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前路椎体间植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SOCON提拉复位内固定系统复位并固定滑脱椎体,结合前路经腹膜外途径椎体间镭骨植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20例。结果 术后18例Ⅱ度椎体滑脱获得解剖复位,2例Ⅲ度脱位复位至I度滑脱。经4—18个月随访,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松动,椎体间骨融合牢固,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结论 SOCON提拉复位内固定系统可提供滑脱椎体满意的复位内固定作用,前路椎体问植骨融合率高,术后复位丢失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滑脱掉开复位系统(divided reducible fixed system,DRFS)加后路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DRFS提拉复何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20例。结果:术后全部20例病人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随访6~18个月,滑脱椎复位无丢失,椎体植骨融合牢固。结论:DRFS提拉复位内固定系统可提供满意的椎体复位固定作用,并能保证和促进植骨的融合,从而明显地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3.
腰椎滑脱是指上一椎体向前滑移,导致脊柱失稳,从而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病理基础是腰椎峡部裂和退变。治疗方法有多种.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减压复位和固定。我们自2001—2003年,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椎体融合器(TFC)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体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前路手术例,其中TFC横卧位8例,前后卧位2例;后路手术2例。结果 术后随访3 ̄35个月,所有融合器均未见移位松动等症。术后症状消失10例,明显减轻2例。结论 术后有即刻固定作用,且卧床时间短,融合率高等。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对腰椎生理前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BAK融合手术治疗低度(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与放射学结果的变化。方法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器BAK融合者共26例。峡部不连性18例,退变性8例。L4滑脱14例、L5滑脱12例。测量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站立位侧位X线片,测量项目包括腰椎曲线指数(irldex of lumbar spinal curvaturc,LCI)、L4、5、L5S1节段前凸角、全腰椎前凸角。结果排除1例未融合数据,术后融合节段的节段前凸角明显改善,且经随访后无明显丢失。术前、术后、随访时全腰椎前凸角与LCI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BAK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有效改善并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线。  相似文献   

6.
改良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单枚Cage加自体骨块椎间融合的改良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2月~2006年6月,笔者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的基础上用1枚Cage加1块自体骨椎间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46例,崩裂性滑脱24例,退变性滑脱22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9~67岁。部位:L3、42例,L4、523例,L5S121例。根据Meyerding滑移分度法:Ⅰ度22例,Ⅱ度19例,Ⅲ度5例。结果随访8~72个月,平均25个月。根据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23例,良22例,可1例。术后滑脱复位44例,Ⅲ度恢复到Ⅰ度2例。结论Cage加自体骨块融合的改良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固定坚强、较好维持椎间高度、良好的椎间骨融合、疗效确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椎体融合器 (TFC)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体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12例。前路手术 10例 ,其中TFC横卧位 8例 ,前后卧位 2例 ;后路手术 2例。结果 术后随访 3~ 35个月 ,所有融合器均未见移位松动等并发症。术后症状消失 10例 ,明显减轻 2例。结论 本手术具有损伤小 ,术后有即刻固定作用 ,且卧床时间短 ,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症固定融合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内固定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统计21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216例患者中,术中并发症8例次,占3.7%,其中硬脊膜撕裂3例次,定位错误2例次,神经根与马尾神经损伤3例次:术后并发症24例次,占11.1%,其中脑脊液漏3例次,切口血肿2例次,椎间隙感染2例次,内固定失败5例次,植骨不愈合11例次.肺栓塞1例次原因多与适应证掌握不严及术中操作不仔细有关。结论:腰椎滑脱症内固定手术并发症较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行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0年7月-2007年1月,对69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26例,女43例。根据手术减压和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23例:两椎体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或切除椎间盘。B组30例:先行双侧小关节突部分或全部切除,椎管减压或切除椎间盘,然后两椎体复位固定。C组16例:三椎体复位固定,然后减压同A组。椎间植骨32例,椎旁植骨37例。随访0.6~7年,平均3.2年,按滑脱复位程度、JOA评分好转率(RIS)、并发症及植骨融合率来综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三组中,A组术后椎体复位率及RIS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出现神经根牵拉症状4例,A组1例,C组3例,经对症处理,均于2周内缓解;C组出现术中拔钉2例;B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假关节形成3例,椎旁植骨2例,椎间植骨1例;两种植骨方式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先解除阻挡因素、再两节段固定复位的方法可获得很好的复位效果以及临床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范的椎旁或椎间植骨均可达到满意的远期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体间和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对比两种不同植骨融合的近远期效果。方法腰椎滑脱有手术指征患者,据CT判断椎管内马尾及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平卧位后有无神经症状分为两组,A组14例,CT示椎管内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明显及平卧位后神经症状部分消失,采用经后路椎管开窗减压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B组20例,CT示椎管内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不明显及平卧位后神经症状基本消失,采用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以上患者均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果随访时间1~2年,4~6个月椎体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无椎体间植骨脱落至椎管内,腰、下肢疼痛明显缓解及下肢肌力、感觉均有恢复,4~6个月后均能恢复日常生活及极轻体力工作。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椎体间和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率和融合时间及术中平均输血量无明显差异,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A组植骨所需量少于B组。  相似文献   

11.
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对136例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患者分别采用改良Scott技术(Ⅰ组,95例)、后外侧融合坚强内固定(Ⅱ组,26例)和后路360。融合内固定(Ⅲ组,15例)治疗。单椎体节段融合73例,二节段融合53例,三节段融合10例。患者平均年龄35.6岁(15~66岁)。结果平均随访3.5年(2~11年),临床疗效示优良率达91.2%,融合成功率为94.9%。结论满意的结果与严格的病例选择,准确、熟练的手术技术和合适的手术方法相关。对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患者行改良Scott技术、后外侧融合坚强内固定和360。融合内固定均能获得较好的影像学和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节段性内固定方法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节段内固定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法:应用记忆合金固定器法10例,均为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Scott钢丝捆绑技术18例,12例为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改良Buck螺钉法8例,均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共36例,全部病例经临床随访并评定效果。结果:36例经6个月-4年(平均18个月)随访,按李稔生的标准,优良率:记忆合金固定器组为100%,Scott钢丝捆绑组93.7%,改良Buck螺钉组87.5%。总优良率88.9%。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可分别适合存在不同合并症的腰椎峡部裂患者。合理选择内固定方法可提高疗效,节约手术时间并减少创伤出血。  相似文献   

13.
经椎弓根张力带原位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单节段经椎弓根张力带和原位融合术治疗腰峡部裂的临床应用。方法共治疗36例78处病变,原位融合包括峡部裂的植骨修复和腰椎的后外侧植骨融合,范围1-2个节段,结果随访1年4月-4年11个月,平均2年7月。  相似文献   

14.
腰椎峡部裂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裂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MAI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峡部原位植骨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术治疗2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术后软腰围固定3个月,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疗效评定采用Henderson标准。结果:23例患者中,疗效为优的患者19例,3例疗效为良,1例疗效为一般,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65%;X线片示峡部愈合率为97.65%;随访中未发现并发症的发生。结论:MAIF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疗效优良的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36例腰椎峡部裂合并滑脱症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经验。认为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腰椎X线检查。腰椎应力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均有助于手术治疗。手术包括腰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复位、内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内固定采用病椎峡部张力带固定和棘突间内固定。与其它内固定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和稳固等优点。术后对32例病人进行了0.5~5.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优24例,良5例,可3例;手术优良率达90.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 3 2例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治疗 ,探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在成人腰椎滑脱症中的治疗作用 ,阐述滑脱复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收治成人滑脱症 3 2例患者 ,其中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40~ 67岁 ,平均 5 2岁 ;滑脱类型 ,发育不良伴峡部裂 2 3例 ,退行性 8例 ,创伤性 1例 ;滑脱程度 °~ °,滑脱角最大 10°。临床均有半年以上腰痛、跛行、神经根性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体融合术 ,使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结果 :本组 3 2例病人随访 3~ 2 4个月 ,平均 12个月 ,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均维持复位 ,椎体融合良好 ,术后症状消失 2 9例 ,仍有部分症状 3例 ,患者术后症状满意率 90 .6%。结论 :成人腰椎滑脱使用腰椎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 ,行经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 ,椎体间复位 ,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 ,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DFRS椎弓根钉钢板系统在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FRS椎弓根钉钢板系统,治疗腰椎滑脱46例。结果:术后随访1-3年,41例完全复位,复位率89%,术后41例患者患肢疼痛症状消失。结论:DFRS,设计合理,操作比较简单,采用钛合金,不影响以后CT、MRI检查,手术复位效果好,符合生理需要,临床效果满意,其不失为一种即经济又方便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8.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重度腰椎滑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腰椎滑脱病人前后路一期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前方椎体复位,植骨,内固定;然后进行后路减压。术后平均卧床3个月,下地后腰部支具保护半年。结果:平均随访40个月,10例骨性融合,无矫正丢失;1例再滑脱约Ⅱ度,神经症状较前加重,11例中3例持续腰僵并残留双小腿外侧麻木,肋力由Ⅲ级恢复到Ⅳ级。结论:该手术具有一期解剖复位,消除症状,稳定脊柱的优点。对伴骨质疏松及再次手术病人应有坚强内固定。充裕的植骨和足够的卧床时间,必要时辅以外固定是达到骨性融合的基本条件。同时注意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改良腹直肌旁入路在下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腹直肌旁腹膜外人路在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2月~2003年12月应用改良腹直肌旁腹膜外人路行椎体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36例,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1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2例,腰椎体肿瘤切除术4例,腰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术2例。结果病椎显露平均时间为15.8min,显露过程平均出血量45.6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切口旁皮肤感觉正常。结论改良腹直肌旁腹膜外人路为下腰椎前路手术提供简单便捷的手术人路,尤其适合于椎体间融合术及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20.
下腰椎后外侧融合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提高下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成功率。方法 :测量分析L4~S1后外侧植骨区域 ,找出主要植骨床 ,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后对主要植骨床的影响。临床应用 16例 ,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L4植骨床面积 :( 612 .0 0±89.0 0 )mm2 ;L5植骨床面积 :( 72 5 .0 0± 91.0 0 )mm2 ;S1植骨床面积 :( 4 67.0 0± 83 .0 0 )mm2 。主要植骨床面积 (上关节突至副突之间 ) ,L4:( 5 2 6.0 0± 3 4.0 0 )mm2 ,占总面积的 86% ;L5:( 5 3 7.0 0± 41.0 0 )mm2 ,占总面积的 74%。用Steffee钢板后占据植骨床面积的 65 %。临床应用 16例 ,随访平均 15个月 ( 8~ 3 0个月 ) ,疗效优良率 93 .7% ,植骨融合率 10 0 %。结论 :将大块骨植入上关节突—副突之间的主要植骨区 ,加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 ,有效地利用了后外侧有限的植骨床 ,保证了植骨材料与植骨床的紧密接触 ,促进了下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