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后胰瘘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2 0 0 1年以来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完成的 2 6例PD与 1993年~ 2 0 0 0年采用其他胰肠吻合方式完成的 82例PD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全组胰瘘的发生率为 13 9% ( 15 / 10 8) ,其中捆绑式胰肠吻合组无胰瘘发生 ,而胰 -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组及胰管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 2 4 6% ( 14 / 5 7)、4 0 % ( 1/ 2 5 ) ,捆绑式胰肠吻合组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胰 -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组 (P <0 0 1) ,而与胰管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 ,预防胰瘘效果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 ,预防术后并发症 ,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保留幽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 ,胰管支撑外引流等术式、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组未发生胰瘘及胰断面出血。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组有 1例术后发生胃潴留 ,其余胃功能正常。结论 PPPD只要操作得法 ,可避免术后胃潴留 ,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操作简便 ,可有效防止术后胰瘘、胰断面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胰腺断端采用胰胃吻合、胰肠套入式吻合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等不同吻合方式,各种手术方法均有不同的优缺点。提高手术技巧,改进术式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问题。我院改进胰肠吻合技术,施行胰管空肠全层端侧吻合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具体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9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胰肠吻合方法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48例)和胰管对肠黏膜吻合组(B组,44例).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长于B组[(101.73±6.47) min比(98.73±6.87) min],胰瘘发生率低于B组[6.2% (3/48)比20.5%(9/44)],消化障碍发生率高于B组[18.8%(9/48)比4.5%(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胰肠吻合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捆绑式胰肠吻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胰管对肠黏膜吻合能有效减少消化障碍的发生,应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最佳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的重建: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对胰腺组织较软、胰管较细的5例患者,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吻合。胆道重建采用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的重建采用Roux-en-Y胃空肠吻合。结果住院病死率为零。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12%),胃排空延迟1例(3%),肺炎1例(3%),腹腔内积液1例(3%)以及胰肠吻合口漏1例(3%)。胰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腹腔内出血、腹腔内脓肿和其他吻合口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6个月~5年),临床上未出现脂肪痢样腹泻、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肠吻合口溃疡、胆道逆行感染和倾倒综合征的表现。术后无新增的糖尿病患者。结论采用恰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T)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 ,但胰瘘为PDT术后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一直为临床所关注。我们总结 89例PDT术后胰瘘的防治经验如下。1 资料方法1990 - 2 0 0 2年 ,我们共施行PDT术 89例 ,男 6 3例 ,女2 6例 ,年龄 5 0~ 75岁 ,平均年龄 6 4 .6岁。全组消化道重建均按照胰肠、胆肠、胃肠吻合的顺序。我们根据胰腺质地、残胰粗细、胰管口径来决定吻合方式。本组行胰肠端侧吻合(ESPJ)者 4 1例 ,其中行胰端对空肠黏膜下层面术式 (RPC SM)者 39例 ,行胰端对空肠浆膜面术式 (RPCJS)者 2例。本组行胰肠套入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的重建: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对胰腺组织较软、胰管较细的5例患者,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吻合。胆道重建采用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的重建采用Roux-ell-Y胃空肠吻合。结果 住院病死率为零。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12%),胃排空延迟1例(3%),肺炎1例(3%),腹腔内积液1例(3%)以及胰肠吻合口漏1例(3%)。胰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腹腔内出血、腹腔内脓肿和其他吻合口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6个月~5年)。临床上未出现脂肪痢样腹泻、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肠吻合口溃疡、胆道逆行感染和倾倒综合征的表现。术后无新增的糖尿病患者。结论 采用恰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28年来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的胰头及壶腹周围肿瘤等病人49例。胰头癌和壶腹癌术后生存最长者分别为8.5年和18年。本文总结了胰管处理方式、血清胆红质与并发症的关系。胰管—空肠粘膜吻合,胰瘘发生率为5.6%;胰腺断端空肠内套入,胰瘘发生率13.3%,血清胆红质高于10mg/dl,并发症发生率61.5%,低于10mg/dl,并发症发生率25%手术死亡率为6.1%。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胰腺断端采用胰胃吻合、胰肠套入式吻合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等不同吻合方式,各种手术方法均有不同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治疗壶腹周围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3月~2003年3月手术切除的壶腹周围癌患者39例,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捆绑组)17例,传统胰肠吻合术(传统组)22例.分别观察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捆绑组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0(0/17)、5.9%(1/17)、11.8%(2/17),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8.3 d.传统组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2.7%(5/22)、18.2%(4/22)、13.6%(3/22),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9.2 d.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应用于壶腹周围癌治疗有助于避免胰瘘发生,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