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璐埸 《首都医药》2009,15(1):44-47
Rh阴性——最常见的稀有血型 血型决定于存在于红血球表面的以蛋白质为主的一些特异性物质,也就是抗原。虽然红血球表面有数百种不同抗原,最常见的血型是A型、B型、AB型和O型。A型血红血球表面覆盖的是A抗原,B型血红血球表面覆盖的是B抗原,O型血红血球表面既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AB型血红血球表面则两者都有。上述四种都不是稀有血型,  相似文献   

2.
3.
<正>1招募目的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建立自愿低危固定长效无偿献血队伍。招募足够的稀有血型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保证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2招募范围适用于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的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献血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稀有血型库的建立和管理现状仍需改进,在这里,对稀有血型工作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微板法检测Rh血型,建立稀有血型信息库,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方法对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86025份,应用微板法筛查出Rh阴性标本,进一步进行确认实验,排除Du型,对确认为Rh阴性的276名合格献血者的详细资料进行登记建档,建立稀有血型献血者信息库。结果建立Rh阴性献血者信息库,极大地提高了稀有血型临床用血的保障能力。结论微板法适用于血站系统对Rh阴性献血员的大批量筛选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稀有血型信息库,做到动态管理,及时调用,对于保障每一位稀有血型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Rh血型是除ABO血型之外临床意义最大的一个血型系统,根据国内外Rh血型血清学研究证明,Rh血型抗体天然存在于人体极为少见,几乎所有的抗体都是由于输入Rh血型不合的血液或妊娠等同种免疫作用而产生。  相似文献   

7.
稀有血型献血者固定队伍的建立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少玲 《河北医药》2008,30(11):1805-1806
RH(-)血型为稀有血型,在白种人中比例较高,约为15%,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仅为0.3%.医学上共有29个血型系统,但与临床检测有关的最重要的是ABO和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对RH血型系统就比较陌生.红细胞表面不仅存在ABO抗原,也存在RH抗原.RH抗原有40多个,但与临床输血有关者为C、c、E、e、D5个抗原.5个抗原中如果缺失抗原D就是RH阴性,如果有抗原D就是RH阳性.我市中心血站从2000年开始成立血型室,至今为止筛选出稀有血型献血者共有526人,登记在册能联系到的只有85人.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对稀有血型血液的需求每年约以15%的速度递增,稀有血型血液临床供血压力不断加大,血站建立稀有血型固定献血者队伍并加强对稀有血型者的管理迫在眉睫.我站对RH(-)血型献血者管理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际基因库确认并公布了1例序列号为KC202808的稀有血型类型,这个特殊的血型类型是由江苏省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主任刘衍春等发现的。1例62岁的男性胃癌患者因术前备血,与库血中所有的ABO、Rh同型血相凝,最终确定该患者为P血型系统中的p血型,该血型在汉族人群中的出现比例低于1/100万。经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一个弟弟与其血型完全相同。两  相似文献   

9.
自体血回收成功抢救稀有血型患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2 7岁。因停经 40 d余 ,下腹痛伴阴道出血 3~ 4d,加重伴恶心、呕吐 9h并晕厥 1次而入院。查体 :血压13 / 18k Pa,白细胞 12 .4× 10 9/ L ,红细胞 3 .2× 10 1 2 / L ,血红蛋白 80 g/ L ,B超提示宫外孕。考虑为休克早期 ,随行剖腹探查术。术前备血为其鉴定血型时发现为 A型 Rh O( D)阴性 ,因一时血源不能及时供上 ,又病情危重 ,考虑用血液自体回收。开腹后见腹腔大量暗红血及凝血块 ,我们用国产2 0 0 0自体血液回收机吸血过滤 ,共吸约 140 0 m L,自体回输浓缩红细胞约 5 0 0 m L。术后病人安返病房。讨论 :随着分型的异体库…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不规则抗体筛选是临床各大医院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常见的检测手段,也是各级血站对稀有血型血液检测除经血传播疾病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工作。正确地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不仅利于及早发现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避开相应抗原,节省临床交叉配血的时间,而且对于无偿献血者而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优化稀有血型者队伍。本文就贵阳市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无偿献血人群中稀有血型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9):245-247
目的探讨电话、微信、短信干预措施对团体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行为的影响,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期间首次参加河源市中心血站团体无偿献血的无偿献血者8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A组、B组、C组,D组为对照组,各220例。干预组分别给予电话干预、微信干预、短信干预,干预时间为献血后一年。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一年内再次献血情况。结果 880例研究对象再次献血率为26.82%(236/880),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再次献血者分别为192例、44例,干预组再次献血率(29.09%)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8,P=0.008)。电话、微信、短信干预组再次献血率分别为34.09%(75/220)、27.73%(62/220)、25.45%(56/22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5,P=0.118)。结论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招募和保留团体无偿献血者,建议以电话、微信等干预措施与团体无偿献血者保持长期联系。  相似文献   

12.
13.
ABO血型不合双亲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ABO血型不合夫妇的产前血型抗体水平,探讨诊断及预防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夫妇ABO血型不合者418例,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相关检测分析。结果调查取得数据可靠、准确,与临床追踪HDN的发生相符。结论夫妇间ABO血型不合者及时检测产前血型抗体水平,对预报HDN发生及胎儿受害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吴丹  张浩  周爱国  高阳 《安徽医药》2020,24(12):2498-2501
目的研究 ABO血型是否与冠心病发生存在相关性。方法采集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2月入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 986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人,每例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造影检查的结果分为两组,即冠心病组(730例)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 256例)按血型检测结果分为 A型组(341例)和非 A型组(645例)O型组(282例)和非 O型组(704例)研究 ABO血型是否与冠心病发,生存在相关性。结果 986例病人中, A型血的病人冠心病,发病率(80.1%)相对于非A型血的病,人显著增高(70.9%)(P<0.05); O型血组冠心病的发病率(68.4%)显著低于非 O型血组(76.3%)(P<0.0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 A血型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95%CI:1.08~2.13,P<0.05)。结论 ABO血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存在相关性, A血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广东河源地区MN血型基因频率.方法 用血清学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000例河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MN血型分型,同时以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鉴定其中血清学凝集反应有疑问的样本的基因型,并进行相关统计学计算.结果 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结果相符.广东河源地区献血人群MN血型MM、MN、NN表型的频率分别为0.316、0.493、0.191;M、N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625、0.4375;经x2检验,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随机输血MN血型抗原不配合概率为0.3711.结论 该调查填补了广东河源地区MN血型基因频率数据的空白,为临床输血的调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952例中青年人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人群的肥胖、超重比例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发病情况,并根据BMI不同分为体质量低下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BMI与年龄、腰围、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的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性,男性的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检出率也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BMI组之间年龄、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BMI的增高,年龄、腰围、空腹血糖、血压、血脂是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呈递进关系。结论:男性超重、肥胖人数比例大于女性,超重和肥胖与腰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相关,BMI增加会使血糖、血脂、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12例产妇产前血型血清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12例0型血产妇产前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抽血检验,对两者的检验结果分析,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212例产妇中测得有免疫性抗体者170例,证实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有24例,占14.1%,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率随着产妇血清效价的提高而提高,其中血清在1024的发病率达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儿中,直抗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同时阳性的12例新生儿出生3天内发生黄疽的有8例,占66.7%,另外12例新生儿出生3天内发生黄疸的6例,占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产前进行血清学检验,能及早发现新生儿溶血,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的发展,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