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用ELISA方法对7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TN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尤以重症肝炎TNF值升高显著,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指出TNF水平高低与肝炎活动明显相关,并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平行,TNF指标可作为肝实质损害轻重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放射免疫沉淀-聚乙二醇分析法测定了6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结果依次为:慢性重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P<0.01)。血清胆红素≥342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20%、出现继发感染或死亡的慢性重症肝炎血浆sTNFR升高更显著。结合同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分析表明:当sTNFR>20%时,sTNFR与TNF呈直线相关(n1=54.r1=0.5417,P1<0.01),当sTNFR≤20/时两者呈另一直线相关(n2=54,r2=0.8142,P2<0.01),血浆TNF与sTNFR比值可能是反映病情及预测转归更为有力的指标,sTNFR用于抗TNF治疗可能有重要前景。  相似文献   

3.
检测4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镁含量,并观察了患者的血清镁与ALT、AFP变化的关系。结果:慢活型病毒性肝炎组的病人血清镁含量降低,与正常人群比较有差异(P<0.05);肝炎后肝硬化、慢重型病毒性肝炎组的病人血清镁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ALT、AFP升高时血清镁含量显著降低(P<0.01),当患者的ALT、AFP恢复正常时,血清镁含量上升(P>0.05)。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镁含量的高低可视为判断病情轻重,肝功能损伤的程度,同时也提供了慢活型、慢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病人治疗时应注意补充镁盐。  相似文献   

4.
老年慢性病毒性肝炎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检测地90例老年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元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元活动度(ALT)、纤维蛋白原(FIB)等4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等4项血小板参数。结果:各型肝炎组与正常组比较,4项凝血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重型肝炎组PT和KPTT较其他肝炎组显著延长(P〈0.01)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α,IL—6,TNF—α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分析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α、IL、TNF-α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丙型肝炎临床各型患者血清中IL-1α、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1α与IL-6呈正相关,IL-1α、TNF-α与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P〈0.05),慢性肝炎者IL-6含量高(P〈0.01)。提示IL-1α、IL-6、TNF-α。对其临床病情观察和疗效判  相似文献   

6.
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放免试剂盒检测了84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含量,结果显示: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除慢迁肝外,其他各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重症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感染者最高。此外TNF的含量还与患者的转氨酶(ALT)及胆红素(Bil)高低有关。提示TNF与肝炎的活动性及合并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FN-和TNF-α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9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IFN-和TNF-α进行检测,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组(xIFN=234.7±16.5;xTNF=359.0±17.2pg/ml)与急性肝炎组(xIFN=174.9±12.0;xTNF=220.6±8.9pg/ml)比较,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显著(P<0.05);各型乙型肝炎患者IFN-和TNF-α呈正相关(r=0.24,P<0.05)。结论:IFN-和TNF-α异常增高可能与肝损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透明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3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进行检测,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功能异常时,血清HA明显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肝炎后期,肝功能正常后,血清HA明显下降,与治疗前肝功能异常时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与正常人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发现,急性肝炎血清HA含量与ALT、TSB呈正相关,与AST、白蛋白、球蛋白均无明显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观察血清中TNF-α、IL-8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IL-8。结果: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及慢性重型肝炎血清中TNF-α、IL-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慢性肝炎中度血清中TNF-α、IL-8水平的变化趋势与ALT,TBiL水平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各组患者TNF-α含量的变化与IL-8含量的变化呈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血清胆汁酸含量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酶偶联化学反应方法检测413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活动期和恢复期血清胆汁酸含量变化。结果各组肝炎活动期胆汁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肝炎恢复期胆汁酸含量较活动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除急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外,余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胆汁酸含量以50μmol/L为界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符合率为83.9%(P<0.01)。提示血清胆汁酸含量变化程度与肝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肝炎越严重胆汁酸含量升高越明显,恢复越慢。胆汁酸含量的持续异常对肝病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在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辅肋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4例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表明,急性感染期患者TNF-α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且重症感染患者TNF-α显著高于轻症患者(P〈0.05)。说明TNF-α参与了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并可作为肺部感染患者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戊型病毒性型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动态检测了45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8含量,研究发现: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IL-8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恢复期相比处于高活性状态;IL-8水平与ALT呈明显相关(γ=0.5762,P〈0.05)。IL-8水平与BIL呈明显下相关(γ=0.5064,P〈0.01),提示:IL-8与戊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及炎症程度相一致;重症型较黄疸患者血清IL-8升高更明显,有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临类型乙病毒性肝炎血清TNF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TNF-α在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重症肝炎病人血清内毒素水平与TNF-α活性水平是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病毒84例,正常对照组16例,比较各型病人血清TNF-α活性,且对血清内毒素水平与TNF-α活性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TNF-α活性水平在各组间总的差别有显著性(P〈0.01),呈现出重型肝炎〉CH(重)〉CH)中〉CH(轻)〉肝硬化〉AH;且重型肝炎组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过敏性紫瘢肾炎发病机制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3-TdR掺入法检测血浆中TNF水平。结果 过敏性紫瘢肾炎IL-1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显著增高(P〈0.01)。患者血清TN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显著升高(P〈0.01)。两者随着过敏性此瘢肾炎的临床表现而变化。结论 对急性炎症较有特性性的细胞因子IL-1和TNF在与免疫反应有关的过敏性紫瘢肾  相似文献   

15.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血清TNF-α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42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126.49,q=118.55,P〈0.01);并发呼吸衰竭病人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呼吸6衰竭者(q=32.19,P〈0.01);临床缓解期病人TNF-α水平明显低于急性发作期病人(q=22.36,P〈0.01)。④  相似文献   

16.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4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并与其中87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作比较。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者(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时,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血清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探讨监测肝纤维化程度敏感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40名正常人及 125例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Ⅳ型胶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组、慢性 活动性肝炎(慢活肝)组、肝硬化组血清 TNF-α、 Ⅳ型胶原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急性黄疸性肝炎(急黄肝)组 (均P<0.01),其中肝硬化组较慢迁肝组、慢活肝组又显著升高(P<0.01),而急黄肝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P>0.05)。结论:随肝纤维化进展,血清TNF-α、Ⅳ型胶原水平均呈上升趋势,验证了肝纤维化程度与Ⅳ型胶 原间定量关系,且发现TNF-α可能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又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TNF α及SIL 2R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本文用ELISA方法平行检测了15 例急性肝炎,21 例慢性肝炎,10 例肝炎肝硬化和15 例正常对照血清TNF α、SIL 2R 水平。结果显示,各组肝病TNF α、SIL 2R 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以慢性肝炎的TNF α水平最高,SIL 2R水平则以急性肝炎为最高,同一组肝病中,TNF α与SIL 2R水平增高并不平行且无相关性。TNF α、SIL 2R的平行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NO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一氧化氮(NO)在生肝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检测了不同病毒性肝病患者外周血NO及血清胆红素(STB)浓度。结果显示:亚急性重型肝炎(SFH)组患者NO浓度高于其它各组(P〈0.05);慢性重型肝为(CFH)、肝炎后肝硬化(LC)、慢性肝炎中度(CAH)、急性黄疸性肝炎(AH)组患者NO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急性黄疸性肝炎外,皆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血清NO水平与STB水平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20.
该实验应用L929细胞杀伤法和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肝癌患者血清TNF,IFN含量变化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肝癌患者血清中TNF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F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癌患者HBeAg阳性患者TNF活性及IFN含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