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辨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6):321-323
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及屈侧疹(symmetrical drug-related intertriginous and flexural exanthema,SDRIFE)是2004年提出的一个新病名,是药疹的一个特殊表现。本文介绍了名称的由来、与狒狒综合征的关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4个月。因颈部红斑、糜烂5d于2010年9月15日就诊。5d前发现其颈部出现红色米粒大小丘疹,并逐渐扩大融合成红斑,表面有乳白色豆腐渣样渗出物。患儿因瘙痒而摩擦哭闹。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患者女,25岁,因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红斑水疱伴疼痛反复1个月就诊。7年前患者因腋臭双腋下曾行小切口汗腺切除术。1个月前因颈部滑膜肉瘤(ⅡB期)术后行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3次化疗期间,出现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红斑水疱伴疼痛,皮损逐次加重。皮肤科检查:双手掌、足跖及腋下、腹股沟等间擦部位可见大片水肿性红斑,边界较清楚,上有粟粒至黄豆大小水疱,可见糜烂;皮疹处皮温高,触痛明显,尼氏征阳性;双腋下行小切口腋臭手术的部位无皮损,无疼痛。腋下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基底层下水疱形成及部分汗腺坏死。诊断:多柔比星脂质体相关间擦疹型手足综合征。根据该病例合并腋臭手术史,手术部位皮肤正常,推测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为药物经汗腺排泄到皮肤后诱发的皮肤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儿,女,2个月24天。主因颈部、腋窝、肛周红斑、糜烂20余天,于2010年8月5日来我科就诊。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颈部、腋窝、肛周出现皮疹,在外院按湿疹、粟粒疹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洁悠神治疗小儿念珠菌性间擦疹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选择3岁以下患念珠菌性间擦疹的患儿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洁悠神均匀喷洒患处,3次/d;对照组采用克霉唑软膏均匀涂于患处,3次/d,其他处理方式相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0%与68.4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和远期有效率分别为90.00%与82.50%,观察组近期与远期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洁悠神治疗小儿念珠菌性间擦疹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近、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0.1%复方酮康唑洗剂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给予我院自配0.1%复方酮康唑洗剂外洗,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2%酮康唑乳膏外涂,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均治疗1疗程,在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70.00%,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7.50,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0.1%复方酮康唑洗剂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特比萘芬治疗糖尿病伴念珠菌性间擦疹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向阳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7,14(3):154-155
目的:探讨口服和外用特比萘芬治疗糖尿病伴念珠菌性间擦疹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口服特比萘芬后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Ⅱ型糖尿病伴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66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33例。A组口服特比萘芬250 mg,每日1次,连服14天;A、B两组同时均外用特比萘芬软膏,每日2次,连用14天后评判疗效。A组患者服药前、停药时查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并作记录。结果:停药时A组有效率81.8%,B组69.7%;停药4周后有效率A组84.8%,B组69.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服特比萘芬前后A组患者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和外用特比萘芬治疗糖尿病伴念珠菌性间擦疹治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4)
对称性间擦与皱褶疹是由金属、药物、植物、草药等半抗原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本文报道2例汞和1例药物引起的对称性间擦与皱褶疹,表现为急性起病、皮肤皱褶和内裤区域为主的对称分布的弥漫性红斑伴瘙痒,潜伏期短,停止接触过敏原后常在2周内消退。 相似文献
10.
<正>1 病历摘要 患儿女,2岁。左侧躯干及腋下红斑、丘疹5 d,于2021年6月1日就诊于保定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患儿7 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在37.2℃~38.2℃之间,自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具体剂量不详),体温恢复正常。5 d前患儿左侧胸部及腋下出现红斑、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多发展至腋下皮肤,伴轻度瘙痒,未予用药。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相似文献
11.
12.
车启蕾付萌刘宇王刚廖文俊马翠玲樊平申李承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7):695-698
目的了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特征,区分其与发疹型药疹(exanthematous reactions,ER)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采用RegiSCAR评分系统,对2006-2014年在西京皮肤医院住院的DIHS病例进行评分,对评为确诊/很可能的DIHS病例皮损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1例ER病例皮损组织病理资料作比较。结果 RegiSCAR评分显示,20例诊断为确诊/很可能的DIHS。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液学改变、脏器累及。20例患者皮疹表现各异。DIHS和ER病例皮损均见角质形成细胞坏死、淋巴细胞外渗、表面海绵水肿、界面空泡变性、真皮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主要特征。与ER相比,DIHS病例皮损以上改变显著多于ER病例皮损以上改变。结论 DIHS病例较ER病例有更显著的角质形成细胞坏死、表皮海绵水肿、淋巴细胞外渗、界面空泡变性及真皮不典型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3.
报道1例柳氮磺吡啶致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及系统症状药疹(DRESS)的患者。患者50岁,女性,口服柳氮磺吡啶2周后出现全身红斑、丘疹,伴发热、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肝肾功能受损。依据欧洲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登记处提出的DRESS评分系统,患者被确诊为DRESS,并经系统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痊愈。同时,该文对该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5岁.因高热6天,全身红斑3天,晕厥2次入院.患者6天前发热,体温40℃,伴干咳,头痛,乏力和颈部淋巴结肿痛,在卫生院用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和清开灵治疗,输液过程中出现胸闷气喘,四肢抽搐,但神志清楚,无口吐白沫和牙关紧闭.转县医院就诊,体检发现颈前、耳后淋巴结肿大,约1.5 cm×3 cm,活动可,有压痛.肝功能:AST 67 IU/L,ALT 112 I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301 IU/L;电解质、血培养、X线胸片和心脏超声等检查均玤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2岁,因全身多发白斑16年,头皮、躯干、上肢红斑、水疱8年余、加重1年于2017年11月30日就诊。既往史:1996年行胸腺瘤手术切除术,2004年患重症肌无力。皮肤科情况:头皮、面部、胸部、上肢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红斑,部分表面结痂,尼氏征阳性;全身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色素减退斑和色素脱失斑;双手大面积色素脱失,指甲甲板萎缩;头发、眉毛、睫毛、腋毛、阴毛均缺失。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IgG型)均质型阳性,滴度1∶640,抗双链DNA抗体276 IU/ml,狼疮抗凝物1.62,抗Dsg?1抗体> 150 U/ml,抗Dsg?3抗体91 U/ml。取背部水疱行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示表皮内裂隙性水疱,可见棘层松解细胞,基底膜上可见单层基底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该患者相继出现胸腺瘤、白癜风、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寻常型天疱疮及普秃,诊断为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Ⅳ型。由于各个内分泌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逐渐发生,应监测本例患者相关激素及抗体的变化,以早期诊治新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