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患者,男,45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3年就诊。经体检和心脏X线摄片、心脏B超、血电解质等常规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平时心电图正常。食道心房调搏程控刺激可反复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 图1为程控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开始时的Ⅱ、V_1  相似文献   

4.
国卫民 《心电学杂志》2011,30(6):458-459
患者女性,36岁.因突发心悸2h来院就诊.体检:血压110 / 80mmHg.心界不大,心率约160次 / min,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电图(图1)示:未见窦性P波,QRS形态、时间均正常,但在肢体导联呈明显的QRS波群电交替,平均心率165次 / min,R-R间期呈短-长交替,彼此各自固定相等,短R-R间期0.29s,长R-R间期0.40s,二者互差110ms.于QRS波群后均见逆行P波(P-波),尤以V1明显,R-P-间期160ms.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临床电生理检查时,常见房室结前传双径路,多径路亦不少见,笔者遇到1例房室结前传四径路同时具备有逆向双径路伴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21岁。困发作性心悸8年加重1年入院。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最快200bpm,用物理方法和药物均能终止发作。体检和心电图均正常。经股静脉穿刺(左、右)分别插入4根6F2~4极导管置于高位右房(HRA)、右房下外侧(LLRA)、希氏束(HBE),右室心尖部(RVA)。以食管电极代表左房  相似文献   

6.
7.
患者男性,28岁,因发作性心悸5~6年入院。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右侧His束旁道及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交替性逆传参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VV(RR)间期330~350ms,并且QRS波形态一致。导管消融成功阻断旁道传导,随访9个月心动过速无复发。结论:左右旁道交替性逆传参与同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临床相对少见,应注意识别。  相似文献   

8.
1例女性,65岁的患者,发作性心悸5年。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提示窄QRS心动过速,约190次/分,P波与QRS波呈1∶2关系,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也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改良房室结慢径后获得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9.
189例病人选自1993年12月~1995年7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者,均被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单纯隐匿性房室旁道(CAP)或房室给双径路(DAVNP)所致折返性心动过速。分别称为C组(88例)和N组(101例)。据临床症状分为普通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感心悸、胸闷等)和重型(上述症状十黑欧或晕厥)。RP-间期测量:自QRS波群起点至逆行P(P-)波起点;当P-波位于QRS波群终未,形成S-或r-波时,则测量自QRS波群起点至S-或r-波顶点垂直于等电位线的交点之距离。消融靶点:左侧旁道以靶点与冠状静脉窦(CS)口距离表示,右侧旁道以三…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21岁.因反复心悸、气促10余年就诊.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偶发房性和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间歇性A型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心动过速时心率140~170次/min.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及X线胸片、心肌酶谱、血电解质等检查均未见异常.电生理检查:穿刺插管时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图1),Ⅰ、aVL、V5~V6 P波倒置,R-R间期长短交替,提示为左侧旁道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率呈133与154次/min交替,提示双径路交替传导.行500ms次/min的右心室S1S1刺激,逆传A波以CSd领先,呈偏心性传导,经左侧旁道逆传(图2).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三径路伴左侧旁道折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玲娣 《心电学杂志》1999,18(2):108-109
患者男性,20岁.反复心悸8年,经食管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诊断为房室结三径路伴左侧隐匿性旁道.室上性心动过速时V_3导联心电图(图1上)示QRS波群呈室上性型,但QRS形态不一,分别呈rS、RS和QRS终末粗钝型.R-R间期不等,分别为0.26、0.32及0.38s.食管调搏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V_1导联心电图记录(图1中).前半段为开始诱发时形态(持续约1min),R-R间期0.24s,心律齐,QRS波群呈两种形态.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1min以后QRS形态不一,R-R间期不等,分别与图1上的3种R-R间期相对应.P′-R间期分别为110、160和220ms.R-P'间期恒定.R-P′_(v_1)间期为140ms.食管导联(图1下)R-P′_(ESO)间期为120ms,R-P′_(ESO)间期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8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行电生理检查,心动过速发作时腔内A波激动顺序呈现由"偏心"转为"向心"的动态变化,变化过程中心动过速周长恒定,且希氏束电极上VA间期、HA间期及体表Q RS波形态均恒定不变,提示存在左侧旁道,且旁路传导与否并未影响折返环.诊断为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左侧游离壁旁观者旁道,实施旁...  相似文献   

13.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8岁。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史10余年,近2年发作频繁,室上速发作时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不能直接终止,每次均需食管调搏超速或亚速刺激方可终止。此次因心悸5h就诊。查体:神志清晰,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1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如图1所示。QRS波形为室上性,在V1导联呈QS型,时限008s,频率190次min。RR间期长短交替,分别为320ms和270ms。食管导联可见P′波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固定,为012s,P′波形态一致。P′R间期则长短交替,…  相似文献   

14.
双旁道逆传的两种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与食管电生理分析  患者男性、35岁 ,因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就诊。常规心电图正常 ,心脏B超、X线胸片检查无特殊发现。食管电生理检查见附图 (Ⅰ、aVF、V1导联同时记录 )。图 1为程控早搏刺激S1S16 0 0ms、S1S2 390ms时记录 ,可见诱发出 2次折返心房搏动 ,并出现两种RP-间期和P-波形态。R2 P-V1=190ms、P-V1直立 ,P-I 倒置。R3 P-V116 0ms、P-V1直立 ,P-aVF倒置。提示左侧游离壁和左后间隔各存在一条隐匿性房室旁道[1] 。  图 2为静脉注射 1mg阿托品后程控早搏法刺激时记录。当S1S15 …  相似文献   

15.
探讨His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7例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 2 0例间隔部隐匿性快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患者 ,成功消融前在常规行腔内电生理检查的同时均行His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结果 :心动过速时His束逆传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 ,37例AVNRT患者心房激动无明显提前 ,2 0例AVRT心房被提前激动超过 2 0 (30~ 5 0 )ms ,其中 9例终止心动过速 ,此方法鉴别AVRT和AVNRT特异度、灵敏度较高。结论 :心动过速时His束逆传不应期行心室早搏刺激法鉴别诊断AVRT和AVNRT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但行此法检查时要求有持续发作的心动过速 ;能够标测出清晰的His束电位 ;心室早搏刺激最好与His束电位同步发放 ;反复多次重复检测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18岁,夜间阵发性心悸史7年,近4天来每晚发作,每次持续数秒钟。体检: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未闻及早搏,无病理性杂音。呼吸音清晰。标准12导联心电图、心脏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异常。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动态心电...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传导(concealed condunction)是指激动传人传导系统的某一部分,但未能通过其全程到达远端心腔,心电图不能直接显现(无传导产生的QRs波群或P波)的一种不完全传导.……  相似文献   

18.
房室结双径路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室结双径路是引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基础 ,目前房室结双径路的解剖仍是争论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房室结双径路的解剖与电生理特征一般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的探讨 ,进一步理解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关类型 ,明确射频消融治疗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罗瑞萍综述于世龙审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房室结双径路(AVNDP)被认为是发生AVNRT的基础。近年,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双径路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 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搏 (GEAP)资料。结果 10 7例单一类型的 AVNRT,存在 DAVNP者 10 1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99例 ,慢 -慢型 AVNRT2例 ;DAVNP阴性者 6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1例 ,慢 -慢型 AVNRT3例 ,快 -慢型 AVNRT2例 ;慢 -快型 AVNRT DAVN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P<0 .0 1)。 10 0例慢 -快型AVNRT中 ,5 8例女性较 42例男性年轻 (4 2 .0± 12 .9比 49.6± 11.8,P<0 .0 1) ,分别有 11例和 1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时 DAVNP阴性 ,而 TEAP存在 DAVNP。结论  DAVNP是慢 -快型 AVNRT的发生基础 ,而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与 DAVNP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