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1984~2007年疟疾变化趋势分析及未来发病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24年来我国疟疾流行特征,探讨统计预测模型在疟疾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利用1984~2007年全国疟疾疫情报告,分析疟疾流行现状及变化规律;用灰色(1∶1)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模型、ARIMA模型对发病率进行拟合及未来预测. [结果]1984~2007年,我国疟疾高发地区由中部转为南部,传播季节延长;1984~2000年发病率呈急速下降趋势,自2001年,疟疾发病率出现低水平回升;预测2009~2012年疟疾的发病率分别为4.40/10万、4.68/10万、4.98/10万、5.33/10万. [结论]1984~2007年,我国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我国疟疾发病呈现低水平波动并小幅度上升的特点,有暴发的潜在威胁,需加强传染源控制及监测、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1989-2009年疟疾变化趋势分析及未来发病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1989-2009年我国疟疾流行变化趋势,探讨统计模型在疟疾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21年全国疟疾疫情报告,分析疟疾流行及变化规律;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疟疾发病率进行拟合及预测。结果 1989-2009年间疟疾的流行情况为,1989年发病率为12.56/10万,之后发病率呈急速下降趋势,1994年略有波动,小幅度回升,后持续下降。2001-2006年持续上升,2006年达到高峰,2007年后呈现持续迅速下降的趋势。ARIMA模型拟合结果较理想,其很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发病率序列,统计预测表明2010-2012年疟疾的发病率分别为1.19/10万、1.31/10万、1.43/10万。结论运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疟疾发病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该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90-2011年我国梅毒变化趋势,并探讨时间序列模型在梅毒未来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1990-2011年全国梅毒发病率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ARIMA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及发病率预测。结果 1990-2011年梅毒流行特征为:1990-1994年发病率一直较稳定,未见明显上升趋势,自1995年发病率开始上升,1999-2003年略有波动,2004-2011年,发病率急剧上升,截至2011年末,梅毒发病率已为29.47/10万。利用ARIMA模型拟合梅毒发病趋势效果较好,预测2012年和2013年梅毒发病率分别为29.31/10万、29.16/10万。结论运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梅毒发病率进行拟合及预测是可行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喻群 《上海预防医学》2014,26(10):532-534
[目的]研究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细菌性痢疾发病季节特征,预测发病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对通州区2006—2013年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进行季节性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发病趋势。[结果]通州区细菌性痢疾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4月中旬至10月中旬。根据发病趋势预测方程,2014和2015年预测发病率分别为3.53/10万和4.49/10万。[结论]若无较大规模的疫情暴发,2014和2015年通州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可能会略有上升,应以流行季节为重点,落实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乙脑流行趋势,探讨GM(1,1)统计模型在疾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为预防和控制乙脑疫情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方法]利用我国1990~2009年乙脑发病率资料,运用GM(1,1)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1990~2009年全国乙脑发病率实际值和预测值吻合程度较好,拟合精度为Ⅰ级。预测2010~2012年乙脑发病率分别为0.25/10万、0.23/10万、0.20/10万。[结论]运用GM(1,1)模型对乙脑发病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该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17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市17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6年上海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灰色模型分析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结果]1990—2006年上海市甲型肝炎发病占急性病毒性肝炎总报告发病数的9.91%,平均发病率为8.82/10万。甲型肝炎总体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根据17年甲型肝炎发病数据建立的灰色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近几年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ARIMA模型和GM(1,1)模型对全国艾滋病发病率进行预测并进行效果比较。方法利用1999-2011年全国艾滋病发病率分别建立ARIMA模型和GM(1,1)模型,进行回代拟合,并预测2012和2013年艾滋病发病率。同时,比较2个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结果利用ARIMA模型拟合艾滋病发病趋势效果较好,预测2012年和2013年艾滋病发病率分别为1.51/10万、1.49/10万,即未来2年艾滋病发病率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GM(1,1)模型显示拟合精度为二级,预测2012年和2013年全国艾滋病发病率为2.88/10万和3.70/10万,结果提示,艾滋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2种预测模型结果存在差异,均显示未来2年我国艾滋病发病率未有减缓之势,有关卫生部门应改进卫生策略与措施,争取控制进而遏止艾滋病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ARIMA模型和GM(1,1)模型对长沙市艾滋病发病率进行模拟预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收集长沙市2006—2016年艾滋病的发病资料,分别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及灰色系统GM(1,1)模型,进行回代拟合,并预测2017和2018年艾滋病的发病率,同时比较2种模型的拟合与预测效果。结果 ARIMA(1,1,1)模型预测出2017和2018年长沙市艾滋病发病率分别为6.19/10万、8.19/10万;GM(1,1)模型预测出2017年和2018年长沙市艾滋病发病率为6.39/10万和8.16/10万。结论 ARIMA模型及GM(1,1)模型的拟合结果均与长沙市艾滋病发病趋势相同,ARIMA模型对2006—2016年长沙市艾滋病发病率的预测效果较GM(1,1)模型好,预测准确度P高于GM(1,1)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AE小于GM(1,1)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宜昌市1951-2006年疟疾发病趋势进行分析,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适当的模型,对疟疾的发病进行预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1951-2006年疟疾发病情况,应用SAS8.2软件建立适当的时间序列模型,对2007-2011年疟疾病发率进行预测.结果宜昌市1951-2006年疟疾报告发病率介于0.18/10万~2 629.94/10万之间,波动较大.结论宜昌市2001-2006年疟疾总体发病比较平稳,呈下降趋势,但仍应继续做好监测预警工作,控制疟疾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贵州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的预测模型,预测2017—2019年乙肝发病趋势。方法对2004—2016年贵州省的乙肝月报告发病率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预测模型,对贵州省2017—2019年乙肝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4—2016年贵州省乙肝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并具有长期趋势,拟合得到ARIMA(0,1,1)(0,1,1)12模型,用模型拟合2004—2016年乙肝月报告发病率,预测值和实际值平均相对误差为7.46%,预测2017—2019年贵州省乙肝月报告发病率在3.27/10万~4.38/10万的范围内波动。结论 ARIMA模型可较好的拟合贵州省乙肝发病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该模型可用于贵州省乙肝发病的短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1.
GM(1,1)模型在天津市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飞  董笑月  盛艳霞  郭燕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83-1284
目的探讨GM(1,1)模型在天津市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方法资料来自2001-2006年天津市传染病统计年鉴报表,采用GM(1,1)模型对该资料进行拟合,确定GM(1,1)预测模型,并对今后2a天津市梅毒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天津市梅毒发病率预测模型为Y(t)=9.6247e^0.3443(t-1)-3.5747,连续2a预测值分别为:2007年为22.12/10万,2008年为31.21/10万。结论GM(1,1)模型可用于对天津市梅毒发病率的预测,天津市梅毒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为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疾病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凤山县疟疾流行状况,制定并实施防治方案,最终达到消灭疟疾的标准.[方法]对凤山县1951~2005年疟疾发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凤山县9个乡镇均为疟疾流行区,年均发病率1951~1970年为1 91.42/10万,1993~2005年为5.47/10万; 1972年消灭内源性恶性疟,1989年常住居民发病率降至4.10/10万,1992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86/10万),1998年后未检出内源性疟疾.传播媒介以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为主.1980~2005年合计血检常住人口发热病人214 836人次,阳性率为0.35%;1995~2005年血检流动人口5 396人次,阳性率为1.06%.1999~2005年疟疾抗体检测定点居民3 714人,阳性率为0.13%.[结论]疟疾疫情逐步下降,已达到基本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闸北区2005~2006年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闸北区水痘的发病状况。[方法]对水痘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和2006年闸北区本市人口水痘发病率为58.62/10万和37.33/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为32.20/10万和35.09/10万。4~6、7~9和10~143个年龄组的病例数最多,分别占2005年和2006年病例数的83.04%和71.95%,≥20岁的病例分别占5.58%和8.58%。2005年本市人口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的是7~9岁组,2006年是4~6岁组。水痘比例男女性别比为1.3︰1。水痘发病的季节高峰为冬季和春夏季。水痘病例在各街道间的分布不平衡。水痘暴发均发生在中小学校,暴发平均持续时间为26d。暴发病例中既往接种过水痘疫苗占8.72%。有一半以上的暴发病例未通过国家疾病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结论]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应该采用学龄前儿童常规接种和在学生中补种相结合的策略开展水痘疫苗的群体水平免疫;水痘监测和报告网络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榕江县2000-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0-2012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疟疾疫情报告、各乡镇卫生院疟疾诊断和治疗等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0-2012年该县疟疾病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70/万,2000-2006年期间人群年发病率在0.09~1.48/万之间。2007-2010年疟疾病例数有所增加,人群年发病率在I.83—6.91/万之间,除1例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外,全部为当地居民疟疾病例。发病高峰期在6—10月份之间。疟疾病例以农民为主,分布于各种职业及各年龄组。全县19个乡镇仅2个乡镇未发现疟疾病例,未发现恶性疟病例及疟疾死亡病例。自2010年开展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疟疾病例逐年减少,2012年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中均未发现疟疾病例。结论该县近几年疟疾防治效果明显,但仍需加强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的疟疾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墨江县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最终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方法]对墨江县2001-2007年的疟疾发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墨江县2001~2007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人484例,按照累积人口2465916人计算,年均发病率为19.03/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最多是2001年,全县350312人,发病172例,发病率为49.1/10万;发病最少是2007年,全县356098人,发病15例,发病率为4.21/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县18个乡镇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龙坝乡82.25/10万,最低是龙潭乡,发病率为2.2/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播媒介以微小按蚊为主。2001-2007年合计常住人口四热病人血检76787人次,阳性率为0.45%,流动人口血检2316人次,阳性率为12.44%。[结论]墨江县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4年已达到部颁提出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疟疾流行明显得到遏制,当地疫情稳定,防制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中国食管癌疾病负担时间序列特征,并进行预测。   方法  收集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等疾病负担数据,基于1990—2016年数据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神经网络自回归(neural network autoregression, NNAR)模型,通过平均误差率(modulation error ratio, MER)、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比较2017—2019年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以验证模型预测性能,并预测2020—2024年食管癌疾病负担。   结果  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疾病负担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发病率上升33.26%,死亡率上升21.26%,DALY率上升6.66%。ARIMA模型与NNAR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动态趋势基本一致,选择其中更优模型预测得到2020—2024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分别为20.375/10万、21.057/10万、21.380/10万、21.341/10万和21.080/10万;死亡率分别为18.834/10万、19.647/10万、20.407/10万、20.889/10万和20.988/10万。DALY率分别为418.192/10万、431.123/10万、442.780/10万、452.376/10万和459.358/10万。   结论  中国食管癌疾病负担在2020—2024年将上升。NNAR模型在拟合中国食管癌疾病负担应用中具有良好预测性能与精度,可为疾病负担短期预测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白喉的流行趋势,为制订白喉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1950~2006年白喉发病与儿童免疫水平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6年,福州市合计报告白喉27 358例,年均发病率为11.40/10万;死亡1 749例,病死率为6.39%。1950~1965年平均发病率为38.45/10万,病死率为8.15%;1966~1979年平均为18.17/10万,病死率为3.99%;1980年以后年发病率均低于5/10万,1985年以后下降到1/10万以下,1998年以后无病例报告。1980~1997年年均发病率,5个城区平均为0.29/10万,8个县(市)为0.83/10万(P<0.01)。1978~1997年的1 288例病人中,散居儿童占68.17%,小学生占15.76%;0~6岁占58.54%,7~14岁占28.26%,15~55岁占13.20%。1950~1989年的27 344例病人中,10月至翌年2月发病的占73.51%;1990~1997年的14例病人中,8月至翌年1月发病的占85.71%。1998年抽查2~12岁儿童1 450人,锡克氏试验阴性率为83.72%,其中369名7~12岁儿童为93.22%;206名3个月至2岁婴幼儿全程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后锡克氏试验阴转率为92.63%。[结论]福州市白喉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1998年以后已无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8.
清远市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清远市麻疹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4--2006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清远市2004--2006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6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8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7.69/10万、2.89/10万、10.33/10万;期间共报告18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17.39%;病例主要集中在常住和流动人口较多的清城区、清新县、连州市、英德市4个县(县级市、区),占全市发病数的89.15%;3—7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71.63%;发病人群主要是9岁以下的儿童,占总发病数的71.76%;病例中该地户籍占67.45%,外地户籍占29.54%;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81.57%。结论清远市近年麻疹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儿童麻疹免疫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齐齐哈尔市2006~2007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齐齐哈尔市2006~2007年合计报告猩红热病人1103例,年均发病率为9.60/10万,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2006年为10.07/10万,2007年为9.13110万。2006~2007年年均发病率,男性为10.95/10万,女性为8.20/10万(P〈0.01);0~2岁为11.41/10万,3~6岁为198.64/10万,7~14岁为115.44/10万,15~49岁为0.76/10万(P〈0.01);全市的西南部7个县(区)平均为28.15/10万,其他9个县(区)平均为2.93/10万。10~12月合计发病500例,占全年总数的45.33%。[结论]齐齐哈尔市2006-2007年猩红热疫情呈上升趋势,3~14岁为高发人群,10~12月为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20.
2006-2007年聊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聊城市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7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85例,年均发病率为8.56/10万。其中,2006年发病率为0.19/10万,2007年发病率为8.37/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全市各县区均有发病。以东阿县发病率最高,为35.180/10万;冠县发病率最低,为1.34/10万。不同地区阃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6月,占78.35%。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95.88%;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0.62%。[结论]聊城市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严俊。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