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Ú        &#x;   û ú   ຮ   &#x;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3):167
背景与目的肺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肺癌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其倍增时间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迅速耐药,且复发后病情迅速恶化。目前除拓扑替康外,缺乏有效的二线单药化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究伊立替康(irinotecan, CPT-11)二线单药治疗难治性复发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吉林国文医院肿瘤内科2012年4月-2020年3月确诊的一线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经单药CPT-11二线化疗的SCLC患者107例,末次随访至2020年11月。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观察单药CPT-11化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中位PFS为3.8(3.4-4.4)个月,中位OS为8.1(6.5-10.9)个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16.82%(18/107),DCR为55.14%(59/107),3级-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为13.08%,迟发性腹泻为7.48%,恶心呕吐为17.76%,肝功能受损为6.54%。影响单药CPT-11二线化疗患者PFS的因素有性别(P=0.001)、NSE(P=0.029)以及积液状态(P=0.040),影响OS的因素仅为NSE水平(P=0.033)。结论针对于难治性复发的SCLC患者,CPT-11单药二线化疗方案有一定疗效,耐受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转染重排(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 RET)融合阳性发生于0.7%-2%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RET基因与其他结构域之间的融合代表了NSCLC独特的生物学和临床病理学亚型。近些年以来,RET融合阳性晚期NSCLC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传统化疗能够带来一定的临床获益。在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之前或不适用的情况下,以铂类为基础的系统性化疗方案是患者初始治疗选择。免疫治疗在RET融合阳性人群中的报告数据较少且通常结果较差,不推荐免疫单药或免疫联合化疗方案作为这类患者的系统性治疗。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在这类人群中的重新应用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反应,目前仅卡博替尼和凡德他尼推荐在有限条件下作为初始或后续治疗。然而,依然存在不能满足的临床需求。普拉替尼(Pralsetinib)和塞尔帕替尼(Selpercatinib)作为RET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显著改善了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生存及预后。普拉替尼和塞尔帕替尼已确立成为这类患者一线或后续治疗的首选方案。与其他TKI治疗时观察到的类似,RET靶向抑制治疗也会导致耐药问题,而获得性耐药的出现将影响治疗的远期有效性,并限制后续的药物选择。因此,本文将围绕RET融合阳性晚期NSCLC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 í   ¬     &#x; ྽   Û  ࿞ ¿   &#x;    &#x;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5):338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中疗效甚微。研究表明,部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对免疫联合治疗仍有效。国内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后线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真实世界免疫联合化疗在EGFR突变晚期患者后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EGFR突变的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共27例,均在靶向治疗进展后接受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结果27例晚期NSCLC患者中,未合并T790M突变的有19例(70.4%),合并T790M点突变的有8例(29.6%)。总客观缓解率为40.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不同EGFR突变类型之间接受含PD-1单抗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均无统计学差异(χ2=4.15, P=0.23)。未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PFS较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显著延长(9.2个月vs 3.3个月,χ2=2.81,P=0.041),两者总生存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12.2个月vs 7.3个月,χ2=3.22,P=0.062)。未合并T790M的客观缓解率明显优于合并T790M的患者(52.63% vs 12.5%, P=0.045)。结论EGFR突变患者人群能从后线免疫联合治疗中获益,但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后线接受免疫联合治疗疗效差。因此,这部分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全程化管理需要探索更优的治疗策略来提高获益。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左右,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突变的患者约占5%。ALK抑制剂阿来替尼的疗效优异,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现报道包头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收治的1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治疗及药物副反应处理,并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
    Ì   &#x;  « &#x;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10):729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转化是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患者的重要耐药机制之一。目前发现转化性SCLC具有与原发性SCLC相似的临床特征,对化疗短期有效,中位生存期仅1年左右。RB1缺失、体细胞拷贝数改变与SCLC转化有关,但发生SCLC转化的确切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转化性SCLC的治疗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SCLC的化疗方案是目前的主要治疗选择,联合治疗、局部治疗以及预防SCLC转化的策略也在探索。本文将转化性SCLC的临床特征、分子机制和治疗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不同治疗方式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比较消融术和亚肺叶切除术治疗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生存期,分析该两种治疗方案对早期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不同影响。方法运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我们从200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筛选了符合条件的Ia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筛选出228例采用消融术治疗和228例采用亚肺叶切除术治疗的Ia期NSCLC的患者,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Ia期NSCLC患者在经过匹配和调整后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总生存率情况。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消融组和亚肺叶切除术组之间的生存曲线存在明显差异(P < 0.05)。单因素分析中,与消融组相比,亚肺叶切除术的风险比(hazard ratio, HR)为0.571(95%CI: 0.455-0.717),即采用亚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产生的不良结局风险是消融术的0.571倍;在多因素分析中,亚肺叶切除术的HR为0.605(95%CI: 0.477-0.766),即采用亚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产生的不良结局风险是消融术的0.605倍。以上结果均提示亚肺叶切除术治疗Ia期NSCLC患者的总生存率高于消融术。结论使用消融术和亚肺叶切除术治疗的Ia期NSCLC患者的总生存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采用亚肺叶切除术治疗Ia期NSCLC的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消融术组。  相似文献   

7.
中国晚期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敏感突变比例约为45.7%。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治疗和化疗失败后治疗选择有限,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的迫切需求。我们报道1例82岁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女性患者,在奥希替尼、化疗及安罗替尼单药治疗均失败后,通过帕博利珠单抗和安罗替尼的联合治疗,截至2021年1月12日已获得超过21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奥希替尼诱导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肺毒性疾病。我们报道1例64岁男性IV期肺腺癌患者,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外显子19缺失,使用奥希替尼80 mg/d作为一线靶向治疗。奥希替尼开始治疗后第60天患者出现ILD。立即停用奥希替尼,并开始口服泼尼松60 mg/d,ILD在13 d内得到改善。权衡风险和获益后,再次开始奥希替尼与泼尼松治疗。奥希替尼治疗16个月以上,患者既没有疾病进展,也没有ILD复发。根据我们的病例和既往文献,在仔细评估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风险及获益后,在类固醇激素辅助下再次使用奥希替尼可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尽管2021年新冠病毒仍在肆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临床研究并未止步。得益于肺癌治疗模式的进步,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改变了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建立了可手术NSCLC治疗新标准。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同样有重要的研究进展,包括新的治疗模式、新的治疗药物等,均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多选择。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疗法都将为NSCLC的治疗带来改变,并逐步走向肺癌“慢病化”的道路。因此,本文简要综述了2021年改变肺癌治疗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以及值得关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是靶向免疫治疗的著名生物标志物,然而不同肿瘤PD-L1的表达与治疗疗效的关系不同,部分PD-L1阴性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有效,而部分PD-L1阳性甚至强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并不能从免疫治疗获益。通过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是一种近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本文现对影响NSCLC患者的TMB的因素进行简单的综述,从而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TMB值筛选出免疫治疗的真正优势人群。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最常见的诊断癌症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获得性耐药的出现阻碍了临床治疗的疗效。研究表明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破坏的疾病,其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checkpoint kinase, Chk)发挥着核心的作用,而Chk1和Chk2是检测点中非常重要的蛋白激酶。近年来发现,调控Chk1和Chk2对肺癌的临床治疗和耐药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与肺癌耐药机制进行综述,阐述有效的肺癌治疗靶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肿瘤精准医学的发展,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接受靶向治疗极大地改善了生存和预后,但不管是哪代靶向药物均不可避免的会经历耐药,患者会面临无靶可用的局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因其特有的长拖尾效应,能给部分晚期NSCLC患者带来长生存。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同样可为部分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带来获益,但免疫治疗介入的时机、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测生物标记物等问题仍不十分明确,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5%。接受手术的NSCLC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从Ⅰa1期的92%到Ⅲb期的26%,持续下降的生存期使其临床上有强烈的精准辅助治疗需求,以根除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MRD)。目前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作为提示MRD的分子指标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最新共识提出在围手术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可稳定检测出丰度≥0.02%的ctDNA,是基于ctDNA作为MRD指标的可能。MRD检测技术支持了NSCLC根治术后进行监测的可能性,而且ctDNA能比NSCLC治疗后的影像监测更早地预示着疾病的复发,为精准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宝贵依据。在早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研究中,不同指南对是否应该进行适合的辅助治疗存在分歧,而MRD可以作为一个更精准的预测指标,对术后辅助治疗进行指导,使患者能在疾病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4.
     »  《中国肺癌杂志》2022,25(3):174
随着二代基因检测(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多种共突变基因被我们发现。许多研究表明,共突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的反应和耐药起着重要作用。其中,TP53作为EGFR突变型NSCLC最常见的共突变基因,已被证明是一代、二代及三代EGFR-TKIs治疗预后差的重要因素,如何为EGFR-TP53共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目前仍在探索中。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晚期NSCLC患者EGFR-TP53共突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chinoderm microl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 EML4)和间变淋巴瘤激酶基因(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可发生断裂后融合为EML4-ALK基因。对于EML4-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一代至三代的ALK抑制剂的使用已显示出显著疗效,很多患者可以从药物治疗中实现长期获益,部分患者在优化的治疗模式下可取得超过7年的长期生存。本例患者为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肺腺癌,治疗结局却明显不同于其他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患者,经过一代至三代ALK抑制剂靶向治疗和化学治疗疾病进展快,耐药时间短,生存期短,获益有限。患者2019年7月15日开始先后口服克唑替尼、色瑞替尼、劳拉替尼靶向治疗,行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卡铂化疗2个疗程,于2020年9月10日患者死亡,生存期15个月。同时治疗中表现出ALK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本文分析本例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治疗困境,为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患者治疗提供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6.
¿ Û  &#x; &#x;      þ  &#x;   &#x;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11):808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和死亡率最高的类型。目前的一线标准治疗方式仍是以依托泊苷和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然而,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的SCLC,治疗方式仍非常有限。由于目前对SCLC一线耐药的分子机制尚未明了,而且一线耐药后的精准医疗策略仍处于临床前期阶段,因而在SCLC一线治疗进展后,进行二次活检及基因检测的比例很低。本文通过报道1例初次诊断为SCLC的中年女性,病程中多次活检发现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出现具有敏感基因突变的腺癌以及小细胞癌的反复转变,提示其可能为SCLC中的特殊亚型——混合型小细胞肺癌(mix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M-SCLC)。本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先后使用了放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目前生存时间已达2年8个月。本文通过病例报道及回顾性文献复习,旨在探讨对一部分可能一开始就呈现混合型病理组织类型或在治疗后出现组织类型改变的SCLC,疾病进展时有必要再次活检明确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基因学检测,寻找潜在治疗靶点,以便给予基于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的精准治疗,为患者提供尽可能长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其中,约85%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肺癌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一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液体活检因其具有传统侵入性活检所不具备的优点而成为关注的焦点,如安全、便捷、重复性、低创伤性等。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检测对象主要包括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外泌体等。本文将对ctDNA、CTCs和外泌体的检测及其在NSCL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大部分NSCLC患者伴有“驱动基因突变”,针对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进展或复发,预后较差。已有的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改善晚期NSCLC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对于具有不同免疫微环境和分子特性的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差异较大。其中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中的地位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本文对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免疫特点及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NSCLC引起的脑转移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预后极差,自然病程约1个月-3个月。经过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也仅有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为14%,2年生存率仅为7.6%。脑转移的部位、数量、大小与其症状及生存期相关,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脑转移瘤治疗的目标是优化总体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优先保留神经认知功能。目前,NSCLC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放疗、手术、化疗、分子靶向、免疫治疗。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异质性(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组织分型等),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进行多学科的评估。本文旨在对当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通常预后不良,患者生存期短,且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疗选择。化疗对晚期患者临床转归的改善有限,患者生存期不足1年,靶向治疗也难以觅得合适靶点。近期免疫治疗研究的发展深切改变了MPM的治疗格局,其中双免疫联合治疗在各人群亚组中均较显著改善患者生存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因而获批用于未经治疗、不可切除MPM患者的一线治疗。有关其他免疫联合及单药方案在MPM患者一、二线治疗中的探索亦在进行之中,如何通过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筛选最佳获益人群,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将对MPM流行病学、组织学特征、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免疫治疗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