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为恶性肿瘤常见转移部位,不仅影响患者预后,而且可引发疼痛及骨相关事件,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肿瘤细胞转移到骨组织后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打破骨吸收与骨形成间的平衡状态,导致骨破坏。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陆续被发现,本文就肿瘤骨转移治疗靶点及靶向药物的新发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博宁(帕米磷酸二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和高钙血症的疗效。方法:3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进用博宁90mg加入50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4个小时,骨痛缓解率和血钙下降率作为疗效判定指标。结果:32例病人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治疗后骨痛缓率为81.25%,32例病人中10例血钙升高者有8例血钙降于正常,下降率为80%,32例病人均无严重毒副反应。 结论:博宁是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的骨痛和高钙血症的有效药物,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肝癌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物种类及不同靶向机制,为纳米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综述。结果和结论纳米药物在肝癌靶向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2000年6月~2002年2月对住院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3例采用博宁(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性疼痛,收到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3例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7岁~68岁,其中肺癌14例,胃癌3例,乳腺癌4例,鼻咽癌2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经影像学X线、CT、MRI、ECT检查证实有骨转移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张铭笑  孙春萌 《药学进展》2023,47(8):637-644
骨骼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肿瘤高发,骨相关疾病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身给药治疗骨类相关疾病存在靶向性差、副作用大、药物利用度低等缺点。骨靶向递药系统有效克服了传统给药方式治疗骨类相关疾病的缺陷,利用骨靶向基团对药物载体进行功能化修饰可有效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成本,并减少不良反应。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几年骨靶向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介绍了骨靶向系统中骨靶向基团与纳米载体的应用,为骨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深入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核素骨显像是临床上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常用方法,在比X线提前6~18个月发现骨转移的同时,还可一次成像了解全身骨骼的情况,及时发现X线等检查范围以外的病灶。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004至2008年2118例癌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99Tcm-MDP骨显像结果,分析骨转移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病理类  相似文献   

7.
在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过程中,血管系统血栓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引发脑组织损伤,缺血再灌注过程活性氧进一步引起应激性损伤。常规给药受制于血脑屏障的选择性通透作用和药物本身较低的生物利用度,对IS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纳米药物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可穿越血脑屏障到达梗死灶周围,释放药物或治疗基因,发挥治疗作用。纳米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溶栓药物的药效,溶解血栓增加缺血区供血;通过对抗炎症细胞因子,消除活性氧,削弱损伤反应;负载治疗基因调控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增加神经元的数量,诱导血管的发生,增强脑组织修复功能。纳米药物不但改善药动学和药效学,实现更有效的药物治疗,且可利用纳米成像技术实现IS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8.
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是靶向治疗的一种载体形式,粒径在1~1000nm之间,它借助于磁场使药物载体聚集在靶部位,平稳释放药物,提高靶部位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其它部位的药物分布,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该药物载体一方面具有磁靶向药物载体的一般特性,结合固定磁场或交变磁场而具有靶向性或产热性,携带化疗药物或放射性物质,能杀灭肿瘤细胞;另一方面粒径达到纳米级,并具有体内长循环等特性。本文介绍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热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1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能携…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组织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第3好发器官,仅次于肺和肝,骨转移瘤的发生率比原发性骨肿瘤高,且多为多发性骨转移。恶性肿瘤骨转移(骨转移瘤)多发生的50-80岁,40岁以下少见。转移瘤可累及全身骨骼,多在脊柱的胸腰段,胸骨、肋骨和股骨上段也是好发部位,而下颌骨、膝和肘的远侧骨骼很少被累及。骨转移瘤大多为多发性,少数为单发病变(9%),  相似文献   

10.
全身核素骨显象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象技术,检查120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结合病史、生化检查、X线平片、CT及病理检查,探讨核素骨显象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核素骨显象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0.98,明显高于X线平片,略高于CT,特异性0.86。认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象仍是临床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温涛  贾涛  王义明  罗国安 《药学学报》2003,38(3):236-240
载体药物是随着药物学研究、生物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而新兴的给药技术。药物通过载体进入人体 ,载体对药物吸附、包裹和键合 ,使药物释放部位、速度和方式等具有选择性和可控性 ,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传输 ,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效率。载体药物技术的关键是载体材料的选择 ,目前已有各种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被用于载体药物的研究 ,但对材料的选择必须满足组织、血液、免疫等生物兼容性的要求[1] 。此外 ,载体药物的制备也很重要 ,因为这将影响到载体药物的给药效率。最近已有很多方法应用于这一领域 ,纳米技术的应用已引起关注。纳…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主要症状为难以控制的进行性骨痛,我科应用云克配合化疗骨转移51例,现观察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我院于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对病理和(或)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经 SPECT证实有骨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51例,其中男性18  相似文献   

13.
骨膦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6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戴丽丽  苏志桂  张灿 《药学研究》2017,36(8):471-476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主要诱因.鉴于常规的给药方式,进入斑块的药物浓度很低,难以实现直接针对斑块的有效治疗策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靶向斑块、斑块局部释放药物和提高斑块内药物有效浓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平台.本文从靶向递送策略的角度对近年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进行综述,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诊疗的设计和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云克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方法:云克(99TC-MDP)冻干品20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内,缓慢静滴(约2~3小时),每天1次,连续5天为1疗程,每月重复一次,共用3疗程。结果:云克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好,总有效率为81.2%,且毒副作用少。结论:云克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好,副作用小,并能修复骨破坏,增强免疫,为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丁涤非  胡凯  王玉生  张华 《淮海医药》2008,26(3):236-236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放疗止痛疗效:方法分别采用6MVX、10MVX级、Co(60),根据病变部位姑息性局部照射,给予肿瘤吸收剂量300—500cGy/次,3次/周。DT30-50Gy。结果疼痛消失持续3个月以上者(CR)73.3%,疼痛小时持续3个月以下者(PR)15.6%,疼痛不减轻或中断治疗者(NC)11.1%。结论骨转移癌放射止痛疗效满意,可提高生存质量,同时也有提高生存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哲君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5):64-64,66
目的 本研究观察伊班膦酸钠(艾本)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和转移灶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静脉注射艾本4mg,每月1次,连续应用6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疗效评价包括止痛效果和转移灶的改变情况,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45.2%.骨转移灶,治疗组总有效率48.8%,对照组为19.0%;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发热.结论 艾本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对转移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20,(1):74-79
纳米技术兴起为癌症检测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大量研究已证明增强的肿瘤组织渗透性和滞留效应是纳米抗肿瘤药物发挥药效的关键,但是此效应也会受到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纳米药物递送障碍和分布不均。这种递送障碍和分布不均主要是肿瘤血管系统异常和组织间液基质紊乱造成的。详细阐述纳米药物靶向病灶过程中的多重生理病理屏障,总结肿瘤组织微环境正常化调节手段,介绍若干用于描述抗肿瘤药物体内组织递送的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为纳米药物的癌症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纳米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剂学中以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载体材料形成的胶束为载体制成的药物胶柬制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粒径为纳米尺寸的纳米胶束作为药物的载体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缓控释及靶向特性、与细胞和组织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新型载药系统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综述了纳米胶束的性质、形成机理、载体材料、制备方法、体内外释药特性及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癌症发病率逐年提高,已超越心血管疾病成为许多国家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上市的许多治疗药物最大弊端之一是缺乏肿瘤靶向性,药物不良反应大.纳米药物联合多肽介导肿瘤靶向能有效地克服药物被机体吞噬清除,能定向地将药物运送到靶部位,有效提高到达癌症部位和肿瘤细胞的药物量,实现药物的主动靶向,增加药物抗肿瘤效果,实现精准治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