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红冠紫菀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法对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0.32%。结论:红冠紫菀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8.17%)、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6.56%)、吉玛烯B(6.12%)、吉玛烯D(5.99%)、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4-十一碳烯(5.07%)、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4.83%)、石竹烯氧化物(3.14%)、喇叭茶萜醇(2.72%)、α-石竹烯(2.48%)、α-杜松醇(2.36%)。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瑶药四大天王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四大天王挥发油,并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四大天王中检索出17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5%的组分分别检定为α-荜澄茄烯、榄香醇、愈创木醇、α-古芸烯、喇叭茶烯。结论17种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占挥发油气化产物的89%。  相似文献   

3.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GC/DS),分析了中药益智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分离出的95个色谱峰小鉴定出34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对一(纟散)花烃(55.19%)、雅槛兰烯(3.74%)、芳樟醇(3.10%)、o-蒎烯(3.06%)、γ-松油醇(3.06%)、1.8-桉叶素(0.90%)。  相似文献   

4.
王勇  陈硕  李泽友  张俊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01-1703,1707
目的:研究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皮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1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以上,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β-石竹烯(44.721%)、α-石竹烯(23.236%)、α-葎草烯(6.050%)、石竹烯氧化物(5.511%)、橙花叔醇(3.635%)等。结论: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及其氧化物,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与其他产地黄皮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5.
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经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其挥发油中分离出33个色谱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和含量分别为:β-水芹烯(42.285%)、β-月桂烯(10.268%)、3-甲基-6-(1-甲基乙基)-2-环己烯-1-醇(6.834%)、α-蒎烯(5.616%)、α-松油醇(5.034%),其中还含有抗癌活性组分β-榄香烯。结论: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知,凤县大红袍花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时北美刺人参茎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2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94%以上,其中主要成份为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66.5%)和4,8-二甲基-1,7-壬二烯-4-醇(26.33%).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广东尾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东尾叶桉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首次确定了广东尾叶桉叶挥发油中38个化合物,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7.76%。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38.13%)、α-蒎烯(10.71%)、薄荷醇(9.79%)、α-松油醇(7.41%)、异蒲勒醇(5.51%)、右旋香茅醇(5.22%)、乙酸松香酯(5.03%)等。结论确定了广东尾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文献报道尾叶桉挥发油的成分具有相似性,但仍存在一些差异,为综合利用桉叶挥发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闽产鹅不食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鹅不食草挥发油,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6%。鹅不食草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反式乙酸菊烯酯,相对含量达53.53%;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麝香草酚、3,7-二甲基丙酸-2,6-辛二烯-1-醇、4,6,6-三甲基-二环[3,1,1]-3-庚烯-2-醇、2-甲基-5-异丙基苯酚、1,3,5-三甲基-1-乙烯基-4-己烯丁酸酯和雪松烯。结论所用方法为闽产鹅不食草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鉴定贵州木姜子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贵州木姜子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分离并鉴定化学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结果贵州木姜子叶挥发油分离出27种成分,共鉴定出21种成分,相对含量占总量的96.9356%,其中α-蒎烯(7.5723),桧烯(19.480),1,8-桉叶素(42.0786),4-萜烯醇(12.0751)等为主要成分。结论明确木姜子果实及叶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性,为木姜子叶药理作用的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美花圆叶筋骨草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美花圆叶筋骨草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美花圆叶筋骨草挥发油中鉴别出了29个成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8.12%。其中脂肪族烯醇类成分6个,占总量的39.63%;脂肪酸类成分5个,占总量的49.42%。结论:美花圆叶筋骨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含量为34.39%;正十六酸(棕榈酸),含量为42.79%。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益智精油的中枢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益智精油具有镇静作用,能减少小鼠的自发性活动及对抗咖啡因所致自发性活动增强的作用,提高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小鼠睡眠率,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小鼠的睡眠时间,益智精油能显著升高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对谷氨酸(Glu)的含量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2.
紫外、可见光导数光谱法能提供较多的定性特征,因此大大地增加了紫外、可见指印光谱图在定性鉴别上的应用。特别是当吸收带发生重叠或共存物相互干扰时,导数光谱法就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导数光谱法的显著特点是谱带较窄,分辨力较高。本文以一阶、二阶紫外导数光谱对益智仁挥发油作了定性研究,并比较了海南、广州两地产的益智仁挥发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药对木香-乌药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药对木香-乌药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药对及其木香、乌药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检测,通过质谱自动解析鉴定系统(AMDIS)结合色谱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从单味药木香、乌药及其药对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72、79、99种化学成分;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油共有成分26种,为药对挥发油总含量的12.4%。结论已鉴定的药对主要成分多来自单味药木香,药对挥发油组分种类为单味药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枳壳饮片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18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不同产地及炮制前后对枳壳饮片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饮片的质量进一步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砂仁、草果、白豆蔻挥发油对马钱子总碱贴片中马钱子总碱(主要含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离体皮肤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HPLC法测定马钱子总碱贴片中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累积渗透量(Qn),考察3%、5%、7%、10%砂仁、草果、白豆蔻挥发油对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促渗效果。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挥发油中,以5%砂仁挥发油、3%草果挥发油、10%白豆蔻挥发油渗透速率(JSS)最大,分别为1.039、0.951、0.907 mg/(cm2·h);与不加促渗剂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增渗倍数(ER)分别为1.212、1.230、1.383,其中5%砂仁油的ER大于阳性对照10%氮酮。结论 5%砂仁油、3%草果油、10%白豆蔻油均能明显促进马钱子总碱贴片中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6.
绿衣枳实与绿衣枳壳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分析来源于树龄相同、长势相似枸橘植物的绿衣枳实与绿衣枳壳挥发油成分. 方法 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两者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归一法分析挥发油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结果 绿衣枳实和绿衣枳壳的挥发油平均收得率分别为0.64%和1.01%.从绿衣枳实挥发油中鉴定出8种化合物,均为单萜和倍半萜类;主要成分为dl-柠檬烯(42.026%),其次是β-月桂烯(23.988%)、β-水芹烯(9.706%)、1-水芹烯(12.026%);从绿衣枳壳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化合物,除10种单萜和倍半萜类(总相对含量53.42%)外,还含有10种脂肪族化合物(总相对含量37.55%)及1种杂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α-蒎烯(12.300%)、β-石竹烯(8.403%)、1,8桉油精(7.843%)和β-香茅醇(6.583%);两者均含有α-蒎烯、β-水芹烯、2-β-蒎烯和β-石竹烯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18.113%和28.489%,挥发油中的其他成分组成不同. 结论 来源于树龄相同、长势相似枸橘植物的绿表枳实与绿衣枳壳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组成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药对的整体角度切入,以调经止痛的功效为评价模型,来探究醋炙对香附-艾叶药对整体配伍的影响。方法 采用GC-MS结合AMDIS与保留指数鉴别方法并联合主成分分析寻找共性规律的研究策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醋炙前后香附-艾叶药对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 香附-艾叶(生品)挥发油中共鉴别出54种化学成分,而香附-艾叶(醋品)挥发油中共鉴别出52种化学成分。醋炙前后的香附-艾叶药对与醋炙前后的单味药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变化并不一致。从整体来看,在醋香附-醋艾叶药对的挥发油中,多数低沸点化合物的含量降低,而高沸点化合物无明显变化,且大部分低沸点化合物主要归属于艾叶,大部分高沸点化合物主要归属于香附,α-香附酮的相对含量也有所增加。在醋香附-醋艾叶药对的挥发油中含量明显增加的化合物多为去氧倍半萜类化合物、长链脂肪醇和长链脂肪酮,而萜类氧化衍生物的含量则有所降低。结论 采用GC-MS结合AMDIS与保留指数鉴别方法并联合主成分分析寻找共性规律的研究策略,可全面、科学和快速地鉴别醋炙前后香附-艾叶药对中挥发油的差异。从整体上看,醋炙使得香附-艾叶药对中挥发油的毒性减小,安全性增加,稳固并小幅增强了调经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荜澄茄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探讨挥发油得率与提取时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分离鉴定荜澄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荜澄茄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动力学模型对提取过程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挥发油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应用GC-MS技术进行挥发油的成分分析。结果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方程为:V=1.96×(1-e-0.00607t)(R2=0.998 9)和ln(Vs-V)=-0.00473t+0.7275(R2=0.998 2)。荜澄茄挥发油经GC-MS分离鉴定出24种化合物。结论所得提取过程的数学模型较好表达了挥发油提取量和提取时间的关系,可用于指导荜澄茄挥发油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从荜澄茄挥发油中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70%,绝大部分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用不同方法提取的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变化。方法:通过微波、超声辅助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草果挥发油,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各种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运用GC/MS法分析鉴定不同方法提取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3种提取方法的最高收率分别是4.50%(微波萃取)、3.82%(超声萃取)、2.75%(水蒸气蒸馏),3种方法共分离出39种化合物,主要为单萜类化合物。结论:3种方法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均相似,在快速提取挥发油时可以采用微波、超声辅助提取。  相似文献   

20.
以气相—质谱法分离、鉴定了白豆蔻、草豆蔻、高莨姜挥发油的组成以及各自在油中的相对含量。同时以不同极性的填充柱,相同的程序升温方式,分离挥发油,以得到的色谱图比较三种挥发油之间的同异。挥发油所含成份与原药材所属性味以及归经之间的内在联系尚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