%(23/27);LAVA判断肿瘤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10)、94.1%(16/17)、88.9%(8/9)和88.9%(16/18),准确度为88.9%(24/27).2种序列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3.0 T MR T2W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术前诊断及分期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表现及分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按照1998年FIGO修订分期原则将所有病例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列联表的x2检验及配对资料的x2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的癌灶在T2 WI上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信号不均匀且高于肌层,并有不均匀强化.本组显示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7%(20/23),对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76.9%(10/13).结论: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特征 ,进一步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0例完整的子宫内膜癌的MRI资料。MRI检查前 2 9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确诊 ,仅 1例疑诊。MRI检查后 2~ 9d内手术。术式均为全宫切除术 ,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① 13例表现为整个子宫不同程度增大。② 14例表现为宫腔增大 ,7例病灶局限在粘膜内 ,子宫肌层正常。宫腔粘膜加上腔内液体的厚度为 1.5~ 2 .7cm ,在增强后脂肪抑制序列上单纯的粘膜厚度为 0 .3~0 .5cm。③ 10例为浅肌层侵犯 ,13例为深肌层侵犯 ,5例伴有宫颈管的侵犯。④盆腔窃血征 13例。⑤盆腔淋巴结及附件受累 4例。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肌层受侵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前准确估计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多方位、多角度、多序列成像、组织分辨力高及软组织对比度好等特点,可准确显示盆腔及子宫的解剖结构,并且对病变范围、肌层浸润深度较准确定位,从而可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42例子宫内膜癌行高场强MRI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WI结合高分辨T2W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DWI及高分辨T2WI表现,测量其ADC值,判断其浸润范围,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DWI结合高分辨T2WI对子宫内膜癌2009FIGO分期准确性为94.3%,评价浅肌层、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5%、82.4%、94.3%和83.3%、95.3%、94.3%;评价子宫内膜癌宫颈基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100%和100%。结论:DWI结合高分辨T2WI磁共振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评价的准确度,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分期及帮助制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手术证实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以病理结果为基准,MRI判断肌层侵犯的准确率为77.8%(28/36),分期准确率为86.1%(31/36)。结论:MRI能够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范围及肌肉侵犯情况,术前诊断及分期价值较高,建议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的MRI诊断与分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I表现,前瞻性评价MR成像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9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检查,其中45例进行了手术,术前3-15d(平均7.5d)内行盆腔的轴面SE T1WI,轴面及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冠状面脂肪抑制(SPIR)TSE T2WI以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轴面、冠状面、矢状面SE T1WI扫描。在MR图像上观察原发肿瘤的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范围。MRI所见与手术病理所进行对比。结果 宫颈癌的MRI表现颇具特征性,T2WI呈较高信号,与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子宫内膜、宫旁脂肪组织高信号有良好对比,T1WI呈等或低信号,Gd-DTPA增强后T1WI可轻度强化。33例出现信号不均匀表现,病理上可为假腺腔、坏死及角化珠。MRI对宫颈癌部位判断的准确度为100%。对宫旁侵犯判断的准确度为88.9%,特异度为90.6%,敏感度为84.6%。对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度为88.9%。结论 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对术前宫颈癌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应成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小肾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肾脏形态改变,病灶边缘出现假包膜征以及局部病变部位皮髓质分界消失,是小肾癌的主要表现。结论小‘肾癌MRI的病灶信号表现复杂多变,假包膜的出现对其有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意义。动态增强扫描信号改变取决于肿瘤血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应用MRI探讨鼻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规律及其与肿瘤T分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根据2008年鼻咽癌T分期,观察鼻咽癌向周围结构侵犯的MRI表现和规律.对鼻咽癌周围不同方向结构的侵犯率均采用Z检验分析.结果 鼻咽癌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咽颅底筋膜1299例(82.58%)、咽旁间隙1090例(69.29%)、鼻腔304例(19.33%)、口咽49例(3.12%)、颈动脉间隙514例(32.68%)、翼内肌661例(42.02%)、翼外肌210例(13.35%)、颅底骨质943例(59.95%)、颅神经630例(40.05%)、鼻窦242例(15.38%).T分期分布:T1期为242例(15.38%),T2期为288例(18.31%),T3期为410例(26.06%),T4期为633例(40.24%).鼻腔受累的病例中90.46%(275/304)合并T3以上的结构受累;口咽受累均伴有T3以上结构受累;翼内肌受累的病例中69.14%(457/661)伴有T4结构侵犯;鼻窦受累的病例中92.15%(223/242)伴有T4结构侵犯.鼻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模式为向侧方(1299例)多于向上(943例)侵犯(Z=14.025,P<0.01);向侧方侵犯多于向下(49例)(Z=45.032,P<0.01);向上侵犯多于向下(Z=34.301,P<0.01);向前侵犯(304例)多于向下(Z=14.404,P<0.01).结论 鼻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模式为向侧方侵犯多于向上;向侧方侵犯多于向下;向上侵犯多于向下;向前侵犯多于向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原住癌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灌注成像。结果:所有病变于T1WI呈低信号,7例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示6例呈非肿块样强化,其中2例呈线样/导管样强化,3例呈斑片状强化,1例为弥漫性强化;3例呈肿块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台型7例,上升型1例,廓清型1例。灌注成像测量的灌注参数包括洗进(Washin)、洗出(Washout)、达峰时间(TTP)、最大信号强度值(MIPt)及阳性强化积分(PEI),其均值依次为756.84±48.70、-0.0856±8.99、248.51±22.52、464.51±28.43、1282.11±96.86,与正常乳腺组织各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原位癌以局灶性强化最常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平台型为主,MRI在乳腺原位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MR灌注成像也为原位癌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MRI与CT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鼻咽癌2008年分期、1992年福州分期及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系统进行比较.方法 分析76例鼻咽癌初诊患者MRI和CT影像资料,依据2008年分期以MRI为标准,评价MRI与CT对鼻咽癌新分期的差异.并以MRI为标准,比较鼻咽癌不同分期系统间的差异.MRI与CT对肿瘤侵犯范围比较采用McNemar法检验.结果 MRI判断鼻咽癌翼内肌(22例)、翼外肌(15例)、颅底(35例)及颅内(11例)侵犯方面与CT(分别为24、11、32、6例)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判断咽旁间隙侵犯(50例)、咽后组淋巴结转移(48例)、T1期(18例)、T2期(15例)、N0期(18例)、N1期(33例)上,与CT(分别为61、23、11、22、24、27例)不一致者分别为11例、25例、7例、7例、6例及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多显示的11例咽旁间隙侵犯,MRI证实5例为咽旁间隙受压,6例为咽后组淋巴结转移,而MRI较CT共多显示咽后组淋巴结转移25例,以上2点为引起T、N分期差异的主要原因.鼻咽癌2008年分期与1992年分期比较,T分期上升9例,下降1例,N分期上升16例,临床分期上升15例,下降1例;与2002年UICC分期比较,T分期上升7例,N分期上升10例,临床分期上升12例.结论 与鼻咽癌2008分期规定的MR检查比较,CT在显示病变咽旁间隙侵犯及咽后组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1992年分期及2002年UICC分期,鼻咽癌2008分期主要使肿瘤T、N分期上升、临床分期上升. 相似文献
17.
肝门区肿瘤的MRI诊断和术前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MRI在肝门区肿瘤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肝门区肿瘤42例,其中肝门区肝细胞癌(HCC)12例,肝门区胆管癌(HC)22例,肝门区转移性病变8例。MR检查包括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连续动态增强。连续动态增强为2次注射对比剂,首次经静脉团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约10ml,行全肝动态增强扫描,延迟至15min后,追加对比剂15~20ml(0.15~0.20mml/kg)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MRI表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HCC的强化曲线以I、Ⅱ型为主(10/12,83.3%),HC的强化曲线以Ⅲ、Ⅳ型为主(21/22,95.4%),8例肝门转移病变的强化曲线呈多样化。(2)HCC组24支门静脉中,3支(12.5%)门静脉侧壁虫噬样侵犯,4支(16.7%)门静脉癌栓;HC组44支门静脉中,5支(11.4%)局部管壁受侵,8支(18.2%)向心性缩窄,11支(25.0%)门静脉闭塞;肝门转移病变组仅1例门静脉右支缩窄。(3)术前MRI对肝门肿瘤能否切除总的评估准确率为85.2%(33/42),HCC组评估准确率为83.30%(10/12),HC组评估准确率为86.4%(19/22)。结论 MR平扫、MRCP结合连续动态增强对肝门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鼻咽癌2008年分期、1992年分期及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3种方法的区别,并探讨2008年分期方法改变的依据.方法 对285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3种不同的分期方法分别进行分期,对比分期结果,率及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纳入统计的285例中,采用2008年分期时,T分期T1期66例、T2期84例、T3期72例、T4期63例,N分期N0期12例、N1期48例、N2期169例、N3期56例,临床分期Ⅰ期5例、Ⅱ期30例、Ⅲ期141例、Ⅳ期109例;采用2002年UICC分期法时,T分期T1期66例、T2期83例、T3期55例、T4期81例,N分期N0期26例、N1期50例、N2期201例、N3期8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40例、Ⅲ期153例、Ⅳ期86例;采用1992年分期法时,T分期T1期62例、T2期91例、T3期71例、T4期61例,N分期N0期26例、N1期189例、N2期61例、N3期9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10例、Ⅲ期98例、Ⅳ期71例.2008年与1992年分期结果比较,T分期3例上升,9例下降;N分期216例上升,1例下降;临床分期121例上升,2例下降.2008年分期与2002年UICC分期结果比较,T分期8例上升,27例下降;N分期77例上升;临床分期54例上升,20例下降.对各期构成比的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T分期3种分期法间总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16,P=0.329),N分期3种分期法间总体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169,P<0.0125),临床分期3种分期法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15,P<0.0125).结论 鼻咽癌2008年分期以MRI为依据,操作更简便,明确了一些模糊的解剖结构,与以往分期法结果比较,主要对N分期影响较大且以升级为主,从而影响到最终的临床分期,并使分期构成比发生一定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