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激素敏感肾病综合征(steroid 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SSNS)复发患儿的有效性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住院并诊断为SSNS复发的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量GC组(n=32)和足量GC组(n=35)。比较两组患儿尿蛋白转阴、6个月内复发和激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量GC组尿蛋白转阴率为91%,足量GC组为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中量GC组复发率为41%,足量GC组为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中量GC组患儿泼尼松累积量为(87±18)mg/kg,显著低于足量GC组患儿[(98±16)mg/kg](P=0.039);中量GC组6%患儿出现体重异常增加,显著低于足量GC组(33%)(P=0.0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组复发时泼尼松剂量≥10 mg/隔日,是随访6个月内SSNS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P=0.018)。结论对于SSNS复发患儿,应用中剂量GC治疗方案,其6个月内诱导缓解、复发情况较足量GC治疗方案无显著差异,而6个月内GC累积剂量和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关系,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用情况,为儿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下表现和胃肠黏膜病理结果,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2例患儿中,3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占总人数的19.8%。激素组患儿出现血便、贫血,内镜下出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的比例,以及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146,P<0.05);激素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见黏膜溃疡/管腔狭窄(OR=10.830,95%CI:3.090~37.961,P<0.001)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升高(OR=0.967,95%CI:0.941~0.993,P=0.015)可提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结论内镜下见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病理显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明显升高,均提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中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3):225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后天获得性心脏病之一,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经过近60年的研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成为急性期KD预防冠状动脉瘤的一线治疗。但对于发生冠状动脉瘤高风险、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确诊冠状动脉瘤等KD患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英夫利昔单抗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是可以选择的治疗药物。目前GC在KD治疗中的应用存在争议。该共识结合KD治疗的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邀请国内儿科专家充分讨论,对GC在KD中一线及二线治疗的适应证、剂量、用法等提出了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江苏省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家庭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2 004个0~6岁儿童家庭,对儿童的主要照护人进行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采用儿童体格指标Z评分方法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并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2 290份,收回有效问卷2 004份,问卷回收率为87.51%。儿童平均年龄为(28±14)个月;男孩1 105例(55.14%),女孩899例(44.86%)。照护人看护主要以父母看护为主(1 867例,93.16%),1 466例(73.15%)照护人的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大专学历,家庭年收入集中在5~<10万元/年和10~<20万元/年,分别占32.88%和34.23%。Z评分结果显示,男孩和女孩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45%(16/1 105)和1.78%(16/899),体重过轻率分别为0.54%(6/1 105)和0.67%(6/899),消瘦率分别为1.36(15/1 105)和2.00%(18/899),肥胖率分别为8.78%(97/1 105)和10.12%(91/8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较高和照护人营养知识水平较高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P<0.05)。结论江苏省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总体较好,但肥胖率相对较高,要重视对儿童肥胖的监测。家庭经济状况和和照护人营养知识水平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引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肥胖症儿童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营养科的273例肥胖症儿童(肥胖症组)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的226例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体格及体成分的测量,并检测血清维生素A、D、E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症组血清维生素A[(1.32±0.21)μmol/L vs(1.16±0.21)μmol/L]、维生素E[(9.3±1.4)mg/L vs(8.3±1.2)mg/L]水平较高(P<0.001),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49±22)nmol/L vs(62±24)nmol/L]较低(P<0.001)。在肥胖症组中,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率为5.5%(15/273),维生素D缺乏/不足率为56.8%(155/273),维生素E不足率为4.0%(11/273)。控制体重指数和腰身比后,肥胖症儿童维生素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维生素E和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P<0.001)。在控制年龄因素后,未发现肥胖症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25(OH)D水平与其肥胖程度、体脂百分比、肥胖时长的相关性,但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与其腰身比呈正相关(P<0.001)。结论肥胖症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较高,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而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状况愈差。因此,应关注肥胖症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积极补充。 相似文献
6.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3):332
围生期是子代大脑及中枢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期内发生的不同事件都会对子代大脑的发育进程有着深远影响。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硫酸镁、咖啡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及亚低温治疗等是围生期的常见治疗药物及手段,与新生儿的神经发育预后有着密切关系。该文总结近年围生期治疗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引用格式: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3):332-33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173例为观察组,均接受GC雾化吸入治疗,连续3个月。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78例为对照组。采用PCR检测两组受试儿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基因型,分析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性;比较观察组不同基因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肺功能指标差异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升高(P<0.001);TT/C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是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6.615、7.055,P<0.001)。GC治疗后3种基因型患儿免疫球蛋白E、IL-8和LTB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TT基因型患儿IL-8和LTB4水平显著低于CC基因型患儿,LTB4水平明显低于CT基因型患儿,TT基因型患儿FVC明显高于CT基因型患儿,FEV1/FVC%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儿(P<0.05);治疗后3种基因型患儿临床GC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T基因型患儿GC疗效良好比例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儿(P<0.05),且TT基因型是GC疗效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11,P=0.018)。结论MTHF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GC疗效相关,携带TT/CT基因型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风险更高,TT基因型对GC治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清降解单糖的水平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HSP的13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儿童132例为对照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2组血清降解单糖的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降解单糖的诊断效果。结果HSP患儿血清降解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半乳糖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4种降解单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913、0.832、0.932(P<0.05),对HSP具有诊断价值。结论HSP患儿血清中降解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半乳糖的含量高,其水平对HSP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并阐明23SrRNA Ⅴ区中心环2063位等位基因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RMPP患儿BALF标本245例,采用快速培养基培养药敏法检测MP分离株对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P DNA,PCR产物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MP 23SrRNA Ⅴ区中心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45例RMPP患儿BALF标本中,MP DNA检测阳性207例,阳性率为84.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RMPP患儿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 70%),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及阿奇霉素,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 5%);207例MP DNA阳性标本中,41例(19.8%)无耐药基因突变,166例(80.2%)存在耐药基因突变,其中154例(74.4%)突变位点为23SrRNA Ⅴ区中心环2063位A→G点突变,7例(3.4%)突变位点为2064位A→G点突变,5例(2.4%)为2063和2064双位点突变,166例MP 23SrRNA基因点突变中2063位点突变率达95.8%(159/166);23SrRNA Ⅴ区中心环2063位A→G点突变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影响较大,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及阿奇霉素耐药病例的2063位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MPP患儿BALF中M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与23SrRNA位A→G点突变密切相关,23SrRNA Ⅴ区中心环2063位点突变可能影响MP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记忆B细胞在频复发肾病综合征(frequently relapsing nephrotic syndrome,FRNS)患儿病程中分布变化。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原发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35例,根据其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后的反应及复发频次,分为FRNS组、非频复发肾病综合征(non-frequently relapsing nephrotic syndrome,NFRNS)组;选择同期15例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GC治疗前后记忆B细胞变化,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FRNS组、NFRNS组总B细胞、总记忆B细胞、IgD+记忆B细胞、IgE+记忆B细胞比例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且FRNS组较NFRNS组增高明显(P<0.05);FRNS组类别转换记忆B细胞比例较NFRNS组及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FRNS组、NFRNS组总B细胞、总记忆B细胞、IgM+IgD+记忆B细胞、IgM+记忆B细胞、IgE+记忆B细胞、IgD+记忆B细胞、IgG+记忆B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P<0.05);类别转换记忆B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增高(P<0.05)。FRNS组尿蛋白定量高于NFRNS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FRNS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RNS组尿蛋白定量与类别转换记忆B细胞比例呈负相关,与IgE+记忆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FRNS患儿存在记忆B细胞亚群的分布异常;而IgE+记忆B细胞和类别转换记忆B细胞比例可作为FRNS患儿在GC治疗后复发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急腹症患儿术后胃肠功能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2例急腹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5天采集两组患儿外周血,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及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以及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儿血清ET-1、ACTH、Cor、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5天,观察组患儿血清ET-1、ACTH、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患儿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显著低于对照组(24%,P<0.05)。结论生长抑素可显著降低急腹症患儿术后应激反应,改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益于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其相关人口学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初诊年龄<18岁,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NHL诊治,至随访时长期生存,目前年龄≥18岁者的临床和人口学特征资料。使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中文版的症状子量表进行调查。以美国普通成年人口(美国常模)及中国香港普通成年人口(中国香港常模)为对照,将NHL长期生存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NHL长期生存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与其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根据QLQ-C30量表得分对NHL长期生存者目前的症状进行评价。结果随访资料完整的23例NHL患者纳入研究,病理分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伯基特淋巴瘤4例,T细胞淋巴母细胞瘤5例,B细胞淋巴母细胞瘤3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1例,均接受过含蒽环类和烷化类药物化疗方案的治疗。目前中位年龄为26.2(16.9~55.8)岁,初诊中位年龄为10.4(2.4~17.6)岁,其中,6例已婚已育,2例患有其他慢性疾病。长期生存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与美国常模相比,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评分优于常模(P<0.05);与中国香港常模相比得出的结果类似。初诊年龄与SF-36量表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目前年龄与生理机能呈正相关,与一般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患者的城乡分布与一般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此外,儿童NHL长期生存者QLQ-C30症状得分较低,症状多集中在轻度,中重度症状较少。结论儿童NHL长期生存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患者的初诊年龄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人口学因素。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9):877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的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于全国21家医院门诊依序纳入已明确诊断支气管哮喘、年龄2~5岁、采用以下两种治疗方案之一的患儿: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物,即吸入激素和/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但未使用槐杞黄颗粒(控制治疗组,n=390);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物,同时加用槐杞黄颗粒(联合治疗组,n=1 014)。收集所有患儿的个人及临床资料,于治疗后第4、8、12、20、28、36周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哮喘发作情况、鼻炎症状等,并对随访观察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前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天数及鼻炎发作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每月哮喘发作天数、重度哮喘发作次数及鼻炎发作天数均显著少于控制治疗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结论在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伴发的鼻炎症状,提高哮喘控制水平,且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HPAH)小鼠中与治疗反应的关系,探索其成为治疗HPAH靶向药物新思路的可能性。方法将构建成功的HPAH模型小鼠随机分为HPAH组、HGF治疗组(重组小鼠HGF,1 mg/kg,尾静脉注射),另设置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5周后,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各组小鼠的三尖瓣峰值流速、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体重比值;采用Griess法测定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内皮素-1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肺动脉超微结构改变。结果HPAH组三尖瓣峰值流速、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体重比值均显著高于HGF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HPAH组血管内皮细胞被大量破坏,小动脉内膜弹力膜排列紊乱,有断裂及缺失;HGF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动脉内膜弹力膜结构基本正常。HPAH组小鼠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GF治疗组(P<0.05)。结论提高血清HGF水平可有效缓解HPAH对小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修复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血管重构,恢复肺血管正常舒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水平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的预测价值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MPP患儿2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RMPP组(82例)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ener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GMPP)组(156例)。比较各组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IL-6、IL-8及CRP水平,分析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水平对儿童RMPP的预测价值,以及RMPP患儿autotaxin水平与IL-6、IL-8及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MPP组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IL-6、IL-8及CRP水平均高于GMPP组(P<0.05)。RMPP患儿急性期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IL-6、IL-8及CRP水平均高于恢复期(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水平对儿童RMPP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CI:0.816~0.935)、0.862(95%CI:0.802~0.924)。相关分析显示,RMPP患儿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水平与IL-6、IL-8及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RMPP患儿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恢复程度和炎性细胞因子相关,可作为儿童RMPP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Williams综合征(Williams syndrome,WS)儿童的早期运动发育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间59例0~24月龄的WS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0例,女19例。根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Ⅱ)测试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患儿的运动发育情况。结果男女儿童月龄和运动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组、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和18~24月龄组的粗大运动商分别为94±5、78±11、71±8、63±8,精细运动商分别为94±5、80±10、74±9、65±9,粗大运动商和精细运动商随着月龄增长逐渐下降(P<0.05)。<6月龄组、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和18~24月龄组的粗大运动发育异常率分别为0%、53%、87%、93%,精细运动发育异常率分别为0%、47%、67%、93%,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异常率均随月龄增长而上升(P<0.05)。结论6个月以内WS儿童未表现出明显的运动能力落后,但随年龄增长其运动能力逐渐降低,运动发育迟缓率逐渐增加。因此必须做好该人群运动能力的随访工作,早期制订干预策略以减少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首次治疗婴儿癫痫痉挛综合征(infantile epileptic spasms syndrome,IESS)短期(ACTH治疗28 d时)疗效、复发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8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神经专科首次接受ACTH治疗且随访时间≥2年的IES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TH治疗短期疗效、复发和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CTH治疗28 d时癫痫控制率为55.5%(111/200),治疗后12个月持续控制无复发率为67.6%(75/111)。未合并局灶性发作的患儿在ACTH治疗28 d时癫痫控制的可能性是合并局灶性发作患儿的2.463倍(P<0.05);ACTH治疗14 d时脑电图无高度失律的患儿在ACTH治疗28 d时癫痫控制的可能性是ACTH治疗14 d时脑电图有高度失律患儿的2.415倍(P<0.05);ACTH治疗前病程每增加1个月,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可能性增加11.8%(P<0.05)。ACTH治疗28 d癫痫未控制患儿中重度发育迟滞或死亡的可能性是癫痫控制患儿的8.314倍(P<0.05),结构性病因患儿中重度发育迟滞或死亡的可能性是原因不明患儿的14.448倍(P<0.05)。结论是否合并局灶性发作、治疗14 d时脑电图高度失律是否消失可作为ACTH治疗短期疗效的预测指标,而治疗前病程可作为ACTH治疗癫痫控制后是否复发的预测指标。IESS患儿的预后与病因相关,而使用ACTH后早期控制癫痫发作,也可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量泼尼松应用4周与6周方案治疗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及对缓解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住院并诊断为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8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予泼尼松2 mg/(kg·d)(最多60 mg)应用4周(4周组)或6周(6周组)治疗。之后均改为2 mg/kg(最多60 mg)隔日应用4周,之后逐渐减停。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维持缓解时间、复发率等指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泼尼松治疗后3个月内4周组复发率高于6周组(P<0.05);随访1年时,两组复发率、维持缓解时间及复发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年龄≥6岁及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足量泼尼松治疗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方案由4周延至6周可减少患儿前3个月内的复发。临床上应高度关注起病年龄≥6岁和高水平尿蛋白量患儿,建议给予足量泼尼松治疗6周以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生后28 d是否用氧分为BPD组(n=218)和无BPD组(n=142)。根据BPD患儿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需氧浓度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BPD组(n=154)和中度/重度BPD组(n=64)。比较组间的围生期资料、营养状况等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PD的发生及其病情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越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口服热卡达110 kcal/(kg·d)的日龄长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OR=1.320、2.032、1.041,均P<0.05),胎龄较大是BP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35,P<0.05)。早发型败血症、口服热卡达110 kcal/(kg·d)的日龄长是中度/重度BPD的危险因素(分别OR=2.524、1.029,均P<0.05),平均体重增长速率较快是中度/重度BPD的保护因素(OR=0.906,P<0.05)。结论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早期积极治疗早发型败血症和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采取积极肠内营养策略和提高平均体重增长速率,可减少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BPD的发生和降低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2月关于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共计99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运动康复组运动能力优于常规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MD=108.13,P<0.01)、自我疲劳感觉值(MD=-2.16,P<0.001)、峰值功率(MD=0.94,P=0.001)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2)在儿科哮喘生活质量问卷中,运动康复组生活质量总评分(SMD=1.28,P=0.0002)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活动受限评分(SMD=1.38,P=0.0002)、症状评分(SMD=1.02,P<0.001)、情感功能评分(SMD=0.86,P<0.001)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作为指导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