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0岁以上妇女患滋养细胞疾病时,恶变率明显升高。且此时正值更年期和绝经期,易被作为非妊娠性疾病对待而延误了治疗时机。早期诊断是决定进一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兹将两院收治的67例50岁以上患者作一分析,以期加深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临床资料1 资料来源:1976年1月至1988年9月两院共收治妇女滋养细胞疾病985例(省医445例,安医540例),50岁以上者72例占7.3%,有完整资料者67例。其中葡萄胎24例(良葡),恶性葡萄胎(恶葡)18例,绒癌25例。  相似文献   

2.
卜大伟  常文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30(5):F003-F003,F004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妇女 ,少数发生于绝经前后 ,如在此时发生 ,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威胁极大 ,并易于误诊 ,对这类疾病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我院收治的 2 3例 5 0岁以上妇女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75年 10月~ 1999年 1月我院收治 2 37例妇女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其中 5 0岁以上者 2 3例 ,占总数的 9.5 %。年龄 5 0~ 6 5岁 ,中位数为 5 2岁。1.2 末次妊娠性质与其发病相距时间 葡萄胎 14例 ,其中1年内发病者 6例 ,1年以上者 8例 ,最长者达 17年 ;流产后4例 ,其中 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南京妇幼保健院8年间收治的32例40岁以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年龄40~56岁,平均47.1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本组32例患者中,葡萄胎8例(25%),侵袭性葡萄胎14例(43.7%),绒毛膜癌10例(31.3%),其中误诊6例(18.75%)?8例葡萄胎患者中,3例行清宫术后化疗,2例预防性化疗后行子宫切除术,另3例直接行子宫切除术,均治愈,随访未发生恶变?24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均行化疗及手术治疗,完全缓解率为87.51%?结论:对于40岁以上妇女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应排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可能,尽早诊治,可明显降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恶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十年收治40岁以上滋养细胞疾病31例,葡萄胎16例,侵蚀性葡萄胎8例,绒癌7例,恶性占49.3%。对于40岁以上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应早发现,早处理,并常规进行化疗和预防性子宫切除。子宫切除的优点可去除病人的危急症状和原发灶。此类患者容易造成误诊,应提高警惕,对有合并症的病人,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5.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保留生育机能60例分析李际春,于黎明,张志宁,王东昌滋养细胞肿瘤多发生于年轻生育期妇女。以往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无论有无生育,都一律切除子宫,致使年轻未生育的妇女丧失了生育机能。自特效化疗药物应用后 ̄[1],对年轻而需要保留生育机能的...  相似文献   

6.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恶性葡萄胎(简称恶葡)和绒毛膜癌两类。其中,恶葡较常见,恶性程度较低,治愈率高。绒癌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妇科肿瘤,它发病快,来势猛,转移早,死亡率高,在我国和东南亚国家比较常见。近三年来,我科收治以上两类疾病患者120例,应用手术加化疗方法施治,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分析1.1临床资料1·2分析12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55岁,其中25一45岁较多,可见,恶葡双绒癌发生于妇女青春期至更年期任何阶段末次妊娠之后。最初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闭经、腹痛等,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阴…  相似文献   

7.
周莉  郑小东 《医学综述》1999,5(7):304-306
<正>1976年Kurman等描述了一种变异的滋养细胞疾病,并称之为滋养细胞假瘤(trophoblastic pseudotumor)。1981年Scull等根据其病理特点将其改名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以下简称为PSTT),且一直沿用至今。PSTT是一种罕见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它是一种以中间型滋养细胞为主的赘生物,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大多数呈良性经过,预后较好,仅少数呈恶性或高度恶性,死于子宫外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彩超诊断为滋养细胞疾病,经诊刮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患者(其中良性葡萄胎14例,恶性葡萄胎16例,绒毛膜癌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葡萄胎或绒癌患者子宫肌壁间或附件区可见网状分布的细小无回声区,CDFI显示病灶区血流异常丰富,阻力指数明显下降,RI:0.33±0.0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首选方法,对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秀芹  郭尚云 《中原医刊》1996,23(11):16-17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陈秀芹,郭尚云,李润兰滋养细胞肿瘤是最易治愈的人体恶性肿瘤之一。据有关文献报道,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总的治愈率超过90%。[1]对那些无转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低危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病人,近代文献报道其治愈率将近100%...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化疗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好发于育龄妇女,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发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者十分少见,至今文献报道仅十余例。围绝经期妇女生育机能降低,但发生滋养细胞疾病的危险性较育龄妇女显著增加,本文针对5例围绝经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Fn)与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62例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绒癌35例,侵蚀性葡萄胎27例),54例良性葡萄胎患者及同年龄组健康献血员100例,进行PFn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测定.结果 发现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组PFn浓度较良性葡萄胎组及健康对照组极明显降低(P<0.01);而良性葡萄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Fn可协助诊断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特别在鉴别诊断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时有一定意义.PFn尚不能作为判断化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中的定性作用张秀珍王伟袁秀玲(山东省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滨州市256610)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滋养细胞疾病;阻力指数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种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不清。以往因其良恶性病变早期临床症状相...  相似文献   

13.
用全自动图象分析仪对滋养细胞肿瘤的细胞滋养细胞进行形态定量测量。结果表明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细胞滋养细胞为异常增生所形成。葡萄胎Ⅰ至Ⅲ级到绒毛膜癌之间不存在“连续谱系”的逐渐变化,提示葡萄胎与绒毛膜癌间很可能不存在内在因果关系,即细胞滋养细胞的增生程度与细胞良恶性关系较小。以葡萄胎细胞滋养细胞的增生程度作为评估其将来恶变机会的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恶性滋状细胞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CDFI图像特征,并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确诊率达95.45%(21/22),全部病例均可见病变侵蚀部位、程度及血流分布状态。结论 CDFI结合血hCG的检测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明确诊断,肯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薛玲芳 《宁夏医学杂志》1994,16(4):247-248,231
滋养叶细胞肿瘤73例化疗的护理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薛玲芳滋养叶细胞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病种之一。当今,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较重,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加...  相似文献   

16.
余海云  姜桦 《浙江医学》2007,29(8):860-861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981年由Scully和Young命名,成为与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并列的第4种滋养细胞肿瘤。本病临床一般呈良性经过,但有15%~25%的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PSTT来源于绒毛外中间型滋养细胞嘲,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异位妊娠、绒癌等疾病混淆,从而导致治疗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超声观察及血hCG测定,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葡萄胎23例,侵蚀性葡萄胎8例,绒毛膜癌4例。不同类型的滋养细胞疾病超声图像特征不同,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超声图像与血hCG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超声检查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早期诊断、良恶性的鉴别、监测化疗效果、指导治疗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在临床上虽然比较少见,但预后较差,对患者危害极大,及时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重大。滋养细胞疾病分为2种:一种为良性滋养细胞疾病,即葡萄胎;另一种为恶性滋养细胞疾病,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绒癌)。在其诊断中,主要包括创伤性及非创伤性技术;创伤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对93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率在1.4 6‰~6 .90‰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3.74‰。年龄>4 0岁,孕次≥5次的妊娠妇女中发病率明显提高(P <0 .0 1) ,最主要临床表现为有停经史89例,占95 .70 % ,阴道流血史90例,占96 .77%。首诊符合率达81.72 % ,误诊率达18.2 8%。结论:近年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其发病率与妊娠的年龄、孕次相关。主要表现为停经、阴道流血,常易发生误诊。B超、血HCG测定及病理检查可帮助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滋养细胞肿瘤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因来源于胚胎的滋养细胞而得以命名,它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主要是因妊娠滋养细胞的异常增生或进入子宫肌层转移至其他脏器引起组织破坏的一类疾病。一般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