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肾强督方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过程Wnt/β-catenin通路中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BMSC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补肾强督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进行成骨诱导分化,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成骨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SK3β、wnt5a和SOST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关键因子GSK3β、wnt5a和SOST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BMSCs成骨分化培养后可见明显矿化结节形成,补肾强督方干预组未见明显矿化结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补肾强督方含药血清组BMSCs中SOST、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Wnt5a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补肾强督方含药血清组BMSCs中SOST、GSK3β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Wnt5a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含药血清具有抑制强直性脊柱炎骨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MSCs成骨过程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特异性针对β-catenin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转染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s,研究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构建的shRNA-β-catenin干扰载体转染TGF-β1诱导的HKC细胞,RT-PCR、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筛选抑制效果最佳载体;RT-PCR、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相关蛋白E-cadherin、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的shRNA-β-catenin表达载体转染HKC细胞,β-catenin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转染空白载体组(P<0.05),并筛选shRNA-β-catenin-1进入实验组;转染shRNA-β-catenin-1组细胞β-catenin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TGF-β1诱导组和空载体组(P<0.05),且β-catenin转核显著减弱(P<0.05);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TGF-β1诱导组和空载体组显著上调(P<0.05)、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TGF-β1诱导组和空载体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运用shRNA-β-catenin干扰载体转染TGF-β1诱导的HKC细胞,能够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验旨在建立一套简便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诱导分化及染色方法,观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为后续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修饰实验做好准备。方法本实验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诱导分化培养液做定向诱导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进行成骨成脂细胞染色鉴定,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生长规律及向成骨成脂细胞分化的条件。结果(1)通过全贴壁法成功进行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并绘制出第4代细胞生长曲线;(2)通过茜素红染色验证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3)通过油红O染色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结论全贴壁法提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传代4次左右可达到一定纯度,在一定诱导条件下,经特定染色方法鉴定,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脂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沉默NIPBL基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第三代c57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将慢病毒载体转染至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转染结果,Real-time PCR检测NIPBL基因表达情况.成骨诱导培养,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小核仁RNA宿主基因5(SNHG5)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成骨诱导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不同质粒转染分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骨标志物(OCN、OSX、COL1A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成骨效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NHG5和OCN mRNA相对表达量。将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下调SNHG5表达,对照组不下调,同法进行成骨诱导,检测OCN、OSX及COL1A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检测成骨效果,检测OCN、OSX、COL1A1及SNHG5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成骨诱导后第14天的OCN、OSX及COL1A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诱导后第7天和诱导前(P <0.05),诱导后第7天高于诱导前(P <0.05)。成骨诱导前、诱导后第7天、诱导后第14天的ALP活性和茜素红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成骨诱导前、诱导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的SNHG5...  相似文献   

6.
不同成骨诱导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成骨分化模式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将其作为骨组织缺损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传代扩增后分别用矿化培养基(100n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甘油磷酸钠和50mg/mL抗坏血酸)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500ng/mL)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后1、2周行茜素红染色鉴定钙结节形成情况;诱导后1、2和3d时用RT-PCR检测Runx2、Osx、OCN和ColⅠ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矿化诱导组和rhBMP-2诱导组,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钙结节,但矿化诱导组细胞于1周后形成矿化结节,时间早于rhBMP-2诱导组(2周后形成矿化结节);RT-PCR显示,在矿化诱导组,Runx2在诱导的1、2、3d均没有表达,Osx在诱导后2、3d有表达,OCN和ColⅠ在诱导的1、2、3d均有表达;在rhBMP-2诱导组.Runx2和Osx于诱导的第2d开始表达,OCN和ColⅠ在诱导的1、2、3d均表达。结论与rhBMP-2相比,矿化培养基通过更为直接的信号传导方式调控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因此矿化培养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矿化结节的能力强于rhBMP-2。  相似文献   

7.
Sun Y  Zeng SC  Lu GX  Lin G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088-1092
目的建立β-catenin稳定干扰的人胚胎干细胞系。方法利用β-catenin慢病毒干扰质粒PLKO.1-puro-β-catenin转染包装细胞293FT制备重组慢病毒,并感染人胚胎干细胞,采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shβ-catenin人胚胎干细胞克隆;试验分为稳定转染β-catenin干扰质粒组(Shβ-catenin)、稳定转染空白载体组(VECTOR)和对照未感染组(WT)三组,RT-PCR检测干扰后β-catenin mRNA表达;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干扰后细胞β-catenin和OCT4的蛋白表达。结果β-catenin特异性shRNA的慢病毒感染人胚胎干细胞后,获得稳定表达shβ-catenin的人胚胎干细胞系,Shβ-catenin组β-caten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只有WT组mRNA表达的1%,而VECTOR组和WT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验证shβ-catenin组中基本无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但表达多能性标记OCT4。结论通过β-catenin特异性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了稳定干扰β-catenin的人胚胎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8B(BMP8B)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PDLSCs,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DLSCs细胞蛋白基质细胞抗原1(STRO-1)、CD146蛋白。将PDLSCs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转染组、BMP8B沉默组和BMP8B过表达组。流式细胞术、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PDLSCs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对PDLSCs进行成骨诱导,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矿化结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BMP8B、Osterix、OCN、Runx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微镜下观察PDLSCs细胞为单核、多边形或梭形,具有成骨潜能和成脂潜能。与对照组和阴性转染组相比,BMP8B沉默组细胞增殖情况、ALP活性、茜素红染色程度及BMP8B、Osterix、OCN、Runx2 mRNA和CyclinD1、CDK2、Osterix、OCN、Runx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阴性转染组相比,BMP8B过表达组各项...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骨髓瘤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潜能的影响,探讨骨髓瘤细胞在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生物学特性。采用midiMACs阳性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CD138+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Transwell成骨共培养,两周后进行定时定量PCR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和Cbfa1的mRNA表达量,Von Kossa染色鉴定其钙质沉积程度改变。结果骨髓CD138+细胞可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和Cbfa1的mRNA表达量,间充质干细胞钙质沉积也相应减少。结论骨髓瘤细胞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潜能,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参与了骨髓瘤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δ( PPAR δ)激动剂GW501516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向成脂和成骨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大鼠原代BMSCs后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细胞表面标志物,实验分为PPAR δ激动剂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成骨和成脂方向诱导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脂肪细胞分化标志物(脂肪酸结合蛋白2、脂连素) mRNA的表达,油红O 染色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矿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PAR δ激动剂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标志物表达,抑制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标志物表达。茜素红染色显示PPAR δ激动剂组细胞矿化结节较对照组增加,油红染色显示PPAR δ激动剂组脂肪小滴明显减少。结论 PPAR δ激动剂促进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抑制其向成脂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条件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DMEM分别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h和24h;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鉴定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神经样细胞。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06、CD90、CD29和CD44标记物,不表达CD71、CD45和CD34,回收得到的条件培养基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这些神经样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呈β微管蛋白Ⅲ、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阳性,且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41(micro-RNA-141,miR-141)基因干扰靶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TEN)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小鼠BMSCs并鉴定;构建miR-141 mimics、miR-141 inhibitor、miR-141 mimics-NC、miR-141 inhibitor-NC质粒,分别转染小鼠BMSCs,并记为过表达组、沉默组、过表达对照组、沉默对照组,另取小鼠BMSCs常规培养记为空白对照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成骨分化能力;检测各组miR-141、PTEN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验证miR-141是否可靶向调控PTEN。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过表达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ALP定量,AKT、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Runx2、Osterix蛋白表达,p-AKT、p-GSK3β均下降(P<0.05),钙化结节大小、数量、密度均显著减少,miR-141 mRNA表达及PTEN mR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PEMFs)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成骨分化以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第3代大鼠BMSCs分为3组。3个组均以LG-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1 d,待细胞贴壁后更换新鲜培养基,对照组不做干预处理; PEMFs组进行8 Hz、3.8 mT的PEMFs干预,每天40 min,持续21 d;成骨诱导基(OM)组加入成骨诱导剂,不予磁场干预。采用MTT法测定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S染色进行成骨分化鉴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相较对照组,成骨诱导剂在干预第7、14、21 d可提高BMSCs的增殖活性(P<0.05);PEMFs促增殖作用不明显。在BMSCs分化方面,PEMFs组及OM组ALP、茜素红S染色阳性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定量RT-PCR结果显示,PEMFs组及OM组Wnt1、Wnt3a、LRP5、β-catenin、BMP-2、Runx2、ALP、OC mRNA的表达相较于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均有所上调(P<0.05)。PEMFs组各检测结果较OM组低,但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PEMFs在8 Hz、3.8 mT条件下可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这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骨碎补总黄酮(total?flavonoids?of?rhizome?drynariae,TFRD)是骨碎补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TFRD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进而促进骨愈合,但目前其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 探讨TFRD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倍增反应和分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获取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FRD,根据TFRD浓度的不同分为低浓度组(TFRD?0.1?mg/L)、中浓度组(TFRD?1.0?mg/L)、高浓度组(TFRD?10.0?mg/L),细胞培养基中未加入TFRD的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BMSCs细胞增殖情况,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成骨分化情况,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中浓度组与对照组β-catenin、RunX2、PPARG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时间点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TFRD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4组矿化结节数统计,中浓度组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β-catenin和RunX2?mRNA表达明显升高,PPARG?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PAR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TFRD可促进BMSCs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β-catenin、RunX2表达,抑制PPARG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能力及定向诱导能力。方法建立SD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行病理检查,验证模型。取模型组和对照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生物学特性评估。结果联合运用牛血清和激素能够较好地建立激素性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速率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后ALP染色阳性,但茜素红染色显示钙结节数量少于对照组,向成脂细胞定向诱后油红O染色示脂肪细胞少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仍具备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但相对于对照组其增殖能力减弱,成骨、成脂潜能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在大鼠脂肪干细胞内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后成骨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成骨能力的变化。方法 通过电转染Bmp2至大鼠脂肪干细胞内,以空白组作为对照,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空载组(Vector组)、成骨诱导组(Inducement组)、过表达组(Bmp2组),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及免疫荧光对比成骨基因表达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与茜素红染色观察硫化钴沉淀及钙盐沉积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与qRT-PCR检测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Bmp2组的Bmp2、Bmp4、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磷酸化大鼠信号转导分子1/5(P-Smad1/5)、远端缺失同源框2(Dlx2)、骨涎蛋白(BSP)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Smad1/5的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Bmp2组的OPN、Runx2荧光强度显著增高(P<0.05);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Bmp2组细胞周围钙盐沉积增多,硫化钴...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糖尿病会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降低,mi RNA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iR-145-5p对细胞成骨成软骨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miR-145-5p对糖尿病源BM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比较正常大鼠与2型糖尿病大鼠BMMSCs成骨分化能力,初步探讨在成骨分化中miR-145-5p及其靶基因SEMA3A和Wnt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差异。方法 12只GK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2只Wistar大鼠常规饲养作为对照组。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股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正常大鼠和2型糖尿病大鼠BMMSCs (分别对应WT-BMMSCs和GK-BMMSCs);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半定量分析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基质形成;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标志物、miRNA-145-5p、SEMA3A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干细胞培养4~9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皮质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取SPF级体质量60~80 g的SD大鼠3只,运用骨髓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皮质骨法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体外增殖能力考察、细胞周期分析、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鉴定,并采用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所培养细胞的成骨与成脂分化潜能。【结果】胶原酶消化皮质骨法及骨髓贴壁法均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MSCs,经形态学、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鉴定、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检测证实为间充质干细胞。【结论】自骨髓及皮质骨均能实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但皮质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原代不受血细胞干扰,是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探讨Wnt/β-catenin与儿童ALL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诊治的ALL初发患儿35例作为ALL组。选取同期诊治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LL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相比较,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β-catenin过表达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可能为ALL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特性及潜在分化潜能,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选择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兔BM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特点,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第三代细胞进行表面抗原鉴定。经成脂和成骨诱导液体外诱导兔BMSCs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对诱导2周后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Van-kossa银染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全骨髓贴壁法可获得兔BMSCs,第三代兔BMSCs生物特征基本一致并能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细胞内出现红色脂滴,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Vankossa银染均可观察到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对照组呈弱阳性,诱导组呈强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法是分离培养兔BM-SCs简便可行的方法。BMSCs来源丰富并有成脂及成骨潜能,是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