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永军 《中原医刊》2007,34(16):19-20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将81例有Q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根据aVR导联ST段有无压低(以压低≥0.01 mV为准)分为ST段压低组(A组)35例和ST段无压低组(B组)46例。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病例的心功能不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住院病死率,梗死相关血管狭窄程度及病变血管支数。结果两组比较,A组有较高的心功能不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较高的住院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多支血管病变例数较多,梗塞相关血管狭窄程度较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R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较无aVR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较差。与梗死相关血管狭窄程度严重,梗死面积较大及病变血管支数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开展,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治疗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解决了临床上的许多疑难问题。多年来临床发现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部分病人心电图(ECG)除了在心肌梗死相应导联(Ⅱ、Ⅲ、avF)可见ST段抬高外,同时发现前壁导联(V1-4)ST段水平压低。以往多认为其变化为梗死区域的镜像改变,但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发现上述ECG变化并非安全能由镜像改变来解释。我们对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入院的34例ECG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该现象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杰伟 《广西医学》2005,27(11):1826-1827
关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过去多认为是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对应性改变,是一种镜像反映,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现象。但近年通过相关临床分析,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及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病例还合并有邻近部位的心肌梗死,且预后较差。本文收集5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心电图,分析胸导联ST段压低与心肌梗死部位以及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至2004年住院的5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和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许建华 《中原医刊》2004,31(2):50-5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系右冠状动脉病变或左回旋支动脉病变所致 ,对于远离心梗部位导联的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近来已有报道。通过比较胸前导联ST改变和冠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以了解两者间的关系 ,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入我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共 40例 ,其中男 3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4 2± 8 8岁。所有病例均有临床症状 ,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及血清心肌酶谱 (CK、CK -MB)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变化 ,并有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1.2 方法 :心电图记录每个…  相似文献   

6.
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开展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治疗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 ,解决了临床上的许多疑难问题。多年来临床发现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 ,部分病人心电图 (ECG)除了在心肌梗死相应导联 (Ⅱ、Ⅲ、avF)可见ST段抬高外 ,同时发现前壁导联 (V1~ 4 )ST段水平压低。以往多认为其变化为梗死区域的镜像改变[1] ,但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 ,发现上述ECG变化并非完全能由镜像改变来解释。我们对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4月入院的 3 4例ECG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  相似文献   

7.
晋康华 《当代医学》2011,17(29):99-1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对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出现ST抬高并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者42例,对其进行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探讨并总结。结果在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心电图显示下壁心肌梗死25例,占59.5%;前壁心肌梗死17例,占40.5%。2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右冠状动脉闭塞22例,左旋支闭塞3例,左前降支狭窄30%~75%者21例,非梗死区血管狭窄的发生率84%;1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前降支闭塞:15例,右冠状动脉狭窄者〉50%者1o例,左旋支狭窄〉50%者3例,非梗死区血管狭窄的发生率76%。结论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等各项指标来综合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并指导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非梗死部位导联ST段压低,尤其是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时较常见,提示梗死范围大、预后不良。作者回顾分析了近10a来收治的急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124例,分析其远隔部位导联(尤其对应导联)ST段压低,探讨AMI早期梗死部位远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根据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改变,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心电图记录完整,发病48h以内至少1份12导联心电图(合并右室梗死者18导联),然后分析每份心电图有无其他部位导联ST段压低,当ST…  相似文献   

9.
韩清丽 《中原医刊》2003,30(18):12-13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冠脉照影结果及其并发症。分为两组:组1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28例);组2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30例)。结果:组2多支血管病变较多,CK峰值高、EF值较低,室性心律失常、传导异常及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常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以往认为是一种对应性镜像反映[1],近年来则提出较多异议。它能否作为判断合并前支病变的依据,对临床诊治及判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本文分析了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变化和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探讨胸前导联ST段变化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60例中,胸前导联ST段下移者41例,胸前导联ST段正常者19例。前者CK最高峰值达2356±1036,后者CK峰值最高达1630±421,P<0.01,冠状动脉显示右冠状段异常的41例中,4例死亡。KILLIPⅡ级以上心力衰竭15例,发生36.6%;心率失常30例,发生率73.2%,胸前导联ST段正常的19例中Ⅱ级以上心力衰竭2例,发生率10.5%,心率失常7例,发生率36.8%,P值均为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V1-V3ST段压低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镜像改变,而伴胸前导联V4-V6ST压低则可能存在左前降支和/或回旋支的严重狭窄病变,存在较大面积,临床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临床资料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V1-V4导联ST段下移(STD)的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AIMI61例,STD≥0.1mv30例(A组),<0.lmv31例(B组)。分别比较A和B组临床因素和冠心病死亡发生率:其中肺部罗音、心功能Ⅱ~Ⅳ级及Ⅳ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低血压休克综合征及住院期内冠心病死亡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1)。而A组STD导联数≥3(∑ST≥3)的心功能≥Ⅲ级、休克综合征和住院期内死亡率显著高于∑ST≤2者(P<0.05);STD均值XST≥0.2mv住院死亡率也显著高于XST≥0.1(<0.2)my,(P<0.05)。结论:该组结果表明AIMIV1-V4导联STD≥0.1mv预示高危亚组;兼有∑SF≥3者发生高危事件危险性进一步增加;而同时有XST≥0.2mv和∑ST≥3者发生最高危心脏事件的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93例非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分析了左胸导联ST段改变对右胸导联ST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左胸导联ST段改变对右胸导联ST段有明显影响,提示依靠右胸导联ST段改变诊断右室梗塞时,也要考虑到左胸导联ST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回顾分析 1 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住院的 1 1 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胸前导联心电图改变 ,并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1 1 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均证实右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肌酸激酶水平、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胸前导联无ST段压低者 (t=9.90 7,χ2 =4.434~ 7.81 1 ,P <0 .0 5、0 .0 1 ) ,且左前降支病变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者显著多于无ST段压低者 (χ2 =8.0 2 5~ 2 0 .331 ,P <0 .0 1 )。④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可能提示心肌梗死范围较大或存在左前降支病变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4.
4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93例(21.7%)出现胸前导联ST段压低伴T波倒置。患者分为2组:A组62例,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2mm,T波对称性倒置≥2mm;B组31例,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2mm),T波对称性倒置(≥2mm)。结果表明,两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A组:20.91%,B组:9.68%)及猝死发生率(A组:6.45%;B组:3.23%)均有显著差异(P<0.01)。A组是一高危亚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9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4%vs14%,P<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vs20%,P<0.01);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②方法 复习本院 1 998年 3月~ 2 0 0 3年 3月收治AMI病人 4 70例 ,选取年龄≤ 4 0岁的病人 5 0例为A组 ,年龄≥ 6 0岁的病人 5 5例为B组 ,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③结果 与B组比较 ,A组病人以大量吸烟、阳性家族史而多无心绞痛、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为特点 (χ2 =9.4 2 2~ 4 7.70 2 ,P <0 .0 1 )。A组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 (χ2 =5 .2 72 ,P <0 .0 5 ) ,单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B组 (χ2 =1 7.4 5 5 ,P <0 .0 1 )。B组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A组 (χ2 =37.6 75 ,P <0 .0 1 ) ,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A组 (t=7.30 6 ,P <0 .0 1 )。④结论大量吸烟、阳性家族史是年轻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冠脉痉挛可能在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OMI)梗死区域ST段急性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OMI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me,ACS)时梗死区域ST段急性抬高13例,且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均未实施静脉溶栓、冠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所有患者此次入院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 angiography,CAG)检查.结果 CAG结果证实所有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均仍是完全闭塞的,梗死区域的血运完全靠侧枝循环提供;提供侧支的供血血管狭窄70%~95%.结论这类OMI合并ACS梗死区域ST段抬高的实质是梗死区域残存心肌侧支循环明显减少甚至中断,此类患者采取溶栓无疑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30例,其中18例发生梗塞扩展,发生率为13.84%。心肌梗塞扩展的诊断标准为ECG再次出现ST段或R波、Q波的改变,临床症状恶化,CPK复升。扩展组的心衰、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亦明显高于非扩展组,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临床疗效良好。它可分为直接PCI、立即PCI、延迟PCI、挽救性PCI等,近年还诞生了易化PCI等新的介入治疗方法。本文就上述介入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肌酸激酶(CK)浓度与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速率法对34例AMI患者及34例正常人分别进行了外周血ET及CK浓度的测定。结果:AMI患者心功能Ⅰ级血浆ET浓度(5989±1359)、CK浓度(1384±2856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5582±411及7615±925)(P<001);且心功能越差,血浆ET及CK水平越高,ET与CK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浆ET及CK水平与AMI时的心功能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