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收集200例患者(糖尿病组100例,非糖尿病组10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并根据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限将2型糖尿病组分成3组:0~6年、6~14年、>14年,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2型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36.9%,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研究显示:0~6年组冠脉病变以纤维斑块为主,管腔以轻中、度狭窄为主;6~14年组病变以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14年组病变以弥漫钙化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Logistic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性,且随患病年限延长病变加重。64层螺旋CT是糖尿病患者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检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斑块的发生部位、数目、性质、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以及伴或不伴有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影像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单发病变以及单支血管累及率在STEACS组中均高于NSTEACS组(P〈o.05),并且心肌缺血以及血管中断发生率较NSTEACS组高(P〈o.05);而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多发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累及率在NSTEACS组均高于sTEACS组(P〈0.05)。结论:STEACS及NSTE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对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无症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无症状患者(DM组52例,非DM组56例)行冠状动脉DSCTA,显示每例患者的病变血管节段,并区分是否为阻塞性病变(管腔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比较DM组与非DM组患者的斑块特征。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非DM组高(P〈0.01),DM组受累的冠状动脉节段数明显比非DM组多(P〈0.01),DM组3支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闭塞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弥漫性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钙化计分比非DM组高(P〈0.01)。结论 DSCTA方便、快捷、无创,是评价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3例中ACS组44例,检出软斑块30个,中等密度斑块18个,钙化斑块11个;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中检出软斑块6个,中等密度斑块6个,钙化斑块18个,非钙化斑块(软斑块和中等密度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4处,中度狭窄14处,重度狭窄32处;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4处,中度狭窄7处,重度狭窄8处,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性度的一种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 CT 血管成像评价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差异。方法行双源 CT 下肢血管成像患者87例,其中糖尿病组30例,非糖尿病组57例,对2组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管腔狭窄程度、分布和累及范围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组下肢血管共540节段,检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342节段(63.3%),非糖尿病组下肢血管共1026节段,检出动脉粥样硬化500节段(48.7%),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 <0.05)。2组患者间斑块类型均以钙化斑为主,糖尿病组混合斑块发生率(35.6%)高于非糖尿病组(28.4%)(P <0.05)。狭窄类型糖尿病组以轻~中度狭窄(<70%)为主,其中糖尿病组血管完全闭塞率(9.1%)较非糖尿病组(17.0%)低(P <0.05)。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分布于膝关节以下中小动脉,非糖尿病组斑块主要分布于膝关节平面以上近端大动脉。糖尿病组动脉管壁受累较弥漫,管壁Ⅳ度(75%~100%)受累较非糖尿病组高(P <0.05)。结论双源 CT 血管成像显示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非糖尿病组高,主要累及膝关节以下中小动脉,病变范围弥漫、呈多节段分布,混合斑块比例较非糖尿病组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引起管腔轻~中度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12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M)及与之配对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CHD)189例进行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DM组与CHD组两组间3支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CHD组,两组均以RCA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DM组RCA病变的发生率高于CHD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比例较高,冠脉病变广泛且复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36例及单纯高血压组(HP) 33 例,使用64排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动脉造影的12分段积分法,分析2组病例各个血管节段的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检出率)、范围、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侧支程度.结果 膝以下小动脉斑块中,DM组以硬斑为主,HP组以软斑为主,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DM组与HP组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DM组与HP组均有侧支循环形成,DM组明显多于HP组,且以膝以下血管为主,HP则以膝以上为主.膝以上大动脉病变中,DM与HP组血管斑块均以混合斑块为主,二者检出率、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并对比64层螺旋CT (MS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的检测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64层螺旋CT和DSA检查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各阶段狭窄病变的检测情况.结果 CT检出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94.6%、90.0%和95.3%.经过与DSA对照,MSCT检测出的冠状动脉各段病变数、钙化斑块及非钙化斑块数与DSA相近.结论 64层螺旋CT与DSA在诊断冠状动脉各段病变及狭窄程度上准确度相似,具有一致性.64层CT在冠脉狭窄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MSCT血管造影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资料与方法以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心绞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糖尿病者30例,无糖尿病者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点与类型特点。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具有更多的混合斑块。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糖尿病是混合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S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合并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由于混合斑块的增加而处于易发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初步探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钙化积分的合适切点(OCP)。方法:对150例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CAG)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定量评价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患者钙化积分与年龄、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成正相关(r=0.41、0.37、0.41,P〈O.001)。对患者、分支、节段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R0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6、0.67,对狭窄≥70%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75、0.66。依据R0c曲线获得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钙化积分切点为255分、374分(特异度均为95%,敏感度分别为42.2%和39.4%)。结论:钙化积分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对患者或每支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冠状动脉大量钙化患者,钙化积分可作为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查手段或辅助CTA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减影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狭窄和闭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92例怀疑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64排128层CT血管减影检查,使用VR、Reformat、CPR等软件分析各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斑块性质及狭窄与脑梗死间的关系。 结果65例患者颅内外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中、重度狭窄为主;113支血管有附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钙化斑块、血管腔及硬化斑块CT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侧颈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梗死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结论64排CT血管减影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估血管狭窄和斑块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间收集可疑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行64层螺旋CT(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扫描模式为常规冠状动脉检查模式;所有患者心率控制在45~70次/min之间。检查数据传输至AW4.3工作站,应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0例中冠状动脉狭窄37例,其中轻度狭窄18例(狭窄率<50%),中度狭窄14例(狭窄率50%~75%之间),重度狭窄乃至闭塞5例(狭窄率>75%),无狭窄3例。狭窄区斑块分别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其中单一成分斑块14例,多种成分斑块同时存在23例。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上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可替代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作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83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SCTCA的完整资料,并在有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且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为1、2级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患者共450个冠状动脉节段作定量评价,并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683例患者中556例(81.4%)图像质量为1级,112例(16.4%)为2级,15例(2.2%)为3级,造成图像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搏动伪影及呼吸伪影。所有1级、2级分支,绝大部分的3级分支和部分4级分支可得到良好显示。64SCTCA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80%,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90%,其中轻度狭窄组最低,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96.5%,90.8%,92.4%。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门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6例,均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DSA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中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并与64层以下冠状动脉CTA进行对照。结果 36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两种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西门子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8.08%、特异性为95.69%、准确性为96.43%。与64层以下螺旋CT比较,对患者心率、屏气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宽松。结论西门子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高,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无创伤,患者易接受,可作为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对角支(DX)分叉角度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和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72例,所选患者均无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出冠状动脉的二维和三维图像。测量冠脉LAD-DX分叉角度、分叉管壁交点至斑块中心垂直线的直线距离,研究冠脉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和LAD-DX分叉角度的相关性。结果 33例前降支(LAD)存在斑块的患者中,LAD-DX分叉角度与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之间存在负相关。12例对角支(DX)有斑块者中,LAD-DX分叉角度与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作为一种潜在血流动力学因素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对冠脉管腔的可评价率和诊断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7月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对比的127例64层螺旋CT检测的冠脉狭窄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冠脉管腔可评价率为95.6%。轻、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5.9%、90.3%、95.3%(P〈0.05);特异性为98.3%、99.0%、99.5%(P〈0.05);阳性预测值为87.8%、91.6%、93.5%(P〉0.05);阴性预测值为98.0%、99.0%、99.7%(P〈0.001)。结论:64层CT对冠脉管腔的可评价率高,对诊断轻、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且各百分率有随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发现排除性指标优于诊断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标准,评价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52例做过冠状动脉CTA与SCA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52例患者中,CTA成像检出心肌桥16例,血管内斑块形成98处;17例一侧明显型优势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86支,包括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40支,SCA诊断心肌桥6例,冠状动脉狭窄84支,包括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21支、重度狭窄41支。结论冠状动脉CTA与SCA相比,不仅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作出判断,还可以对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斑块的稳定性以及心肌桥提出明确诊断,可以用于CAD的筛查,几乎能代替诊断性的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诊断的价值。方法3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按危险度分为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图像后处理,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35例中,ACS组27例,软斑块19个,中间斑块11个,钙化斑块7个;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中软斑块3个,中间斑块3个,钙化斑块11个,经统计学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间斑块和软斑块(尤其是软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程度成显著的正相关;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8处,中度狭窄9处,重度狭窄22处,而钙化斑块:轻度狭窄10处,中度狭窄5处,重度狭窄5处,经统计学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间有显著差别。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是一种有效、无创、简便、优良的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手段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