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时焦虑症的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产时焦虑症的产妇,针对性实行产时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在该院分娩的初产妇210名,无特殊并发症,进行产妇分娩时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发现其中有108名在产时有焦虑状态存在。随机将108名有产时焦虑症的产妇分为两组,一组实行全面的干预为干预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观察其产科质量指标。结果:总结产时焦虑症的发生率为54%;对产时有焦虑症的产妇进行有效干预,发现干预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时焦虑症的产妇进行干预的服务模式,有利于阴道顺产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周青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9,13(8):31-31
产时干预,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已被医务人员应用于分娩过程中,但许多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影响了母婴安全,降低了产科质量。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分析我县产时干预现状,寻求减少非必须干预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运用统计描述方法分析巩义市2004—2007年阻断HBV垂直传播的婴幼儿HBV标志物检测资料。结果184例阻断HBV垂直传播的婴幼儿血清HBV标志物检出模式共9种,HBsAg阳性率为10.87%,不同性别、乡镇和市区出生的婴幼儿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对HBsAg阳性孕妇和婴儿联合免疫,使阻断HBV垂直传播婴幼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乙型肝炎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4.
HBV母婴传播阻断后奶水、脐血、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分析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措施对HBsAg(+)、抗HBe(+)、抗HBc(+)孕妇及HBsAg(+)、HBeAg(+)、抗HBc(+)孕妇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9年间孕产妇及其所娩新生儿的静脉血、初乳、脐血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与分析。结果 84例HBsAg(+)、抗HBe(+)、抗HBc(+)产妇初乳中HBsAg(+)检出率26.2%;32例HBsAg(+)、HBeAg(+)、抗HBc(+)产妇初乳HB-sAg(+)检出率93.8%,其中HBeAg(+)检出率56.3%。39例HBsAg(+)、抗HBe(+)、抗HBc(+)产妇所娩新生儿脐血HBsAg(+)检出率25.6%;18例HBsAg(+),HBeAg(+)、抗HBc(+)产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sAg(+)检出率55.6%,其中HBeAg(+)检出率50.0%。88例HBsAg(+)、抗HBe(+)、抗HBc(+)产妇所娩新生儿HBeAg(+)检出率1.1%,抗-HBs(+)检出率为60.2%;38例HBsAg(+)、HBeAg(+)、抗HBc(+)产妇所娩新生儿HBeAg(+)检出率18.4%,抗-HBs(+)检出率为52.6%。结论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措施,能明显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以及产后出血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择期分娩产妇共10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模式最终对产时及产后出血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各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孕妇HBsAg阳性率为4~10%。HBsAg阳性孕妇中,约1/3HBeAg阳性。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在出生半年内有20~50%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eAg阳性孕妇分娩的婴儿,半年内成为HBV携带者的达75~90%以上(取决于母亲HBeAg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出生后一年感染HBV的婴儿,多数能清除体内的HBV,而围产期感染的婴儿则大多数演变为持续感染的慢性携带者。这些人持续携带HBV的年限尚不清楚。有人估计, 社会上30%HBsAg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所致。感染HBV的婴儿多数无症状,仅部分人SGPT轻度升高。但通过成人肝活检发现,大多数携带者肝内有各种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在淄博市第一医院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产科门诊筛查出的HBV携带者孕产妇165例,建立完善的产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查制度,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实施孕妇和新生儿免疫阻断,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165例HBV携带者孕妇分娩的165名新生儿,半年后随访了165例,仅3例阳性。结论通过加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围产期免疫阻断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8.
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寻找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世界上控制乃至消灭乙肝的关键性课题。HBV阳性孕妇孕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可有效的预防HBV母婴垂直传播,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供人性化的产时心理干预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03年9月~2004年3月对两组产妇进行产时心理干预,对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心理干预组剖宫产率为14·2%(25/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48/176);心理干预组新生儿窒息率1·14%(2/176),显著低于对照组7·39%(13/176)。结论:产时提供心理干预有助于消除产时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52例HBsAg、HBe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进行了接种乙肝疫苗及未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HBs情况及保护率的对照观察。接种疫苗组抗-HBs阳转率达83.51%,而未接种组则为0,结果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说明母亲有HBsAg血症时,使用疫苗对婴儿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行肠道手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干预组比对照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生命体征平稳、没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及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护理干预时间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康复组在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非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两组病例均在入院24小时内及治疗后1个月对Fugl-mgyer(FMA)进行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有显著性差异意义.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有积极的意义,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功能,可减少残障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从患病开始将伴随病人一生,因此需终生治疗,以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病人应严格执行饮食控制、配合运动锻炼,同时合理服用降糖药物或进行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科对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自我保健的影响。方法将80例Ⅲ~Ⅳ级心功能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心衰治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护理干预,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自我保健效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自我保健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起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50例癌痛病人的调查研究,探索了癌痛病人、整体护理与健康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可行性,总结出只要治疗得当、护理到位,癌痛病人的生存质量,健康状况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ICU综合征的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ICU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归纳,并研究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方法分析患者中存在的引发ICU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结论随时评估患者、预见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制定出系统的护理计划、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给予护理干预;实验组出院后加以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宣教及遵医行为指导。2组分别采用问卷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