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韦刚  李奋强 《华夏医学》2008,21(1):92-93
目的:探索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85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经验。结果:85例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减压并用扩大硬膜缝合治疗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康复41例,中度残废11例,重度残废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5例。结论:额颞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减压及扩大硬脑膜缝合治疗额颞部重型脑损伤,可以达到减压充分,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陈建华 《中原医刊》2011,(3):103-104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的可变性+硬脑膜成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陆床疗效。方法5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伤患者以翼点入路为基础,个性化手术方案扩大手术切口:行额颞大骨瓣+硬脑膜成型术。结果56例患者,恢复良好22例(39.29%),中残15例(26.79%),重残6例(10.71%),植物生存1例(1.79%),死亡12例(21.43%)。结论扩大翼点入路行额颞大骨瓣+硬脑膜成型术,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额颞大骨瓣开颅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额颞大骨瓣开颅,对38例额颞部颅脑损伤的病人进行治疗。其中3例行对侧额顶部血肿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25例去骨瓣减压,8例做浮动骨瓣,5例骨瓣复位。结果:存活26例,死亡12例。结论: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适宜施行额颞大骨瓣开颅治疗。  相似文献   

4.
改良翼点入路治疗对冲性额颞部颅脑损伤10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额颞部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重型对冲性额颞部损伤109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进行治疗与以往标准大骨瓣减压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存活82例(75.2%)。根据GOS标准:康复良好60例,中度残废12例,重度残废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7例。结论:改良翼点入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相比术野广阔,止血可靠。可充分降低颅内压,在直视下将钩回、海马回确切复位;切口位于发际内,有利于保持面容完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对冲性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方法 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对39例对冲性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手术治疗,并根据术中所见病理决定去骨瓣减压的范围.结果 根据Glasgow结果 评分(GOS):愈后良好16例(41%),中度残废8例(20.5%),重度残废6例(15.4%),植物生存2例(5.1%),死亡7例(17.9%).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是治疗对冲性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 暴露范围广、骨窗大、术野清晰、减压充分、止血完善,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云望  李丹峰  周奋 《海南医学》2004,15(6):70-70,32
目的 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救治额颞部重型脑挫裂伤的疗效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GCS3-8分额颞部重型脑挫裂伤患者86例。其中A组46例,扩大翼点入路骨瓣开颅术;B组单纯额部或颞部骨瓣开颅手术。结果 A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结合Becker教授等主张的欧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及Yasargil翼点入路式的特点,行额颞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结果治愈20例,好转11例,死亡5例,治愈好转率为86.11%。结论额颞部大骨瓣开颅术关键在于能充分暴露额颞底部,从侧方解除对脑干的压迫,有利于保护重要皮层功能区和减少继发性脑损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尤其是一侧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早期采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对210例额颞部颅脑损伤进行手术治疗,并根据术中颅压情况决定去骨瓣减压的范围。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评分,预后良好108例(51.4%),中度残废24例(11.4%),重度残废18例(8.6%),植物生存12例(5.7%),死亡48例(22.9%)。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暴露范围广、骨窗大、术野清晰、减压充分、止血完善,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额颞大骨瓣开颅术在 2 8例GCS 8~ 3分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作回顾性分析 ,评价额颞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额颞大骨瓣开颅术切口位于发际内 ,成骨窗前及额极 ,后达乳突前 ,上近矢状窦旁 ,下至颧弓水平。咬除部分蝶骨嵴与颞骨 ,使前、中颅底可显露。脑疝者先行紧急颞肌下减压术。脑疝形成者、术中脑搏动不良、脑膨出及脑张力高者 ,敞开硬脑膜及去骨瓣减压。余扩大减张缝合硬脑膜并还纳骨瓣。结果 术后半年随访 ,恢复良好 11例、中残 7例、重残 4例、死亡 6例。结论 额颞大骨瓣开颅术关键在于暴露颞底 ,从侧方解除对脑干的压迫 ,有利于保护重要皮层功能区和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特点与优点。对单侧额颞部颅脑损伤的治疗 ,尤其是一侧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 (伴或不伴有颅内血肿 )者 ,早期采用额颞大骨瓣开颅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X组(n=40)和Y组(n=40)。Y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X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X组的良好率为67.5%,Y组的良好率为2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中行颞肌成形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期60例去大骨瓣开颅病人,随机分成2组(术前2组临床资料无差异),其中30例用人工脑膜将颞肌与顶部头皮帽状腱膜扇形连接(A组),另30例按传统方法关颅作为对照(B组)。3个月后颅骨修补2组均采用计算机三维塑形颞肌下修补术。结果:除去2组的死亡病人及未行颅骨成形的病人,A组21例,B组18例,用人工脑膜将颞肌与帽状腱膜扇形连接组( A组)的头颅形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B组);神经功能的恢复也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脑膜颞肌成形可有效预防颞肌废用性萎缩,改善后期颅骨修补后的头颅外观形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工作站重建功能在颅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颅脑外伤住院患者77例,全部患者行常规64排螺旋CT扫描,根据外伤的部位选用相应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颅骨骨折频发部位依次为:鼻骨19例,颧骨16例,上、下颌骨15例,眼眶骨和颞骨鳞部各13例,额骨11例,颞骨乳突部8例,顶骨7例,枕骨6例,颅底骨折6例。其中28例患者合并多发颅骨骨折。VR重建像对显示骨折整体形态较好,可清楚显示骨折线与硬脑膜中动脉和静脉窦的关系;SurfaceMIP重建像对显示骨折线的延伸范围和对分离性骨缝骨折效果较好,尤其对微细骨折显示良好;约20%骨折患者引发了颅内延时出血;合理联合应用多种重建软件可提高对颅骨骨折诊断准确率。结论颅骨骨折有频发部位,合理利用64排螺旋CT及工作站后处理功能,可提高对颅骨骨折诊断正确率,通过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与颅内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可为临床医师设计皮瓣、骨瓣,选择手术时机,选择手术部位及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使其骨窗下界平颧弓并咬除蝶骨嵴以显露前、中颅窝,前至额极,后达乳突前。硬脑膜常采用减张缝合。结果:该术式暴露范围广,能清除手术侧额颞顶部所有急性颅内血肿或脑坏死组织,有效降低颅内压。随访半年,存活率为67.95%,病死率为32.05%。存活者ADLⅠ~V级分别为30.77%、19.23%、10.26%、3.85%、3.8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尤其是广泛额颞顶脑挫裂伤或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高颅压的病人,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钟斌  单万平  张龙  刘凯 《中外医疗》2012,31(15):13+15-13,15
目的探讨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治疗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对照组根据具体情况行额颞瓣或颞顶瓣,骨窗大小约7cm×9cm,硬膜放射状剪开,人工硬脑膜覆盖脑表面。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标准大骨瓣减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亮  钟敏  易国伟  兰林 《四川医学》2009,30(12):1913-191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减压意义,加深临床对标准大骨瓣减压作用的理解。方法结合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4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全部放置颅内压监测探头,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1周,联用人血清蛋白或血浆、甘露醇、速尿脱水,颅内压一般在15-30 mmHg范围内。术后3d、1周、2周、1个月复查CT。2例发生右额叶脑梗死,1例发生右顶枕叶脑梗死。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效果良好26例,中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入路可多途径的达到减压作用,在重型颅脑损仍的救治中有着重要的内、外减压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脑膨出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采明 《海南医学》2009,20(4):44-4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脑膨出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4例病例,对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分部位、分步骤切开硬脑膜,逐渐减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未出现难以控制的脑膨出,术后24h头颅CT复查见原病灶情况好转、相对稳定21例,恶化3例,出现其他部位血肿4例。出院时根据GOS预后评定: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4例,死亡率为58.3%。结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分部位、分步骤切开硬脑膜,逐渐减压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术中脑膨出的程度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经枕下 -乙状窦后入路行枕骨区肿瘤的显微解剖 ,并初步探讨位于斜方肌区的浅筋膜和带血管蒂肌瓣转移重建硬脑膜的可行性。方法 :在枕外隆凸下缘中点处作 T字型切口 ,去除左侧枕骨。沿横窦、乙状窦下缘剪下硬脑膜 ,显微解其神经血管。剪下硬脑膜平放于斜方肌筋膜表面 ,比准大小、周围大于硬脑膜 0 .5 cm,(注意切取时无破损处 )。将切下斜方肌区的浅筋膜和带血管蒂肌辩逆行转移至重建区与硬脑膜缝合 ,硬脑膜缝合时应留余脑的空隙。并对90例成人头颈正中矢状切上肢标本进行定位、测量。结果 :枕外隆凸最高点至枕骨大孔后缘间的距离 ;男性为 (5 0 .1± 2 .2 ) mm。女性为 (4 8.4± 1.6 ) m m。枕外隆凸最高点下方 2 0 m m处骨板厚度 ,男性为 (9.5± 0 .5 ) mm。女性为 (9.2± 0 .5 )mm。枕外隆凸最高点下方 2 .5 m m处骨板厚度 ,男性为 (8.6± 0 .4 ) m m。女性为 (8.3± 0 .4 ) mm。枕外隆凸最高点下方 30mm处骨板厚度 ,男性为 (7.3± 0 .4 ) m m。女性为 (7.1± 0 .3) m m。结论 :枕颈融合术、螺钉固定深度在 5 mm内一般较安全。枕鳞区硬脑膜修复采用斜方肌区筋膜和带有血管蒂肌瓣转移重建硬脑膜从解剖基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额筛窦肿瘤累及前颅底时的切口选择及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9例额筛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患者施行倒U形切口,正反S形切口,额瓣开颅 Weber-Fergusson切口,鼻内镜下径路,暴露肿瘤切除,切除后根据前颅底骨质、硬脑膜、脑组织的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鼻中隔黏膜一软骨瓣、额骨骨瓣、骨水泥修补骨缺损;额部骨膜瓣、鼻中隔黏软骨膜瓣、鼻甲黏膜瓣修补硬脑膜;手术后对恶性肿瘤予以放疗和化疗。结果:术后颅面部切口愈合良好,脑脊液鼻漏1例,局部处理后愈合。良性肿瘤经随访未见复发,恶性肿瘤总5年生存率为54.55%(6/11)。结论:根据额筛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切口,选择合适的组织瓣修补前颅底,恶性肿瘤采用放疗和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脑膜在急诊颅脑手术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行人工脑膜修补术的急诊颅脑手术患者,其中外伤性颅脑损伤43例,高血压脑出血22例,均行硬脑膜缺损修补术或扩大修补术,对其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其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头颅CT检查未见硬脑膜异常,其中并发脑膨出8例,脑积水4例,硬膜下积液5例,另外28例患者行Ⅱ期颅骨修补术时术中观察表明,人工脑膜封闭隔离保护脑组织的作用良好,炎症反应轻,解剖层次清晰。结论:急诊颅脑手术应用人工脑膜安全有效,可恢复原有解剖层次,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冻干人硬脑膜行硬脑膜成硬脊膜缺损修补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用冻干人硬脑膜修补因脑肿瘤、脑外伤、脊髓内肿瘤手术引起的硬脑膜或硬脊膜缺损,并不同规格的的冻干人硬脑膜微粒或微丝行靶血管栓塞。结果:(1)冻干人硬脑膜用于硬脑或硬脊膜缺损修补患者229例,无颅仙感染等并发症,用于血管内栓塞靶血管28例,可明显减少或闭塞颅内肿瘤的血供。结论:冻干人厝脑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硬脑膜缺损修补和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