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志华 《吉林医学》2015,(9):1845-1846
目的:探讨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请。结果: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颅内血肿特点选择相应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获得良好预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汝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40例)和研究组(微创软通道穿刺术,4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D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两组CND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CN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手术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已确诊HICH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组行颅内血肿硬通道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与治疗组(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治疗HICH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组行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53±1.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6±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神经缺损程度,效果优于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24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112例。对照组接受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微创穿刺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全法  陈红芬 《中原医刊》2006,33(21):42-4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m l,GCS≤8分)8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硬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另一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血肿清除量和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软通道组临床治疗效果、血肿清除量及ADL均优于软通道组。结论硬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软通道穿刺术治疗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患者长期生活能力好,致残率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软、硬通道联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应用组40例,对照组40例,联合应用组应用软、硬通道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单纯应用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第1、3、5、7天时的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术后3周时的临床疗效和术后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级。结果联合应用组在血肿清除速度方面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3周时联合应用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45.00%;术后3个月时随访ADL分级,生存质量较好的前三级中(ADL1~ADL3)两组分别占57.50%、32.50%,联合应用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软、硬通道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加快血肿清除,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林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091-4093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与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HICH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肿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的临床效果优于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穿刺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实验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导板.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血肿清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残余血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实验组血肿清除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肿清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穿刺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显著,3D打印技术个体化制造导板应用于软通道穿刺引流,可有效防止盲穿对脑组织的大面积损伤,且操作简便,可广泛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指导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学习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对高血压脑出血定向硬、软通道技术临床救治体会。方法所有患者均入院确诊后,均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清除血肿,其中观察组给予硬通道技术,对照组给予软通道技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成活率与死亡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再出血病例;两组存活患者3个月ADL分级比较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血肿量清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软通道微创手术技术均可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硬通道组,n=40)和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软通道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硬通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软通道组62.5%(25/40)(P<0.05),血肿完全清除比例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清除50%~99%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2.5%(1/40)、2.5%(1/40)均显著低于软通道组7.5%(3/40)、10.0%(4/40)(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较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更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荥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对照组使用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经额、颞两个不同方向穿刺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方法统计我科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以来经额、颞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8例,其中经额软通道微创41例(A组)、经颞软通道微创57例(B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术后再出血率.结果术后10天 A组再出血率为7.31%(3/41),B组为8.77%(5/57),A组再出血率低于B组,两组间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额颞两个不同方向穿刺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穿刺方向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定向软通道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组)采取定向置软管颅内血肿清除术,以5~10万IU尿激酶分次溶解血肿,术后每日头颅CT复查引流效果,并与53例微创硬通道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术后48 h血肿清除达85%的病例59例,对照组仅有4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期间3周内死亡4例(5%),对照组有6例(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定向软通道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快速安全清除颅内血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并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开始鼻饲通窍活血汤剂。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 h、3 d、7 d、14 d、21 d血肿量大小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DS);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ADL等级情况。结果:21 d后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血肿量有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能损伤程度明显降低,术后随访3个月进行ADL评定,观察组生活能力缺损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偏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合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对脑血肿吸收加快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33%和85.0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且对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钱维加 《医学综述》2013,19(1):167-169
目的探讨高血压颅内出血微创介入软通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颅脑出血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预后生活质量(QOL)。结果试验组并发症以及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颅脑出血清除术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且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等特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嘉坚 《吉林医学》2010,31(11):1450-1451
目的:探讨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软通道治疗,治疗组采用硬通道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种患者颅内血肿量;治疗3个月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后血肿情况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7 d后血肿情况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软通道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与硬通道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6 例,随机分为两组,硬通道组(47 例)行硬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软通道组(49 例)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效果与3 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刁凤宝  朱荣华 《安徽医学》2010,31(10):1181-1183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0例合格纳入的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是否同意手术分为: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A组)36例,内科治疗组(B组)34例,分别接受相应的治疗。以治疗后30d血肿绝对平均体积及3个月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疗效判断,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0d血肿绝对平均体积及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清除血肿块,安全、有效,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