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慢性病高发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医防融合”的理念引起了各界重视。“医防融合”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医疗卫生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意义重大。为增强对“医防融合”的理解,本文从整合型卫生服务的角度探寻了“医防融合”的理论基础,并围绕着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出“医防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倡导的健康治理策略的重要内容,“医防融合”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构建中国式医防融合体系方面目前仍存在理念上的滞后、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医防融合”往往与“防治结合”“医防协同”以及“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等词语同时出现或者结合使用,也常常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文章对国内外医防融合相关理论、概念与政策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更好地厘清医防融合及相关概念的内涵,为推动医防融合在我国的深入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医防融合是保证医疗卫生系统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实现早期预警、合理救治的重要之举。通过厘清医防融合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梳理我国当前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防融合政策发现:尽管从顶层设计层面,我国不断尝试深化医防融合,但是当前我国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防融合体制机制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做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可能的应急处理模式,以推进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孙洁 《中国卫生》2020,(3):60-60
建立完善传染病监测及预警体系、传染病疫情报告响应机制,对于控制疫情态势发展,缩小传染病暴发规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3年,我国在经历SARS疫情之后,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建立了中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简称“网络直报系统”),对各类传染性疾病展开监测,重点监测并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系统的疾病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起初主要为传染病监测。我国在1950年建立了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 构建针对传染性疾病最基本的监测系统[1]。之后在传染病监测的基础上, 我国疾病监测内容扩展到包括职业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并评价预防措施和防病效果, 逐渐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角度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角度进行监测。本文对我国的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体系的发展历史、现状进行介绍, 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院办院管模式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病医防融合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为推动基层慢病医防融合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院办院管模式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医防融合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 院办院管模式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共享主办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双向转诊、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品牌效应等有利条件下,存在医务人员短缺、持续性发展受阻、绩效融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面临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结论 建议重视信息化建设,为基层医务人员引进和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建立长效医防融合绩效激励机制,并建议政府加大人力和设备的配置力度。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医院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死亡病例等报告的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在医院信息化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建立公共卫生模块,通过该模块可实现监测传染病、分析慢性病及网络直报死亡病例等公共卫生监测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推动医防融合, 完善医防协同机制, 是实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在明确医防融合协同治理主体的基础上, 建立基于SFIC模型的研究框架, 分别从外部环境、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和协同过程5个方面梳理我国医防融合协同治理困境。为打破医防融合困境, 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笔者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补齐资源短板、吸纳多元主体参与等优化策略, 以期为推进我国医防融合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超大型城市,自21世纪以来经历了数次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的威胁考验,传染病监测由单病种监测向综合性监测发展,医防融合程度逐步深化,监测预警能力得到一定提升.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上海迅速成立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和医疗救治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为提升应...  相似文献   

10.
构建整合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疗卫生服务支付方式是促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疗卫生服务整合、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举措。文章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整合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疗卫生服务支付方式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按绩效支付、按协作支付、捆绑付费支付方式的设计思路和实践应用,为研制适应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合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疗卫生服务支付方式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发传染病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本文总结了新发传染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面对未来万变的新发传染病,人类应不断提高防治能力,完善其各种准备为不变的策略,去应对万变的新发传染病。应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网络的布局,建立传染病实验室监测工作网络并保持常规运转,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和处置的平战结合平战转换制度和机制,制定和...  相似文献   

12.
新发传染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医院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的重要场所,而县级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作为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先策略选择,肩负着发现和诊治传染病的重要责任。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集团借力医共体,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的工作原则,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医疗防治工作,为探讨医共体模式下开展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医共体传染病管理体系与防控联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value of medical care for health promot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rediscovery" of the value of prevention in the 1970s has led to the denigration of medical care, which had been occurring also for other reasons--aversion to high technology, demonstrable abuses, spiraling medical costs, etc. The achievements of prevention in conquering infectious diseases had long been recognized,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were beginning to show reductions in mortality from the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 as well. Yet the benefits of medical care in extending life expectancy over recent decades have often been overlooke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later years has also been substantially improved by effective medical care. Most important, access to medical care has definite value in facilitating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and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both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t is too often forgotten that prevention embodies a range of activities, merging from general health promotion through specif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early case-detection to rehabilitation and prevention of disability. Medical care, in other words, should not be counterposed to prevention, but rather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it for the benefit of both health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4.
医疗保险改革后上海市急性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医疗保险后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监测以及传染病访视、调查处理等工作变化 ,探讨适应本市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模式。  [方法 ] 选择有代表性的全市 7个区、县的 2 1家医疗机构开展此项调查工作。  [结果 ] 医疗保险后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至初诊和初诊至确诊的时间显著比医保前长 ;医疗保险后传染病住院人次下降 ;肝炎、菌痢、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医疗总费用下降 ;肝炎门诊人次上升 ,平均医疗费用上升 ;肠道门诊人次上升 ,平均医疗费用下降 ;传染病监测数量及质量、病家访视质量无变化。  [结论 ] 将预防保健逐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实施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办法 ,将会大大提高传染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分析医务人员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抽样地区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共纳入2 497名医务人员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描述性方法和χ2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监测预警态度和知识的现状及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务人员监测预警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医务人员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知识掌握总得分率为81.81%;传染病症状患者异常增加时,97.60%的医务人员认为本人具有监测报告责任;医务人员认为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医生的诊断能力(97.24%)、诊断条件与技术(96.72%)、医生的敏感度(96.56%)、责任心(89.03%);首诊医生接诊疑似突发急性传染病未上报的主要原因中,76.47%表示不能确定是突发急性传染病,64.71%表示报告后行政干预多,担心承担责任,55.89%表示报告程序复杂、增加工作量;接受过培训(OR = 2.157,95%CI:1.394 ~ 3.338)、职称(中级OR = 1.411,95%CI:1.158 ~ 1.719;副高及以上OR = 2.009,95%CI:1.587 ~ 2.544)、一级医院(OR = 1.540,95%CI:1.232 ~ 1.925)、北疆(OR = 1.262,95%CI:1.051 ~ 1.516)、传染病相关科室(OR = 1.326,95%CI:1.066 ~ 1.650)是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知识合格率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医务人员对于具有一定的监测预警能力,仍需加强针对性培训与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浅谈医学社团与公共卫生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医学社团拥有医学界的精英。它在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中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使命 ,而且具有很大的优势。为此 ,应发挥医学、社团的作用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现状与趋势研究 ,加强对国际传染病防治的前瞻性研究与监测。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开展应时性传染病的继续医学教育 ,运用远程会诊网络 ,实施公开卫生事业的防治指导和利用优质人力资源进行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7.
韩晓萍 《中国卫生产业》2020,(7):147-148,151
目的探讨分析传染病预警信息在急性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中的作用,尽早发现传染性疾病疫情,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控制疾病蔓延。方法使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对传染病预警信息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数据。结果揭西县于2005年开始应用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共报告9起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有77.78%为疫情暴发。共报告5种病类,涉及到151例患者,其中有86.09%为学校。100.00%为法定传染病疫情暴发。病情集中时间为2009年至2011年,共涉及到77.78%疫情。在2008年应用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之后,到2018年共收到1157起预警信息,涉及病种19类,有1154起预警信息及时处理。在应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后,共报告9起疫情,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为0~21 d。结论通过传染病预警信息能够尽早发现地区传染病疫情,并且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处理,降低疫情暴发蔓延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推动区域医联体进程的基础上,借助医联体的平台创立了“近视防控康联体”,旨在对儿童青少年眼科疾病进行早期筛查,推动建设相关数据库连续跟踪、数据挖掘并进行分析反馈,实现预警预防早治,推进医防融合,提供全面全程有效的视觉健康管理,构建学校(包括幼儿园)、社区、家庭及医院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的近视防控干预体系,以期为国内其他区域的近视防控提供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茜  蒲川 《现代预防医学》2021,(8):1426-1429
目的 基于目前疫情防控新形势下提出医防融合的策略建议。方法 分析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医防融合的新内涵和主要障碍,并根据疫情防控的现实情况提出相应建议。结果 医防融合的障碍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缺乏有效协调衔接机制、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医院未重视公共卫生职能、基层传染病防控基础较薄弱。结论 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医防融合。其中,宏观层面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社会氛围;中观层面包括提高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积极性、增强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促进医防信息的融合;微观层面则关注人员的融合,即提高公共卫生人员地位与待遇、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打通疾控与医疗机构人员互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