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Kpn)和大肠埃希菌(Eco)的TEM基因进行序列测定. 方法分A、B、C 3段扩增TEM基因,并对A、B、C 3段扩增产物进行四色荧光标记全自动测序. 结果来源于呼吸道(痰)的3株Kpn和分别来源于呼吸道(痰)、泌尿道(尿)、胆道(胆汁)和分泌物中的11株Eco测得的TEM序列完全一致. 结论被检测的来源于不同病灶、不同菌种(Kpn与Eco)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含同种TEM的质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的流行特征。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ESBLs菌株进行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结果,明确ESBLs基因型。结果:97株产ESBLs菌株中基因分布数据为TEM基因型15株(15.5%),SHV基因型17株(17.5%),非TEM、非SHV基因型占67.0%。结论:本地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部分为TEM型和SHV型,较大部分为其他型ESBLs。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基因型。方法用表型确定的临床分离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47株,分别用TEM、SHV、CTX—M-1、CTX—M-2和CTX—M-9扩增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CTX—M-1、CTX—M-2和CTX—M-9的阳性率分别为59.57%、4.26%、17.02%、19.15%和82.98%,CTX—M型总阳性率为93.62%,序列分析证实扩增为目的产物。结论47株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主要基因型是CTX—M型和TEM型,且同时携带2种以上基因的菌株占所测菌株的63.83%,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曹海燕 《海南医学》2005,16(9):163-164
目的 对MicroScan AutoScan-4(MS-Auto4)系统筛选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D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可靠性评价。方法 在MS-Auto4系统对临床标本分离的150株Eco和65株Kpn进行ESBLs筛选的同时,用纸片扩散法做表型确证试验。结果 150株Eco和65株Kpn中,经确证ESBLs阳性的有40株和21株,系统提示为可疑产为ESBLs的有60株和26株,可筛选出全部ESBLs阳性菌株,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8%,假阳性率为16.2%,没有造成漏筛。结论 用MS-Auto4系统对Eco和Kpn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同时,可利用其专家系统对ESBLs进行筛选,有助于临床及早翻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廖伟娇  林丽  江洁华  易建云 《广东医学》2007,28(12):1932-1935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AmoC酶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用表型确证试验从临床分离的74株ECO和KPN中筛选出1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4株产AmpC酶及25株产ESBLs AmpC菌株.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菌株的TEM,SHV和CTX-M-G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和DHA-1,ACT-1型AmpC酶基因,并对PCR产物经凝胶电泳后进行初步的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携带TEM,SHV,CTX-M-G1,DHA-1和ACT-1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4.2%,50.0%,62.5%,57.1%,35.7%;29.4%,52.9%,41.2%,66.7%,46.7%.相当一部分菌株同时携带2种或2种以上的基因型.结论 产ESBLs与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株,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产酶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离3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株的TEM型、SHV型及CTX—M-1型ESBLS基因,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DNA片段,测序分析各基因型在耐药的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株中的分布。结果TEM-1、SHV-1、CTX—M-1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58.0%、90.3%、16.1%。结论分离的ESBLs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个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7.
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点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药敏情况,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菌,并使用对CTX-M型ESBLs基因特异的引物,pCR扩增产酶菌的ESBLs基因.结果下呼吸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5%.ESBLs阳性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远远高于ESBLs阴性菌.35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16株携带CTX-M型基因.结论该院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耐药性高,CTX-M型基因的出现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的流行状况.方法 用K-B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2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PCR扩增所有产酶株的TEM、SHV及CTX-M基因片段,分析ESBLs各基因型的流行状况.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除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严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50株,检出率40.32%.ESBLs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多株同时携带2种或2种以上基因型,且多为CTX-M型与TEM型或SHV型基因共同存在.结论 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ESBLs检出率较高,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以CTX-M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3株所产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序列及亚型。方法:肺炎克雷伯菌E3株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ESBLs细菌,PCR扩增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后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重组细菌表型鉴定。结果:E3株同时产SHV和TEM型两种β-内酰胺酶,其中SHV基因片段含812个核苷酸,编码266个氨基酸,为SHV-11型β-内酰胺酶;TEM基因片段含973个核苷酸,编码288个氨基酸,为TEM-1型β-内酰胺酶。含TEM-1和SHV-11编码基因的重组细菌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阴性。结论:E3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产生SHV-11和TEM-1两种广谱β-内酰胺酶,广谱β-内酰胺酶的种类和数量可影响ESBLs的表型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左艳君  赵志军  贾伟  李刚  师志云  魏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492-494,I0001
目的了解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离率、耐药性和基因型。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标本281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技术分别检测TEM、CTX-M基因。结果在28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186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ESBLs,产酶率为66.2%。在186株ESBLs菌株中有111株为TEM型,占59.7%,有66株为CTX-M型,占35.5%。结论产ESBLs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而且存在多重耐药;本地区临床标本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流行的主要基因型是CTX-M型和TEM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苏州地区5家医院2006年至2009年间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512株,按CLSI规定的ESBLs初筛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以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PCR方法对分离的产ESBLs菌株进行TEM、SHV和CTX-M基因型检测。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5.7%(183株),其中62.8%(115株)携带TEM型基因,36.1%(66株)携带SHV型基因,78.7%(144株)携带CTX-M基因。另外,有41.5%(76株)同时携带两种以上的基因。产酶株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均P〈0.05)。产酶株除对第4代头孢菌素和对加克拉维酸或他唑巴坦等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相对较低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有相当高的耐药率。但无论是产酶株还是非产酶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苏州地区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已达到了较高的比例,并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其中CTX-M型是最主要的流行基因型。临床上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临床产ESBLs菌基因型分布及其耐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本地区2002~2004年儿童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细菌的流行特点和基因型别进行分析,了解产ESBLs细菌的耐药基因的型别分布和耐药特征变化情况.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4.0细菌鉴定仪对4022株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到种并做药敏分析,K-B法确认产ESBLs菌株,并用PCR法扩增,筛选其中108株ESBLs阳性菌株进行初步基因分型.结果:产ESBLs菌1468株,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别为52.5%和65.8%;总产酶率为58.0%;2002~2004年产酶率分别为:68.2%、56.9%、50.8%.PCR初步分型结果表明:108株ESBLs菌检测到TEM、SHV及CTX三种基因型;大肠埃希氏菌59株,主要为TEM型(56/59);肺炎克雷伯菌29株,主要为SHV型(28/29);阴沟肠杆菌13株,以TEM型为主(12/13);铜绿假单孢菌7株,以TEM型为主(6/7).2002年以TEM型为主(75%),2003年主要为TEM型(40%)和SHV型(57.1%),2004年主要为TEM型(90.9%),CTX为少见基因型(3.7%).产ESBLs菌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为56.2%~100%,具有多重耐药特点.结论:产ESBLs菌发生率在逐年下降,产ESBLs菌主要携带TEM和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绝大部分产TEM型β-内酰胺酶;但耐药情况不容乐观;提示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与基因型变化的了解,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更好的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笔者医院儿童产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分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7月~2018年7月从笔者医院常规分离的临床痰液、尿液、血液等各标本进行培养,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筛选及确证。对确证11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临床菌株进行19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观察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了产生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质粒谱,并对产生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携带的ESBL抗性基因进行了扩增和PCR分型。结果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对头孢唑啉、头孢唑啉、头孢噻嗪、头孢噻嗪等头孢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77.2%~86.0%。酶抑制复合制剂的耐药率为31.8%~8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耐药基因型检出率中,SHV型占4.5%,CTX-M-9型占32.7%,TEM型占41.8%,CTX-M-1型占42.7%。另有41株(37.3%)检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耐药基因型,其中以CTX-M-1型与TEM型或CTX-M9型为主。结论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产生引起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重视其检测和药敏试验。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仍是治疗产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及AmpC酶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和AmpC酶基因型。方法:用双纸片扩散法和E-test筛选确认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通过PCR基因扩增对AmpC酶耐药基因型进行确认。结果:68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中有1株为AmpC酶。结论:大肠埃希菌是产生ES-BLs的常见菌,同时产生AmpC酶的菌株使其耐药性增强,实验室对其检测和监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产PER-1型ESBLs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方法先后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初筛法和纸片扩散确认法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产ESBLs菌株,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测序方法分析质粒上PER-1型ESBLs基因。结果9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ESBLs菌株有16株,占17.20%,均为多重耐药菌。其中PER-1型ESBLs阳性菌株有8株;TA克隆后测序表明与铜绿假单胞菌(AJ621265.1)blaPER-1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发现质粒上同时带产TEM-1、PER-1型ESBLs和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blaPER-1基因可能来源于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6.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分布以及产ESBLs细菌中头孢菌素酶的存在情况。方法:质粒接合实验分析耐药性转移,根据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各种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确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分布以及头孢菌素酶基因。结果:80.4%的菌株质粒接合实验成功,66%的菌株为TEM基因型,14%的菌株为SHV基因型,10%的菌株为CTX-M型。2株菌同时存在AmpC酶。TEM阳性的大肠埃希菌RAPD带型呈多样性。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可以发生转移,ESBLs以TEM基因型为主,部分菌株为SHV、CTX-M型。同一菌株内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ESBL菌株不是以细菌克隆播散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I类整合酶、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orf51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以肠杆菌科间的重复序列(ERIC)为引物进行基因扩增,SPSS13.0分析其遗传多态性。结果102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I类整合酶阳性菌有59株(57.8%),orf513阳性菌有6株(5.9%),ESBLs中的TEM型有91株(89.2%),SHV型有0株,CTX-M型有35株(34.3%)。根据指纹图谱,可以把102株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为82种,经SPSS系统聚类分析,可归为17个大类。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整合酶阳性率较高;整合子和ISCR可以共存;ERIC-PCR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茶  黄彬  张文 《广东医学》2006,27(5):686-687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耐药基因型分布。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1年7月至2003年8月间临床分离保存的208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双纸片法进行ESBLs初筛,用NCCLS 1999年推荐的确证方法进行ESBLs确证。并采用PCR扩增和PCR产物测序方法对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分离到产ESBLs细菌76株,总检出率为36.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41.9%(39/93)、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32.2%(37/115),PCR初步分型结果表明:TEM型42株(55.3%),均为TEM-1型、CTX-M型27株(35.5%),SHV型33株(43.4%)。结论CTX-M型和SHV型是我院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研究武汉、泉州两地肺炎克雷伯菌(Kpn)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多底物相邻纸片协同法检测武汉、泉州各70株Kpn所产各种β-lase.结果武汉70株Kpn总β-lase检出率为28.7%,其中产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各1株(1.4%),产广谱酶4株(5.7%),产ES-BLs14株(20.0%),未检出培南酶;14株产ESBLs菌株中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为底物的分别为11株、11株、12株.泉州70株Kpn总β-lase检出率为85.7%,其中产青霉素酶4株(5.7%),头孢菌素酶3株(4.3%),产广谱酶11株(5.7%),产ESBLs42株(60.0%),未检出培南酶;42株产ESBLs菌株中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为底物的分别为34、38、40株.结论本组武汉、泉州Kpn所产各种β-lase均以广谱酶、ESBLs为主,产ESBLs菌株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检出率均不相同,武汉以头孢噻肟最高,泉州以氨曲南最高;均未检出培南酶;武汉、泉州两地Kpn所产各种β-lase的产酶率、类型不同,泉州Kpn总产酶率、各种β-lases均高于武汉Kpn.  相似文献   

20.
郑国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40-41,45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检测。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ESBLs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18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180株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单产ESBEs70株(38.9%),单产AmpC酶22株(12.2%),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即超超广谱-内酰胺酶(SSBLs)12株(6.7%)。单产AmpC酶、ESBLs及SSBLs对18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哌拉西林/他巴唑)。结论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和AmpC酶,临床经验用药可选择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头霉素类抗生素,对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