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外侧裂区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2年4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外侧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9~65岁之间,平均54.3岁,26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7例开颅时探查动脉。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5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3例未发现动脉瘤。结果 30例患者动脉瘤夹闭成功,并行血肿清除,3例未发现动脉瘤单纯行血肿清除。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外侧裂区血肿患者应早期行DSA或CTA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行手术治疗,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的影像特征,比较DSA与CT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9例大脑中动脉瘤的DSA及CT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瘤单发16例(84.2%)、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膝段16例(84.2%)、瘤体较大者10例(52.6%)、囊状动脉瘤15例(78.9%),其中7例动脉瘤顶指向外侧,仅1例指向内侧。CT示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4例伴颅内血肿;2例单纯颅内血肿;6例颅内血肿中有3例为颞叶血肿,其动脉瘤均位于大脑中动脉膝部且瘤顶指向外侧。结论:DSA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数量、位置及膨突方向对诊断本病有决定性意义。而CT对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血肿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两者相互补充,方能全面了解大脑中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行CTA检查,与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CTA检查,检查出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3例,其中大动脉瘤3例,小动脉瘤2例,一般动脉瘤3例;DSA检查发现动脉瘤9例.结论:CTA和DSA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27例进行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数字减影重建(NEURO-DSA)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24例CTA异常病人均进行DSA对照检查,其中20例行DSA介入治疗,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7例中CTA诊断为脑动脉瘤24例,3例未见动脉瘤改变,对24例进行DSA对照结果: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存在2例,后交通与大脑后动脉瘤同时存在1例,1例DSA结果未见异常改变,诊断准确率为97%,动脉瘤数量为26个。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快速、准确,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DSA基本一致,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结果,可以做为脑动脉瘤诊断首选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均行CTA和DSA检查,以DSA为参考标准,评价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7例中CTA检出动脉瘤19个,DSA检出动脉瘤21个,CTA显示多发2例,DSA显示多发3例,CTA1例单发动脉瘤未显示,1例多发动脉瘤显示1个,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100%。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形态、指向、轮廓)、瘤颈的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高,能快速、安全、无创有效的诊断颅内动脉瘤,尤其适用于急症病人的颅内动脉瘤筛选。  相似文献   

6.
李建  鹿红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1):819-8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破裂病人行CTA检查,分别用后处理软件VR、MIP、MPR进行成像,并与同期进行的DSA检查8例图像及1例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2例CTA共发现动脉瘤25个,其中大脑前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7例。3例为多发动脉瘤。DSA共发现9个动脉瘤,7例与CTA相符。1例患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结论CTA用于脑动脉瘤诊断,快速准确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卫  王伟  孙涛  李宗正  王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177-179,F0002
目的 总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术前准备和手术技巧,避免分离、夹闭动脉瘤时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13年5月至2008年10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0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处理30个动脉瘤.30例中19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存在脑内血肿,2例因其他疾病体检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沿大脑中动脉主干寻找动脉瘤并夹闭.结果 32.1%的破裂动脉瘤中存在脑内血肿.全部动脉瘤均行夹闭术.按COS分级,预后良好(Ⅳ和Ⅴ级)25例,预后不良(Ⅲ-Ⅰ级)5例.结论 了解大脑中动脉的解剖,术前仔细研究CTA和DSA明确动脉瘤的指向,术中准确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可减少动脉瘤术中破裂并避免损伤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急诊血肿清除,防止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价值.方法:对经CT平扫明确诊断的自发性SAH 24例患者,在入院后均做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就CTA和DSA诊断作一比较.结果:24例CTA检查后22例共发现26个脑动脉瘤,CTA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位置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以DSA作为金标准,CTA灵敏度92.86%,特异度100.00%.结论:CTA可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是危重患者早期病因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CTA检查阴性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首次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本院2008年 1月至2009年11月,首次CTA检查呈阴性的31例SAH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1例(男性12例,女性19例)中29例再次CTA检查,发现动脉瘤7例,其中3例为小脑后下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M3段动脉瘤,1例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P3段动脉瘤;3例颅内动脉远端显示不清晰,怀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再次CTA检查的22例阴性患者同期行DSA检查,发现前交通动脉瘤2例,均小于1.5 mm;AVM3例;C5-7颈髓AVM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延期MRA检查7例,发现海绵状血管瘤3例.其余14例均无阳性发现,其中1例做了2次CTA,2次DSA,2次MRA检查,仍无阳性发现.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次CTA阴性的原因较多,为提高诊断率及避免不必要重复检查,应根据CT平片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特点确定合理的进一步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5例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病人,经CTA初步检查证实颅内动脉瘤后,行手术治疗或DSA检查。分析各项影像学指标与手术和(或)DSA所见之间的关系。结果 55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61个,其中47例患者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8例患者行介入手术。CTA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与术中符合率100%。30例患者术后复查CTA,3例夹闭不全,其中1例再次出血。结论因颅内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4排CTA具有敏感性高、快速、无创特点,可以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并可指导手术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DSA与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DSA与3D-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优缺点。方法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例接受了DSA与3D-CTA检查,另2例在出血后2-4h内仅行CTA检查。DS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12-30d;3D—cT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2h-30d。分析DSA、3D—CTA与术中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瘤体指向及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结果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行DSA检查的24例患者中共发现28个动脉瘤,检出率约82%,而3D-CTA发现32个动脉瘤,检出率94%;2例出血后数小时内3D-CTA检查发现2个动脉瘤。以上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CTA在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上与术中实际情况吻合程度更高。结论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率的金指标,但有一定的假阴性率;3D-CTA无创、经济、不受血管痉挛的影响,对直径3mm以上的动脉瘤的检出率可能优于DSA,对动脉瘤的部位、瘤颈、瘤体、载瘤动脉及周边结构的三维显示更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探讨在脑中动脉瘤的影特征,比较DSA与CT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9例大脑中动脉瘤的DSA及CT的影学资料。结果显示大脑动脉瘤单发16例(84.2%)、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膝段16例(84.2%)、瘤体较大者10例(52.6%)、囊状动脉瘤15例(78.9%),其中7例动脉瘤顶指向外侧,仅1例指向内侧。CT示17例蛛网下腔出血,其中4例伴颅内血肿;2例单纯颅内血肿;6例颅内血肿中有3便为颞叶血肿,其动  相似文献   

13.
显微外科治疗47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47例显微外科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临床特征。37例以蛛网膜下隙出血起病,其中20例伴颅内血肿;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17例,Ⅳ级8例,Ⅴ级3例;动脉瘤平均直径9.3mm;指向前上型17例,后向型22例,下向型8例。结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患者进行0.5~4年随访。良好16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植物状态2例。术后死亡5例,2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结论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常见巨大复杂形态以及合并颅内血肿。早期手术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合理的手术入路,对M1、M2穿支的辨认,适时的临时阻断以及良好的夹闭习惯是手术操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15例经 CT检查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应用MPR、MIP、VP等技术重建,对检出动脉瘤情况及手术选择进行评价。结果经CTA检查的患者15例,发现动脉瘤13例,共14个动脉瘤,最大直径为3.1cm,最小为0.2cm,均经DSA检查证实在相应部位存在动脉瘤,2例未发现动脉瘤者DSA检查亦未发现动脉瘤。经GDC栓塞7例(8个动脉瘤),手术夹闭3例,包裹加固1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2例。结论 CTA对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可替代DSA单独对颅内动脉瘤进行筛选、诊断,并为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客观依据,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对4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并经DSA确诊为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行CTA检查,评价CT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 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95.0%,CTA对动脉瘤细节及瘤颈的显示优于DSA.结论 CTA能快速、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上出血部位的特征,以此来推断颅内动脉瘤的部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CT及DAS检查,总结不同部位的动脉瘤其相对应的CT上出血部位的关系。结果 150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瘤49例,其积血部位较特异,在CT上均显示有前纵裂积血;颈内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瘤67例,56例(83.5%)在CT上显示有广泛基底池积血,部分外侧裂积血;大脑中动脉瘤26例,在CT上多显示有外侧裂积血。结论动脉瘤性SAH患者的CT出血部位与动脉瘤的部位有密切关系,对推断动脉瘤部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急诊入院、发病时间在72h内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64排CTA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决定是否早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8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有81例患者颅脑CT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64例,多发动脉瘤(2个及以上)17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CTA复查发现漏诊动脉瘤1例,为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有3例首次颅脑CTA检查结果阴性,再次行DSA检查,其中发现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DSA检查结果阴性2例。结论:CTA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检查方法,可根据其结果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治疗。在绝大多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中高质量的颅脑CTA可替代DSA,快捷、无创的颅脑CTA有助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SAH患者急诊行CTA检查,随后均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比较CTA检查结果与手术夹闭时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结果 37例SAH患者中CTA发现42枚动脉瘤,手术夹闭39枚,1例术中发现CTA所见动脉瘤为动脉圆锥,2枚动脉瘤为非责任病变且较小,均未予处理,定期复查,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手术所见吻合,诊断符合率97.6%.结论 CTA以其经济、快捷、无创和准确的诊断,已成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首选检查方法,其可以3D成像,准确显示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关系,显示周边骨性结构与动脉瘤的关系,并模拟手术入路,指导外科手术预案的制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脑血管造影可见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等可导致出血原因的疾病时(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附近存在血肿或血管痉挛) (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于大脑外侧裂、大脑半球间裂、脑底池、脑室内存在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血肿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治的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8例,3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行3D-CTA检查,8例同时行常规DSA检查,32例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6例行介入治疗。结果 38例共计发现39个动脉瘤,3D-CTA检查发现36个动脉瘤,18例在术前行DSA检查。l例多发动脉瘤中3D-CTA遗漏1个大脑中动脉瘤,DSA能显示该动脉瘤,同时发现载瘤动脉存在脑血管痉挛。32个动脉瘤直接手术夹闭,术后存活36例(恢复良好32例,差4例),死亡2例,术中发现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形态、载瘤血管及周围组织关系与3D-CTA显示无明显差异,无假阳性。结论 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安全的优点,并可显示动脉瘤立体结构,可作为重症破裂动脉瘤及体质差患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