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方法选取1 0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查。按Tygata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不同级别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及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59%的患者感染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其中Ⅰ级反流性食管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是66.95%,Ⅱ级感染的发生率是65.83%,Ⅲ级感染的发生率是53.75%,Ⅳ级感染的发生率是45.71%,Ⅴ级感染的发生率是33.33%。由此可见,随着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情不断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反之,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呈反比例关系,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的效果,这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最佳时机,可降低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的情况,以了解根除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 方法以快速尿素酶和碳十四呼气实验结合内镜检查证实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活动期患者150例,纳入实验患者均经内镜检查证实无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3.
4.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病(GERD)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对经内镜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疡并有HP感染,剔除已有GERD患者156例,采用双盲对照法,观察GERD症状出现的时间和HP感染情况,试验结束后,分为HP根除组和HP根除失败组,比较两组GERD发病率.结果HP根除组GERD发病率(28.9%)显著高于根除失败组(9.1%)(p<0.05).结论HP感染会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而根除HP后可导致GER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病(GERD)发病率的关系. 方法对经内镜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疡并有HP感染,剔除已有GERD患者156例,采用双盲对照法,观察GERD症状出现的时间和HP感染情况,试验结束后,分为HP根除组和HP根除失败组,比较两组GERD发病率. 结果 HP根除组GERD发病率(28.9%)显著高于根除失败组(9.1%)(p<0.05). 结论 HP感染会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而根除HP后可导致GERD.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对反流性食管炎及具有反流相关症状的患者的H.Pylori感染及黏膜炎症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对H.Pylori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的关系做初步的探讨 .方法经性别、年龄配对选择以下3组患者A组经胃镜检查证实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B组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而内镜未见明显食管炎症表现的患者;C组因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前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在胃镜检查时仔细观察食管黏膜炎症情况,于胃窦小弯、胃窦大弯、胃体小弯及跨齿状线部位各取黏膜活检1块,部分患者在食管下段加取1块黏膜.所有活检黏膜标本均做H-E染色和W-S银染色.另取胃窦小弯黏膜1块做快速尿素酶实验.计算百分率和Odds Ratio(OR值) .结果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 1.H.Pylori感染情况A、B、C组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27.8 %(10/36),43.2%(16/37),48.8%(20/41).A组和C间比较Ψ2=3.56,0.01>P >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胃黏膜炎症分析分别分析了各组中胃窦和胃体黏膜的正常黏膜、轻度慢浅炎、中度慢浅炎、重度和萎缩性胃炎所占比例. 胃窦黏膜A组和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Ψ2=7.95,P<0.05),A组中黏膜正常者多于 C组,而萎缩性胃炎所占比例低于C组.B组和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胃体黏膜A组和B 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B组和C组之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和B组中黏膜正常者多于C组,而萎缩性胃炎所占比例低于C组.3.贲门状态A、B、 C组各有6例(16.7%),3例(8.1%),1例(2.4%)合并食管裂孔疝.A组和B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4. OR值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OR值(95%可信区间) 为 1.92(0.97~2.87).出现反流样症状的OR值为1.68(0.83~2.54).胃体黏膜萎缩者患反流性食管炎的OR值(95%可信区间)为5.48(3.89~7.07).出现反流样症状的OR值为3.6 5(2.06~5.24).存在食管裂孔疝者患反流性食管炎的OR值(95%可信区间)为8.0(5.84~ 10.16),出现反流样症状的OR值为3.52(1.21~5.83).结论 1.现有H.Pylori感染对反流性食管炎和反流样症状的发生可能并不直接起决定性的作用.2. H.Pylori感染可能是通过导致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而对胃食管反流病起保护作用.3.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H.Pylori感染显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和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门诊病人642例,记录其性别、年龄、体重、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及HP感染严重程度。结果RE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RE组HP(+)感染率与HP(-)间无明显差异(P〉0.05)。b组(C—D级)患者HP感染(++/+++)明显高于a组(A—B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P根除+PPI)与B组(PPI)GERD—Q评分、心理SF-36评分和生理SF-36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根除HP未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60例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与胃酸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临床特点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胃镜下可见食管黏膜损害,不及时有效地治疗会导致食管出血、穿孔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抑酸是反流性食道炎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奥美拉唑有强大的抑酸作用.本文回顾分析奥美拉唑治疗RE60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R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的5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比较RE、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及不同病情RE患者HP感染情况。结果 RE患者HP阳性率为43.55%,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RE患者HP感染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在HP阳性、阴性RE患者中,Ⅰ级轻度炎症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显著高于Ⅱ、Ⅲ级中、重度炎症(P0.05)。结论 RE患者HP感染率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的RE患者中绝大多数以轻度炎症表现,重度较少;在反流性食管炎的疾病进展中HP感染并未起到促进疾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丽楠  李长城 《医学信息》2007,20(5):894-895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为了分析研究老年人RE的临床特征和胃镜特点,现将我院近3年来胃镜检查发现的176例老年人RE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药物(莫沙必利+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42例采取四联疗法(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次枸橼酸铋)杀灭幽门螺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为(2.71±1.86)分,低于对照组的(8.45±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而言,采取四联疗法杀灭幽门螺杆菌,能更加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7—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电子喉镜检查的咽喉部不适患者181例。其中男51例,女130例,年龄20~71(45.6±10.0)岁。依据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及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LPRD组95例与非LPRD组86例。纳入性别、年龄、Hp感染、吸烟、饮酒、甜食、辛辣饮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P<0.05的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Hp阳性与Hp阴性LPRD患者的RSI、RFS评分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是LPRD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是LPRD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190,95%可信区间1.184~4.059, P=0.012)。LPRD组中,Hp阳性患者的RSI、RFS评分分别为(25.28±2.81)、(16.47±2.96)分,Hp阴性患者分别为(17.56±2.69)、(12.70±2.0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5、7.04,P值均<0.001)。结论 Hp感染是LPRD发病过程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进一步加重LPRD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以烧心和反酸为主要症状,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糜烂、溃疡及纤维化狭窄,治疗首推促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本试验对比观察红霉素与莫沙必利、奥美拉唑联用治疗RE,对临床症状及内镜下病灶改善的疗效,探讨红霉素作为促动力药在RE治疗方面的可行性。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9例RE均为我院2005年2月—2006年2月胃镜确诊的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对照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8~66岁。胃镜诊断参照1994年洛杉矶第十届世…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85例酸及胆汁反流的同步监测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进行性胃黏膜损伤的主要病原体,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及其伴肠化,进而出现异型增生,形成了逐渐向胃癌演变的系列病变过程.我国Hp人群感染率较高,致病作用明显,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1].因此,对Hp感染进行精准诊断,对感染病例实施精准治疗,可以...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简称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紧密的联系,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根除HP后溃疡的复发率可明显降低。近年国外学者提出HP影响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机理可能与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有关。为此,本文对3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根除HP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经纤维胃镜确诊为HP阳性且经治疗HP转阴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34例(男21,女13),平均年龄33.2岁。HP阳性的标准为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检查均为阳性,根据HP治疗采用二联疗法(兰索拉唑30mg,每日一次,羟氨苄青霉素500mg,每日四次),疗程2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证实HP根除情况。血清胃泌素分别取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及餐后1h的外周静脉血测定。 二、方法:应用中科院北京原子能所提供的试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2年来对1094例行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的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1094例体检者,将经过检测的患者分为第1组789例功能性胃肠疾病组(均根据罗马I I型诊断标准),第2组305例健康(无胃肠道症状),分别比较Hp感染率,观察其相关性。结果在第1组789例中胃Hp感染率为68.53豫,第2组Hp感染率为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 Hp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范亮 《医学信息》2002,15(1):37-37
背景 目前关于清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ORD)患者影响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的目的即是探讨清除幽门螺杆菌对 GORD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和使用安慰剂对照的方法研究了70例 GORD患者。将患者分成三组 ,所有患者首先给予服用兰索拉唑 30 mg,2次 / d,持续 10 d,然后减至 30 mg,1次 /d,持续 8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最初 10 d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 5 0 0 mg/ d和羟氨苄青霉素 10 0 0 mg/ d,2次 / d)或安慰剂。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为对照组。以 2周为间隔患者随访 GORD症状半年。最后 ,内镜复查和胃、食管2 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