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10.00D)的远期效果.方法 收集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本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103例180只眼,观察时间14~38个月,平均(24.93±6.50)月;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62±0.047),最佳矫正视力0.5~1.2;平均(0.97±0.13),术前屈光度10.00~-14.50D,平均(-11.32±1.14)D.结果 术后14~38个月回访,裸眼视力0.2~1.5,平均(0.98±0.29),≥1.0者128眼占71.10%,≥0.6者164眼占91.10%,haze 10眼,0.5级8眼,1级2眼.结论 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安全可靠,疗效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ASEK治疗68例(13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D,随访6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1.0者118眼占86.8%,手术后6个月角膜haze:0级72眼,0.5级54眼.1级10眼.无1例2级以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易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3.
刘亚东  罗纳丽 《中原医刊》2006,33(20):44-4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61例(120眼)进行LASE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症状、裸眼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愈合程度、视觉质量和并发症。结果LASEK术后6周裸眼视力≥0.6者占100%,裸眼视力≥1.0者占94%。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5d。术后3眼(2.5%)出现Haze,0.5级2眼,1.0级1眼。1例患者出现眩光。结论如何更好的保留上皮瓣的活力,减少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的发生,是LASEK矫正高度近视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德全  邬永娟  罗毅 《河北医学》2013,19(3):386-388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31例(62眼)高度近视患者,对其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进行治疗。结果:31例高度近视患者经过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后,上皮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56±1.5)d,术后第1天0级疼痛的眼数为25,占40.32%;Ⅰ级疼痛的眼数为18,占29.03%;Ⅱ级疼痛的眼数为16,占25.81%;Ⅲ级疼痛的眼数为3,占4.84%。术后半月平均裸眼视力为0.80±0.15;一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3±0.2;三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5±0.31。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ASEK治疗68例(13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D,随访6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1.0者118眼,占86.8%,手术后6个月角膜Haze:0级72眼,0.5级54眼,1级10眼,无一例2级以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易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37例(72眼)超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为-10.0~-22.5D,平均为(-16.37±3.12)D,散光为-1.25~-4.25D,平均为(-1.92±0.87)D。结果: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时35例70眼(97.22%)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24眼(33.33%)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行或以上,2例2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术后6个月屈光度(1眼欠矫-1.5D)为(-0.37±0.42)D,散光为(-0.43±0.46)D。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可以有效的治疗超高度近视,而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韩有田  陈继红 《安徽医学》2009,30(8):877-878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在降低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高度近视(-8.00D以上)患者,术中未用(对照组)和用0.02%丝裂霉素(实验组)各20例40只眼,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结果,观察角膜雾状混浊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实验组雾状混浊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在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中的应用,可减轻术后雾状混浊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 (- 10D以上近视 )的准确性和预测性。方法 :通过对 5 6例 (共 10 5眼 )术前屈光度 (等值球镜 ) - 10 0 0~ 2 6 0 0DS ,平均 13 4± 3 9DS近视患者采用LASIK治疗 ,随访一年。结果 :术后 1个月时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的为 81眼 ,占总眼数的 77 1%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的为 96只眼 ,占总眼数的 91 4 % ;其中高于术前的为 2 6眼 ,占总眼数的 2 4 8% ;而裸眼视力下降 1行以上的 6眼 ,占 5 8% ;其中 3例为不规则散光 ,2例角膜瓣制作不全 ,1例为角膜瓣层间脂类物残留 ,裸眼视力下降 2行以上的为 3眼 ,占总眼数的 2 9%。结论 :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 ,但手术操作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仍需谨慎从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 L ASIK手术的 2 5例 4 8只眼按屈光度 (等值球镜 ,下同 )分为 A组 (屈光度为 - 6.0 0~ - 9.75 D)和 B组 (屈光度为 -10 .0~ - 2 0 .0 D) ,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 0 .5和≥ 0 .8者 ,A组分别为 10 0 %、94 .73 % ;B组为 90 .4 7%、63 .15 %。术后 1、3、6个月时 2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各自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术前屈光度高则手术预测性下降。结论 L 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范围广 ,稳定性、安全性良好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尚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观察对近视合并散光角膜单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7例患者128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两组,Ⅰ组28只眼,近视-2.5~-6.0 DS,散光0~2.0 DC;Ⅱ组100只眼,近视-6.25~-14.0 DS,散光0~-2.0 DC。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75.86%和39%;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达0.6以上者分别为89.29%和67%;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0.8以上者分别为92.86%和56%;术后屈光度在±1.0 DS以内者分别为92.86%和56%;术后散光在±1.0 DC以内者分别为96.43%和为76%。结论:LASEK治疗近视合并散光角膜单薄的患者中,中低度以下比高度以上者更安全,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对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配戴接触镜史的-6.00 ̄-19.00D[(-9.56±3.44)D]高度近视患者49例(90只眼)进行LASEK治疗,按照角膜切削面距离角膜内皮层厚度分为两组,组1:35眼为275 ̄300μm,组2:55眼为300μm以上,各组患眼于术前和术后1、4、12周观察和分析中央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CCD)、变异系数和六角型细胞百分比。结果:LASEK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两项指标的变化与切削深度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LASEK术后六角型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其下降程度与角膜切削深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01);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与切削面距离内皮层厚度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结论:LASEK术后早期对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产生可观察到的影响,表现为细胞形态的改变,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近视眼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技术,对360例(421眼)不同近视病人进行手术。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术后随访1年,屈光状态+1.08=0.78D,裸眼视力在1.0者占97.1%。结论 LASIK手术是治疗近视的理想手术,但手术技巧、手术参数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疗效。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391例772眼近视眼患者按屈光度不同分为低度(<-3.00D)、中度(-3.00D~-6.00D)、高度(-6.00D~-9.00D)、超高度(>-9.25D)近视4组。术后1年观察其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结果低度近视组100%、中度近视组98.6%、高度近视组95.7%患者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1.0,超高度近视组90.2%患者裸眼视力在1.0~0.8,与术前视力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近视度数在±1.00D内,散光度数在±1.00D内,术后视力96.1%无下降,术后有6.3%的患者视力有回退,均为中度以上近视眼,经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可预测的、安全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LASE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和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26眼RK术后5~7年残留近视及散光的患者进行LASEK治疗,并用改良上皮瓣的制作办法(撕囊法),所有术眼术前裸眼视力≤0.3,术后随访2年。结果平均屈光度由术前(-4.37±1.24)D下降至术后的(-0.43±0.24)D,平均散光度由术前的(-1.57±1.34)D下降至术后的(-0.32±0.30)D。24眼术后裸眼视力≥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22眼术后裸眼视力≥1.0,2眼≥0.8,有2眼回退,回退度数<-1.25D。结论改良LASE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RK术后残留近视散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在LASEK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高度近视(-5.0~-10.0D)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2例(64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天滴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同时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将未应用双氯芬酸钠眼液和丝裂霉素C的32例(64眼)列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周内、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1周内主要了解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状及眼睑水肿和结膜充血情况,1个月后观察角膜Haze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实验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于术后第1、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2组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术后不同时期Haze发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LASEK术后疼痛、炎症反应及Haze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轻、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Technolas 217 C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及Hansatome微型角膜板层刀对4 000只近视及近视散光眼行LASIK手术.根据术前近视程度,将有2年随访结果的1 148只眼分3组:Ⅰ组-1.00~-6.00 D(等值球镜,下同)462眼;Ⅱ组-6.25~-10.00 D 466眼;Ⅲ组-10.25~-15.00 D 220眼.结果:1 148只眼术后2年裸眼视力≥1.0(或≥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在Ⅰ组为97.8%,Ⅱ组为93.8%,Ⅲ组为90.5%,裸眼视力≥0.5(或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少于等于2行)在Ⅰ组为100%,Ⅱ组为96.4%,Ⅲ组为94.0%;剩余屈光度在Ⅰ组为(-0.24±0.31)D,Ⅱ组为(-0.55±0.63)D,Ⅲ组为(-1.17±0.75)D;无1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4 000只眼术中游离瓣及不完全瓣、不规则瓣发生率0.13%,上皮植入发生率0.18%,术后眼压轻度升高发生率0.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ASIK治疗-15.00 D以下轻、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5例患者(121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LASEK和LASIK,其中LASEK组35例68眼,LASIK组30例53眼。比较两组术后刺激症状、角膜瓣或角膜上皮瓣制作及愈合情况、术后视力变化、术后屈光度变化、术后散光度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LASEK组术后多数患者有流泪、异物感等轻度的刺激症状,较LASIK患者重;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LASEK组患者术后0.5、1、3、6个月球镜屈光度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球镜屈光度术后3、6个月较术后半个月及1个月出现回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散光度均明显下降且均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LASEK及LASIK手术治疗远视无严重并发症,手术预测性好,均为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9.
沈志斌  吴松  王渝  杜川  秦玫 《重庆医学》2006,35(11):1015-1016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 000只眼LASIK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屈光度进行比较、分析、随访。结果中低度组患者在术后随访6个月后视力1.04±0.22,屈光度 0.43±0.15,高度组视力0.84±0.36,屈光度0.25±0.76;超高度组视力0.54±0.76,屈光度-2.25±1.24。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近视患者的接受,成为角膜屈光手术的主导术式。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4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797只眼)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球镜等量)分为三组:A组:456只眼,-1.00 ̄-6.00D(平均-4.25D±1.23D);B组:309只眼,-6.25 ̄-12.00D(平均-7.86D±1.45D);C组:32只眼,-12.25 ̄-24.75(平均-15.82D±3.05D)。记录视力、眼压、屈光状态、眼前节、眼底、角膜厚度及角膜地形图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裸眼视力≥1.0:A组91.01%,B组76.05,C组15.63;χ2=129.00,P=0.00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残余屈光度≤±0.5D:A组75.22,B组63.43,C组18.75;χ2=49.82,P=0.00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ASIK治疗近视有较好效果,尤其是12.00D以下的近视术后视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